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200000011

第11章 当头棒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5)

师弟又答不上来,又回去问师傅。师傅说:“下次你就接着问他,脚累了,你往哪里去。”师弟又记了下来。

■感悟——

北京西山有个大觉寺,在它的正殿大门上有一块牌匾,上面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四个大字“无去来处”,意即无去处,也无来处,世界本空,一无有处。所有师弟问师兄去哪里,师兄是从佛法的高度来理解,那自然没地方去啦,于是就随便说了个“风”呀“脚”呀。他的师弟悟性没到,自然不得要领。而师父呢,则是要看看这两位师兄弟到底功力如何,于是要让小师弟一再的去问。

占上风者未必上风

临济禅师云游至金牛禅师住处时,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回头就往禅堂里的首座坐下。

金牛禅师看到这种情形,不高兴地说:“凡是行脚云游的学僧,在谒见寺院禅主时,无不按照一定参学规矩,行宾主之礼,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连这点基本的礼节行仪都不懂?”

临济禅师诚恳地回答:“我不知道老禅师您在说什么?我敲打禅杖三下,不是早就跟您行礼打招呼了吗?”

金牛禅师听了之后,更加不满意这种回答,刚要开口,临济禅师就动手用禅杖打金牛禅师。

金牛禅师此时若有所悟,但临济禅师却又忽然说:“我今天不方便!”

金牛禅师顺手一掌打去,口中说:“我现在倒是很方便!”

临济禅师挨了一掌,反而哈哈大笑说:“的确不错!我们今天不方便遇到了方便!”

后来,沩山禅师就问仰山禅师说:“这两位前辈的对话,到底哪个占了上风?”

仰山禅师回答:“占上风者上风,居下风者下风!”

这句话一说出,旁边座主不以为然地说:“占上风者未必上风,居下风者未必下风,上风何在?下风何在?”

仰山禅师和沩山禅师不约而同地说:“正如座主所说,无风起浪!”

■感悟——

两位禅师的对话,最初都以礼相见,但一言不合,拳杖相打,但他们互传了方便与不方便的消息,什么是方便?什么是不方便?只有两位禅师心中知道,但仰山禅师、沩山禅师却讨论他们谁占了上风、谁居下风,这就犯了无事生非的错误,在真正禅者的眼中这只是“无风起浪”而已啊。

活在现在

有一天,无德禅师来到佛光禅师住处,佛光禅师对他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惜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地说:“究竟哪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惋惜地说:“您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但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无德禅师却说:“我骑了三十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了下来。”

无德禅师在佛光禅师处住了下来。一天,有一学僧问他:“我想离开佛教义学,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

无德禅师告诉他:“如果是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学僧刚要礼拜,无德禅师说:“你问得很好,你问得很好。”

学僧说:“我本想请教禅师,可是……”

无德禅师说:“我今天不回答。”

学僧问:“干净得一尘不染时又怎样呢?”

无德禅师回答:“我这个地方不留那种客人。”

学僧问:“什么是您禅师的家风啊?”

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学僧不满的责问说:“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的回答:“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是认真的问:“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说:“打坐!”

学僧顶撞的问:“街上的乞丐不都坐着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

这时,学僧终于有所省悟了。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时说:“当出行的时候出行,当隐居的时候隐居,我现在已经找到隐居的地方了!”

■感悟——

自古以来的禅僧,有的长期出行,有的长期隐居,有的为了躲避盛名之累,进入深山之中。究竟怎么做才是禅僧真正的生活标准呢?正如无德禅师说:“当出行的时候出行,当隐藏的时候隐藏。”这也就是说,凡事应该因时而异,因时制宜;宜做什么事情时就做什么,也就是活在“现在进行时”。

心灵的“眼珠”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一见面就说:“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

云岩禅师回答:“你说说看!”

洞山禅师不客气地说:“我想要你的眼珠。”

云岩禅师很平静的反问:“要眼珠?那你自己的眼珠呢?”

洞山禅师说:“我没有眼珠啊!”

云岩禅师淡淡一笑,说:“要是你有眼珠,怎么安置呢?”

洞山禅师无言以对。

云岩禅师这时非常严肃的说:“我想你要的眼珠,应该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

洞山禅师又改变口气说:“事实上我要的不是眼珠。”

云岩禅师终于忍不住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便对洞山禅师大喝一声:“你给我出去!”

洞山禅师并不惊讶,仍然非常诚恳的说:“出去可以,只是我没有眼珠,看不清前面的道路。”

云岩禅师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然后说:“这不早就给你了吗?还说什么看不到啊!”

洞山禅师终于言下省悟。

■感悟——

洞山禅师向别人要眼珠,这是很怪异的事,就算高明如云岩禅师,起初也只能告诉他眼睛长在自己额头上,为什么向别人要呢?最后知道洞山要的不是“肉眼”,云岩禅师提示出“心眼”的妙道,洞山才有所领悟。

肉眼是观看世间万象之方圆黑白的,这种观看只是表面的、生灭的、现象的,而心眼才能观察宇宙万有的本体,这种观察是普遍的,里外如一的,难怪洞山虽有肉眼,仍看不清前途的道路,这里说的道路即自己的本来面目。

从心流出

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一路同行到湖南鳌山时,遇到下雪不能前进。

岩头禅师整天不是闲散,就是睡觉。雪峰禅师却总是坐禅,他责备岩头禅师不该只是知道睡大觉。可是,岩头禅师反而责备雪峰禅师不应每天只知坐禅。

雪峰禅师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这里还不够稳定,怎么敢自欺欺人呢?”

岩头禅师很是惊奇,两眼一直注视着雪峰禅师。

雪峰禅师说:“说实在的,参禅以来,我一直是内心不安啊!”

岩头禅师觉得机缘成熟,就慈悲地指导说:“果真如此,你把你的见闻告诉我。对的我为你印证,不对的我替你破除!”

雪峰禅师就把自己修行的经过说了一道。

岩头禅师听了雪峰禅师的话后,大声说:“你没有听说过吗?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说:“那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岩头禅师又再放低声音说:“一切言行,必须都要从自己胸中流出,要能够顶天立地做事。”

雪峰禅师听到这里,立即透彻领悟。

■感悟——

世界的知识,甚至科学,都是从外界现象去了解的,而禅理则是从内心本体上去证悟的。雪峰禅师长久不领悟,是因为外境的森罗万象,在心中还有所执拗,无法止住妄想。“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要能“从心流出,才是本性”。这就是不要在枝末上钻研,而要从本体上立根。

三分师徒,七分道友

南泉普愿禅师住持河南一所庵堂时,有一位学僧赵州禅师从山东来拜访求道,南泉禅师就对赵州说:“你今天来得不巧,我要上山去工作,没时间和你谈话,到时请自己做饭吃,并且不要忘记送一份上山来给我吃。”

南泉禅师说后,就独自上山作务去了。赵州禅师就自己做饭吃,吃完饭后,一时闲散,在床上躺着就睡着了。南泉禅师不见赵州送饭来,就下山回庵,看到赵州正呼呼大睡。南泉禅师也上床躺在他身边睡觉。当赵州醒来时,南泉禅师就对他说:“我以前曾经看过一个伶俐活泼的道人,直到现在没有再见过。”说着,便拿起禅杖摇一摇,指着禅杖对赵州问:“那个灵利的道人,像是这个吗?”

赵州回答:“不一样。”

南泉禅师再问:“你看过吗?否则怎知他不一样?”

赵州答说:“如果您想知道我在哪里见过那位伶俐道,请老师先放下禅杖来。”

南泉禅师非常欢喜地说:“我印证了你那对智能的眼睛!”

停了一会,赵州问南泉禅师:“老师!道非物外,物外非道,什么是物外之道?”

南泉禅师一句也没有回答,拿起拄杖子就朝赵州打去,赵州也不客气地伸手捉住南泉的拄杖子说:“以后不要打错人了。”

南泉禅师非常高兴地说;“龙蛇易辨,真和尚不可欺呀!”

■感悟——

赵州禅师在童年的时候也曾礼过南泉普愿禅师做师父,再次回来问道,竟然师父工作,弟子休息;弟子吃饭,师父挨饿;徒弟睡觉,师父还不敢吵醒他,真是“三分师徒,七分道友”啊。

老师用禅杖打来,弟子不但不认打,还要老师不要认错人,老师到这时才非常高兴地说,像你这个真正的禅者不容易遇到啊!

一得一失

南泉普愿禅师问一学僧道:“夜来好风?”

学僧:“夜来好风。”

南泉:“吹折门前一颗松。”

学僧:“吹折门前一颗松。”

南泉禅师转身又问旁边站立的侍者道:“夜来好风。”

侍者:“是什么风?”

南泉:“吹折门前一颗松。”

侍者:“是什么松?”

南泉普愿禅师听后,深有感触,不禁慨叹道:“一得一失!”

南泉禅师说后,又再重问学僧道:“你将来要做什么?”

学僧:“不做什么!”

南泉:“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学僧:“应该要为从生做马牛!”

南泉禅师再转身问身旁的侍者道:“你将来要做什么?

侍者:“要做像老师您这样的人物!”

南泉:“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侍者:“为什么要为众生做马牛?”

南泉禅师看看两人,放大声音仍然慨叹道:“一得一失!”

■感悟——

禅宗自六祖始,强调“不思量”,为什么要“不思量”?因为参禅是强调当下顿悟,人一思量,就有理智介入,而理智是有分别心的,分别心一起,世界就有善恶、是非、真假之分,于是人们就会产生执著心,执著于理智所认为的善、是、真等,结果离道越来越远。所以,在南泉看来,那些不思量者是“得”,而那些老问“为什么”者是“失”。

老师不是传声筒

有位学僧去拜访铁舟禅师,要求铁舟禅师能为他讲解《临济录》。

铁舟禅师说:“这你就弄错对象了,要听《临济录》,最好去找圆觉寺的洪川禅师。”

学僧说:“不!我已经听过洪川禅师的讲述。听说您是天龙寺滴水禅师的真传弟子,我一定要听听您的讲解。”

铁舟禅师再三推辞不得,只好带着这位学僧到一处练武的场地,一起练武。直到两人全身汗如雨下,才停止练武。练武以后,铁舟禅师随即带着学僧回到原来的法堂,一面擦汗,一面微笑地对着学僧说:“现在你看如何?我的《临济录》讲得好不好?”

学僧大惊,铁舟禅师只练了一趟武,何曾讲过《临济录》?禅师这一问,学僧不知如何作答是好。

铁舟禅师再问:“我的《临济录》讲得如何?”

学僧不得已回答:“禅师!你的《临济录》只是一套剑谱吗?”

铁舟禅师这时才恳切地开示说:“我是剑客,所以我只提倡剑道,我虽然也跟禅师学禅,但不愿学一般禅者的作为,首先该知道《临济录》绝非纸上谈兵,更不是从语言口舌上可以去了解的,至于家师滴水禅师的讲解,我更无从学起,因为我不是传声筒!”

学僧不以为然地说:“照禅师这种说法,历代祖师大德,传法传心不也都成为传声筒了吗?”

铁舟禅师告诉学僧:“传法传心自是传法传心,传声筒自是传声筒。”

■感悟——

老师不是一个传声筒,这就是禅者独特的风格,人云亦云,这是鹏鹉禅,与传法传心不类。所以凡一切学术禅理,总要先从自己消化,融会贯通以后,知之为知之,方可成为学说啊。

无言无说

青林师虔禅师初参洞山禅师时,洞山禅师问:“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青林禅师回答:“武陵!”

洞山禅师再问:“武陵的佛法与我这里的有什么不同?”

青林禅师说:“如同在蛮荒的沙石上开放着灿烂的鲜花。”

洞山禅师听后,回头吩咐弟子说:“特别做一些好饭菜供养这个人!”

青林禅师听后反而拂袖而出。

洞山禅师对大众说:“这个人以后必然使全天下的学僧,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在他的门下!”

有一天,青林禅师向洞山禅师辞行时,洞山禅师问:“你准备到哪里去呢?”

同类推荐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根据197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宗教学会成立会议的精神,1980年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在银川首次举行,从而揭开了新时期伊斯兰教研究的序幕。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华严经》描绘了富丽庄严的成佛境界,是诸佛最圆满的展现,也是每一个生命的觉性奋斗史。《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兼具文言之韵味与白话之易懂,接引读者进入般若经典的殿堂,开启圆满自在的人生。《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让你跨越文字隔阂,参与菩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 能忙能闲生活禅:星云大师谈心的妙用

    能忙能闲生活禅:星云大师谈心的妙用

    本书共8章,约57千字。书中主要节选星云大师的生平著作与在各地弘法讲演中的精彩言论和开示,包括对禅的解释、学禅的目的,如何修禅、禅对生活的帮助,活在当下,利益社会。以平实、浅白的文字叙述禅对人生,对生活的意义,给人智慧和启迪,给人信心。
  •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云贵有关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的专题论文集,集中探讨了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伊斯兰教法等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论证严谨,评价公允,代表了中国学者的立场与观点。
热门推荐
  • 刨坟贼往哪跑

    刨坟贼往哪跑

    “啊,是哪个杀千刀的趁老娘灵魂离体觅食的时候刨了老娘的坟,我要杀了他”来自吃饱喝足后回来看到自己坟被刨的某女“啊切!谁这想我,肯定是媳妇,嘿嘿,她知道我带她的肉身一起去下界历劫,一定会更加爱我的,嘿嘿”正兴冲冲向轮回台飞去的某男作为天地间唯二个额——神,没想到她被人刨了坟,而且那人刨了她的坟还不够,还把她的“尸体”给带走了,更没想到的是那人还带着她的肉身去渡劫了,没办法的她只能和那个杀千刀的一起去渡劫顺便找回肉身……(1v1双洁)
  • 箫声咽

    箫声咽

    深夜,两名道士不请自来,他们自称来自江湖第一善帮的红筹寺,此行无非两个目的,一是送回文总镖头文玮峰的尸首,二是索回红筹寺的圣物。文夫人悲愤交加,百口莫辩,想要寻找帮手,却发现无论是女儿还是其他镖师都在转眼之间没了踪影……文玮峰的女婿,云台山庄的庄主徐士清觉得岳父死得蹊跷,便请来号称“江南府门三绝”之一的仵作白志远协助破案,谁知,白志远刚找到关键线索便死于非命。若干年后,仵作之女白箫被许配给徐家大少爷,不料新婚之夜,新郎却离奇失踪。所有这些都似乎与当年的文镖师命案有关联,而武功高强的蓬莱四子更是个个有嫌疑,究竟谁是凶手?
  • 圣僧又给女魔祸害了

    圣僧又给女魔祸害了

    传说,圣僧太昊普渡众生,却唯独不渡一女子,最后那女子堕落成魔,女魔复仇,反杀圣僧,圣僧自保开了杀戒,从此沦落为妖僧。更有传说,妖僧一名并非大开杀戒而来,大开杀戒的是魔女,而圣僧则是破戒心动,不忍残杀魔女,眼睁睁看着魔女犯下杀孽,最终落下妖僧的骂名。“你让我信你,你爱我如命,如今你却背叛我,我为了你与世为敌,你却用剑指向我。”她心灰意冷。她死,他沦落为妖僧:“圣僧为了世人放弃了你,妖僧为了你屠了全世界。”
  • 摄宠王妃

    摄宠王妃

    一朝穿越,惹上腹黑骚包王爷,还被亲爹逼着嫁给一只毒舌。芳心暗许,王爷要她去做妾……你咋不上天呢,做妾…做你妹啊!国师语:浅浅莫怕,本国师曾断言你命硬克夫,你身边是开不出桃花的。侍卫喊:“王爷,大事不好。王妃爬墙跑了!”ps:穿越小白文……考据党慎入啊啊!!
  • 重生:特种妖娆妻

    重生:特种妖娆妻

    她是一名黑暗世界的冷情杀手,却向往着阳光下的明媚生活。当自己被最信任的人陷害,最亲密的人推向死亡深渊之时,她却含笑而去,意外重生。重生之后,她拥有自己最向往的生活,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特种兵。一次意外,她遇到命中注定的他,却不知他心有所属。当她鼓起勇气大声说爱的时候,却浑然不知还有一个男人正在她身边默默守侯。她战劫匪,斗毒枭,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战士。当她正在为自己而自豪的时候,一次特别的任务让她最终认清了那背后肮脏的交易,同时也失去了心中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篮坛拯救者

    篮坛拯救者

    他拯救了米利西奇,让拉里布朗名誉扫地他拯救了姚明,让小范甘迪彻底做到评论席他改变了韦德,让小皇帝决定一变成了悲剧有人说他是天使,有人说他是魔鬼可秦天自己却说,“其实我是一个穿越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极品废材

    重生之极品废材

    史上最年轻的M.C.E美女博士在巅峰时期惨遭同门师姐毒杀,尸骨无存!史上最废材、堪称京城大学之耻辱的第一废材憋屈的饿昏在出租房内,生死不知!废材什么时候外语说的比教授还流利了?废材什么时候成为国画艺术家了?废材什么时候开豪车住豪宅了?废材什么时候所向披靡了?沐寇香告诉你,其实废材变天才,只在一夜之间!沐寇香还告诉你,天才算什么,喝了异能升级药剂才是王道!什么是异能升级药剂?进来看了不就知道了!少不了的片段:萌宝两岁:“妈妈,昨天我听到有龙在叫,我们家是不是有龙?”“你怎么知道那是龙,没准是你爸呢,乖,找你爸玩去。”萌宝三岁:“妈妈,今天幼儿园有个妹妹说要嫁给我,我该肿么办?”“孩纸啊,我也是妹妹啊,所以……问你爸去。”萌宝四岁:“妈妈,今天幼儿园放假,是妈妈陪我还是爸爸陪我?”“你爸!”萌宝鄙夷的瞧了她一眼:“妈妈,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做,那妈妈负责什么?”宝妈淡定道:“你爸说的,孩子交给他,我负责风华绝代!”推荐本色都市异能完结文:《重生之天才女王》链接:《傅少霸爱成婚》链接:古代玄幻完结文:《狂嚣毒后》链接:
  • 天命

    天命

    何为天命?人一生下来,便注定了一生的成就,无论你是否相信,最后总会成为那个样子。努力与否,总会有一种东西冥冥中改变你,慢慢的,便顺应天命了。成仙成神能逆了天命吗?天外,是否还有天?
  • 幻境花

    幻境花

    幻境花,可破一切诅咒。前期的苦,是为了后期的甜。你赋予我的一切,我都愿意还给你。哪怕是哪些微小的幸福,也值得我去守候。不过,辱她之人,去死。欺她之人,去死。骗她之人,去死。玻璃渣里找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