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700000082

第82章 白居易(2)

清爱新觉罗弘历:居易诗词特妙,情文相生,沉郁顿挫,哀艳之中,具有讽刺。“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君王掩面救不得”,皆微词也。“养在深闺人未识”,为尊者讳也。欲不可纵,乐不可极,结想成因,幻缘奚罄,总以为发乎情而不能止乎礼义者戒也。(《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大林寺桃花①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②,山寺桃花始盛开③。

长恨春归无觅处④,不知转入此中来⑤。

【注】

①大林寺:位于庐山大林峰上,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是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②人间:指庐山下的村落。芳菲:盛开的鲜花。

③山寺:指大林寺。

④长恨:常常惋惜。

⑤不知:想不到。此中:寺庙里。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的纪游诗。

全诗一共短短四句,不管是内容还是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深奥、出奇的地方,就像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简单地做了一番记述和描绘。但细细品味,就会惊喜地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意境深邃,情趣盎然。

诗的开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间是夏季的第二个月,正是大地春去,百花落尽的时候。但没想到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登临之前,就曾经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惆怅,而失望。因此,当这不曾期待的一片春景映入眼帘时,该诗使人感到无比的惊异和欢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发展──由一种愁怨不已的哀叹春去之情,突然变为惊异、欣喜,以至喜笑颜开。在首句开头,诗人就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真实世界,突然来到到一个悠然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幻境。正是在这一情景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空间无比高远。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想不到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远去,只不过是像以顽皮的小孩子,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指代了春光,把春光写得非常具体可感,清新自然,又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长了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它不仅有脚,你看它简直还有顽皮的一面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如此的生动可感,天真活泼,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眷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颗童心,哪能这么风趣灵动。这首小诗的值得称赞的地方,正在立意新奇,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有启人神思,惹人怜爱,真是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明珠。

后人点评

何良俊评白居易诗:不事雕饰,直写性情(《四友斋丛说》)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①,伐薪烧炭南山中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③?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④。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⑤。

翩翩两骑来是谁⑥?黄衣使者白衫儿⑦。

手把文书口称敕⑧,回车叱牛牵向北⑨。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⑩。

半匹红绡一丈绫11,系向牛头充炭直12。

【注】

①卖炭翁: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

②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一段,在今陕西西安南五十里处。

③营:经营,使用。

④辗(niǎn):同“碾”,轧的意思。辙:车轮碾过后留下的痕迹。

⑤市:集市。

⑥翩翩:轻松潇洒。这里指趾高气扬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⑦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⑧把:拿。敕(chì):皇帝的诏书、命令。

⑨牵向北:把炭车赶向皇宫。唐代皇帝的宫殿在长安城的北边。

⑩驱将:赶着走。惜不得:舍不得。

11绡(xiāo):生丝。绫:丝织品。

12直:同“值”,价值。

中唐时,宦官专权,肆无忌惮,他们常常以低价强购物品,有时甚至分文不给,反而胡乱捏造名目,勒索百姓钱财。这首诗就是写一个卖炭翁卖薪遭遇,强烈斥责了统治者对人民横加掠夺的罪行。

前四句,写卖炭翁烧炭的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取炭辛勤过程。“南山中”点明了劳动地点是终南山,那里荒无人烟、经常有豺狼出没,环境十分恶劣。“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生动地描画了卖炭翁的形象,也衬托了劳动的辛苦。我们可以想象,在荒凉的大山里,一个满面灰尘,两鬓斑白,双手脏黑的老人,在山上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是多么不容易啊!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原来,卖炭所得的钱是为了维持生计,可见,炭对于这位老翁非常重要,这一问一答,使行文起伏跌宕。这为后面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身上衣服单薄,就希望希望天气暖和。而卖炭翁却为了炭能卖个好价钱,正冻得瑟瑟发抖,还在希望天气能更寒冷。语言简洁,而老翁艰难处境和矛盾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可怜”二字,流露了诗人对老翁的无限同情。

卖炭翁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夜来城外一尺雪”,“一尺雪”,表明雪之大。下了这么大的一场雪,老翁终于不用担心炭贱了。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辗冰辙”进一步衬托了老翁卖炭的艰辛。此时,他心里定然是喜悦并充满希望的,也许正在想着这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取多少衣服和食物。然而,他遇到了宫使,“翩翩”和上边“牛困人饥”形成了强烈反差,反衬了劳动百姓和统治者之间境况相差悬殊。“手把文书口称敕”,接着就“叱牛”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尺红纱一丈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揭露了宫使们掠夺之残暴。此时,卖炭翁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到“泥中歇”这艰难漫长的过程中所希望都化成了泡影。卖炭翁之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在这个天寒地冻的日子,老翁饥寒交迫,心中痛苦。宫使们的暴虐行为不是把老翁推向了绝路吗?此时,对统治者痛恨之情油然而生。

这首叙事诗语言深沉,表达思想深刻。多用衬托和对比手法,将统治者的暴虐和劳苦百姓艰辛,真实地表现了出来。结尾发人深思。

后人点评

蔡絛(tāo):“自擅天然,贵在近俗“(《西清诗话》)。

暮江吟①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②,半江瑟瑟半江红③。

可怜九月初三夜④,露似真珠月似弓⑤。

【注】

①吟:古代诗体名。

②残阳:太阳落山残留下的阳光。

③瑟瑟:碧绿颜色。

④可怜:让人怜爱,可爱。

⑤真珠:即珍珠。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系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词一句中融入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诗中,诗人选取了日落西山到新月当空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对照描写。前两句写夕阳余晖中的江面。“一道残阳铺水中”,快落山的太阳照射在江面上,“铺”字恰到好处,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确像“铺”在江面上,很有画面感。从动作角度,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温馨、闲适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江水静静的流着,江面偶尔溅起细小的水花。光照面积大的部分,呈现一片神奇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发现江面上的两种颜色,描绘出夕阳照射下,江面细波粼粼、光色瞬息万变的奇景。诗人陶醉了,把自己的心绪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升起的夜色。诗人欣赏着眼前的美景,直到初月升起,露水散布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低头一看:呵呵,绿色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露珠,就好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喻露珠,很贴切,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光照下,露珠闪烁的晶莹的光泽。偶以抬头:哟,一弯新月冉冉升起,这就像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明亮的的弓!诗人由低到高,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从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的夜晚,不禁脱口赞美它的皎洁,直抒胸臆,把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通过对“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自然、宁静悠远的意境!用这样神奇巧妙的比喻来着力为大自然真实着色,描景写形,叹为观止。由描绘江上落日,到赞美皓月清露,这中间好像少了一个时间上的“接头”,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承接连起来了,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在江边,从落日黄昏一直观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这首七言绝句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后人点评

《升庵诗话》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②。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③。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④。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⑤,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⑥。遂命酒使快弹数曲⑦,曲罢悯然⑧。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⑨,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

句⑩,歌以赠之11,凡六百一十二言12,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13,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14。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15,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16,初为《霓裳》后《六幺》17。

大弦嘈嘈如急雨18,小弦切切如私语19。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20,幽咽泉流冰下滩21。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22。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23,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24。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25。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26。

五陵年少争缠头27,一曲红绡不知数28。

钿头云篦击节碎29,血色罗裙翻酒污30。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31。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32。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33。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34。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35。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36,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37。

凄凄不似向前声38,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9。

【注】

①左迁:贬官。

②湓(pén)浦口:湓水入长江处。湓水,即今龙开河,源于江西青盆山,至九江入长江。

③京都声:指唐代长安流行的乐曲声调。

④倡女:以歌舞演奏为业的女子。倡,古时歌舞艺人。

⑤善才:能手。

⑥委身:这里是嫁的意思。贾人:商人。

⑦命酒:叫人摆酒。

⑧悯然:悲伤的样子。

⑨出官:出京城做官,外调。

⑩为:创作。长句:指七言诗。

11歌:作歌。

12言:字。

13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瑟瑟:风吹草木的声音。

14回灯:重新拨亮灯火。重:再。

15转轴拔弦:指调节琵琶的音调。

16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捻:弦左右揉。抹:向左拔弦。挑:向右弹。

17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给朝廷,经唐玄宗配词润饰改此名。六幺:为京都流行的曲子。

18大弦:琵琶弦有粗细,最粗的称大弦,发出的声音低沉。

19小弦:指最细的弦,发出的声音尖细。

20间关:鸟鸣声。这里形容乐声流畅,如莺声从花下滑过。

21水下滩:指乐声喑咽低沉,好像滞留在了水滩中。

22凝绝:凝滞。

23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这是曲子结束时经常使用的右手手法。

24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也是歌女聚居之地。

25教坊:唐代官办管理音乐歌舞、杂役艺人的机关。第一部:指第一队,意为最优秀的演奏队伍。

26秋娘:唐时歌舞伎的通称。

27五陵年少:指豪门子弟,五陵,是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是当时豪门贵族聚居地。缠头:艺伎在演出时用锦缠头,客人们便以缠头锦作为赠礼,后来成为专送歌舞伎的礼物。

28红绡:精美的红色丝织品。

29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银簪子。击节:打拍子。

30阿姨:鸨母。

31颜色故:容颜衰老。

32浮梁:古县名。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为唐朝茶叶的集散地。

33梦啼妆泪:梦中啼哭,上过脂粉的脸上留下泪痕。阑干:纵横。

34重唧唧:再次叹息。

35独倾:独自饮酒。

36更坐:再坐。

37却坐:退回到原处坐下。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38向前:刚才。

39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品级是最低的九品将仕郎,故穿青衫。

琵琶女

“序”中已经交代,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送客湓浦口,在船上结识琵琶女。这首七古,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技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诗人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心情。

同类推荐
  • 复社与文学研究

    复社与文学研究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人社团,复社在中国学术与文化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该书通过多视角的分析与阐述,详细探讨了复社的结社过程、文学主张、创作特色、在明末清初文坛的地位影响以及它与其他文学流派之间的关系。
  •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是藏族作家格绒追美最新的短篇小说、随笔集,选取了作者最新创作的七十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藏地藏民的热爱与深情。作者笔下的人物各有不同,僧侣、牧民、说唱者,在作者幽微的笔触下,每个平凡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能给读者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这本书极富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浓郁的藏地风情。
  • 萝西与苹果酒

    萝西与苹果酒

    一战末期,年幼的洛瑞·李随家人定居在风景如画的英国科茨沃尔德乡间。而立之年,他用诗般优美、温暖的文字重温故乡的童年往事,谱写出一首经久不衰的英式田园牧歌。金色的火焰,少年的诗,萝西的笑靥,未被电气化侵扰的美丽村落,一代人失落的集体记忆……
  • 自导自演

    自导自演

    本书分为五辑:主要为生活随笔、散文和小说合集。第一辑:视觉滞留,主要为过往生活的人生感悟。第二辑:无声默片,主要为音乐、影视的另类评论。第三辑:渐显渐隐,散文感悟,笔触较为细腻;第四辑:见幕写手,偏小说风格,人物类的描述较多。第五辑:爵士浮华:主要写一些对于近几年生活的升华部分。
  • 缺失的心灵清淤课

    缺失的心灵清淤课

    本书分别从京之味、心之悟、文之道、书之语、思之忧等方面分别对北京传统文化进行了细致挖掘,对首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真实记录。本系列书立足政协视角,既讲政协委员的故事,也通过政协委员讲故事,向读者表达了首都乃至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情感样式、风俗习惯、存在方式和政治面貌,是中国好声音的一次多维度、多主题、多层次立体式传播。
热门推荐
  • 冷总裁恋上不纯妻

    冷总裁恋上不纯妻

    姿色平庸的小女子因为一次偶然进入了豪门。本该是件好事可偏偏又遇到该死的花心总裁居然私下里威胁她做他的女佣。虽然这个男人在她眼中简直就是活脱脱的恶魔转世,可为什么她竟是如此期盼见到他那张极具魅惑的脸呢?!也罢,既然逃脱不开,干脆从了他吧,可偏偏只有在灰姑娘的梦里才能出现的温柔好男人,成功小开统统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难道是好男人们集体审美疲劳?管他呢,本姑娘一一接招。环环紧扣的剧情,轻松幽默的对白,为你讲述一段既娱乐又感人的豪门爱情。
  • 佛语御禅师语录

    佛语御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懂得带人,你才能赢得彻底

    懂得带人,你才能赢得彻底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以对人的观点为基础,而人是穿裤子的猴子,裤子的明显特征是约束,那么该如何约束这些猴子呢?最适合的“裤子”要从“机会主义”原理的角度去寻找,本书所要做的就是教你如何缝制最合适的“裤子”,如何从酒与污水定律的原理入手,弄懂管理工作的秘密,在领导工作中赢得彻底。
  • 我是女作者

    我是女作者

    简介:你以为这是一部穿越剧?不,这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你以为是一部伦理剧?不,这是一部玄幻剧。你以为是一部玄幻剧?不,这是一部魔幻剧!哈哈哈(主角:作者这么皮,粉丝知道吗?)(我:别瞎说,粉丝是什么?我没有。)
  • 重生八零:顾少,撩上瘾

    重生八零:顾少,撩上瘾

    前世背负破鞋的骂名,是人是鬼都可以踩在她的头上作威作福。意外重生回到命运转折点,曾经那些欺她、辱她、谤她、贱她、笑她的渣渣们,且看强势回归的张然如何踩渣渣,虐极品,跟上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混的风生水起!But,姓顾的那谁谁,天天黏着她是几个意思,居然还一脸淡定的偷看她换衣服?某男:“媳妇,我要亲亲抱抱举高高!”张然:“滚粗克......”
  • 我的野蛮使魔

    我的野蛮使魔

    贪婪并不恶心你只是因为失败而显的丑陋罢了
  • 元古剑魂

    元古剑魂

    少年莫名穿越,神秘碎片显威,觉醒逆天之器,自此踏上修仙之路,斩禁地,踏天骄,傲视群雄,登临元古之巅。最黑暗的阴谋终将浮出水面,那曾经消逝的一界,正在缓缓归来......
  • 杀了那个男主

    杀了那个男主

    郁青瑶是一朵伪白莲花,真绿茶婊。她是一个妖女,一个戏精,一个坏女孩。重生到类似聊斋的可怕古代世界,走上修仙路。她的人生志向是成为所有男子眼中的白月光,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朱砂痣。李怀德是修道天才,人生志向是娶郁青瑶为妻,虽百死而无悔。然后他真的被郁青瑶杀了上百次。他的漫漫追妻路坎坷无比,简直是一寸相思一寸血。他能抱得美人归吗?
  • 腹黑鬼帝,霸宠异能狂妃

    腹黑鬼帝,霸宠异能狂妃

    混元门异能少主,一朝穿越为天启帝国宫家废材嫡小姐,再一睁眼一双清冷紫眸傲世天下。呵,废材!丑女!本小姐让你看看什么是废材什么是丑女,绝世容貌倾国倾城,空灵体全系天才,契约远古神兽,后面还有一群兽做小弟。仙级炼药师算什么,神级炼药师轻松愉快搞定。他,妖冶而又神秘,对她温柔至极...他,杀伐残酷,世人皆恐,但却唯独宠她上天...“小东西,别想再离开我了,你只能是我的”某人大手一挥,将她拉入怀中某女...,什么时候她是他的了(汗颜…)1v1
  • 九州·龙渊

    九州·龙渊

    九州世界知名作者唐缺最经典作品《九州·英雄》的同系列中篇集,围绕着云湛、姬承等人的生活,一个信仰崩乱的乱世悄然来临,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嬉笑怒骂,奇幻、悬疑元素充斥全书,这是一部九州幻想背景下的经典作品。本书延续《九州·英雄》的风格,以云湛、姬承的故事为主线铺开多个中篇,不同之处在于本书开始触及暗月纪的实质,各大组织均粉墨登场,唐缺以耐心和文采渐渐通过小人物展开了那个时代的大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