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8200000015

第15章 古代制度文明(3)

进入战国时代,富国强兵成为列强的基本国策,经过变法运动,各国纷纷建立起了常备兵制度。吴起变法于楚,“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商鞅变法于秦,“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吴起和商鞅既是法家又是兵家,精通军事,他们从建立常备兵制度的角度考虑力主奉养“选练之士”和显贵“耕战之士”,以期达到强兵的目的。生活在战国末期的荀子在与临武君议兵时说,齐、魏、秦等国“招延募选”了许多“隆势诈,尚功利之兵”,这类士兵显然属于常备兵。

战国时代各国的常备兵大都经过严格考选,入选者享受特殊待遇,立功者给予重赏。以魏、齐、秦三国为例,魏国的常备兵称为“武卒”,入选者可免除全家的赋税徭役。齐国的常备兵称为“技击”,斩获敌人一个首级给予黄金一锱(八两)的奖赏。秦国的常备兵称为“锐士”,“忸之以庆赏,蝤之以刑罚”,立功者重赏,有过者受罚,赏罚严明。常备兵制度与军功制度相结合,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兵种和作战方式的变化

在春秋以前。战争的主要方式是车战,军队的编制组合是按照车战的需要组织的,当时虽有徒兵,但只是依附于车兵,是车兵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没有作为独立的兵种出现。从春秋时期开始,步兵已逐渐兴起,它开始是从华夏族诸国对戎狄族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与戎狄族战事频繁的郑国和晋国,步兵的出现更早。戎狄族多居于山地,地形适于步战而不利于车战,所以戎狄族多采用步战的方式。为适应与戎狄作战的需要,郑、晋等国在车兵之外组建步兵。晋国周围分布着众多的狄族,狄族的侵扰成为晋国的大患,为有效地抵御狄患,晋国较早组建了步兵。

公元前541年,晋军在与狄军的一次遭遇战中,战场地形险隘,战车无法施展,晋将魏舒鉴于“彼徒我车,所遇又呃”的不利境况,即改车兵为步兵,将原来的车兵编制改为步兵建制,这一举措果然奏效,使晋军顺利地打败了狄军。由于步兵具有机动性强,适于大规模野战,受战场地理条件制约较少等优越性,因而受到春秋列国的重视,改车为徒、发展独立的步兵成为当时军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到了战国时代,随着征兵制度的改革,步兵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各国的主要兵种。

春秋战国时期兵种的又一重要变化是骑兵的出现。公元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实行军事改革,令军队着胡服,习骑射,“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致力于发展骑兵。从此,骑兵活跃于广阔的战争舞台上,成为与步兵和车兵并重的三大兵种之一,纵横游说之士在描述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时每每将步、车、骑三者相提并称。骑兵的显著特殊性是灵活机动、行动神速,战国时代的著名军事家孙膑曾说过:“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背敌;三日追散乱击;四曰迎敌击后,仪敌奔走;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整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聚,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利也。夫骑者,能离能合,能散能集;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入无间,故名离合之兵也。”骑兵在战争中常常能够发挥出奇制胜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的武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作为战争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武器的变化也会对战争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春秋时代武器都是铜制的,主要的进攻武器有戈、矛、戟、剑、弓箭等。战国时代,传统的青铜兵器有了显著进步,同时由于冶铁技术的发明和提高,矛、戟、剑等兵器逐渐改用铁制,其锋利程度不亚于青铜兵器。楚国的宛地向来以产铁著名,那里生产的铁兵器也格外锋利。春秋战国时代最重要的武器发明——弩是由弓发展而来的,最早出现于楚国。到春秋晚期,南方的楚、吴、越等国已使用弩,《孙子兵法》中曾提到“矢弩”、“矿弩”等。中原地区使用弩作战较晚,大概到战国初期才开始使用。弩是一种远射武器,有“弩机”装置,利用弓弦瞬间爆发出的强劲弹力,“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隐蔽性和杀伤力极强。

随着军队的扩大、新兵种的出现和武器装备的进步,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春秋时期军队的主体是车兵(甲士),作战的方式是车战,敌对双方多选择便于战车运动的旷野地带排列成整齐的车阵,然后交战,战败的车阵一乱,就很难整顿队伍重新排列车阵继续作战,因而胜负很快就决定了。春秋时的城濮之战、邺之战等大战的胜负一天就见分晓,鄢陵之战决胜负也不过二日而已。战国时代则不同,步兵成为军队的主体,车兵降居次要地位,大规模的步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车阵的冲击战,战线延长了,战场扩大了,部队增多了,列国“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例如:魏惠王“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赵武灵王“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长平之战,“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这种大规模的持久战,在战国以前是没有的。

商代的刑罚

刑罚是商代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者镇压反抗势力的重要工具。

早在商代初期,成汤就为主朝制定了刑法。《左传·昭公五年》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就是商汤制定的一部法典。随着国家体制的日益完善,商代的法律也有了更大的进步,西周初年,周公总结商王朝的统治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吸取商人的法治成就。一直到战国时期,荀况还提出过“刑名从商”的主张,可见商代法律在先秦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商代的法律较之夏代,要复杂得多。例如,商汤所定法律,仅各种罪名就有三百多条。另外,使用残害身体的肉刑是商代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礼记·表记》就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这一点通过殷墟的发掘与卜辞的记载可以得到证明。例如,有一片卜辞就曾记载要对一百人实行刖刑。从甲骨文看,像砍头、锯腿、黥面、割鼻以及宫刑等等,在商代都已出现。殷墟王陵的祭祀坑和殉葬坑中,往往都埋有大量身、首异处的人骨架。这些人当然不一定都是犯罪的人,但是我们据此也可以对商代刑法的残酷特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商代晚期纣王制定各种严刑峻法毒害百姓,可以说是其来有自的。商代也设置了关押犯人的监狱。商代的监狱可能还不止一处,例如,武丁的名相傅说本是一名罪犯;他被武丁在“圜土”发现,显然,“圜土”应是武丁时期商王朝的监狱。而到了商代晚期,商纣王又曾将西伯昌囚禁在“馳里”,“馳里”则是商纣王时期的监狱。

西周的刑罚

西周的刑罚体制,较之商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早在西周建国之初,周公就制定了具有法律意义的《誓命》,到周穆王时,又命甫侯制定了更加详尽的成文法典《吕刑》。西周刑罚分为五刑,即墨、劓、制、宫、大辟。墨刑也称黥刑,《周礼·秋官·司刑》郑注云:“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面部刺刻涂青,作为罪犯的标志。劓刑是割掉鼻子。非刑是砍脚,即后来的刖刑。宫刑是割掉男子的生殖器或把女子禁锢起来。大辟是斩首的死刑。五刑的律文共有3000条,其中墨刑和劓刑各1000条,非刑500条,宫刑300条,大辟200条。不难看出,西周的刑罚极为残酷,法网非常严密。

西周王朝的刑法体制,尽管制定了条款繁多的各种死刑及肉刑,但是,与商代刑法相比,还是要减轻了许多。周初的统治者在总结殷商灭亡的教训时,都指出了刑罚过于残酷这一点。因此他们都一再告诫子孙后代要“明德慎罚”。但是,对于“不孝不友”等违背宗法组织基本伦理规范的行为,还是主张要“刑兹无赦”的。这一点充分反映了西周王朝统治时社会组织形态的宗法性本质。

周代已经对赎刑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例如,《吕刑》中就说,犯了上述“五刑”的人,可分别通过交纳100锾、200锾、300锾、600锾及1000锾等不同的罚金而得到赦免。西周铭文中就记载了一位应受鞭打1000并处以墨刑的人,最后通过交纳300锾的罚金就免受了处罚。此外,西周王朝还规定,对于一些特殊人物,可以减轻刑罚。例如,《周礼·小司寇》中就规定了减免刑罚的“八议”,分别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八种人予以减刑。

西周王朝的刑法,会根据实施刑法的时间及地点的不同而变化,具有一定的弹性。《吕刑》中就明确说:“刑罚世轻世重”,即用法要根据社会秩序的好坏而有轻重的变化。世乱用重刑,世清用轻刑。《周礼·大司寇》中则主张“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例如,西周初年,周公对于初封于卫的康叔就明确指出,在殷商遗民聚居的地方,宣布法律、判断诉讼要以殷人原先的法律为依据,不要自作主张地随便处罚。分封叔虞到唐地的时候,册命文书中则明确告诉他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按照当时的文化习俗管理新建立的国家。显然,这里面也必然包括了在当地实施刑法的某些精神。

总体上看,西周王朝对于刑法的规定,还不能说已经十分完备。很多案件的判决,往往并不是根据已经成文的法律做出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临时做裁决。春秋时期的晋国贵族叔向就曾说:“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另外,礼、刑并用也是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礼和刑在约束人们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这样,对于不同阶层的人,就可以使用不同行为规范予以约束。《礼·曲礼》中就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显然,西周王朝的刑法制度,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西周王朝官僚机构中负责刑法事务的官员,称作司寇。从铭文材料反映的情况看,西周王朝的司寇一职,地位并不高,“三有司”当中,就没有司寇,这说明在西周王朝日常的政治生活中,司寇一职的事务不是十分重要。此夕卜,司寇还可以由其他官员兼任,西周金文《扬簋》中的扬,就是在被任命为司工的情况下,兼任了司寇一职。铭文材料还反映,西周时期案件的判决,往往并不是由司寇负责,而是经常由公卿们联合办案,结案以后,则由三有司及一些史职人员具体负责判决的执行;这种现象在西周时期的《五祀卫鼎》中记载得非常清楚;它反映出在西周王朝统治时期,司法权还没有完全从行政权中分离出来。

“井田”制度

井田制度是从氏族社会土地公有制演变而来的。氏族社会末期,家族从氏族中分解出来,原有土地的一部分被各家族分别占有。当家族内部分解为个体家庭后,每个家庭也各占有一份耕地。由于计算土地面积的需要和排灌沟洫的限制,各片土地被划分成数目不等的方块,每一个方块的面积大体相等。同时,古代平原地区的聚落(邑、里)的居民凿井而饮,井在古代生活中很重要,许多事物都与井相关。人们居住的房舍、交易的市场在井附近,故有“庐井”、“市井”之称。将方块田与井联系起来就称为“井田”。

夏代已有井田。夏初后羿代夏,少康逃奔有虞氏后“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地“方一里为井”,“方十里为成”。少康“有田一成”,即有十井之田,说明夏代有井田存在。商代甲骨文字中的“田”字写作田、、、、、、等形,是商代存在井田的确证。这些形状大同小异的“田”字反映着井田并非一律。同为井田,具体形态是复杂多样的,这是因为各片耕地大小、形状不可能完全相同,划分为井田时自然要各尽其宜。西周是井田制发达时期,有关井田的资料远比夏、商丰富。除文献资料外,铜器铭文中多有赏赐土地的内容。所赏赐的土地每每以“田”为单位,如“一田”、“十田”、“五十田”等。一般认为,铭文中的“田”就是井田,“一田”即一井之田。

井田制度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是由氏族社会公有土地演变来的,保留着公有的名义,实质变成贵族剥削农业劳动者的一种方式。公田由村社成员共同耕种,公田上的收获全部交给国家。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地。这种份地不是固定不变的,公社成员必须按制度定期交换份地,并跟着份地的变动迁居。《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说“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是周代的定制,说明村社劳动者对私田只有占有权、使用权,私田与公田同样都是为国家所有。村社农业劳动者占有、使用私田是以在公田上无偿劳动为条件的。

关于井田制的剥削形式,文献中有“贡”、“助”、“彻”的说法。“贡”是向贵族交纳贡物。“助”是助耕公田,与“借民力以治公田”同义,从劳动者方面说是“助”,从贵族方面说是“借”。“彻”的含义历来解释不一。《孟子·滕文公上)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意思是说,夏代一夫授田50亩,收税用“贡”法,殷代一夫授田70亩,收税用“助”法,西周一夫授田百亩,收税用“彻”法,税率都是1/10。

西周时期公田上的集体耕作,场面极其宏大。《诗经》中就有不少描写当时劳作场景的篇章。其中有称“十千维耦”的,又有称“千耦其耘”的,都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成千上万名劳动者共同耕耘的热闹景象。

由于周代各级贵族的土地占有基本上还停留在公社制阶段,因此,私有土地还不能发展到可以任意买卖的程度。这是古老的氏族原则所决定的。所以,在西周时期,尽管贵族之间可以用土地进行封赏、赔偿,甚至也出现了个别的土地交换现象,但是,“田里不鬻”的原则在其时的土地制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井田”制度到了春秋逐渐发生变化。“井田”制下“公田”、“私田”,都由村社劳动者耕种,“公田”收获作为租税交给贵族,“私田”收获供劳动者维持生活。由于开垦荒地扩大了“私田”,加上战争等原因,投入“公田”的劳动量减少,使得“公田”耕作不善,甚至一片荒芜,影响贵族收入。于是,贵族统治者逐渐放弃以“公田”收获作为租税的剥削方法,实行“履亩而税”。所谓“履亩而税”就是不再区分“公田”、“私田”,丈量全部土地,按照全部耕地数量征税,税率大致还是1/10。但这1/10比耕作不善的“公田”上的收获多,加上新垦地也要收税,贵族统治者的收入会大大增加,所以“履亩而税“的方法先后被各国采用。管仲相齐桓公时实行“相地而衰”,即视土地肥瘠分等级征税,这是春秋时最早实行的“履亩而税”。后来各国也都实行了类似的税法:公元前645年亚国“作田”,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48年楚国“量人修赋”,公元前543年郑国实行“田有封洫”、“庐井有伍”的土地调整,秦国也在公元前408年“初租禾”,诸国实行的新田赋制度都属于“履亩而税”。

由于“公田”消失和农民耕地相对固定化,古代的土地“公有”制逐渐被土地私人占有代替。土地私人占有在春秋后期已经出现,并与“井田”制发生矛盾。郑国的子驷执政时,“为田洫”(修筑井田的经界)侵犯了贵族的私有土地,被贵族杀掉。接着执政的子产向土地私有者作了妥协,只是把土地私有者及其土地按“伍”编起来管理,即使这样也曾引起反对。商鞅变法,“除‘并田’,民得买卖”,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事实。

同类推荐
  •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中国画历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其中花鸟画的文化体系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花鸟画的技法多样,既写形又写意。古代文人志士挥毫泼墨,在画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并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本书以起源、发展、成熟与新变化时期为主线,翻开一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风流与盛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风流与盛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热门推荐
  • 十年未可期

    十年未可期

    五岁的小苏果的生命里突然闯入一个不速之客,韩梓沐对于她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存在,然而,亲生父亲的到来让她猝不及防,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艰苦训练后,苏果心里更向往的是自由,她与父亲的约定,成了她最大的向往,她以为,当这一切都尘埃落定后,自己便能自由,然而,韩梓沐的深情却阻碍着一切,“如你所愿,我放你自由,十年之约,从现在开始生效”不过,苏果自始至终都没想到,十年之后的那天,她收获的却是…………
  • 表观遗传学:如何增强你的基因,造就完美宝宝

    表观遗传学:如何增强你的基因,造就完美宝宝

    本书将为那些打算通过卵细胞或胚胎捐赠方式获得孩子的女性答疑解惑。如何最大程度增强自己的优秀基因,让它们得以延续,造就完美宝宝。
  • 制度物议

    制度物议

    本书辑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白钢研究员评论古今制度的专题论文。共26篇,分编成4辑。第1辑“抛砖引玉”,略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他问题;第2辑“一得之见”,检选以往行政经验的现代意义;第3辑“他山攻错”,分析批判现代西方民主理论及其在制衡与纠错方面的借鉴意义;第4辑“矫世变俗”,分析中国朝向21世纪的变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汉皇刘备

    汉皇刘备

    21世纪一个平凡的灵魂,无意间穿越千年,成为了少年刘备。历史上,和曹袁的官宦世家比起来,明显先天不足,草根出身的刘备,依然在年过花甲之时建立了蜀汉,开创数十年之基业。那么,后世跨越时空而来的灵魂,在成为刘备后,他会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带来什么呢?能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存活下去吗?能继续成为一代雄主吗?能一统天下,再造大汉吗?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三国,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刘备。期待大家的支持,谢谢。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美工醉爱荼蘼!书友交流QQ群108714372
  • 欧先生你老婆太能打了

    欧先生你老婆太能打了

    他是权贵子弟,话少,能打,长得还帅。她天赋异禀,财大气粗,家里有矿。竟沦落到要被长辈包办婚姻!两人齐齐表示:不约不约,我们不约。于是在相亲当天齐齐跑路,结果双双被家里扫地出门,被迫同居。原本分明是互相嫌弃,斗智斗勇的画风和剧情。欧律:“你离我远点儿!”简璃:“好嘞!”婚后,画风怎么就成了大型虐狗现场和大型真香现场了?简璃:“不是说让我离你远点儿?”【轻松爽文,独宠双洁,男强女强,无小三无误会】【群号:787280927】
  • 修罗战神

    修罗战神

    一个浩瀚奇妙的玄幻世界,神秘无尽。转世林寒来到这里,修行之路就此展开,热血如焚天之火,激情若狂浪滔天,渴望如九天雷霆……一切敢挡在他前面的人,都要将他踩在脚下!
  • 我心予明月

    我心予明月

    “描述下你喜欢的人?”“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一举一动皆是风景。”“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她不语,就因为曾遇到过这般优秀的人,才会这么多年再也看不见别的人。之前,她不知道她喜欢他。直到各奔东西后,才恍然,原来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情深。
  • 北京爷们儿

    北京爷们儿

    他们历经挫折,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主人公张东一再碰壁,在冒险的生涯中成为商业社会的弄潮儿,最终面临的依然是麻木的社会现实,无可奈何。作品以深厚的生活积累,讲述了民间社会的“英雄”们积压自不同的叛逆过程……生命力最质朴的顽强抗争,在非理性的胡闹中张扬着反文化的精神特质。而大量感性的联想,更使作者的幽默具有顽童般的想象力,匆忙的叙事节奏,则适应了表现这个时代全民性的浮躁,也透露出作者自己的内心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