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8200000014

第14章 古代制度文明(2)

三是荐举。那些学识声望稍逊,而不足于说动人君,或者没有机会晋见国君的有才之士,往往通过现任官吏推荐选拔入仕。大臣和接近国君的人,可以直接向国君推荐人才,例如:齐宣王招贤纳士,常侍于君侧的稷下先生淳于髡曾“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并“将复见之,岂特七士也”;王斗见齐宣王,“举士五人任官”。此外,中央和地方长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选拔任用下级官吏。这种选任权是有条件的,受法律的约束,如秦国的法律曾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选任者要负连带责任。

战国时代的官吏选拔制度与传统的宗族世官制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入仕和选官,才能和功劳是为官者的必备条件,而不是任人唯亲的宗法血缘关系。官僚政治下的选官制,打破了宗族世官制的封闭性和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使众多的才能之士步入政坛,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空前提高,其进步意义显而易见。

俸禄制度

在西周春秋的宗族社会,贵族执政者均有封地或采邑,“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经济相对独立,无需仰仗国家供给。进入战国时代,各国对官吏的报酬,逐渐采用俸禄制,官吏依赖国家的俸禄维持其生计。俸禄以粮食为主,偶尔也用钱币或黄金。由于量具的差别,各国计算俸禄的单位是不同的,齐、魏等国用“锤”,秦、燕等国用“石”、“斗”,楚国用“担”。俸禄的多少高低,卿相可“食禄千锺”,最小的官吏则为“斗食”,即“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

俸禄制度的推行,将君臣关系变为雇佣关系,“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俸禄成为维系君臣关系的主要纽带,君计臣力,臣计君禄,国君利用俸禄控制各级官吏,官吏则依据俸禄尽其职责,形成了“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的新格局。

“上计”制度

为督促官吏尽职尽责,战国时代创立了考核官吏的制度,即“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根据政绩的优劣决定官吏的升降任免。在考核官吏的制度中,最主要的考核方法称为“上计”。“上”是上报、呈报的意思;“计”就是“计书”,指统计的簿册。上计在年终进行。上计的范围相当广泛,《商君书·去强)说:“强国知十三数:竞(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这十三数就是上计所要统计的数字,涉及方方面面,而以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指标为主。每年年初,各级行政长官都要将本年度所要达到的预算指标数写在木券上,送交国君。国君将券剖分为二,国君执右券,官吏执左券,以备考核。到了年终,官吏必须到国君那里去报核,由国君亲自考核,或由丞相协助考核。如果没有完成预定的计划指标,就要受到免职或降职的处分,政绩显赫者则予以升迁,赏罚分明。例如,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令,“居期年上计,君收其玺”,因政绩不佳而被文侯收玺免职;后来西门豹“请玺复以治邺”,政绩斐然,“期年上计,文侯迎而拜之”,褒奖有加。对于一贯恪尽职守的官吏,可免于上计,如秦昭王重用乏稽,“拜为河东守,三岁不上计”,以示信赖。除国君对地方行政长官外,高级官吏对下级官吏的考核,也常常采取上计的方法。

玺、符制度

玺即印章,“古者尊卑共用之”,官私印章皆称玺。古时玺印常用于竹木简册的封泥,春秋后期已用玺来封文书,称为“玺书”。到战国时,来往的官方文书和上级下达的命令必须用玺来封泥,以保密和作为凭信,否则便不能生效。接受文书和命令的一方应检查封泥是否完好,以防文件泄密。由于用玺作为信物,战国时代对于官吏的任免是以玺为凭的。丞相、郡守、县令等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国君任命时发给玺,免职时收回,辞职者也必须把玺缴回。战国文献中所说的“夺之玺而免之令”、“释玺辞官”、“因谢病请归相印”等,指的就是上述几种情况。玺的质地、大小及其佩饰有一定的制度,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一般官吏的玺是铜制的,丞相的玺往往是金制的,丞相位列百官之长,“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腰),揖让于人主之前”。玺印的政治内涵相当丰富,成为权力的象征。

符即兵符,是兵权的信物。战国时代的兵符作伏虎形,上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放国君处,左半发给将领,作为调兵的凭信,调动军队时必须左右两半虎符相合。传世的秦新郡虎符有如下镶金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新郭。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据考证,此符是战国末年秦攻取魏地新(今安徽太和县北)后所造。在西安附近出土的秦杜虎符,为秦统一六国前所造,铭文内容与新虎符大致相同。由铭文可知,秦王对军队的控制非常严,用兵50人以上必须会合王符。只有在外敌突然入侵、边塞烽火告急的特殊情况下,在外的统军之将才可以不合王符而机动自主用兵,以免因等候君命而贻误战机。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史事,具体地说明了兵符与军权的关系。

玺、符制度的推行,加强了国君对官僚机构和军队的控制,有利于国君的集权。

商代的军制

商王朝的军事体制也有着与其国家结构相适应的内容和特征。王朝的军队分成畿内的王室军和畿外的方国军两个大的系统,前者受商王调遣,后者受各地诸侯指挥。这两类军队可以视为王朝的中央军与地方军。另外,由于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以血缘为纽带的大家族,因此,族军也是商王朝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补充。商王直接统辖的王朝军队一共有两支,一支以“师旅”为基本的编制单位。其中师是最高一级的军事单位,共分左、中、右三支,旅则是师以下的军队建制,师和旅的战士都是“众”。据甲骨文的记载,商王朝遇有征伐等军事行动,总是临时召集众人,如《库》1649云:“贞:登人三千,呼伐邛方。”在卜辞中,众除了参加征伐外,还要参加田猎、岛田黍等农业劳动,并且要从事如“甾王事”等社会活动。显然,师旅不会是常设的军队,而是具有亦兵亦农的性质。受商王统辖的另一支军队则以“族”为单位,这支军队以王室及王畿内其他大家族的族众为兵源。甲骨文中记载了不少调遣族军前往征伐的事件,如,“贞:令多子族及犬族扑周,甾王事。”族军是原始社会氏族武装的残余,现在已经完全转变成商王统治的工具,而不再是与每一个氏族成员的利益都相关的军事力量。这种族军,也不可能是常备的武装力量。

商代军队的平时训练主要依靠田猎来进行。据卜辞记载,商王经常出猎,并且出猎的规模大,持续的时间长。这种田猎,除了具有一定的游乐性质之外,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劳动,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能够训练士兵。

商代的兵种主要有步兵和车兵两类。步兵是商王朝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甲骨卜辞中有“步伐”一辞,即是“以步卒征伐”。步兵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青铜制造的戈、矛和矢。步兵作战,一般要结成大型的步兵方阵。《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在牧野之战的战前动员上,一再强调将士在前进过程中不超过六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顿一次,目的是为了保持步兵方阵的队形不致散乱。显然,这种作战方式不可能是“小邦周”自己的发明,而应是其时步兵作战的一种基本方式。

商王朝的车兵部队,早在商初就已建立。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商汤伐莱时,从征的部队中就有一定数量的车兵。殷墟的考古发掘,也出土了不少车马并葬的遗迹,这些都是殷代存在车兵部队的证据。殷代的战车,以挽2马者居多,也有挽4马者。每辆战车上有甲士3人,所用武器包括弓箭、戈、刀和砺石等,其中弓箭是殷代车兵的重要武器。每辆战车上有射手1名,负责远距离杀伤敌人。甲骨卜辞中,经常有百射、三百射等等辞例,它们是以射士为单位的战车编制。在战斗中,车兵与步兵要互相配合。史载武王伐纣时,有革车300辆,虎贲3000人,就是300辆战车与3000名甲士配合,协同作战。除甲士以外,每辆战车还要配备“三伍”(15名)徒兵。殷墟宗庙遗址北组出土的一辆战车,有15名陪葬人员,应就是战车一辆所配备的徒兵。

需要说明的是,商代以至西周、春秋的军制有不同于后代的特点:“其一,是兵农合一;其二,是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这两个特点结合起来体现在军队编制上,就是军队编制与统治族的氏族组织合而为一。这种军队实际是族军,平时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只在农闲季节进行训练;战时应征调作战。真正的军人限于保卫王侯的虎贲一类人员,为数是不多的。

西周的军制

西周的军事力量远比商代强大,军事体制也更加完善。受周王直接控制并指挥的军队一共有两支,一支称西六师,驻守镐京,负责保卫首都的安全;一支称殷八师,驻守成周,所以有时又称为成周八师,这支军队负责镇守住在宋、卫一带的殷商遗民及广大中原地区。这两支部队加起来一共为14师,是西周王朝控制的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文献记载中有周召二公“分陕而治”的说法。《史记·燕召公世家》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所谓分陕而治,就是将西周王朝的王畿分别以宗周和成周为中心划分出两大行政区。王朝的西六师和殷八师这两支军队的建制,与此两大行政区的划分是相互配合的。除上述14师以外,周王自己还掌握有一支随时听从调遣的禁卫部队,称作虎臣或虎贲氏。虎臣由王朝所掌握的最精锐的士兵组成,他们在战斗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武王克商的时候,三千虎贲就是战场上周人的主力部队之一。

诸侯的军队,从某种程度上看,可以看作是西周王朝的地方军队。周王在对臣下进行分封的时候,规定了诸侯必须承担相应的军事义务。例如,诸侯国国君在周王出征的时候,要带领所属的军队随王征伐。《国语·鲁语下》记载:“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元侯作师范,卿帅之,以承天子。诸侯有卿无军,帅教卫以赞元侯。自伯子男有大夫无卿,帅赋以从诸侯。”在这种军事体制下,周王最终能够调动起全国所有的军事力量,由他一人指挥。《禹鼎》记载噩侯驭方率东夷及南淮夷反叛,声势浩大,王朝在调遣西六师及殷八师征伐未果的情况下,又调动了卫武公等诸侯的军队前来参战,这才转败为胜。诸侯在当地的征伐权力,要得到周王的授予。《礼记·王制》说:“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斧钺,然后杀。”当然,在王朝实力下降的情况下,这些诸侯的军队也会转变为对抗周王的离心力量。

无论是周王室还是诸侯国,都有大量的族军。族军的活动以保护本宗族的利益为主,当族长被周王或诸侯任命为军队将帅时,族军则随族氏出征。如周初的《明公簋)铭文说:“唯王令明公遣三族,伐东国。”穆土时的《班簋》铭文记载,毛伯率王师征伐戎族,穆王令毛伯之子毛班“以乃族从父征”。西周晚期,随着宗族势力的发展,族军日益强大,成为军队中的核心力量。如宣王时的《毛公鼎》铭文记载,宣王册命毛公为王室执政卿,令其“以乃族干吾王身”,将毛氏的族军视为王室的近卫部队。直到春秋时期,族军仍然是军队中的核心。宗族武装的广泛存在,是由周代的宗族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西周王朝的军队,最高编制是师,一师约有2500人。师以下的军事编制依次是旅、卒、两和伍。《周礼·小司徒》记载:“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记载周代的最高军事编制是军,称五师为军,但是在铭文材料中从没有见过军的编制。武职官员的称谓则有师氏、亚旅、千太长、百夫长等等。兵种则主要分为车兵与徒兵两大种类,基本的军事人员则由甲士、驭手、徒兵及杂役等组成。作战的时候,以战车为主体,徒兵随车前进。战车上一般共站立甲士三人,其中一人居中执辔驾驭车马;另两人手执各种兵器分立左右。由于战斗所用的大多数武器装备需要自备,因此只有贵族才能充当甲士,而庶民则只能充任徒兵。

西周王朝的兵役制度,仍是战时为兵,平时为农的“兵农合一”体制,所有的国人,都有义务参加王朝的军事行动。为了提高战斗力,当时取的是“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的军事训练体制,即在冬季农闲的时候集中对军队进行训练。另外,平时的田猎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军事训练意义。《左传·隐公五年》记载:“春菟、夏苗、秋弥、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训练成绩优秀的平民,就会被选拔为士,成为最低级的贵族。

战国时期军事制度的变化

郡县征兵制度的推行

西周春秋时代,军事制度与宗族政治相辅相成。在宗族社会,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各级贵族都有自己的军队或私家武装,由宗族成员和私属人员组成,由各级贵族统领,具有宗族武装的特点。当时的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车兵是军队的主力,多由国人担任。国人是由贵族分化出来的平民阶层,与贵族有天然的血缘联系,当兵打仗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除车兵外,军队中还有许多徒兵和役卒,随从车兵作战或服军中劳役,地位比较低下。

战国时代,随着宗族都邑制的消亡和郡县制的确立,各国普遍推行了郡县征兵的制度,军队的征发由原来的以宗族都邑为单位改为以郡县为单位,军队的成员也由过去的以国人为主变为以农民为主。战国郡县的编户齐民,是各国军队的主要兵源。郡守身为武官,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征发本郡壮丁从军。各国在战争时征兵,大都以郡县为单位。

郡县征兵制度的推行,征兵的对象扩大到郡县的编户齐民,使各国军队的数量空前增加。春秋时期,列国军队多为数万人,即使是长期称霸中原的晋、楚大霸主,号称“万乘之国”,若每乘以30人计,兵力也不过30万。而到战国时代,七雄的兵额均在数十万以上,多者可达百余万。秦国有“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楚国有“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齐国有“带甲数十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魏国有“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赵国有“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韩国有“带甲数十万”;燕国有“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各国兵员迅速增加,使战争规模日益扩大。战国时代的一些大战,交战双方常常动用几十万大军,例如: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24万;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被秦坑杀的赵军降卒竟达40余万;公元前251年燕攻赵,用兵多至60万;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破楚,用兵也在60万以上。

常备兵制的建立

战国时代,为了适应频繁激烈的兼并战争,提高和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各国除推行郡县征兵制度外,还建立了常备兵制度。

常备兵以战争为专职,不同于临时征召的兵丁,需要经过严格考选和训练。春秋时期,一些诸侯霸主就曾选练勇武之士作为军中精锐,在对外争霸战争中发挥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同类推荐
  •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本书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种。该丛书以人为本,以立人为宗旨,以个人为轴心,辐射出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三个探讨的领域板块,主题分别是个人与家庭、师友、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讨论的话题。本书《尊师重教》主题是知识与师道。从先秦至清代有影响的典籍中筛选出主题名篇,逐篇予以解题、注释。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 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在新农村建设、乡村城镇化过程之中,“社区营造”之理念也随之回流中国。在文化保护的问题上,强调空间、呼吁居民享有知情权甚或参与权的社区(community)保护观念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正如人文区位学(Human Ecology)强调的那样,空间、人口和文化是一个社区的三个基本要素。
  •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七)

    草原王国吐谷浑(七)

    吐谷浑在科技方面,如冶金、(河历,如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的大母桥)、筑城(吐谷浑四大戌城、青海都兰香日德白兰古城、海南共和优俟城等)、育马(青海骢、舞马)等方面很有成就,风姿绰约,一睹真容,仪态万千,灵气十足,遗世独立,昔今仍然。据朱世奎先生《册府元龟》《五代会要》《隋书》《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水经注》等汉文典籍,和国内外学者有关的研究资料,以及笔者在白兰等地及黄河谷地田野调查所得,仅就吐谷浑人在立国350多年中,对科技方面的贡献,粗线条的评介,引起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
热门推荐
  • 神王印剑

    神王印剑

    “事因神而起,也只能因神而止”神王“吾皇并非善者,尔等并非恶人”帝国御林军“生不熄,战不休。”恶魔龙鸣一个帝国,三百年的建立,三百年的鼎盛,三百年的衰落,一百年的换代。“保护不是牺牲,我不希望用任何人的生命去换人类的和平,除了我自己的。”神王血脉莫君兰
  • 天尊她超佛系

    天尊她超佛系

    当一代强悍的精灵族天尊因事故穿越到现代都市,误打误撞地契约了来自外太空系统,一人一统会在现代都市发生什么呢?枕欢:“狗儿子,他们为什么穿成这样?伤风败俗。”系统:【我叫勾酒。】枕欢:“狗儿子,他们为什么要对那个小盒子讲话?”系统:【我不叫狗儿子。】枕欢:“狗儿子,他们为什么坐在一个大铁盒子里?”系统:【你开心就好。】......#这是一个异世大佬在现代都市过上佛系生活的故事#本书又名《天尊的佛系生活》,还名《佛系宿主是天尊》。
  • 弃了,又如何

    弃了,又如何

    夏初她爱上了一个人,他们初见时,那人撞了她,没道歉再见时他是金主而她只是他包养人中的其中之一他对她十分好让她认为她是特别的可,他却为了青梅竹马把她的孩子给……可就算这样她也不死心,因为她爱他可,她的家人,朋友,都被他杀了夏初黑化了她要让他死要他死……
  • Choosing the Right Thing to Do

    Choosing the Right Thing to Do

    The author of ''Repacking Your Bags'' offers a thoughtful examination of how people make choices and offers lessons for creating a valuable moral legacy.
  • 冷宫弃妃祸天下

    冷宫弃妃祸天下

    【女主强大】大婚当天他抬起手狠狠的给了她一巴掌,将她打入冷宫,践踏着她的自尊,“你连给本王暖床的资格都没有!冷瑶,从小她就生活在冷血无情的佣兵团,她穿越了,第一次有男人给了她一巴掌,她眼神狠狠的盯着他。被他折磨,她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当她见到痴傻的六王爷时,一切都变了,她的心活了,她不在忍受,“到此为止吧,暴君,我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 乖张医妃倾世颜

    乖张医妃倾世颜

    她是绝世无双的中西医双料医学天才,手握现代最尖端的医学知识,一朝穿越,竟成被渣男侯爷和小三联手欺负的侯府少奶奶。侯爷欺辱,小三嚣张,连侯府上下都处处与她为难?不怕,医术在手,天下我有。顶级药方信手拈来,外科手术轻松搞定,惩小三,斗侯爷,治皇帝,救皇子,才色无双,闪瞎一众狗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后是朕抢来的

    皇后是朕抢来的

    冉代之喜欢慕忆桑算下来有十年了,登上皇位,一声令下便迫不及待把她掳了过来。嗯?怎么媳妇不记得自己了?没关系没关系,朕的绝世容颜没在怕的……嗯?怎么媳妇跟别人都定亲了?不要紧不要紧,好在没成婚……嗯?这个长得没有朕好看的男人说把朕的媳妇亲了?好气!这怎么能忍?!有虎牙的腹黑男主vs没鞭子的软萌女主小剧场————————————为躲黑衣人躲在树上,那人却调笑问:“怕不怕?”她恼羞成怒的咬了咬唇:“公子是何意?”那人啪的一声将扇子合住,挑起慕忆桑的下巴,两只小虎牙白皙皙的露在外面散发着撩人的气息,两只眼睛弯成月牙:“小爷看你姿色不错,索性就顺手帮帮你吧。”……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下)

    本书讲述从“第五十一回 战韩陵破灭子弟军 入洛宫淫烝大小后”到“第一百回 弑昏君隋家数尽 鸩少主杨氏凶终”的历史。南北时期几个朝代并存几十年,最后齐为周并,江南保留十分之二险些儿要尽属北周了。大丞相杨坚篡了周室,复并江南;建立隋朝及至隋朝灭亡等历史事件。隋朝的建立使得严重分裂一百七十多年的中国获得统一。南北朝历史至隋炀帝荒淫无道,隋朝灭亡,宣告结束。杨家父子的行谊也不像个治世真人,虽靠着一时侥幸,奄有南北,终究是易兴易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聆听你的低吟浅唱

    聆听你的低吟浅唱

    七年前,她与他依依分别。七年后,再次相见,他却早已将她遗忘。当一切回到原点,时间的洪流冲刷了一切,他们,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度过余生?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旅人,抱着时间的遗体,长歌当哭。【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尽管时间总是以刻薄荒芜相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