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200000012

第12章 当头棒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6)

青林禅师说:“太阳是不会隐藏而不让人看见的,因为既然是太阳,它必然是遍绝红尘。”

洞山禅师印可说:“你要多多保重,好自为之啊!”

于是洞山禅师就送青林禅师走出山门,分手时,洞山禅师忽然说:“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你此番远游的心情?”

青林禅师不假思索的说:“步步踏红尘,通身无影像。”

洞山禅师沉思了许久。青林禅师问:“老师!您为什么不说话啊?”

洞山禅师以问代回答:“我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为什么诬赖我不说话啊?”

青林禅师跪下说:“你说的弟子没有听到,你没有说的,弟子都听到了。”

洞山禅师扶起青林禅师说:“你去吧!你可以走到无说无示的地方去了。”

■感悟——

禅师们非常认真,他们不是说谎,明明别人说的话,他说没有听到,别人没有说,他说他听了,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禅境。实际上,听到无言无说的开示,那他已经学到深刻的禅理了。

无难传法

无难禅师在未入禅门前,是一个赌博、酗酒、不负责任的浪子,直至有一天受了愚堂禅师的感化才痛改前非,潜心习禅。

无难只有一位继承人,名叫正受。正受完成学业后,无难召他入见:“这里有一本书,代代相传,师师相授,至今已有七代了。我也依照我的领悟加了不少我的观点。现在我将它交给你,以示传承之意。”

“你最好还是自己保存着吧!”

正受从容地拒绝了,并且解释说:“我接受的是你不立文字的禅,我喜欢这样的本来面目。”

“既然如此,它已传了,但你不妨留着,作为承受此法的一种象征。拿去!”

正受接过书来,随即将它投入火炉中。

无难见状,不禁吼道:“你在干啥?”

“你在说啥?”正受回吼道。

无难吃惊地望着正受,突然心意平和了。

但顷刻间,那本传法书已烧成灰烬。

■感悟——

禅宗的传授一直是心心相通的,从来不立文字。也许无难是最后一次考验正受吧!或者是正受本来就超过了无难。反正,要书何用,它只能使人执著于字魔,烧了也罢。

就是这个

有个和尚问洞山说:“先师云岩是否曾说过‘就是这个?’”

洞山回答:“是。”

对方又问:“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洞山回答:“当时我差点就弄错了他的意思呢!”

对方再问:“不知先师自己是否知道‘有这个’?”

洞山回答:“假如他不知道‘有’,他怎么这样说;假如他知道‘有’,他怎么肯这样说。”

■感悟——

所谓“这个”是指的真我,“有”是指实有。严格地说,真我和实有都不是能用语言表达的。因此一个人当他体悟到真我或实有时,他同时也体悟到这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即使“这个”两字,也嫌多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洞山暗示给对方的是什么了,他让他自己去想,去自寻答案。

哪座山可以住

一天,洞山良价问道膺:“到什么地方去了?”

道膺答:“踏山去了。”

洞山良价问:“哪座山可以住?”

道膺反问:“哪座山不可以住?”

洞山良价说:“那么天下的山都被你占去了。”

道膺说:“不是的。”

洞山良价问:“那么你找到了进山的路?”

道膺答:“无路。”

洞山良价问:“如果无路,你怎么跟老僧见面?”

道膺答:“如果有路,就跟您隔座山了。”

洞山良价赞叹道:“道膺这个家伙,以后就是千人万人也挡不住他。”

■感悟——

无路是因为我们的心,根本不需要路;而有路,则是我们在寻找路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心被“路”隔断了,挡住了,自然与人的距离就像是隔了一座山。

谁是我们的后人

天皇道悟禅师在径山禅师处参学五年后,到处云游,当他云游到石头希迁的道场时,请示说:“如果超脱定慧以外,请问你还能告诉别人什么吗?”

石头禅师回答:“我这里本来就没有束缚和压迫,谈超脱,请问要超脱什么呢?”

道悟禅师不满意这样的回答,说:“你说这样的话,教人如何了解呢?”

石头禅师反问说:“你是否懂得‘般若真空’呢?”

道悟禅师点点头说:“关于这一点,我早就有心得了。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石头禅师表示非常失望地说:“想不到你也是那边过来的人!”

道悟禅师赶快否认说:“我不是那边的人!因为有了‘那边’,就有‘这边’,你意思是我的来处还有踪迹吗?”

石头禅师肯定地说:“我早就知道你的来处了。”

道悟回答:“你没有证据怎么就诬赖我!”

石头禅师哈哈大笑,指着道悟说:“你的身体就是证据,那不是有来处吗?”

天皇道悟低下头,沉思许久,再问石头希迁禅师说:“你的话虽这样说,来处自他来,去处自他去。我现在只请你告诉我,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去启导后人呢?”

石头禅师大声喝道:“请问!谁是我们的后人呢?”

天皇道悟禅师于言下豁然大悟。

■感悟——

石头希迁禅师和天皇道禅师两个人所谈的这边那边,主要是指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之意。“我知道你从那边来的”,这是指仍在生死迷惘之中,天皇道悟经过深思,承认了自己还没有超脱,所以说:“来处自他来,去处自他去。”这就是生死由他的意思啊,但是天皇道悟又挂念后人,前前后后,生生死死,此则生死如何得了?难怪石头禅师要喝问:“谁是我们的后人?”

翠微和尚曾在恩师雪峰的禅院里任主持。有一天,正好是夏安居的终日,他对众僧说:“安居期九十天里,我都在给兄弟们说法。我很担心说得过多会蒙受我佛之罚,落得发眉脱落的下场。请你们帮我看一下我还有没有眉毛。”

同门的保福和尚道:“做贼才心虚。”

长庆道:“不仅没掉,还越长越密了。”

云门最后道:“关。”

■感悟——

“关”指整体的功用。一声之下连自己都忘却了,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代朗州刺史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俨禅师的德行,一天特地亲自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但禅师仍无起迎之意,侍者在旁提示,他却仍然专注于经卷上。

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睬态度,忍不住怒声斥责:“见面不如闻名!”

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俨禅师忽然冷冷说道:“太守为什么贵耳贱目啊?”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于是转身拱手致歉,并问:“什么是道呢?”

惟俨禅师以手指着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说不会。

惟俨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并陈述了一个偈子:“链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感悟——

李翱居高官,性倨傲,以儒者自居,儒者很讲究礼节。而药山惟俨禅师则是禅者,禅者不讲礼节,率性而为。在禅者看来,为官之人往往陷俗尘太深,被世人逢迎太久,因此,身上的世俗气很浓。禅师的冷漠正是帮他洗刷俗气呢。禅师有用不言之教开示他,终于使他得悟。

连佛也不要见

有一次,当沩山正在打坐,仰山走进他的房间,他便问:“孩子,你快点说啊!不要走入阴界。”

仰山便回答:“我连信仰都不要呢!”

沩山又问:“你是相信了之后不要呢,还是因为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回答说:“除了我自己之外,还能信个什么啊!”

沩山又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只是一个讲究禅定。”

沩山又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只是一个讲究禅定的小乘人罢了。”

仰山反驳说:“我连佛也不要见。”

于是沩山又问:“四十卷《涅槃经》中,有多少是佛说的?有多少是魔说的?”

仰回答说:“都是魔说的。”

听了这个答案,沩山非常高兴,便说:“此后,没有人能奈何你了。”

■感悟——

假如我们执著于文字的话,那么最好的文字也是“魔说的”。悟道根本不需要文字,全靠自己领悟。

点的什么心

德山宣鉴是四川剑南人,俗姓周。早岁出家,便博阅律藏,精通《金刚经》,尤其对《青龙疏钞》特别有研究,他常讲《金刚经》,当时人都称他为“周金刚”。后来他听到南方禅学之风很盛,便大为气愤不平地说:“不知有多少出家人,花了多少年的功夫,去学佛的威仪和戒行,但都未必能够成佛。南方这些小鬼头,居然敢说直指人心,便可见性成佛。我要去捣毁他们的窟穴,杀尽他们的子孙,以报答佛的慈恩。”

于是他挑着《青龙疏钞》,从四川走向湖南。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婆在卖饼,这时他又倦又饿,便放下了担子,去向那个老太婆买点心。老太婆指着他的担子问:“这些是什么书?”

德山说:“青龙疏钞。”

老太婆又问:“是讲解哪一部经的?”

德山回答:“《金刚经》。”

老太婆便说:“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答得出,免费供给点心;否则,请到别的地方去买。”

《金刚经》中曾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你要点的是哪个心。”

德山被问得无话可说,只得饿着肚子直往龙潭。到了法堂上就大叫:“我早就向往龙潭,可是到了这里,潭也不见,龙也不现。”

龙潭走出来对他说:“你已见到龙潭了。”

德山默然无语,但已决心在那里住了下来。

■感悟——

德山的一股气势在老太婆的笑颜下化成了云烟:因为禅不立文字,如果准备死读经书,达到开悟的境界,那便是虚了。

是圣,不是凡

有一天,岩头去见德山,一进门便问:

“是圣,还是凡?”

德山便喝,于是他就向德山行礼而退。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洞山,洞山说:“除了岩头,没有人能够承当得了啊!”

当岩头听到洞山的评语,便骂道:

“洞山这个老和尚,不识好歹,把我估价低了。他不知道那时,我正在一手抬着他(指德山),一手按着他呢!”

■感悟——

岩头的思想锋利犹如刀片。他从来不佩服别人,甚至对他的祖师德山也一样。岩头问德山“是圣是凡”的意思是说没有全凡之分,而德山的一喝也表明和岩头的看法相同。至于岩头向德山礼拜,一方面是表示他满意德山的反应,另一方面又要考验德山如何反应。可是不幸的是德山却像偶像似地坐着,接受礼拜,这表示他还自认自己是圣者。

三十棒

有一次,德山向学生们宣布说:“你们说对了,要吃三十棒;说错了,也要吃三十棒。”

这话传到了临济耳中,临济便对他的朋友洛浦说:“你去问他为什么说对了也要吃三十棒。等他要打你的时候,你就抓住他的棒,向他一送,看他怎么办。”

洛浦依计而行,当他问完,德山要打时,便把棒抓住,往前一送。这时,德山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走回房间。

洛浦回去后,把经过情形告诉临济,临济便说:“我早就怀疑德山这人了。虽然如此,你是否对他有所认识呢?”

洛浦正想开口回答,临济举手便打。

■感悟——

禅宗讲“不立文字”,自然是不能说,因此,说对说错,都要挨打。临济教他不要接德山的话,只须抓住他的棒。洛浦没有自悟的心得,只会按葫芦画瓢地去做,自然要挨打了。

一喝之重

翰林学士苏东坡性喜禅学,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自觉有所悟,因而做了三首诗偈,分别表明未参禅前、参禅时及参禅悟道后的三种境界。

未参禅前的心境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的心得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湖。

及至参禅悟道后的境界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有些禅悟后,对禅学佛理自视更高,因此,当他听说荆南玉泉寺的承皓禅师禅风犀利高锐,机锋深妙难触,心中极为不服。他自恃才学,又喜辩难,决定微服求见,以试承皓的禅功。初见面,即下难题:“听说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请问尊官贵姓?”

“姓秤!乃秤天下长者有多重的秤!”苏东坡回以机锋,自觉高明,得意不已。

承皓随即大喝一声,从容问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言以对,才心悦诚服,礼拜而退。

■感悟——

苏东坡自视甚高,把自己比做秤,竟要去秤秤禅师的“重量”,即要量量禅师到底有多少货色。谁知,禅师仅仅发出的一声喝,他的“秤”就因不堪重负而“失效”了。可见,苏东坡与禅师的差别何止十万八千里!这就告诉我们,禅的境界是无法秤量的!

同类推荐
  • 饥来吃饭困来觉:中观大师讲禅

    饥来吃饭困来觉:中观大师讲禅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一行禅师大合集: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

    一行禅师大合集: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

    享誉海内外的佛学大师一行禅师经典作品,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让你在生活、工作中感受佛学的真谛。无论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这些书都是一次充满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他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本书从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教育史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唐代士大夫与佛教的种种关系、士大夫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士大夫奉佛的方式和原因等问题,所得结论多为人所未言,纠正了一些习焉不察的流行说法。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据说我是天道

    据说我是天道

    传说在玄色大陆上曾有这样一个种族族黑发,黑眸,他们是受神明眷顾的种族,神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他们,并给予了他们无与伦比的天赋和近乎神明的力量。但有一天神说“世界要有光”于是将火种撒向人间,人间便有了光明。可神却遗忘了他最为偏爱的种族,那个黑发黑眸的种族失去了自己的光。于是渐渐的,这个种族人口越来越少,性格也渐渐扭曲,他们居住在不见光明的深渊,却去剥夺的种族的光,于是玄色大陆上的其他种族便将这个残暴的种族称为——魔族。然而其实魔族并非神创,一开始玄色大陆只有魔族和人族以及妖族,魔族为尊,妖族以服侍魔族为荣,而人族是妖族的奴婢。叶语回到过去,遇到了魔族无法无天的二世祖,许佑。曾受过人族教育的叶语,即使失去了一部分记忆,也不赞同屠杀人族。于是她要找到创世者。在不断探险中她意外救下年轻时候的创世者(“一男一女”双生子,并不属于任何一个种族)。才有了这个轮回的开始……
  • 魔王转职当房东

    魔王转职当房东

    艾欧魔王,惨遭车翻。身体缩水,王后失踪。外卖神术,攒钱买楼。一代魔王,终成房东。成为房东后,王墨发现只有一些奇怪的人来寻租,少女勇者,金丹老祖,反叛妖精,光明神座...不过面对她们时,王墨从来不慌,甚至还觉得王后就在身边!
  • 傲娇男神,轻轻吻!

    傲娇男神,轻轻吻!

    扑街网络写手阮绵绵一觉醒来,竟发现自己意外重生了,而且重生到一个与地球相似的平行世界,由此引发了一场文学风暴……她写的《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给原本狗血、颓废、毁三观的青春文带来一缕久违的清风;她写的《甄嬛传》、《如懿传》、《金枝欲孽》,被视为古言宫斗的开山鼻祖;她写的《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吃》,被言情小说迷认为最甜蜜的‘网文约会’;她写的《东宫》虐心虐肺,扣人心弦,被认为是古言架空文最虐情的存在;在这个文化娱乐产业高度发达,正版权益深入人心的世界里,阮绵绵稳坐女频小说的头把交椅。在写出一本本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的同时,她也收获了一段美满姻缘,成为娱乐圈大佬的心尖宠!
  • 豪门继母

    豪门继母

    ◇重生前◇明潇潇嫁入豪门,新婚之日竟然成了个小寡妇。还是三个风华绝代、衣冠禽兽儿子们的小妈咪。没有丈夫有这样绝色的儿子也不失为一件快事。没事穿着性感小睡衣,舞弄风骚到处勾引勾引。谁知儿子们一个个都是绝情种,丝毫不为所动。为赶她离开终于伸出魔鬼的手,让她不幸身亡。◆她是韩氏集团的继承人,却让一个男人而毁了。感情的背叛,若由生死相隔划上句号,她不甘。原以为一切是结束,谁曾想,却是另一次重生。◇重生后◇当那不灭的灵魂重生而来,一切都将翻天覆地。你人渣也好禽兽也罢,她都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她韩采风定把这端木家族的老窝的捣个稀八烂。端木明宇,她誓要把骗她夺她的一切全部讨回。
  • 未被上帝眷顾的女孩

    未被上帝眷顾的女孩

    面对社会的紧迫,生活中的压力,她是否能坚持到最后,能否从中蜕变?一个想要得到幸运之星的女孩。
  • 废柴妻主要逆袭

    废柴妻主要逆袭

    好好个美女医生,穿越到了女尊的国度,妈呀?这里咋还修仙那,而且自己还是个废柴!废柴?姐姐才不要那,对于我这个主角来说,既然穿来,就要狂傲,吊炸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空体

    时空体

    刚才看了一点人是物质的,也是有灵魂的,我的回答是人是又物质法界组成的,并且不断成长的,成长可以认它以非物质的灵魂状态存在于时空中,因此仙就是这样的,时空体也是这样的,西方很好笑非要逻辑分析灵魂就是个物质法界,人死了,灵魂和肉体跟着就灭了,但是整体上他是存在的变化体,描述成一段变化存在于时空体变化体中不同的生物局部上有不同的进化界限,整
  • 盛世孽缘:错爱33天

    盛世孽缘:错爱33天

    高中一次邂逅,她被他惦记上了。大学找上门的偶遇,单恋的他开始强攻心上人。从此,她是他护在怀里的心尖宠。 宠着宠着恋人变成了仇人。 恨着恨着又小心翼翼地宠成了珍宝。可春风得意没多久,他又被她抛弃了。 这一次,他是否还会幸运的拥她入怀? 而她,又是否还会等在灯火阑珊处? ———————
  •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

    本书辑录了郁达夫的经典小说篇目《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彩石矶》《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等。郁达夫以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开创了一个自我暴露的新的题材领域和中国浪漫抒情小说的先河,笔调新颖,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与现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