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500000098

第98章 无家可归:现代人找不到精神家园(3)

首先是因为这个社会缺少乐趣和爱。我本人确信,人缺少乐趣、缺少爱是无法生活下去的。由于人缺少乐趣、缺少爱,人的生气竟会锐减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以至于这是促使许许多多人走向坟墓的根源。

弗洛姆指出,我们的社会患了病,而且病得还不轻,这种病主要指的是慢性病、萎靡不振和老年人缺乏活力,以及青年人缺乏一种朝气——到处很难见到这种朝气,这实在是一种心死呀!

弗洛姆曾经把这种心死称之为“时代的疾病”。那么病源究竟何在呢?弗洛姆以为,病根就在于,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生活再也没有活力、没有希望了。倘若生活一旦失去了人所追求、渴望的那种希望,那么促使人去奋斗、去起早贪黑地干,以及为希望而活下去的动力就要全部告吹。对某种伟大的、美德和重要的东西的憧憬一旦告吹,人的生气就会像扎了一个窟窿的气球,再也打不起精神继续活下去。

可以直接了当地说,以满足物质需要为其主要目的的工业社会,是造成人的生气锐减的祸根。我们所看到的是这样一个社会——主要是中产阶级——它饱食终日,养尊处优,像圈在牲口厩里的一群乳牛,尽管厩内是舒舒服服、干干净净的,但是却感到极度的无聊,无聊得几乎不想再活下去;因为人所追求、所渴慕、并使人的内心世界欣欣向荣的那种东西已荡然无存了。

在过去,每当一种文明到了盛极难继的时候,它往往就求助于战争。现在普遍都蔓延着一种恐惧感。民意测验表明,西方各国大多数居民担心80年代的局势会恶化。

弗洛姆指出,每个人都身怀恐惧之感。这种恐惧恰如无聊一样,是对世界、人、大自然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一种厌弃感。面对着这种恐惧,我们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只能加深我们的恐惧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制造原子武器,我们所过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令我们越来越感到恐惧的生活方式。我们自己的不安全感还在与日俱增,越来越失去自我控制。

我们的消费和市场经济是建筑在这样一种思维基础上的:人们可以买到幸福,可以买到一切。如果付不起钱去买下某种东西,那么,他就会感到不幸福。然而幸福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幸福只能来自自己的努力,来自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幸福决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幸福是世上“最廉价的”东西……最有钱的人不见得就是最幸福的人。

我想,如果要用一个故事来描述现代的精神不健康的人,恐怕再没有比这个故事更经典的了。这个故事的情节极端迷人,它讲的是一个有钱而古怪的男人的儿子。这个男孩一生下来就生活在一个大宅院里,他在这个大宅院里长大,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也没有人教他读书、写字,他从来都没有和别人讲过话。他在父母的大院子里完全与世隔绝。他唯一的宝贝就是一台电视机。他整天守着它,天长日久,他就认为他从电视里看到的一切就是真实的,是确切无疑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撒手归天了,他也不得不离开那所房子,来到外面的世界中。但是,面对现实的世界,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中,一直搞不明白电视里的为什么和他直接看到的现实不一样。这个年轻人一句话也不说,他也不理别人,其实他不会说,因为他什么都不懂。他所能做的就是看,因为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只是一个电视节目。

其实,现代人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真正感情,爱、恨都因为压抑而变得枯萎了,他的行动和感觉如同机器人一样,从来不会有真正的体验,完全自以为是地生活、行事;他用矫揉造作的微笑代替了真正的笑声,用无聊的饶舌替代了坦率真诚的交往,用阴沉的失望取代了真正的悲恸。弗洛姆毫不留情地说,对于这种人我们只能这样来评论:他在自发性与个性方面存在着缺陷,这也许是无药可救的了。因此,可以说,如果一个人这样生活,我们肯定会怀疑他神智是否健全;要是他声称,自己没有什么毛病,言行也完全合乎常理,那么,我们诊断的正确性更是毋庸置疑了。

2.“精神病院”中的健康的人

当前我们的时代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无论专家还是门外汉,一般都认为能够很好适应现实社会的人就是健康的人,而那些一贫如洗的人、无法和别人相处的人,或者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人,就是社会必然要淘汰的人,不然就是没有能力,或者就是大脑不正常。按照这个逻辑,当代社会中的人是健康的、幸福的人,但是在弗洛姆看来,却是病态的、生不如死的人。

他曾经说,在异化世界的范畴中被看作是健康的人,从人本主义的观点看来,就可能是病入膏肓的人。而那些被异化社会视为病态的人反而是最健康的。弗洛姆的最后谈话就是以“病人是最健康的人”为题发表的。

在弗洛姆看来,实际上,当代社会存在着两种病态,一种是适应很好的人,如那些能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并获得所谓的成功的人,他们在病态的现代社会中如鱼得水,应付自如,得心应手地捞到了金钱、权利和荣誉,然而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却丢失了,他失去了真正的爱以及思考能力,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生命的丰富性、创造性以及独立自主,就是缺乏出自内心的快乐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这正是精神不健全的有力证明。另一种是适应得不好的人,如那些典型的没有自我和独立人格的人,或天生有破坏倾向的人,他们或者被动、依赖、受制于他人,或者破坏、仇视他人,显而易见,这些人是不健康的。

下面是弗洛姆与一家电台记者的谈话的片断,在这次谈话中,弗洛姆以“病人是最健康的人”为题阐述他对现代人的看法,后来这次谈话发表在1980年3月21日的联邦德国《时报》上,以此来纪念弗洛姆。

在这篇对话中,弗洛姆回忆了他的一些经历。他说:

我之所以着手于心理学的研究,恐怕是当时我变得越来越神经质的缘故。在那样谨小慎微的父母身边,这就要感谢上帝和归功于其他方面对我的影响了……

我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这种学说对我影响很大。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是怎样慢慢地开始怀疑其他的学说的。但是正像这种理论所说的那样,怀疑被压抑着。不过,我在学习期间是一个地道的弗洛伊德主义者。当然,怀疑是逐渐增长的。大约在1932年或1933年,我当时在非常正统的柏林心理学学院获得了学位。在此以后5~6年的时间里,我对这门学说做了严格的分析。这就是说,我一直期待着这种理论或者说这种教条所说的东西从病人的嘴里说出来。我期待着我所期望的东西。如果我是一个真正的分析学家,如果我有耐心的话,那也会发现一点什么东西。

弗洛姆并不赞成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所有的东西都不出他的意料,没有什么东西,都是同样的概念,如:恋母情结和害怕被阉割生殖器官的恐惧心理,凡此种种。

如果患者向我讲述了一个梦,与此相符,那我就十分高兴。后来我意识到我对病人了解得太少了。

另外,关于这一套东西,他也越感到无聊了。因为在他与病人之间,缺乏那种获得联系,即没有把病人当作人来看待,这是一个错误。于是,弗洛姆说:

我就问自己,我真正看到的是什么呢?我开始从整体上来看待病人,我与弗洛伊德的性欲分手了。

这种理论局限性太大,我想要认识完整的人、具体的人的结构。不仅仅以家庭而且是以社会中的人为认识对象。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是家庭。

弗洛姆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充满了局限,这也是他的理论的病根所在。首先,这种学说充满了资产阶级的观念,认为家庭是不可改变的现实。弗洛伊德没有超出家庭、即资产阶级家庭的范围。这是他与其他思想家,如比较激进的思想家约翰·斯图尔特·米尔的不同之处。当然,与马克思的理论更是大相径庭了。弗洛伊德局限在资产者和资产阶级的狭小的范围里,只知道占有和成功。

更令人不解的是,弗洛伊德的男女观念是十分荒谬的。像他这样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竟会从大男子主义的立场出发,把人们对妇女普遍抱有的成见从学术上加以合理化,企图用科学来证明妇女从生理上讲是比较低下的。这种论点与一些敌视黑人的论点和希特勒反犹太人的论点如出一辙。

弗洛姆认为,当前的资本主义正处在危急中,危机迫使这个社会不得不转向这种宗教信仰。他严肃地说,今天有许多人都在寻找一条道路,一条真正使人得到尊重的道路。他们认识到,为了成功、金钱、竞争、剥削而生活是不幸的根源。

因此,弗洛姆认为有许多人是已经堕入东方学说中去了。这在根本上是一种欺骗,这是把宗教上的需要商业化。这样说并不过分!因为弗洛姆自己本身就对佛教、禅宗和道教很感兴趣,而且研究颇深。

但是在今天,所谓的兴趣并不是一种真正严肃的兴趣,而是通过现代商业的方法,做广告、宣传、向人们兜售宗教情感和要求,问题的实质在于出售。人距离真正的宗教经验实在是太远了,结果把表面现象当作现实,醉心于现有宗教的那些既不能使他们活跃,也不能使他们得到改变,而他们却认为是更美的东西。

弗洛姆在他的作品中曾写道,欧洲从来就不是基督教的世界。略有宗教知识的人听了也会感到惊讶,“这真是一个奇怪的说法”。

其实,怪也不怪。只是有点出乎人的意料。因为人们陷于虚幻之中。基督是干什么的?耶稣是一个穷苦人,他一无所求,他不喜欢权力,有人想把他捧上权力的宝座,他拒绝了。他是一个内心充满了爱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相反,古代条顿人和希腊人的非基督教的信条却是:权力、优势和宁死也要做一个胜利者。

那么我们问,欧洲人的基督精神在哪里呢?我们今天崇拜的是什么呢?是穷人吗?是舍己献身的人吗?是爱人的人吗?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不幸的人组成的社会之中,而且人们知道这种不幸,但反而极力掩盖自己。

如果人们正视现实就会看到这一点。这就是说,大多数人都努力向别人显示自己是幸福的。如果谁不感到幸福,那么它肯定是个失败者,一个没有获得成功的人。所以人们必须带上一幅假面具,看起来好像是幸福和满足的。否则,他在市场上就失去信用,他就是不正常的人,不勤奋的人。

但是,只要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些人,就会发现在这幅假面具之后隐藏着的是烦恼、抑郁、失眠和不幸。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在谈论什么“时代的烦恼”,弗洛伊德称之为文化上的“不快感”。这并不是什么文化上的“不快感”,这是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不快感”。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人变成了劳动的牲口,资产阶级阻碍着人们爱、思想,它使人变成经济工具,而不是经济活动服务的对象。

同类推荐
  • 尼采读本

    尼采读本

    本书是周国平十多年间的散文精华结集,融入了他对世界的智慧思考,围绕人类最关心的幸福话题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人非常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幸福无法强求,也跟物质的多寡没有必然联系,而是需要一颗随缘自在的心。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人、哲人、圣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幸福不能刻意追求,一切自有安排。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是人类思想最伟大最智慧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人类历史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
  • 标注传习录

    标注传习录

    《传习录》是门人弟子在记录王阳明的教言,以及与弟子、同时代人物问答书简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语录书籍。最初是徐爱笔录的上卷,收入语录十四条。三轮执斋一生的事业里,翻刻《传习录》是最伟大的事情。其发端是,在京都给筱山侯讲学时,适逢筱山侯私淑王阳明学说,于是委托执斋校勘《传习录》。执斋于正德元年八月开始着手,标注本文、添加注释,于翌年九月三十日完成校勘。
  •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本书是台湾千佛山开山宗师白云禅师弘法数十年来首部演讲集,涵盖了他1999至2003年间在海内外的精辟演讲。他以平常事物为切入点、以聊天的形式阐述佛的智慧,告诉我们,学佛不是背经典,是用佛法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佛法不是保存起来的佛经,修行不是打坐、念经,是修理自己,让人生更为圆满、智慧。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热门推荐
  •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本书主要从历史与社会、人文与生态方面对动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动画的组成元素进行理论分析,挖掘其蕴藏的艺术内涵。让读者逐步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动画的神圣殿堂,去探索这种独特文化带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动画艺术之美。其次,在动画影片的实践研究中,讲述动画艺术的人文与生态,评述在动画作品中存在的生态伦理观,从而让艺术作品体现深切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人文关怀。在本书的最后,对当前动画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游戏王1错

    游戏王1错

    游戏王同人作品,观看时请注意一下几点:1.除非特殊情况外本书一律采用新大师规则,不清楚规则的人请自行百度2.本作会以现在的游戏王环境来设计决斗,禁卡表也以最新的为准,卡片的效果也一律以OCG效果为准3.本书将借鉴“游戏王MUGEN”引入“命运力”的概念如果对于这些都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欢迎阅读本书
  • 成功我做主

    成功我做主

    在走向人生富有之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拥有资金,而是拥有一流的思维。有一个富翁去一个风景秀丽但是却很贫穷的地方旅游,在领略了大好河山的同时,也被当地的贫穷所震撼。于是生出想要帮助这里的人改变一下的想法,恰好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放牛娃。思路是什么?思路是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给你往前走的希望和努力的勇气;思路是行动的先导,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不同的思路会带来不同的行为,而不同的行为又带来不同的结果。所以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是因为,如果选择的思路不对,即使比别人多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懿暮醉

    懿暮醉

    一个神奇的世界,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个特殊的女孩……
  • 都市之最强异能者

    都市之最强异能者

    十八层地狱的惊险吞噬,让陆晨拥有了百鬼莫测的能力!落魄少爷逆袭高富帅,为了心中所爱,为了世间逍遥,陆晨怒吼一声,仗剑都市!
  • 军机处二百年

    军机处二百年

    本书以军机处二百年历史为主线,展示军机处在清代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当雍正、乾隆两朝国力蒸蒸日上之际,军机大臣们跟在皇帝后面,跃马扬鞭,开拓疆域,无不踌躇满志。到了嘉庆、道光两朝,大清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面对此景,嘉庆、道光的选择是守成,于是军机大臣们也收敛了拳脚,小心翼翼地帮皇帝打点着江山,总算将大清国传了下去。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曲线图的展示。在这个历史过程,军机处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军机处二百年,一笔厚重的历史,一群出类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军机处。
  • 殇忧

    殇忧

    辽后萧绰之子林承殇,十三岁时辗转流落宋朝都城,邂逅二十岁的杜无忧,一见倾心十年后——宋朝开封府衙中……林承殇缓缓推出轮椅对眼前女子狠狠说道:“杜无忧,觉得凭借如今的天波府,还能救得了大厦将倾的宋朝吗?呵!你一直都是这么不自量力”杜无忧转过脸庞喝道:“废话不说,但尽已力”手中夺命刀仍旧架在眼前男子的脖颈之上,满目泪流,嘴里不禁咬出血迹终于,林承殇还是看穿了她的隐忍,只败了给她,屈服了随后,在阳光透彻的茶坊之中,林承殇头也不回的离开,身旁侍女怀中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幼童,一驾马车向也都城驰去途中,萧念早已沉沉睡去,林承殇却不禁看着女儿出了神,思道:“念儿,最后看一眼开封吧,我们不会再回来了”辽宫天启殿内,萧太后细毫一挥,在宋朝丞相寇准带来“檀渊之盟”的议和书中签署最后却不得不承认了一句:“寇相,果真好谋略!”与此同时,林承殇抱着萧念回了天启殿后道:“娘亲,儿子带着念儿回来了……”萧太后含泪心痛,接过孙女,扶手带过林承殇,示意他站起来,这一切的纷争,终于有了定数。杜无忧则在天下平定之后,一人苦守孤狼谷数年,殇心忧思。
  • 隐元禅师语录

    隐元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覃先生的小迷妹

    覃先生的小迷妹

    世界金融圈大咖秀时,主持人问覃觞,“覃先生,众所周知,你很宠老婆,那么请问,你听过的最好听的情话是什么?”覃觞看着正前方宠溺一笑,“老婆的话!”“哇!真是让人错不及防吃了一口狗粮!”主持人在一旁羡慕说。主持人正了正身子,对着覃觞面前的人说,“池女士,你听过最动听的话是什么?”覃觞的眼里冒着寒光,盯着主持人后背发凉,机器性的向后看,就对上了那双墨黑色泛着寒光的眼眸。敢忙就把刚才说的话改了,“哦,不对!是覃太太,你呢?你听过最动听的情话又是什么呢?”池绵绵看到覃觞的小动作,不禁有些无奈,还是笑了,“是某人跟我求婚时说的话,你是绵绵,我就是远道,绵绵思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