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的通讯业霸主华厦共友集团,向它的供应商们发函,即将召开一次有关A产品的选型研讨会,实际上就是产品入围评审会。研讨会上各家参评公司要上台讲演,由专家评委当场打分,获胜者便有资格与华厦签订项目合同。
华厦抛出的项目是十分诱人的,A产品处于华厦所有应用软件系统价值链的高端,利润丰厚。可以预计,这套系统一旦正式签约,即使像龙祥这样拥有两千多名员工的IT大公司,也将至少可以保证三、五年的创利高枕无忧。
然而,龙祥的首席技术官崔志翔,却获得了一份内幕消息,网泰公司率先研发出了A产品,并已经在华厦的平台上进行产品测试了。看来,华厦在准备公开招标的同时,私下却物色好了公司,而且偏偏是网泰。
这个情报,是绝对可靠的。
华厦总部大楼十层往东,有一间大机房,那里早已是龙祥技术人员的工作区域了。他们为华厦做系统维护,已经有好多年了。
这些身为龙祥的员工,大部分时间却是在这里上班的。他们非常喜欢这里,以在这里工作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里位处著名的金融街,紧挨着世界五百强公司林立的CBD。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但凡身处这样豪华的办公楼,都会立刻沾染上某种洋味儿和富贵气,举手投足间不觉挥洒出一些气度不凡来。然而近年,龙祥在华厦的工作区,变得有些拥挤了。一家新崛起的同行,网泰,也进驻到这问大机房,与龙祥的技术员共享这里的办公间。他们之间只有一排电脑桌作为分界限。
两家公司的技术人员,同时工作,一起加班,时间一长,就甚至像好哥们儿似的,一起去大楼餐厅吃午饭。有时,他们还会为对方互买早餐;下班后,又一同出去下馆子、喝酒,玩桌游。大家同为技术员,聊来聊去的话题总也绕不开自己的专业。而大家技术相近,彼此的技术机密实则是公开的秘密。他们相互之间遇到难题了,也不忌讳向对方请教。比如这样的情况,就常常发生:一个技术员叫对方公司的人过来,说,哥们儿有空帮个忙呗,帮我看看这个,我怎么就是出不来结果呀?对方满口应下,坐到邀请人的电脑前,就直接操纵起电脑键盘来。这时候,那个邀请对方的技术员又说,哥们儿我上个厕所去,等会儿回来。于是,十分钟、二十分钟后,他才回来。这么长的时候,足够让对方拷贝整台电脑了。
不过,拷贝对方的技术机密,套取对方内部技术信息的事情,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一则这违反了国家知识产权法,必会追究法律责任。二则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利用对方的技术机密为自己的公司服务,也没有任何利益。这种傻事,不会有人干。
然而,崔志翔利用了下属员工的这种单纯无防备,套取了他们的口风,知道了网泰在A产品研发上早已领先龙祥的事实。
崔志翔与网泰的CTO肖文强,也是老熟人了。多年前,崔志翔和肖文强几乎是同时拿到了博士学位。导师曾对肖文强的评价很高:扎实的学术功底,广泛的学识爱好,强大的融会贯通能力,极富创造力。崔、肖二人又同时在导师的带领下来到龙祥,同时被委以重任,成为产品线总经理。可是不久后,他们就有了分水岭,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那年,肖文强经历了职场上的一次“滑铁卢”,他所研发的产品被另一家公司抢占了市场先机,先与华厦签定了合同。肖文强的这条产品线,在市场上的前景顿时一片昏暗。
其实,经后来业界评定,论产品质量和功能设计,肖文强研发的产品都要强于那家抢先与华厦签单的公司。而且按理说,产品没有及时与客户签单,是营销的责任。可是,那个时候谈责任已经没有意义了。龙祥董事长觉得这条产品线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便决定撤掉,这也就意味着连同撤掉了这条产品线负责人肖文强。肖文强无奈地离开了龙祥。
崔志翔却平步青云,从他的产品线上走到了跨产品线的管理层,成为首席技术官的助理,最终成为一名响当当的首席技术官。
肖文强离开龙祥后,被网泰录用。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十分器重肖文强,由他全权负责公司的产品研发。肖文强在龙祥所做的产品,经网泰的销售团队重新包装,卖给了华厦的竞争对手。尽管在实力上,华厦的竞争对手与华厦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但网泰一路奋进,很快就得到了业界的关注。
由于肖文强的加入,网泰的竞争实力倍增。他研发的产品在网泰优秀市场人员的全力打造下,无往而不胜。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市场+技术”的完美组合。不久,网泰融资上市,实力直逼从前瞧都不愿瞧他们一眼的龙祥。
网泰是一家充满活力的公司,它钻研产品,重视技术,越来越受到华厦的青睐,网泰也有了把龙祥取而代之的“狼子野心”。
怎能让肖文强在这个时候抢占先机呢?崔志翔认为,自己必须在A产品选型研讨会上,对网泰进行一次强大攻势的反击,可他崔志翔还没有反击的资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