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河》2016年第06期
栏目:岁月情怀
事情总是利弊相连。安支队扩大了,但其中的人员成分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这其中,有的的确是具有爱国情怀,真心实意要参军抗战;有的是不堪忍受日本人的骚扰和欺凌,迫不得已出来为了找个地方混混而已:还有的过去就是土匪,后来“金盆洗手”,此番想到游击支队捞个一官半职,以图以后东山再起。如第三中队长李立发,他很早以前就在大土匪刘桂堂手下干过,打起仗来很勇敢,干起坏事也绝不含糊。如前所述,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问题,他暴怒之下,竟然掌刮指导员邵明伦。外祖父等支队领导本拟军法从事,严厉处罚他,终因他认错态度诚恳,邵明伦也给他求情,再加上支队用人之际,就给了他一个小处分了事。然而,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外祖父不久从安邑调走之后,安邑游击支队发生了一次兵变,罪魁祸首就是李立发。还有的是小股割据势力暗中渗透进来专门伺机搞破坏活动的,如第一大队第三中队有一个班长,就是臭名昭著的大土匪关福安暗中插在安支队的探子。一次,他私自下乡以收枪为名,勒索了一农妇25元。事情败露后,支队果断处决了他。外祖父为此亲自带上25元钱到该村,召开了群众大会,将25元当众还给那个农妇,并向全体村民做了道歉。这一特殊的举动,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方圆几十里。安支队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大大提高,这为他们进一步开展抗日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安支队不仅仅有内忧,外部的环境也是危机四伏。游击支队驻地在郭村,除过北边三路里村有八路军驻防外,在西南方舜帝庙那里,还驻有土匪姬奉文部百十余骑兵;东南方则驻扎着土匪关福安部200来人(关福安原系阎锡山手下一个师长,其主力在中条山一带,这里只是他的一小部分人);正南几十公里之外,活动着有非军非民的解公徒部和靳秀山(此名不太确切)部几百人。这几股土匪气焰嚣张,到处烧杀抢掠,并对安邑游击支队虎视眈眈,欲伺机吞并他们。更为可怕的是那些时常在此地经过的中央军和山西军,看到这支“从天而降”的武装力量,就都挖空心思地打着“收编”他们的主意。
外祖父作为这支武装部队的二把手,又是事实上地下共产党的一把手,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夹缝生存状态,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他时时刻刻都处在一种高度的警惕之中,千方百计地和各路“诸侯”周旋,为安支队寻找一切可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有一次,阎锡山的特务第三团路过安邑,临时驻扎在他们驻地附近。该团虽然枪械齐全,装备精良,却不敢和日军正面交锋,反倒是四处窜扰,欺压良民,还想借机吞并友军,将他们的部队扩大为师旅的编制。他们先是在夏县胡作非为,公然声称要“收编”夏县游击队。该县牺盟会特派员霍仲秀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结果招来他们一顿毒打。多亏也是共产党员的县长李涛未雨绸缪,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的企图才未能得逞。但他们并未就此罢休,而是把目光又死死盯在了安支队的身上,妄想故伎重施。外祖父和其他几个支队领导,早就识破了他们的阴谋诡计,但为了抗日大局,避免“鹬蚌相争”,也为了安支队能全身而退,给革命保存力量,就采取了一种政治防卫的特殊方式,和他们斗智斗勇。外祖父起草了一份公函:“欢迎友军与我们并肩作战”云云,并让部下张贴标语、摆席设宴予以隆重欢迎。
该团长对安支队本来是志在必得,结果一看人家这友好的态度,先就理怯了三分,酒醉饭饱之际,一抱拳说,哈哈,承蒙诸位周全招待。兄弟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姬奉文那百十个骑兵才是兄弟我的盘中餐啊。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诡计多端的姬奉文,一看对方人多势众,就先来了个甜言蜜语的假投降,然后趁对方酒醉酣睡之际,带上他的那些骑兵跑了个无影无踪。
内忧外患并未能消磨掉外祖父他们的抗战热情。他们一方面对外提高警惕,用抗日的民族大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一方面又对内从思想上,从政治上,从训练上,齐抓共管,安支队的精神风貌由此焕然一新,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
外祖父明白,安邑游击支队作为安邑县唯一的武装力量,其职能不仅仅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更重要的还在于保境护民、肃除匪患。在安邑县境的几股土匪之中,安支队驻地东南方土匪关福安部人数最多,也为祸最烈,他们不仅是老百姓眼里的害群之马,也是让外祖父他们头疼的心腹大患。他召集中队以上领导,一次又一次地商讨,一次又一次地研究,大家最后取得了“擒贼先擒王”的共识——他们决定向关福安部主动出击,来个先下手为强。
外祖父事先周密考虑,下令任何人不得走漏风声,并且命令韩瑜留下足够的军士守护驻地外,其余四五百人全部出击。关福安部这200余人本来就是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事先也没有做任何的防卫准备。当安支队全体指战员如天兵天将出其不意地突然降临时,他们早就吓破了胆。几个头头一看这阵势,立即抱头鼠窜,留下的那些酒囊饭袋看头目们都跑了,干脆就在满天空里都是“缴枪不杀”的吼叫声中,扔掉手中的武器,高高举起了双手。
战斗很快结束了。除过几个头目逃跑外,其余土匪全部做了俘虏。
对这支部队,外祖父作为政治主任从一开始就要求支队领导按照八路军模式予以训练,所以大家始终牢记着优待俘虏的原则,没有随便无辜枪杀一个。
外祖父亲自让部下把俘虏集中起来给他们讲了话,他说,安支队是抗日的部队,也是保护人民财产的部队,你们过去走错了路,做了土匪,祸害群众,抢劫百姓,这是我们地方抗日部队不允许的,按道理应该绳之以法。但现在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希望你们能认清形势,加入我们的游击支队。守卫国土,人人有责!你们以后只要改邪归正,立功赎罪,人民是会谅解你们,也会欢迎你们的。
训话完毕,外祖父和其他支队领导研究后,立即按原定方案把这些俘虏分散编入各中队。同时成立支队第三大队,由原来支队参谋韩晋担任大队长,原政治部宣传科长靳振淮担任政治指导员。至此,安邑游击支队由一个大队、三个中队扩展成三个大队、九个中队、一个特务队,共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