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1000000066

第66章 卓越的团队都懂得“知识就是硬道理”(3)

于是,Sun微公司开发出一种被称为SunTAN的以内部网为基础的知识和培训系统。这个系统将存放在内部网上的销售培训信息,销售支持资源,产品更新和原料,竞争策略和一系列的其他方面的内容都连接起来。SunTAN经理又发展了一种以分层存储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分布式的学习体系。这样他们能够确保,让尽可能多的网络带宽被应用于其产品介绍或学习上。例如,昆明销售中心要演示新产品,总公司就可以发送新产品演示媒体到昆明公司网上。这样,中国西南地区的客户就可以以更快的速度,通过访问昆明公司的网页,来观看演示。这样保证了更快的链接和可以利用更丰富的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方式来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SunTAN系统,公司员工可以像观看电视一样接受培训,而摆脱了以往使员工感到枯燥、单调的以持续信息灌输为主的传统培训方式。并且通过这种新的远程学习方式,员工不再需要死记所有的知识,而只需要记住知识的存储位置,这样当员工需要某些知识的时候,知道在哪儿才能获得需要的信息就可以了。这种培训方式大大增强了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公司的销售收入。

Sun微公司通过SunTAN系统把信息放在离使用者最近的地方,把原本存储在总部服务器上的信息,根据需要分散到各个销售中心,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管理公司的知识,使团队成员尤其是新员工能快速适应工作,也避免了因为老员工的流失,而影响公司的运作。

知识经过公司的系统管理,才能够不断地积累,并发挥它的作用。如果知识没有经过管理,就不会产生价值。每个人的知识都存在于自己的大脑里面,它不会自己出来。另外,个人的知识都属于主观判断,无法变成可观的事实,只有经过系统的管理,才能变成客观有用的知识。而知识管理能使大家分享到别人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享,就使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保留了下来。即使员工离开公司,他的知识和经验也已经被别人掌握和学习了。这样大大节约了团队的培训成本和重复工作成本。

例如,绝大多数销售公司都要求员工把每天打电话联系的客户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记录下来。这样,即便是一个员工走了,其他员工也可以通过这些记录来了解客户,继续联系客户。这样就避免了员工走了就带走客户的现象。

知识管理还有助于知识碰撞产生新的知识,增加公司的竞争能力。当一个人的想法闷在肚子里的时候,只能是在休眠状态。当这个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其他人交流想法,大家互相切磋,就可能随着想出3个、4个想法,当这些想法又和其他人分享的时候,又可能产生5个、6个、7个想法。经过这样的碰撞,更好的新的想法就会产生。但是,想要碰撞出灵感,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就需要公司管理知识,把知识分享给每个员工。

三达摩公司由许多营业部组成,营业部一般有1个主管经理和3个业务员,公司为了业务人员能够在知识碰撞中产生创新,便要求每个季度所有的业务员回到公司,进行3天的学习讨论。公司的营业部经理要每3个月做一个PPT将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例如,一个PPT可以是讲某天和某个公司接触,那么,怎样和这个公司接触,接触的重点是什么,怎样说服对方,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我们采取了怎样的策略,取得了怎样的结果,从中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发?然后,大家可以讨论怎样改进方案能更快更好地说服这家公司。这样大家各抒己见,在探讨中,每个员工的经验和知识,成为了公司的经验和知识,公司员工在讨论中业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见,团队知识管理非常必要,但是具体施行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利用网路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学习系统。还可以建立专家解答和协助系统解答,实现知识的实时采集和利用。因为每个行业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公司要根据自身特点,实施有特色的管理知识的具体方法。

时刻保持危机感,时刻努力学习

危机感的定义是感觉到有事物威胁到自身,并为此紧张。危机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高度的危机感。

有一只野猪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见了,问它为什么不躺下休息享乐,而且现在也没看到猎人和猎狗!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这只野猪就是有“危机感”!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就只有是被淘汰的命运。时刻保持危机感,保持积极面对挑战的动力,我们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小饮食店当学徒,每天凌晨3点多就要起来上班,从出煤渣、生炉子到和面、拌馅,所有的体力活他都要干。因为过度劳累,还不到一年他的胃就两次大出血。这段未成年时的痛苦经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时刻都鞭策着他要努力进取。后来,曹建明考上大学,在大学里他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凌晨4点半,就准时起床,跑完步后就开始投入紧张的学习。数年如一日,这么早起床读书,很多同学连想都不敢想,感觉不可思议。但是,曹建明想到自己当学徒的时候每天都要3点多起床,现在睡到4点已经是够幸福的了。7年寒窗苦读,他连续6年获得“上海市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危机感时刻压在他的心头,1988年10月,曹建明作为访问学者去比利时根特大学进修,他除了跟教授讨论外,剩下的时间几乎全是泡在图书馆里,导师曾感叹地说:“你是我接触的所有中国人中最勤奋的一个。”正是因为他的刻苦勤奋,教授们参加学术活动都喜欢带他去。于是他获得了去荷兰、卢森堡、德国、法国等很多国家,参加国际会议或访问大学研究所的机会,在这期间他也结识了很多著名的学者和专家,这为他今后的法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因为曹建明内心时刻怀有的危机感,促使他刻苦努力学习,从来不敢懈怠;正是因为他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使他学到了很多知识,获得了很多机会,为他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感能激发人最大的潜力,使人能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

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应该有危机感。团队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要想团队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每个团队成员心怀危机感,积极进取,不断进步。但是,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许多人因为过度压力而变得整天焦虑不安,许多人因为压力而日夜奔波,甚至有的人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精神濒临崩溃。还有的人因为压力而导致头痛、失眠等各种疾病。

适度的压力能够激发人的潜能,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能使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但是如果压力过大,那么这个人就会出现不适的反应,就陷入了困境,就会压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而压力过大,危机感过重的人往往因为内心缺乏自信,总是想着完不成任务,长时间受这种心理暗示的人,压力就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应该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回忆以往的成功经验,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正常休息,多和他人聊天,保持乐观的心态,提前想象一下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逐渐建立自信心,多鼓励自己,果断行动。这样逐渐减少自己的压力,增强做事的自信心。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有压力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把压力化成动力,便能促使我们发挥巨大的潜能,成功地完成任务。

聪明的个人,聪明的企业家,聪明的政府,都善于在逆境中勇敢面对危机,又善于在顺境中保持危机感,使自己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任正非就是一个非常有忧患意识的企业家,他在华为如日中天的时候,就非常清醒地告诉员工,我们华为并不是太平盛世,我们不是在鲜花和掌声中,我们正走在通往万木萧条的冬天的路上,我们必须要百倍千倍努力,要奉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使我们尽量在春天的路上走得更加长远一些。正是因为华为领袖的这种忧患意识,使华为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强大,铸就了一个响当当的企业,响当当的品牌。比尔·盖茨总是感到危机感的存在:“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所以,他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才能不让微软破产,结果,因为他积极思考,对微软发生的大小事情都保持高度的警惕,微软越做越大。

因为没有危机意识而企业被迫倒闭,因为没有危机意识员工被社会淘汰的例子比比皆是。电脑界的蓝色巨人IBM公司就是因为缺乏危机意识而失败的典型例子。

大型电脑为IBM公司带去了丰厚的利润,使IBM尝到了辉煌的甜头,整个IBM都沉浸在绝对安逸的氛围中,他们却失去了危机感。在市场环境慢慢发生变化,更多人开始青睐小型电脑的时候,IBM公司却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置之不理,没有意识到市场危机的降临,依然专注于制作大型主机电脑,结果最终自己打倒了自己。

当今社会充满挑战和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生存,要有危机感,要居安思危,主动地接受挑战,理性地应付。海尔的张瑞敏总是感觉:“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联想的柳传志总是认为:“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百度的李彦宏经常强调:“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作为团队中的每名成员,都应该有危机意识,只有有了危机意识,才能激发动力,才能保持高度警惕性和积极性,保证整个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同类推荐
  •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一家企业的文化是由创始人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宗庆后所推崇的勤奋坚韧、狠抓机遇的成功之道,深深植根于娃哈哈灵魂之中。
  • 团队情商

    团队情商

    本书从团队内部成员(个人)、成员与团队自身、团队与其他外部团队这三个基本层面的关系入手,有步骤、有方法地逐层深入地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以上团队问题,如何自动自发建立自身的高团队情商意识(内部成员),如何积极有效地引导团队走向正能量,打造和谐、高质、高效的团队。本书采用典型案例与具体实施方案相结合的方法,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只要实践之,就能提高团队情商,建立起一个和谐、高素质、高效能的团队。
  • 太极的智慧

    太极的智慧

    本书的理论知识源自太极智慧对世态人情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索。社会动荡、人事纠纷、人生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了太极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为人之道、养生之道、成功之道等智慧之学。本书通透解读了太极智慧明辨世间百态的玄妙之机,实现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书中结合真实的现实生活,列举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古今中外案例,以及多角度、全面、细致的解析,力争为读者呈现出理论与现实全方位结合的立体化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和感悟太极的大智慧。
  • 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书

    影响着世界管理学的发展进程的书,世界各国著名管理学家理论精髓的荟萃。本书汇集了国际著名管理大师的45本经典作品,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和全新的视角全面阐述了管理大师的管理理念,引导广大管理者吸收和掌握管理大师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提高自己以实现个人目标,指导企业走向成功。
  • 领导素质的培养(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领导素质的培养(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热门推荐
  • A Drama on the Seashore

    A Drama on the Seasho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攻略笔记boss哥哥你欠揍

    攻略笔记boss哥哥你欠揍

    我有我的国王,我是他不二之臣,我愿为他摇旗呐喊,也愿为他战死沙场。
  • 重回仙乡

    重回仙乡

    我很久以来都一直幻想着,如果有一天我能够穿越到一个妖魔鬼怪遍地走,仙神道法满天飘的真实世界会怎么样?无奈无论我怎么想象都无法得到切身感受。于是我就想,不如我就创造一群人,让他们代替我去到那处世界去体会一番,通过观察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和酸甜苦辣,也许也会有一番别样的乐趣,你说呢?
  • 峡谷女王

    峡谷女王

    二次元美女穿越王者世界,征集集结英雄拯救世界...
  •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七落,寒冬生。嗜好极多。最讨厌的事情是没有存在感,思维呈现跳跃式,喜欢不断地反省自我。在喧闹的吵嚷之市中,希望能够保持从容与淡静,不去模仿别人,也不愿复制自己,崇尚柏拉图式人生。
  • 真名将系统

    真名将系统

    宿主穿越到古代,意外得到名将系统,统一中原啊soeasy有没有。当别人还在为打仗烦恼,我有大将韩信赵云,当别人还在为治理国家烦恼,我有大将周瑜刘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没有到达不了的梦想,只要你敢死磕

    没有到达不了的梦想,只要你敢死磕

    这是一本激励新青年快乐成长的励志书。这是一个数据炸裂的大时代,是一个充溢着华丽概念的大时代,还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大时代。我们以为这个时代能让我们精神亢奋,自强不息,以为人人都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以为只要梦想足够大就能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毕业、失业、奋斗、升职、结婚、创业……会受伤,会愤怒,又骄傲,又倔强,就这样跟自己跟这个时代死磕着。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自由,美好的未来以及完美的自己。
  • 死亡赔偿

    死亡赔偿

    梅木莲锄棉地杂草时,远远地望见婆婆一颠一颠朝她跑来,婆婆嘴巴一张一合的,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传到梅木莲耳中,只是一些碎片了。婆婆再过几个月就满六十九周岁,农村习俗“做九不做十”,正月里,丈夫曹学宝和梅木莲商量,要给婆婆做七十大寿。商量来商量去,梅木莲不高兴了。曹学宝的意思是要大做,七十是大寿,到时除了请亲戚朋友外,还要通湾摆席。梅木莲不高兴的原因也在这儿,她不是不愿帮婆婆做寿,她的意思是只请亲戚朋友,没必要弄得那么张扬。俩人一说二说,说不到一起,曹学宝就摔了饭碗。俩人为此半个月没有说话,做寿的事也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