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500000099

第99章 无家可归:现代人找不到精神家园(4)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般认为是正常的人其实都是病人。最正常的人也就是病得最厉害的人,而病得最厉害的人也就是最健康的人。听起来这话显得有些过分和诙谐。其实不然,弗洛姆说这话是很认真的,不是开玩笑。在病人身上,我们能看到某种属于人性的东西尚没有被压抑到无法与诸种文化模式相对立的程度,只不过是产生了患病的症状,这种症状,比如说疼痛,只是表明它某些地方不太正常的一种迹象。能够感觉到疼痛的人也算是幸福的了。

如果一个人连疼痛感都没有,那么它的处境是很危险的。但是许多正常的人只知道适应外界的需要,身上连一点自己的东西都没有,异化到变成了一个工具,一个机器人的程度,以至于感觉不到任何对立了。他们真正的感情,爱、恨都因压抑而枯萎了,这些人看起来像患有轻微的慢性精神分离症。

那么读者们会问:原因何在呢?

弗洛姆指出,原因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社会是建立在尽可能地生产和尽可能地消费这种原则之上的。这就是生活的目的。人们只知道追求经济和技术的进步而无视人的存在。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不是于人类有益的东西,而是有害于人类的东西。比如说,许多广告所宣扬的就是危害性极大的东西。

不仅仅是罗马俱乐部,许多研究者都一致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像以前那样干下去,如果我们把一切都消费掉,毁坏了自然,那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的将是一个遭到破坏的、贫乏的、有毒的世界;如果认知为利润、权力而生活,那么必然要导致原子战争的灾难。

据说,现在已经有40个国家利用原子能,为了赚钱,什么都可以卖。另外,一些研究人员指出,仅仅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在20~50或60年后地球上的原料储备就会被挥霍干净,穷国更穷、富国更富,这必然演成灾难。

灾难随时降临,病中人还有一点希望,这希望需要成为自己的勇气。

3.精神健康的条件

在弗洛姆看来,无论在任何社会,判断一个人是否精神健康,是否得到正常发展,这取决于我们的人性是健全的还是被歪曲异化了的。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人的需要与感情,来源于人这个半神半兽式的生物的生存的特殊状况。人虽然脱离了动物王国,不愿再过动物那种行尸走肉式的低贱生活,但在某些方面,人还是和动物一样有着共同的需要,例如,吃喝拉撒睡,时不时的还需要过性生活,来点性快乐。这些方面非常重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越来越强烈,那只有死路一条了。

不过,对于人来说,即使这些方面都满足了,还不足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因为要成为精神健全、健康的人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就在于人的各种需要和情感是否得到了满足。人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的需要与他人相关,他需要超越自然和自己,需要生命的根与归属感,需要身份感。

我们知道,没有了这些,人活着会比死还难受。另外,人的七情六欲、他对权力的渴求、他的虚荣心、对真理的追求、恋爱以及友爱的激情、他的破坏性和创造性,以及促使他这样做的每一个强烈愿望,都来源于人类的特殊生存状况,而不是根植于弗洛伊德所制定的里比多发展的各个阶段。

弗洛伊德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只有原始人才是“健康的”。原始人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原始人不需要任何压抑、挫折或升华就能满足自己所有的本能需要,他们只需要本能的满足就可以了,这是弗洛伊德所描绘的一幅原始人的图景。尽管对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即文明的人是不可能彻底健康的,弗洛伊德还是确定了构成精神健康的标准。根据他的里比多理论,弗洛伊德指出“健康的人”乃是一个达到了生殖阶段的人,不会倒退的人,他过着成年人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既能工作,又能得到充分的性满足,换句话说,他既能生产,又能在性满足之后使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在弗洛伊德看来,“健康的人”另一个方面则表现在他与外界的关系上。新生的婴儿在“初始的自恋”的状态中,他能够体验到唯一实在的东西,就是婴儿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外面的世界既不存在于他的观念中,也不存在于他的情感中。婴儿逐渐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感,这种依恋感后来在男孩子那里被迫中止和转移了,从对母亲的固恋转变为对父亲的忠诚。同时,他也通过执行父亲的命令或禁令来保持与父亲的一致。

跨过这个年龄阶段以后,他便从母亲和父亲那里获得了独立。于是,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健康的人也就是达到了生殖阶段的人,他不依赖于父亲和母亲,却依靠自己的理性和力量,而成为自己的主人。尽管弗洛伊德的精神健康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是明确的,不可否认的,但这一概念仍有某些含糊之处,并缺乏像他对精神分析这个概念所作的精辟透彻的分析。弗洛姆对此很不感冒。

弗洛姆虽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健康概念表示不满,但他对马克思的观点表示了赞同。他认为,独立性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所描绘的健康人的一个共同方面,但是,马克思更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弗洛伊德所说的独立性是有局限性的;儿子通过执行父亲的命令和禁令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儿子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服从和依赖于父亲以及社会的权威。

而马克思认为,独立与自由不是上帝赋予的,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曾经说过,无论任何人,只有他立足于自身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力量而生活,才是真正独立的;靠别人的恩典而生活的人,依赖别人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只能是别人的附属物,是没有自我的可怜虫。用马克思的另外一句话来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当他既不受一切表面的东西束缚和诱惑,又能自由地表现这一切的话,此人才是一个快乐的自由人。

马克思认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能动的、与自然和他人有着紧密联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人只有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才能认识自己,因为,人只能在自身中认识精彩的世界,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认识我们自己。

歌德在他的《浮士德》一书中对“努力奋斗的人”作了最精湛的说明。他说,人的生活的现实状况向人提出各种问题,然而,像知识、权利和性欲这些东西都不可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只有那种与他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富有创造性的、自由的人,才能对人的生存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马克思也曾经表达过这种观点,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经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呵护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否则只能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而已。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极具鼓动天才和不断进取的人。”

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一番探讨之后,弗洛姆指出,一个人是否精神健全,从根本上说,并不是某一个人的私事,而是取决于它所生活的社会结构的状况。在这里,有些读者可能表示异议,会举出某一个精神病人的情况来反驳,认为得了精神病就是一个人的事,与别人没有什么关系,更不会与他所生活的社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我的回答是不要着急,且听下面的分解。弗洛姆曾经明确地指出,我们不能以个人是否适应社会为前提来给精神健康下一个定义,其实恰恰相反,我们必须先看一个社会是否健全,它是否能适应人的发展和需要,这个社会是一个能促进人和谐健康的社会还是阻碍人精神健康的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精神健康来下一个定义。

在弗洛姆看来,只有在一个和谐健全的社会中,人才能充分地拓展自己爱世界、爱他人的能力,他才能精力百倍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去,发展他的理性和与世界、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以及确定自己的归属和身份感。而不健全的社会则是万恶的根源,是十恶不赦的魔鬼;它造成人们之间的相互憎恨与不信任,将人变成供他人随意利用和剥削的工具,甚至还剥夺了他的身份感,让他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整天围着机器转,从而俯首听命于那些权力狂,或者变成了一个机器人。

事实上,社会具有两种功能:一种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另一种则阻碍人的进步。不健全的、畸形的社会则是阻碍功能占了优势,生活在这种社会中的人只能自认倒霉,祈求救世主的降临了。

写到这我不禁想到了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如果用弗洛姆的话来说,他们是精神更健全的人。

庄子曾经讲,古代的人,处在天性自然的状态中,一辈子都自由自在、恬静淡然地生活着。在那个时候,阴阳二气调和而宁静,鬼魅神祗都不来惊扰,更不会有不健全的社会的压抑,他人的奴役,万物和谐相处而彼此不受伤害,生命没有夭亡的危险。人们怡然自得地生活在天地万物之中,没有忧愁和烦恼,更没有精神的病态。

而如今世道不同了,寄托自己生命的外物失去了,便像丢了魂似的,神不守舍。现代人虽然快乐,却恰恰是自然本性的沦丧。所以说,将自己丧失在物欲中,将真性丧失在世俗的人,也就是本末倒置的人,即病态的人。

在当代社会中,无论是专家还是一般人,大都持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观点,即“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与人性最根本的需要是一致的,一个人适应了这种方式就是精神健康的、成熟的,否则就是神经不正常的笨家伙。于是,可怜的社会心理学被一些人篡改和阉割了,成为了社会现状的卫道士。这种观点包含的“精神健康”与“成熟”的概念与工业工人以及商业雇员的满意态度相一致。

对此弗洛姆举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关于适应的概念。斯皮雷克对感情成熟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成熟就是指坚持干一项工作的能力,能干比要求多的事,可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执行一项计划,能够在一个组织内或权威领导下同他人一道工作,有能力作出决定,有生活的意志,具有灵活性、独立性、能宽容别人。显而易见,斯皮雷克在这里所描述的成熟,无外乎是当代社会组织中好工人、好雇员或好士兵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招聘雇员广告中通常提到的雇员必备的品德。对斯皮雷克式的人来说,成熟就是与适应社会的能力相等,他们从不提及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他们只不过是为现有的生活模式辩护的吹鼓手而已。

弗洛姆认为,真正健康的人不是别的,而是具有原创性的人,是热爱生命,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并且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他重视生命的存在,顺从自己的本性而生活,他视一切财富如粪土。

正如古人所说,他不去人为地毁灭自然这个最根本的家,不去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会毁灭本性的事,更不会让贪欲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去爱,爱他人就如同爱自己,能够去返回自己的潜能;他具有自我统一感,能够摆脱对家庭和自然的乱伦固恋,能够将自己体验为自身力量的源泉和自我创造的主人。

人来到这个世界中就是要珍爱生命,充分地觉醒,不做自然和他人的奴隶。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人虽然是宇宙中最重要、最智慧的生物,但他随时都有被抛出这个世界的危险。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承受人类生存中的许多不确定性,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又能坚信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权威不是他的偶像,他听从良心的呼唤,能够用爱、理性和信念去生活。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

    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

    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其实幸福只是一个过程,但很多人却把幸福当成了结果。人一旦把幸福当成结果,就如唐僧取经一样,内心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到幸福真经。所以,要获得幸福,需从修心开始,王阳明的心学便是教我们如何修炼内心的,我们也可以把王阳明的心学看作是一堂恢复我们丧失已久的良知的修行课。他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儒的气场

    儒的气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自修自勉、成功成事之道。大功业、大境界。本书从“修身”开始,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自省、克己、忠恕、慎独、中庸、力行”为中心,形成了一套自我修养的理论,帮助人们修炼好德行、具备仁爱之心,从而在“内外兼修”中成就完美的气场氛围、凝聚强大的气场能量,获得幸福、快乐、健康、爱情以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和技巧。
  • 大道至简:道家管理的智慧

    大道至简:道家管理的智慧

    从道家的发展历史来看,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虽然老庄派和杨朱派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黄老派。在春秋战国乃至后来的两汉时期,黄老派不但是道家学派中的正统,在诸子百家中它的人数也是最多、实力最强、著作最丰,以至于它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压倒百家的独盛局面。
热门推荐
  • 佛光

    佛光

    吴广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耳膜憋了气,撩开车窗的窗帘一看,这才发现列车已经开始翻越秦岭,由于海拔的突然提高,造成耳膜内外压的反差。他使劲张了几下嘴,又做了几个深呼吸,憋着的气才顺了过来。就在这时,放在枕边的手机清晰地响了两下,听到声音吴广就有一种预感:有人敲他的命运之门了。当他开始翻阅彩显屏上的字幕,这种预感就得到了证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云山之外(全集)

    云山之外(全集)

    女主是个记者,为了暗访边境旅游地区的商家宰杀野生动物的事情而来到云南,希望揭露这些违法商家,保护野生动物,来到云南之后,为了隐藏身份,女主假装成导游,带着男主和男主朋友旅游,以旅游的名义引诱商家提供野味,而男主却是森林警察,为了给当初为保护野生动物而死的父亲报仇,弄丢了工作,来到云南散生心,无意中识破女主的身份,从此俩人开始了保护动物的旅程
  • 道法乾坤

    道法乾坤

    十年前,楚城的一个小村庄内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消失事件,这些消失人口的子孙们被送到了全国各个武学院里面学习,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们,不知道,这冥冥中隐藏着一场上古就遗留下来的赌注。这里有勾心斗角,为了金钱不惜栽赃陷害别人的道士、这里有口说慈善,暗地里操纵佛学院的僧人,这里有为了能力,杀人放火的剑士,这里有各个门派为了地位,看似仁义的联合。上古就遗留下来的灾难,最后只有天选之人终结一切的恩恩怨怨。
  • 绝色师尊

    绝色师尊

    “丹圣是您弟子?”“没错!”“器宗宗主也是?”“对啊!”“何止!剑圣,刀神,枪霸他们见了我家小姐也都要行师徒跪拜之礼,!”“那老师的夫君天下第一美男邪尊应该不是了吧?”“当初他屁颠屁颠的跑来拜师!不肯他就抱着我的大腿不撒手!谁知之后他居然赖上了我的床!”***邪尊:“师父!您教过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天地万物,对吗?”“对啊!”“但我觉的万物都不如您!”“徒儿!别这么撩!为师受不了……”
  • 老书店(民国趣读)

    老书店(民国趣读)

    本书是“民国趣读”系列丛书之一种。《民国趣读老书店》是追忆民国时期出版业之动态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章锡琛、胡愈之、陈子谷、章元善、章乃器、张恨水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当时那些老书店、老书局、老书社、老刊物的相关动态及重要人物的故事……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民国时期出版行业的那些逝去的过往。咀嚼这些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文字,彼情彼景历历在目,那段旧时光也显得华丽而有光彩。
  • 我还是喜欢你季医生

    我还是喜欢你季医生

    《在无声的时光中前行》姊妹篇。 医生x画家,破镜重圆的故事。 七年前的安清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小混混,仗着家里有钱就在学校里为所欲为,那个时候学校里的人都怕她,除了季晨,然后安清每天都变着法子整他后来好像又有什么不一样了在某一个放学的夜晚安清用腊烛摆成了一个心字形说:“喂,季晨,做我男朋友吧!”某女一脸花痴的望着前面的男生某学霸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了句“不要”便径直的走开了安清在后面气的直踱脚。然而一场变故让安清离开了季晨,后来安清用了七年的时间忘了那个叫季晨的男人,可是当那个男人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安清才发现跟本就忘不了他,原来她对他的喜欢早就变成了爱,而且这种爱重要的早就超过了自己的生命。
  •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介绍了天人相应与生命整体观、养生方面的知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人间青山路

    人间青山路

    短篇整理合集人间悲与痛世间情与爱你爱的人我爱的物皆在人间青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