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500000074

第74章 政治无道德(6)

纵观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史,秦始皇、秦二世的暴政;刘邦的大杀功臣,把七个诸侯王杀了六个;曹操的机变、残忍,严明赏罚,重视耕战;诸葛亮的重刑治蜀;隋炀帝的酷政;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的发动告密,任用酷吏;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不容他人榻侧鼾睡”;王安石的变法;朱元璋的杀尽功臣和锦衣卫特务行径;雍正、乾隆的文字狱;曾国藩的连坐告奸,等等,无不留下韩非子的深刻烙印,韩非也成为统治者暗中顶礼膜拜的“圣人”。

2. 权谋人格与权谋心理

对权谋心理与人格,古今中外非议颇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善于耍弄权术并且以权谋权诈获得成功的野心家的代名词,其祸国殃民的程度之甚令世人痛心疾首,并引起了人们的严厉声讨。其实,“权谋”(权术、权变、权略、权数、权宜)本就是指随机应变的处事谋略或手段、方法。

已有的研究成果证实,运用权谋是有“与生俱来”的倾向的,也就是说它是人或高级动物的一种基本需要(基本动机)。心理学研究证实人有三种最基本的动机:成就动机、交往或归属动机、权力动机。权力动机与权谋人格有着内在的联系。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提示我们不能仅仅从思想道德品质这个层面来认识权谋,好像只有个人品质不好的人才善于耍弄权术。实际上凡是智力正常的人都有这种可能性,都有可能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习得、模仿和强化达到高权谋水平,形成稳定的高权谋人格。

中国的权谋人格和权谋文化源远流长,内涵非常丰富,在成语、谚语、熟语、俗语(如“见人可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等)及民间传说、故事等等之中是非常丰富的。人们很可能不知不觉地在权谋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在封建社会中反权谋的思想很明确,但由于封建专制社会几乎完全是人治社会,所以是没有法制保障的。在人治社会中,权谋、权术和权诈必然大行其道,不仅代代相传,而且愈演愈烈。人们从中所受到的权谋人格和权谋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只不过我们不愿承认罢了。

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这种说归说(提倡反权谋的思想,如正统的儒家思想与文化)做归做的现象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实际上是愈演愈烈。一直到封建社会终了之时(满清末年、民国初年),四川人李宗吾先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才来捅破这层窗户纸。他撰写并公开发表“厚黑学”系列著述,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至今李宗吾的厚黑学仍可看作是对中国权谋人格及权谋文化最有权威性的(初步)系统研究和揭露,以后无出其右者。

权谋人格的形成是后天习得的。在人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进程中,在一个权谋人格与权谋文化比较“丰富”的环境中,权谋人格是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的权谋因素而获得,而且这种学习心理往往是“无意”的或者说是潜在的。在权谋人格和权谋文化盛行的环境与情境中,极容易发生、发展权谋人格。

有人认为,运用权谋往往会诱发人的不良品质,如阴谋、欺诈、耍手腕……从而导致人心叵测,使人际沟通产生许多隔膜和纠葛。在权谋盛行的地方,人们宝贵的心理资源被大量地白白浪费了,人们的生产性潜能被无谓地耗费了。因而除掉战争、外交和政治必要的权谋运用外,在人际关系中都是不提倡擅用权谋的,认为高权谋人格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或不良人格特质。

3. 用厚黑和权谋赢得牌局

被誉为“一本识别人鬼的奇书”的《厚黑学》是讽刺旧时代官场弊病的奇书。《厚黑学》作者遍检诸子百家,读破正史野籍,期望求得历史真谛,却发现“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厚黑学”之功底如何。一部二十四史,例证信手可得。

在《厚黑学》中,李宗吾以三国英雄的成败为例,说明凡建功立业、称王图霸的英雄豪杰或帝王将相,无一不是厚颜黑心之人;或厚或黑只占其一者可称雄一世;厚黑兼具者能成霸业。他在书中说:“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点全在心肠黑: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刘备的特长是脸皮特厚,遇事对人痛哭一场,立刻转败为胜。孙权是典型的厚黑兼备,无奈厚与黑都不到底。三人各具特长,因而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他还由此追溯历史长河而上,列举楚汉相争之事来加以说明。项羽能忍心火烧咸阳,让庶民百姓流离失所,心肠太黑;但他脸皮不厚,兵败后竟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于自刎乌江。刘邦心狠手辣,既厚且黑,已达到“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的最高境界,故能称帝。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可说是脸皮很厚,无奈他的心肠不黑,偏偏老是念着刘邦“解衣推食”之恩,下不了毒手,后来竟在长乐宫遭身首异处。范增千方百计叫项羽杀死刘邦,可说心肠够黑,无奈他脸皮不厚,一受离间,就大怒求去,结果竟把自己的生命和项羽江山一起送掉。李宗吾经过对历史人物的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千古不传的秘诀,即一部二十四史可以用一句话来贯穿它:“厚黑而已。”也就是说,“由尧舜禹三代一直到今天,王侯将相,豪杰圣贤,数也数不完,假若他们有办成大事的,没有一个不是出自于厚黑学的。”而且他还告诉读者一个大秘诀:凡是行使厚黑学的时候,表面上一定要糊一层仁义道德,切不可以让厚黑裸露出来。

《厚黑学》又把旧时官场的“厚黑”揭露无遗,把大大小小官僚的外衣剥了个精光。他总结出求官有“六字真言”:一“空”,挤时间,得空就巴结跑官;二“贡”,川语(作者为川人),善于钻营;三“冲”,亦川语,会吹牛;四“捧”,能捧场吹嘘;五“恐”,适时恐吓,犹如今人写恐吓信、雇凶杀人之类;六“送”,即送礼,大者送银元钞票,小者送春茶之类。做官的也有“六字真言”:一“空”,办事要留有空间余地,以便进退自如;二“恭”,对上司卑恭折节,胁肩献媚;三“绷”,对下属要态度凛然;四“凶”,对百姓可为所欲为;五“聋”,装聋作哑,笑骂由你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六“弄”,拼命搜刮弄钱。官场办事又有“厚黑”妙法,比如“锯箭法”,外科医生把箭杆锯了,留下肉中箭头推给内科处理,等等。李宗吾说这是办事的公例,无论古今中外,合乎这个公例的就成功,违反这个公例的即失败。他还说,“读者如能照我说的方法去实行,包管成为管子而后的第一大政治家。”

作者讽刺辛辣,文笔犀利,把个官场诸端万事剖析刻画得入木三分,似曾相见,恍若眼前,读来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难怪此书于民国初年在成都《公论日报》逐日连载,立即轰动一时,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官僚层面聒噪之、攻击之,迫使作者中止刊载。20世纪30年代正式成书出版,国内畅销,海外亦广为流传。改革开放以后,此书得以再版。由于贪官墨吏其心、其脸、其术、其法,都是一脉相承,因而此书依旧是一面照妖镜,依旧是一本识别人鬼的奇书。

李宗吾晚年的生活是贫穷潦倒,郁郁不得志的。由于其著作的发表和出版,使清末民初的官场丑恶得以充分曝光,虽然为众人所爱,却为一些大人先生所恨,于是“无形无色”的打击纷至沓来。据说当时政府大员要逮捕他,后来经清廉耿直的吴稚晖先生说项,才免遭毒手。

据南怀瑾回忆,李宗吾死后,峨眉山的和尚曾为他超度,说他骂了那么多人,又有许多青年听了他的话,用心黑手辣脸皮厚的办法去做人做事,损人利己,难有成就。因此李宗吾罪孽深重,他的灵魂需要超度。足见他的“罪恶”深重。

1917年,四川中江县谢绥青为《厚黑学》作序,他对此书做了很好的诠释:“吾友李宗吾发明厚黑学,或以为讥评末俗可以劝人为善,或以为识破混沌可以导人为恶。余则谓:厚黑学无所谓善,无所谓恶,视用之如何耳!如利刃然,用以诛叛逆则善,用以屠良民则恶;善与恶,何关于刃?故用厚黑以为善,则为善人;用厚黑以为恶,则为恶人。”“‘厚黑’乃社会之病态。善良的人们读此书,能够增强识别能力;染厚黑病者读此书,或能知其丑陋不堪而心灵颤动,而复归于清正廉明,则此书堪谓医病之药也。倘如是,善莫大焉!”

诚如此言,官场是政治家的舞台。中国封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游戏规则,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官场上尤其如此。熟悉此规则并认真贯彻的,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不熟悉或虽熟悉但固守自己的人格操守不愿同流合污的,多数被“清理出场”。因此,在流行“厚黑学”的“潜规则”生态系统里,所有要与官场打交道的人,不管进不进“场”,都面临着哈姆雷特式的抉择。

4. 用智慧去辨识

马基雅维里向我们提供了一套权术和阴谋,可他并不是阴谋之人,他很爱他的国家和人民,忠诚老实,他说:“关于我的忠诚老实,应该没有疑问,因为我一直保持忠诚老实,我现在不会改变它。像我这样一个四十三年来一向是忠诚老实和善良的人,是不能够改变他的性质的;而且我贫穷,就是我为人忠诚和老实的证据。”李宗吾提倡厚黑学,他的家族是从广东迁徙至四川隆昌,再迁至富顺,最后定居自流井的客家人。他身上流淌着客家人勤劳务实、剽悍尚武的血液,甚至有几分厚道。可是为何很多人吸取他们的观点却变了邪恶之人呢?

在清华大学传播学系2002研究生的课程里,“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到李宗吾的《厚黑学》”的专论,已经进一步体现了其学术、思想的生命力。

想起当前一些书商拼命炮制马基雅维里主义策略,“厚黑系列”的现象,什么“厚黑爱情学”、“厚黑送礼术”、“厚黑升官学”等等,无休无止,不一而足。竟然成为一种放之四海的御人心术了。理性主义告诉我们,一种行为或者学术准则能否成为普遍的原则,从形式的层面看,首先便是在于它是否具有逻辑上的自洽性。逻辑上的自洽和无矛盾,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视为理性化的要求。既然任何理论的功用都是在解释现象,只有内部逻辑自洽的理论才能告诉人们起因,经过怎样的变化,以及导致的后果。人们不能只满足于新奇的观点,即使一些观点很新奇,如果内部逻辑不自洽,人们也无法接受。其次,理论的作用肯定是在于解释现象,因此在推演时除了要求一个理论内部必须逻辑自洽以外,还要所得到的理论跟我们要解释的现象本来的物理相一致。如果不一致,这个立论就是被证伪了。

如果把马基雅维里的君权说和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看成是一把剑,那么剑就无须双刃,而是单面刃的。决绝而毫无顾忌,在他决意出剑的时候,他是从来不会考虑还需要第二次出击的。他们不是那种聪明的剑客,防守重于进攻,出剑都带三分情,可以收发自如,进而随时准备立地成佛。他们都是被信义裹挟了的堂吉诃德,他面对的是黑暗旷远的无物之阵,那些提倡“薄白学”的卫道士们,至多是具体化的散架的风车而已。

此外,马基雅维里所说的人的劣根性与传统的骂人和揭露人的劣根性不同,这与传统被人所骂的酱缸或柏杨所指的“丑陋的中国人”是有所区别,还有李宗吾的《厚黑学》。柏杨及李宗吾被人所“不齿”是因为他骂了大众的软弱心理,而马基雅维里所遭恶名却是因人的劣根性产生的强性威力。

还是先人有言,凡以暴力和阴谋维持的权力与地位,最终必将为暴力和阴谋所毁;凡是仿效马基雅维里权术的人必将最终为马基雅维里式的权术所害;生活中的“马基雅维里”最终将会走向颓废。马基雅维里留下无尽的遗产,可喜亦可忧。人们在读《君主论》时,只因其阐述观点的特异性而去效仿,很少有人关注它对人性的肤浅描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美好的,阳光四溢,虽然道德滑落和人性沦丧有时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阴霾,可那毕竟是生活的另一面,我们应该积极面对。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把人性的阴暗面暴露于我们眼前,他其实更希望看到人世间的和平与强大,只是在他那个动荡的年代,离他心中的愿望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他不停地坚持和奋斗。

如果我们用心再去看马基雅维里的其他史书,我们就可明白这位先哲的良苦用心。他是一直在勉励自己,到老了为衣食而忧、一无所有也别无他憾。为了国家和人民,他用自己的智慧去实现他心中的理想,持之以恒,这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的东西。

同类推荐
  • 什么是主体性?

    什么是主体性?

    《什么是主体性?》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1961年12月在罗马应葛兰西学院之邀讲学的记录整理而成。当年的课堂记录尤其是萨特与现场听众讨论的部分,五十多年后重获发现,2013年在法国出版,主体为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主体性”的报告,同时收入数位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如Enzo Paci, Cesare Luporini, Galvano Della Volpe)与萨特讨论的文字。并由Michel Kail与Raoul Kirchmayer作序言“意识与主体性”,跋文是詹明信的“萨特的现实意义”。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卜子夏考论

    卜子夏考论

    本书稿在搜集传世古籍、出土文献、地方志书和家谱族志中所有关于子夏的资料,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用共计四章十四节的篇幅,深入系统地研究、考证、论述了孔子高徒子夏的家乡人文地理,卜氏家学渊源,孔门求学经历;他在孔子逝世后“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传授《六经》“发明章句”,作《毛诗序》、《仪礼·丧服传》、《子夏易传》(至少为第一作者,其后学陆续有所补益)等经典的历史性业绩;特别是他参与主编《论语》总结孔子教弟子怎样做人的教育思想,全面继承和部分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由是论证子夏(还可以类推到曾参、子游等孔门高徒)实为中国教育史、中华文明史上承上启下的一流大师级人物。另:李慎明院长同意为其作序。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讲述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碎片化的时代,当代哲学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道德客观性,但都陷入理论困境之中。这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解决的价值冲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从而要求伦理学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重新思考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以及与政治哲学的边界与关系问题。
热门推荐
  • 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

    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

    本书围绕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这两大主题,分为两编进行了宣讲。两编主要依照刑法总则条文顺序,区分专题作问答式宣讲。每个专题分为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法条指引四个部分。宣讲要点重在回答基本概念、内容和把握原则,再以典型案例作示范,之后以专家评析作进一步讲解和说明,最后附以刑法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文件。需要特别说明,法条指引部分主要为节录式引用,以节约篇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晚风不及你悲凉

    晚风不及你悲凉

    林青芒爱了席辰十年,爱的卑微,爱的没有尊严。多年后,在见面时,物是人非,两个曾经一个追逐一个逃跑的人,是否还能够冲破阻碍重新在一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看山是山

    看山是山

    本书是一系列问答合集,是灵修者在追寻内心平静的道路上或早或晚都要经历的一系列疑惑与深入思考。作者传递的是活在当下的理念,对每一时刻的感知,对事物本质的洞悉,对情绪、情感的理解。到底是什么在定义“自我”?
  • 爱情白米粥

    爱情白米粥

    谁没有失意的时候,谁没有不开心的时候,如果一切看开了,其实也就那么样子,所谓快快乐乐也是一天一天的过,不快快乐乐也是一天一天的过,何不快快乐乐的过每一天呢!失恋的痛苦虽然由表面上看来,像是情形不一,内容复杂;可是认真说来,却也都很简单——无非是因为当局者迷,不能退后几步,离远一点去冷静观察,或虽明知其中问题焦点所在,可偏偏自己固执着不肯承认。
  • 课外科技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指南》中的科技小实验都有一定的趣味性,且极易实施,通过这些实验能让同学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且这里介绍的科技小实验所使用的用具和材料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和弃用物品,也能让你为环保出分力!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涉猎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用一个个有益的小实验,小发明创造加深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手握傻妞闯异界

    手握傻妞闯异界

    一部名叫傻妞的奇妙系统进入了神无极的脑海,随后他在各个位面之中驰骋,打怪升级,无所不能。他能炼丹,能炼器,能练天地,也能念一个小小的人,一切努力只为回去再看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