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0900000024

第24章 金融机构类名著(7)

可转让大额存单(CD)是瑞斯顿的又一项杰作。由于美国的Q字条例规定了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在其他金融机构的有力竞争之下,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日见匮乏,亟待推出能够突破利率上限的产品。于是瑞斯顿成为花旗银行的执行副总裁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行可转让存单,专门处理政府债券的贴现公司成为可转让存单的二级市场,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震动,不亚于在列克星敦打响的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它直接向美国的Q字条例提出了最严厉的挑战,一年即为花旗银行争取到了185亿美元的存款,并开创了一个新的行业,即“负债管理”,使银行对存款的控制成为可能,而不再是单一的资产管理业务。

事实上有一则案例被广为传诵,很好地说明了瑞斯顿领导下的花旗银行在创新方面的奋进态度。70年代初的《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法》禁止银行通过控股公司的形式从事证券业和保险业及“与金融业无必然联系的业务”。但该法也有意无意留下一个漏洞,即并未将只拥有一家银行的所谓单一银行控股公司列入监管范围。花旗银行迅速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了单一银行控股公司——花旗公司,而把花旗银行置于该控股公司控制之下。这个花旗公司纯粹是块招牌,但花旗银行通过它却实现了向证券、保险及“与金融业无必然联系的业务”的渗透,绕过了1934年大萧条时期美国仓促通过的G-S法所严格分业经营的隔墙,这本身已是一项了不起的制度创新。瑞斯顿更是再接再厉,发动全体员工为拓展银行业务范围献计献策,共征集到可进一步开展的业务建议数十项。随即,花旗银行向联邦储备委员会提出大量的新业务申请,有时甚至每天一项。花旗银行从此脱颖而出,成为美国银行业的带头人。

2.拓展海外业务——务实的三级火箭策略

在贷款业取得的成就为瑞斯顿的职业生活开辟了另一条施展才华的辉煌门路:花旗把海外营业部交给了瑞斯顿来掌管。

当时的花旗海外营业部相比国内各部,只能用“原始”二字来形容,虽有所获利但获利甚微,但倒是建立了美国银行业在海外最大的银行网络。花旗的海外营业是从在拉丁美洲铁路贷款起头的,后来发展到菲律宾、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

瑞斯顿到任后,以非凡的胆魄和智慧在非洲建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非洲南部分行,后来在非洲遍设分行,形成了花旗非洲海外部,又通过政治、外交、经济等各类渠道千方百计而又史无前例地在冷战期间的前苏联和对垒的伊朗开设了分行,他恢复了花旗在欧洲的分行,用十年的时间使欧洲的分行网络遍及欧洲各国,澳大利亚的分行也获利颇丰。这些成绩的取得使瑞斯顿相信,花旗的使命是在全世界每一个可以获利的处所提供合法的银行服务。

瑞斯顿实行“三级火箭”战略:首先是沿着世界的主要商路在每一个商业中心和口岸设点,其次是向这国家的纵深行进,最后是出口零售服务和技术。当花旗在拉丁美洲的丰盛利润源源不停流入国内的同时,欧洲美元市场更是为花旗创造了大额的利润。瑞斯顿称为“在月球上办银行”。到瑞斯顿离开海外营业部主任的岗位时,花旗海外营业部所创造的利润已占到花旗银行总利润的40%。花旗银行已成为世上唯一的一家全球性银行。瑞斯顿也因此被提升为花旗银行执行副总裁。

3.企业管理——整顿自身谋求发展

金融创新使瑞斯顿领导下的花旗银行成为引领银行潮流的领先银行,不过这并不是瑞斯顿的唯一法宝。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传奇CEO之一,瑞斯顿在组织架构的重建、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人才策略及信息技术方面多有重大举措推出,我们以下择其要点进行介绍:

(1)组织架构

在瑞斯顿看来,集权化经营与企业的进取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对于一家追求卓越的企业,每一个人都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自作主张的权力,他曾告诫说,“如果决定是少数几个人做出来的,那么这家企业早晚要出乱子”。自上任之日起,瑞斯顿就力主对花旗银行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整,为此他专门请来著名顾问咨询公司麦肯锡出谋划策。重组后的花旗银行按市场划分为6个事业部:负责大型跨国企业的公司部、负责中型企业的商业部、负责个人及小型企业的零售业务部,以及营业部、海外部、投资管理部。

瑞斯顿同时决定削弱旧有的以地域划分的结构体制,结束各家分行各自为政的经营状态。分散在各个分行的业务人员直接向事业部汇报,弱化分行对业务人员的管理职能,分行的负责人只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形成所谓矩阵化管理体制。为解决矩阵式管理所引起的各利润中心绩效考核的问题,瑞斯顿还引入在通用电气取得成功的内部转移价格体系。花旗银行的这种管理体制自实施以来引起了其他银行纷纷跟进,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组织架构的一个范本。

(2)发展战略

瑞斯顿是一个典型的扩张主义者,他要求花旗银行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服务种类、地区设点方面都处于前列;瑞斯顿又是“分散风险理论”的忠实信徒,他认为人不该把全部赌本押在一个地方,并坚信如果花旗银行实行多元化业务,就会势不可当。这两点对于理解瑞斯顿的发展战略颇有帮助。

瑞斯顿曾积极倡导国际化战略,这在花旗银行其实颇有渊源。早在20世纪初花旗银行就以海外业务而著称,其分支机构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一家设在上海的分行。这一策略在当时取得了明显效果,据说1929年大危机发生时,花旗银行能够发放红利多亏了上海分行汇回的700万美元利润。不过到了60年代,花旗银行的海外业务就大为萎缩了,海外分行数量也从83家减少到61家。瑞斯顿主持花旗银行海外营业部后,推行的举措大胆而且激进:从高校招募新人;迅速提拔年轻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轮换;积极改革旧的经营方式。瑞斯顿同时为国际业务的发展制定了三级目标:一是抢地盘,即在全球所有的金融商业中心都要开设分行或办事处;二是业务当地化,即走到哪里都首先建立起吸引当地存款的网络;三是开办与传统银行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租赁等。花旗银行的海外业务得到迅速扩张,到1965年,海外分行已有177家,遍及58个国家。

70年代以后,瑞斯顿又有重大战略举措出台。瑞斯顿意识到把银行的希望寄托在少数大企业上殊不可靠,而消费者业务则是一个“聚宝盆”,尽管当时大多数商业银行都认为零售银行业务无利可图。为此瑞斯顿专门组建了一个研究小组,深入分析的结论令人振奋:消费者业务可能给花旗银行带来10亿美元的税后利润,使得瑞斯顿下定决心将花旗银行业务重点从批发业务转向零售业务。这一战略决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更糟的是战略转型后,最初7年零售业务的利润并未达到预期水平。不过事实证明瑞斯顿的战略决策准确无误,今天花旗银行成为全球赢利最为丰厚的银行,其利润的70%都来自于个人金融业务,而且在花旗银行带动下,零售金融业务已引发银行金融服务的一场革命。

(3)人才策略

与所有成功的管理者一样,瑞斯顿也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他曾说“人才是成功之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及充分使用人才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唯一途径。瑞斯顿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其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知人善任,挑选最好的人才,然后尽可能委以他们能担当得起的重任——有时甚至是超出了他们能力的重任。瑞斯顿的这些观点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好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影响,因为后者曾反复向瑞斯顿讲述,“一个明智而有远见的人事决策能抵得上100份报告”。瑞斯顿招聘选拔人才的观点也颇具新意,在他看来人才最重要的是素质和智商,而非经验或兴趣,因此瑞斯顿乐于在重点高校中招聘优秀毕业生,而不管他学的是什么专业,也不管他是否曾有过工作经验。难怪有人曾打趣说:“花旗银行可以雇用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并把他们关进计算机室。”

(4)信息技术

瑞斯顿被认为是本时代最具技术偏好的金融家,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花旗银行在信息技术的建设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银行。花旗银行不但是ATM机、呼叫中心等高技术产品的最先使用者,而且在银行界率先推行了客户利润贡献度的计算、利润中心业绩的核算等,这些也无不是在信息技术的襄助下才能实现的。事实上瑞斯顿对于信息技术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甚至认为“关于金钱的信息几乎和金钱本身一样重要”。他甚至撰写两本专著,《灰暗不明的主权》、《风险种种》,阐述信息革命对全球进步的影响,均畅销一时。当瑞斯顿从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时,花旗在电脑及软件上的投资已超过17亿美元。花旗能屹立潮头30年保持不败,瑞斯顿时期在信息技术上的大量投入实在是功不可没。

4.风险管理——智者的一招之失

“所谓银行,就是基于风险处理能力而赢利的组织。”沃尔特·瑞斯顿的这句话道破了银行是基于风险管理的本质,而这也是瑞斯顿总结的失败教训。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欧银行家们“扬帆出海”,到新兴市场寻求发展机会成为一股潮流,时称“业务国际化”。这个潮流的带头人就是当时花旗的掌门人沃尔特·瑞斯顿。把海外投资的风潮兴起归结于瑞斯顿或许不公平,但至少其他银行是多少受他的影响的。当时美欧银行家们倾向于向新兴市场,如拉丁美洲市场上的政府公共部门放款,而不愿向私人企业放款。因为按照瑞斯顿的看法:这些新兴市场上的私人企业根基不深,风雨飘摇,而他们的国家不会破产,所以最好把款贷给政府。他说得没错,但国家会违约,这成了他职业生涯最大的危机。

拉美国家向美欧的借债,大量到期不能归还,有些“新官不理旧账”,有意赖债,史称“拉美债务危机”,这次危机中瑞斯顿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受到了很多责骂。痛定思痛,银行家们对“预期收入理论”普遍表示质疑:预期收入不等于现实收入,它怎么可以作风险的保障呢?对付风险,必须高度警惕,事先就防范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8年7月,十国集团在瑞士巴塞尔签署了《巴塞尔协议》。这个协议,最初主要针对大量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特别指出:除非以现金和金块作十足抵押,世界上没有无风险放款这回事,越是看似无风险的对象,比如国家,越要警惕它。《巴塞尔协议》的风险度概念,以及用风险度从总资产中析离出风险资产,并由风险资产与资本金之比确定资本充足率,这一系列有系统的新思维开辟了风险管理的新时代,也就是我们当前这个时代。

趣味延展

沃尔特·瑞斯顿生于1919年。他的父亲亨利·瑞斯顿是颇具影响的历史和政治学专家,曾担任过美国常春藤名校之一布朗大学的校长,奇怪的是,这位历史学教授和他的妻子露丝,在新生儿沃尔特的摇篮旁边放着一部装帧考究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如果他们有心要儿子继承父业,放在摇篮边的更适合的书应该是希罗多德的《历史》才对。沃尔特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一生的成就是在美国的银行业,而且他效力的是美国一家古老而华贵的银行——花旗银行。

当年轻的瑞斯顿刚刚涉足美国银行界时,金融财东们都是势力强大的人,他们社会地位举足轻重。架子十足又老派保守,怕冒风险,缺乏企业家的魄力和远见卓识,这些构成了当时银行业的主要特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瑞斯顿锐意进取,极富创新精神,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管理层的赏识,被先后调入信贷部门和海外部,均做出不俗业绩。于是在不到20年间,瑞斯顿跃升为花旗总裁。

沃尔特·瑞斯顿在他的壮年居然执掌一家这样的银行达17年之久,而且具有决定意义地提升了花旗的国际地位和品牌价值,不仅为美国银行业所瞩目,也经常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瑞斯顿过去长时期内是美国与世界无法绕开的风云人物。

瑞斯顿是一个令人生畏的磁石般的智者,但智者有时会有超乎常人想象的妄语。这样一个老辣的银行家,有一天忽然一本正经地对同行说“银行经营其实不需要资本”。你听到了,会有怎样的感想?反正当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他的话。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数年来一直致力于肃清瑞斯顿这个虚妄思想所散发出来的毒素。这或者验证了一个真理:专业智慧发展到极端就会傲慢到荒谬的程度。

同类推荐
  • 俞敏洪创业思维

    俞敏洪创业思维

    本书贯穿了俞敏洪整个创业过程的种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和思维方式。内容包括:“俞敏洪:白手起家的代言人”、“创业精神: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创业信念: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创业过程管理:再急的事也要慢慢做才能做好”等八章。
  • 投资小窍门

    投资小窍门

    期货商品的买卖,主要是借助于保证金的交付而取得未来某一时间可实现交易的商品买卖合约,在合约到期日之前,投资者可以选择是否要实现这笔买卖,如果当时这项商品的价格高于签约时的价格,则投资人可以按合约签订的价格,将余款缴清之后,取得商品,如果当时这项商品的价格低于签约时的价格,则在权衡利益之后,投资者也可以选择放弃保证金,取消契约,而以较低的价格购买现货。所以。期货的交易就如同预付订金的买卖商品方式一样,购买入在交付订金时只取得商品未来预先购买的权利,等到合约到期日并缴清余款之后才能取得商品的所有权。
  • 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什么是营销?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说过:“最简短的解释是,发现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并满足,这是一个整体思维体系,你的成功不是跟着别人干已经干成功的事,而是找到人们想买却只有你能卖的东西。”所以说,营销是开拓性的、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智慧的凝练。现代市场营销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事业,也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活动。无论从对社会的影响看,还是从对促进生产、指导消费、拓展市场角度看,创造力一直是现代营销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 白手起家:拥有自己的餐饮店

    白手起家:拥有自己的餐饮店

    本书从餐饮店前期申请注册、选择店址、布局装修、营销技巧、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创一家属于自己的特色餐饮店。
  • 原一平的疯狂推销术

    原一平的疯狂推销术

    在日本保险业,他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近百万的日本寿险从业人员中,也许会有人不知道十大寿险公司老总的名字,但绝对没有人不认识原一平。“推销之神”已名声赫赫、收入丰厚,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疯狂推销。他总是睡得晚、起得早。他的太太曾关爱地埋怨他说:“以我们现在的储蓄已够终生享用,不愁吃穿,何必每日再这样劳累地工作呢?”原一平回答道:“这不是不愁吃穿的问题。而是我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着,是这一团永不服输的火在身体内作怪的缘故。”
热门推荐
  • 这穿越要命了

    这穿越要命了

    作为一名资深网文迷,这些年齐思喷过的扑街小说不知凡几。但有一天他喷完一本扑街小说后却收到了作者的回怼“你行你上啊!”上就上,谁怕谁啊?可是当齐思被强制性的穿越到扑街小说中时,他才发现这穿越可真要命……这么脑残的剧情,身为主角的他该怎么跪着演绎?-——本书骚气无下限扣扣群:109853372
  • 骑士风云录2

    骑士风云录2

    所谓和平,不过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短暂的中场休息。辉煌的群星照耀阿伦西亚。谁才是这片天空真正的主帝? 大陆历596年,“卡德莱特平原之会战”以卡奥斯帝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索菲亚王国自国主诺兰德六世以下,全军覆没,仅杰克·佛利特将军一人生还。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死神指间侥幸逃生的王太子阿斯尔和利奥特大公爵之子莱因斯成为索菲亚复国的最后希望……而当人类互相残杀时,兽人正在海峡的别一边窥视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绿茵替补之王

    绿茵替补之王

    一个被系统坑害的绿茵天才,一个被足球耽误的创作才子,他将何去何从。是放弃,还是勇往直前。这个世界最廉价的就是选择,既然走到了这里,那么只顾披荆斩棘就是了!虚拟与现实交错,他是来自东方的明日之星。他是——林一歌!
  • 首先我很强

    首先我很强

    一场大梦,恍如隔世。醒过来的时候居然有了一身只存在小说里的内力。眨巴眨巴眼,王雨感觉这内力越练越不对劲啊。“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一动无有不动,动当动若江河,所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尼玛是九阳吧!
  • 敦厚的诈骗犯

    敦厚的诈骗犯

    这个男子的脸很陌生,可见是个初次光临的顾客。他的年纪大概五十上下,也许是肝脏不太好的缘故吧,脸色显得异样的苍黑,样子不太讨人喜欢。不过,理发师要招徕顾客,就得搭讪应酬,于是笑脸相迎,嘴里说着:您来了,请进。”男子盯着晋吉的脸看了看,然后一声不吭地在镜子前坐了下来。接着,他似乎有点困,打了个小小的哈欠。有些顾客也真是奇怪,他们一踏进理发店就直想瞌睡,这个男子恐怕就属于这一类人。他的头发生得比较硬,夹杂些白发。
  • 四次元道具

    四次元道具

    宇宙最强能力是什么?哆啦A梦的四次元道具。宇智波斑使用哆啦A梦的四次元道具,大家想过会发生什么吗?(本书包含各种二次元、三次元世界,已知的世界有EVA、复仇者联盟、哈利波特、X战警、龙珠、波西杰克逊、漫威、哆啦A梦、火影、海贼王……还有更多的未知世界等你来探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出场顺序略有不同。)【书友群18131275】
  • 龙之重生守望之海

    龙之重生守望之海

    她,是21世纪的神话,是紧跟她师傅身后的第二位无人杀得的杀手。他,是冷面皇子,在她之前从未让任何女人靠近他百步内。他的母亲在生下他不到半月便被人害死了,所以他从小便很恨他自己,为何当初的他那么弱(作者:亲爱的你想开点,那时候你还不足半个月)总之,他从小便是一个修炼天才,面容俊秀,是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而原主却是修炼傻子,当女主一朝穿越,斗转乾坤,揍白莲花,虐渣男(二皇子:我冤枉啊!),由一个废物蜕变,成为与他比肩的高手。【作者:作品名纯属瞎掰,有小可爱帮忙起一个吗?在线等,挺急的】
  • 白派阴阳先生

    白派阴阳先生

    先生一词常常出现于葬礼之中,人们如要是家里出了人命,或者非自然死时,往往都会求那些先生,来为死者祈祷安葬。保佑子孙满堂,世代荣华富贵。但是当今社会里,这些被称之为先生的白派先生可是越来越少,相反。这些骗钱从不手软,吃别人的从不嘴软的黑派先生可是越来越多。可偏偏让我这到了八辈子霉的骚年无意中成为了一个白派先生,真是命运弄人啊!
  • 余生且向晚

    余生且向晚

    【余笙这一辈子,就只爱过林晚一个人。】英雄联盟中单杀神vs职场事业女强人中单杀神澜笙的无名指上,有一处纹身,只有简单的两个字母L、W。他曾无数次与冠军擦肩而过,凭借一腔热情,仍旧在赛场上拼搏。她是跌撞着前行的离群候鸟,始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直到一次意外的邂逅,她成为他生命中最美的风景。余笙:你在我身边,我从来都不介意吃软饭,我连人带心都被你拐走了,所以,你要不要我?林晚整个人被压在床上,略微思索了下,点头,“要。”满身骚操作,满嘴情话,职业选手的撩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