登陆注册
1322000000012

第12章 欧内斯特·卢瑟福之父老卢瑟福:憨厚造就英才孩子

一个性格憨厚的农民,却能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把孩子培养成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缔造者就是欧内斯特·卢瑟福的父亲,他重视培养孩子的伟大品格,更重视培养孩子动脑思考的习惯与动手实践的技能。

欧内斯特·卢瑟福(1871~1937),生于新西兰纳尔逊,并在新西兰长大。著名物理学家。1871年进入新西兰坎特伯雷学院学习。23岁时获得了三个学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1895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汤姆森的研究生。1898年,在汤姆森的推荐下,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教授。他在那儿呆了9年。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08年或诺贝尔化学奖。1919年接替退休的汤姆森,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92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937年因病在剑桥逝世,与牛顿和法拉第并排安葬。

老卢瑟福,祖籍苏格兰,做过车轮工匠、木工和农民,后开办亚麻厂。但他懂得培养孩子的高尚品德,把儿子欧内斯特·卢瑟福培养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培养孩子的伟大品格

1871年8月30日,欧内斯特·卢瑟福出生了。卢瑟福兄弟姐妹一共12人,他排行老四。

卢瑟福童年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卢瑟福的父亲一直在不停地劳动,即使再加上母亲做小学教师的收入,养活这样一个庞大家族也是非常吃力的。卢瑟福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难,他知道,要想生活得好一点,就得自己动手、动脑筋去创造,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事。

就这样,他不得不经常和哥哥姐姐们一起,跟着父亲到农场去干活,或到牛棚里帮母亲挤牛奶。全家人在劳动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劳动成果作为大家收获的一部分,谁也不会据为己有。在这种家庭中,卢瑟福成长起来了,人养成了相互协作、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

同时,卢瑟福的童年生活又是非常愉快的,近郊的田野非常广阔,下水可以捕鱼,上山可以打猎。就这样,在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中,卢瑟福从小就养成了勇于克服困难和富于幻想的性格。

后来,卢瑟福成名后,他的这种品质仍然保留着。他被科学界誉为“从来没有树立过一个敌人,也从来没有失去过一个朋友”的人。在他的助手和学生中,先后诺贝尔奖的竟多达11人。

卡皮查是俄罗斯物理学家、197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他曾在卢瑟福领导下工作了14年。卡皮查是个能干而很有思想的年轻人,卢瑟福专门建立了一个叫蒙德的实验室用于强磁场研究,并任命卡皮查为实验室的主任。卡皮查在实验室的墙上雕了一条大鳄鱼,因为卡皮查非常敬重卢瑟福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而在英语“鳄鱼”一词中就含有这种意思。在背后,卡皮查经常称卢瑟福为“鳄鱼’,徒弟就是用这种玩笑来表示对老师的敬重和亲密无间的。

1937年,卢瑟福去世时,卡皮查万分悲痛。他在一篇悼念文章中这样写道:“卢瑟福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在他的实验室中培养出如此众多杰出物理学家,恐怕没有一位同时代的科学家能与卢瑟福相比。科学史告诉我们,一位杰出科学家不一定是一位伟人,而一位伟大的导师则必须是伟人。”

其实,这位伟人的伟大品格就是在新西兰的农舍中培育出来的,是父亲的言行举止给他做了很好的榜样。

伟大的品格对人一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伟大的基因,都有伟大的思想,都有伟大的言行,也都有伟大的品格,当然,孩子也不例外,只是这种“伟大”看起来有些渺小,看起来有些平凡,人们察觉不到,更不会被人们所称道。作为父母,要发现自己和孩子身上的伟大品格的基因,更要把它培养成真正伟大的品格。

教子点睛:

可以说,来自于父母的伟大品格能够持久地影响着孩子,也许父母并不是在刻意培养孩子的伟大品格,但父母的言行举止之间却体现出了一种伟大,这种伟大就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孩子伟大品格的形成。让伟大的品格为孩子建立伟大的人生吧,这是父母应该做的。

熏陶孩子动手动脑

卢瑟福的父亲聪明又肯动脑筋,还特别肯动手实践,他勤奋又有创造性。在开办亚麻厂时,他试验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浸渍亚麻,利用水力去驱动机器,选用本地的优良品种,结果他的产品被认为是新西兰最好的一类。他还设计过一些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装置。

在父亲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卢瑟福也喜欢动手动脑,这也显示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创造天赋。他家里的一个钟表用了很多年,经常停下来,很耽误事,大家都认为没有办法修理了。可卢瑟福却不肯轻易把它丢掉,他把旧钟表拆开,重新调整每一个零件,全部归到原位,把钟表内多年的油泥都清理掉,又重新装好。结果,不仅修好了,而且还走得很准。

当时,照相机还是比较贵重的商品,卢瑟福竟然自己动手制作起来。他买来几个透镜,七拼八凑居然制成了一台照相机。他自己拍摄照片,然后自己冲洗,他成了一个摄影迷。卢瑟福这种自己动手制作、修理的本领,对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工作极为有用。在很多场合显得高人一筹。

后来,卢瑟福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在那里,他从事研究工作。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之后,他应邀到英国学术协会作报告,正当他以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时,仪器突然出了故障。卢瑟福不慌不忙地抬起头来,对观众说:“出了一点小毛病,请大家休息5分钟,散散步或抽支香烟,你们回来时仪器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果然,几分钟后又能看他的实验了。可以说,如果卢瑟福没有多年培养起来的动手能力和经验,他很难有这样的自信心。当时在场的一位一流物理学家对此非常感慨,他说:“这位年轻人的前程将是无比远大的。”

其实,卢瑟福动手的能力都是来自于父亲老卢瑟福的熏陶,当然,他受父亲影响的不仅仅是动手实践,他爱动脑思考也受益于父亲的影响,从而成为一个爱思考的人,思考让他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卢瑟福不但自己爱思考,他还特别要求自己的学生也要重视思考。

一天深夜,卢瑟福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试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试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

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恼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的在做试验,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英国剑桥大学迪·博诺教授说:“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但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相反,你尽管开的是一辆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好。很显然,这里在智商高和会思考之间画上了不等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指出,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有优秀的成绩,而在于有优秀的思维方式。

可见,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动手实践,勤于思考,不做缩手的矮子,也不做思想的懒汉。

教子点睛: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需要在与孩子相处和交谈中,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启发孩子独立思考,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教孩子动手实践技能

卢瑟福的父亲对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动手实践,这让卢瑟福科学的一生受益匪浅。

动手实践技能是孩子生存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与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不要让自己的“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生存成长的机会。

俗话说:“心灵手巧。”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也就越灵活,可以说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动手是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灵巧的重要性,而手的灵敏动作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古波斯学者萨迪说:“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能全盘依靠书本的知识,一定要学会动手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苏联作家巴甫连柯也说:“在任何一个成功的后面都有着15年到20年的生活经验,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是没有这些经验,任何才思敏捷恐怕也不会有,而且在这里,恐怕任何天才也都无济于事。”

王大珩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他曾经向青少年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他从书本上学会了游泳的要领,比如,如何呼吸、如何用手划水、用脚蹬水等,每当遇到人的时候,他总是向大家宣称,自己已经学会了游泳。后来,大家要他到河里去游泳,这个人自以为自己会游泳,就大胆地跳进深水里,结果却被淹死了。

王大珩告诉学生,实际上,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知道读书,不知道实践的人。他说:“应该强调的是,要想得到深刻的知识,特别是当你想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必须通过实践。学数学,要做大量的习题,这就是一种实践;学物理、化学,要做各种实验,这也是一种实践;学社会科学,要进行社会调查,这同样是一种实践。不通过这类实践,无疑是学不深,学不好的。”

许多人不敢实践是怕自己犯错误,实际上,来自实践的错误并不可怕,它可以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法国作家沃韦纳戈说:“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如果永远不敢实践,那就永远只能做一只不会酿蜜的蜜蜂。

一位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曾对我国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教授说:“中国留美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学习方法显著不同。中国留学生钻研书本很刻苦,但是动手能力差,一旦仪器出现故障,往往解决不了;美国学生就不一样,他们一接触仪器,就一边摆弄,一边思考,七动八动,很快就把仪器出现的问题解决了。”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也曾对张文裕教授说过,在德国,在他手下工作的中国研究人员理论思维能力很强,就是怕做实验。他感慨地说:“我是在中国长大的。在中国部分人中存在着不愿意动手的落后思想。这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坏影响。我是搞实验科学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搞实验科学非常重要。这一点,希望对中国,包括对第二世界的青年有些启发。”

那么,在培养孩子动手技能方面,父母应该注意把握哪几点呢?

首先,要让孩子把书本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因为只读书本那是死读书,只有懂得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书本知识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让孩子在做事中成长。事实证明,做事是孩子生存发展的基础,也能有效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再次,让孩子做家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做。当然,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就片面了。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孩子应该和成年人一样,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让孩子干一些不太费力气的细活,这种劳动可以运动孩子的手指,当然也能刺激大脑的成长发育。

最后,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思考。父母要知道,无论孩子动手做什么事情,第一次可能不会很成功。这时,父母应该学做智慧型父母,对孩子说:“找找没有成功的原因,再仔细地想一想。”当孩子想做,却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时,父母应该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父母不仅提倡让孩子动手做事,还提倡让孩子在做事中思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教子点睛:

美国社会学家席尔斯说:“想要到达最高处,就要从最低处开始。”动手实践是获得真知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书本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如果孩子只知道接受书本上的知识,那么,他的思想永远无法超越前人,只有让孩子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研究,才能有所突破,挑战权威。

同类推荐
  • 如何做孩子才爱听:父母与孩子快乐沟通的秘诀

    如何做孩子才爱听:父母与孩子快乐沟通的秘诀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家长为“不听话”的孩子大伤脑筋。家长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自己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一心希望孩子好,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其实,问题还是出在家长沟通的态度和技巧上。由于教育不得法,往往造成孩子不服管教,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总是和家长“对着干”。那么,究竟该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呢?本书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引导家长们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一些科学方法和注意事项。另外,就如何对孩子加以赞美和批评、激励和惩罚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潜力股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指写在未来存在上涨潜力或具有潜在投资预期的股票。潜力股不是绩优股,但是却有成为绩优股的潜力。这些经济术语其实也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每个孩子本身都是潜力股,都有成为绩优股的可能,关键在于家长后天的培养教育是否得法。本书向家长介绍了让孩子顺利从潜力股进化成绩优股的七个步骤,从发现自己的不足到发现孩子的优势,再到如何满足潜力股成长的需求,通过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空间、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帮助孩子克服成长障碍,将孩子从潜力股培养成绩优股。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为家长们总结了一套教育方案,帮助造孩子坚韧的性格、关心他人的品质以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这些优良特质的决心和毅力。一旦开始运用这些真正的养育秘诀,你自己、你的孩子以及你的家庭都将变得更快乐、更幸福!
  • 爷爷奶奶带孩子宝典

    爷爷奶奶带孩子宝典

    近年来,儿童教育专家们总结出了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两大误区:太感性和让孩子无所适从。然而,性格培养过于笼统慢热,跟不上孩子精神发展的脚步,又成为时下性格教育的盲区。爷爷奶奶们可曾想过:面对未来严峻的生存挑战,该怎样带好自己的孙辈?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品质则是革命胜利的保证。要想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爷爷奶奶们不妨把自己的经验和现代教育的先进知识融合起来。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单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千万别觉得“危机意识”太晦气,没有人希望这样那样的坏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但逃避生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 规矩和爱

    规矩和爱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所谓做规矩就是设定界限遵循规矩,即使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无论是科学的杂志还是通俗的育儿必读都强调要给孩子从小设定界限,甚至呼吁做规矩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便是规矩是迟早要做的……
热门推荐
  • 爹地,快带迷糊妈咪回家

    爹地,快带迷糊妈咪回家

    秦总,你的系统我就不客气的吞了!”网上黑客在那边得意的声音的,让秦珩琛表示不淡定了。这个黑客竟然是顾安玥!用尽浑身解数也要将人给追回来!只是对于顾安玥而言。几年痴心交付,抛弃一切,愿为了他,做个贤妻良母。却换来他一句:“毫无乐趣”。当顾安玥破茧归来,却不如如何面对他的疯狂求爱。“秦先生,你能不能滚远点!”“你想要我滚到哪儿去?床上吗,这就去了……”秦珩琛笑得一脸得意,让你整整躲了五年,这一次,他绝对不会错过!
  • 观念的历险

    观念的历险

    《观念的历险》是对文明概念的研究,试图理解文明的存在物是如何起始的。全书始终强调一点,即人类为促进和保持文明而进行的观念历险的重要性。作者在书中熔形上根据、哲学思辨、文明轨迹、历史考察于一炉,缜密谨严、洞见迭出,令人叹为观止。
  •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一本值得广大读者阅读的优秀传记作品。传主叫常书鸿,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开创者,享誉世界的敦煌学家。长期主持敦煌研究院,也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常书鸿的自述史,回忆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记叙了他苦学绘画、留学法国、守护敦煌的诸多经历。
  • 最后一个炼金师

    最后一个炼金师

    天启者降临,钢铁臣服于他的意志,火焰奉他为主宰,世界在他的力量面前颤抖。他将拯救一切苦难,他将天堂带到人间—《天启预言》贤者尼雅发布预言后,整个世界都为之骚动,怪物和人类都在寻找天启者。同一时间。罗森,物理系高材生,一不小心穿越到一个怪物肆虐、黑暗蒙昧的异界。在异界,他仍旧继承了牛顿牛老爵爷的衣钵,光荣地成为了一个......炼金学徒。有人说:‘牛顿是近代世界第一个科学家,也是蒙昧时代最后一位炼金师’。有诗曰:‘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罗森发现,在异界,他也许......有可能......有机会把‘牛顿’这两个字替换成自己的名字。
  • 世世禁宠

    世世禁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她不过是一缕异世的幽魂,两世恩怨,世世被帝王宠爱,却屡次被抛弃。轮回前世,他们之间谁负了谁?人进宫廷,斗得过皇后,强的过帝王。她不是懦弱之辈,只是时机未成熟。只是她的爱已经这般伤,到不如伤的彻底。弃妃翻身争天下,暴君冷眼夜夜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长刀逆天行

    长刀逆天行

    一位腰跨木刀的少年,一天出了那青山镇,入了江湖。江湖中有啥?有一个想要胜天半子的老头子,有一群争夺飞升的老不死,这是诸子百家最后的余辉,一枚棋子,一把长刀,一位少年负重前行,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谁是棋子?谁是棋手?我自长刀出鞘,搅乱这江湖,搅碎这苍天。天意无常祸乱起,弈盘纵横十二州。人心变幻风雨骤,雄兵百万封王侯。诸子百家皆相聚,枯坐林中一钓叟。一醉经年入梦酒,道是无情命须有。灾星即起福星现,飞剑怒起斩千愁。遁去无踪看空门,人道天道争不休。万物生来由天定,斩破冥顽需一刀。天下万民悠悠口,道那千年不归徒。
  • 超级红包神仙群

    超级红包神仙群

    PS:欢迎阅读新书《诸天红包聊天群》。 孙悟空:星哥,还有老坛酸菜面没?想要火眼金睛?没问题!哪吒:星哥,我想要玩游戏机。用龙珠换?好的!太上老君:星仙大神好,这是您要的还魂丹。嘿嘿,不知道您还有辣条吗?
  • 醉酒小白狐的前世今生

    醉酒小白狐的前世今生

    小白与神君的累世情缘。。。。。。。。。。。
  • 大周北荒录

    大周北荒录

    大周元年,太祖筑长城,设守卫军,不受调宣,享诸侯供奉。诏曰:国之利器,永镇北荒。
  • 网游之绝色魂仆

    网游之绝色魂仆

    新书《我的女儿有个系统》已经上传!这是一个修行如游戏的世界,修士可以自行修行,也能杀怪爆装备,爆技能书,得灵力点强化自身。上古蛮荒世界,深渊暗兽横行,妖魔乱舞,有人族大能者布下绝世大阵将蛮荒与母星地球一分为二。五万年后,混沌精灵横空出世,扶桑作乱,妖魔横行。少年柳山恰逢其会得绝世精灵认主,获无限契约之法。从此仆人无数,走上了踏扶桑,斩妖魔的无敌之路!无敌爽文,不服就干!!!群号:43635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