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南》2014年第05期
栏目:钱塘江抒怀
钱塘江在浙江省内古称之江、浙江、渐江。这三个命名中,我更喜欢之江两字。它曲折却又不乏舒展,简单又深具诗意。之江源头在哪里?自杭州始,倒溯之江流域,自地图上看,这条江在建德的梅城镇茅草垄村有个三江汇合点,这三条江是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在此汇合。若追溯新安江源头则是安徽休宁县六股尖的冯村河。而追溯兰江上游则是衢江(另一支流是乌溪江)—常山江—马金溪—直到齐溪镇里秧田村的齐溪。从建德的梅城镇茅草垄村兰江与富春江(桐江)的交汇点上溯到常山齐溪镇里秧田村莲花尖,流程250余公里。在流程上新安江上游全长比兰江上游全长长了60公里。但是注入三江汇流处的流量,兰江年平均流量172.8亿立方,新安江年平均流量112.5亿立方。这次的主要行程是之江南支全流域(兰江及它上游各段)及千岛湖与三江汇流处下游富春江与钱塘江全程。
从钱塘江这条大江溯江而上,应该从哪算起?2014年4月11日至12日,我乘上乐清至杭州的高铁。宁波,温州至杭州高铁必经之地,这是对接钱塘江的杭州湾至大海宽阔出海口最后的陆岸。高铁呼啸的速度,向西而行。列车运行在陆岸上,在高速驰行的高铁上,看不到杭州湾(高铁与杭州湾之间隔了大片辽阔的土地田畴),但每当高铁至此路段,总能感觉得到辽阔的、激荡的杭州湾。这个行程,是现代化的行程,一小时,两百公里。左边是呼啸的高铁,右边是激荡辽阔的杭州湾。于我,这段高铁是这次钱塘江之行序曲的序曲:这边是田畴,河流,云层,车厢内是焦虑的人群,速度,情绪,商务,公事,匆忙上下的旅客;人们在车厢里上网,刷微博,发微信,拨打电话,左边邻座的女孩塞着耳塞在听音乐,右边邻座一安徽人在电话上谈业务。我所在的2号车厢的所有人几乎都在手机的控制之中。这之间,有部分人无聊而专注。人们被这个时代所裹挟,也为这个时代而忙碌。另一边,我还看不见的一边,是杭州湾,它还在远远的那边,它以激荡的情怀,接纳钱塘江的浩荡之水,接纳两岸无垠土地上的慈溪、余姚、上虞、绍兴、海盐、海宁、乍浦、萧山、滨江的人群与地域。时间。物质。生命。时代。这之上的一切,这之间的一切,在此流淌、交融、交集,奔流向海。这宏大叙事于我,既远又近。
我踏着这次旅程的序曲到达杭州。从杭州火车东站出站,夜宿莫干山路金汇大厦十六层客房。入夜,杭州大雨,我却听不到雨声。城市隔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悬浮的夜,悬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