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穿过云层飞行,美国的海岸渐渐地消失了,丛宁靠在椅背上闭日养神。
此刻他的身分已是一个留荚的中阔大学生,名叫李德铭,而那位真正的李德铭得了一笔巨款,躲到落基山的一个角落里去了。
现在已是中午时分了,大概华盛顿的警察们已经在哪一条臭水沟里发现了“他”的尸体和足于证明死者身分的证件。很快,报纸就会登出这条消息:中国军官界国风流,争风吃醋命丧黄泉。这个消息将会由他的上司通报给重庆,最后到达她的耳中。
丛宁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苦笑,她听到这个消息,将会作何感想呢?为了一个叫丹丽尼的女人,她所爱的人,海誓山盟的恋人竟然自甘堕落,被人杀死在一个肮脏的臭水沟里!他似乎看见了丽蓉悲愤欲绝的神情。
去年丽蓉和他分离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是重庆的一个初夏的早上,丽蓉和她的父亲、重庆警备司令部侦缉处处长沈逸少将一起送他去白市驿机场。丽蓉伤悲的胎上还挂着泪痕,紧紧地依偎着他。他们的手紧据在一起,心头有万千言浯,却什么也没有说。汽车很快到了白市驿机场,他临上飞机时,丽蓉扑了上来,抓住他的手,哽咽着说:“别忘了我,我等你回来!”
如今,他又问到他曾和她共度许多美好时光的嘉陵江畔,然而他再也不能见她,更不能认她。作为丛宁,他已经肮脏地、象一条狗般地死了。
国军的上尉联络官。丛宁,或者说日本军部情报官铃木大郎少佐,他的身世,有一层神秘的帷幕。打从记事起,小丛宁就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在南京夫子庙附近的方街陋巷里。他从来没有见过父亲。母亲对他说父亲早巳死了。说这话时,母亲的脸上拄满了泪水。那时母亲还很年轻,给大户人家做女佣,供养他上了小学,又升了中学。
母亲生活很苦。多少次丛宁夜半醒来,还见母亲在做着换钱用的绣花枕套。母亲边绣,边哼着一支歌儿。那歌儿很好听,丛宁却听不懂。
后来丛宁才知道,妈哼唱的是那首日本民歌《撄花》。
日军攻陷南京那年,母亲死得很惨。成了孤儿的丛宁四处流浪,最后到了重庆,遇到了高中时的同学好友丽蓉。丽蓉已是西南联大的大学生了,出落得更为俏丽动人。她对丛宁的不幸极为同情,多方关照他。他也就由她父亲引荐投军,成了沈逸的少尉文书。
有一个秘密深藏在丛宁的心头。母亲临终时,告诉他一个使他极为震惊的事:他的父亲是一个日本人,名叫铃木幸吉。父亲假冒中国人,在南京、上海经商多年,在他还在襁袱中的时候突然回国了。
这个秘密就象一颗定时炸弹,使丛宁夜不成寝。某一天,一个名叫许财的人找到了丛宁,给他带来子父亲的消息。原来铃木幸吉就在中国,在两军对峙的前线,成了铃木旅团的少将旅团长。
在磁器口的一座旅馆里,丛宁和父亲的代表见了面。他看到了父亲的亲笔信,铃木对他的遭遇表示了负罪之情,但父又说,他是人日本帝国臣民,应该为天皇陛下尽忠,为大东亚圣战出力。
这以后他就有了两重身分:国军少尉和日军少尉,然后是日军上尉和日军少佐,日本人绐他的,似乎比国民党给他的要多得多。
前座传来的一阵女人的浅笑声打断了他的遐思丛宁看见是一个很妖娆的女郎正用英语和旁座的一位美国中尉谈笑着。不用说,这就是碧蒂和兰德尔中校了。
中校显得很愉快,有碧蒂作伴,简直就是一件美差,如果没有重大的使命,此次中间之行颇似携艳旅游,可以尽情地领略古老东方的魅力。
飞机在白市驿机场的跑道上滑行时,碧蒂梳理着秀发。说:“亲爱的,我们先找个旅馆,太疲劳了,先洗洗澡,好吗?”
兰德尔中校拗不过碧蒂的娇嗔,只得答应。
丛宁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提着简单的行装下了飞机。碧蒂和兰德尔走在他的前面。一阵风吹来,碧蒂拢了拢吹乱的头发。一扭头,似乎无意间瞥了丛宁一眼,她的嘴角荡着笑意。
“中校,”她娇娇地说:“你陪我先找旅馆去。”她说得很响,丛宁心头一愣:这个咋咋唬唬的女人,她兰德尔含糊答应,他看见了守在舷搂前的两个国军军官和两个士兵。这一刻,丛宁产也看见了那两个军官,他忙垂下头。想不判竟在这里看见了沈逸。丽蓉的父亲,也曾是他的上司的重庆警备司令部侦缉处长。刹时,他明白了美军中校的使命。
沈逸正是来接兰德尔中校的,他奉命协助美军中校完成一项绝密任务。沈逸迎问兰德尔中校,却在思忖中校身后的那个人和,丛宁十分相象,象极子,当然不可能是丛宁。
他和中校握手寒暄。
“将军阁下,”兰德尔中校客套几句后便说,“我想请您的部下先送碧蒂小姐去找一间,旅馆,可以吗?她太疲劳子。
一行人上了沈逸的汽车,向着重庆飞驰而去。
躲开子沈逸,丛宁径直去了机场稽查室。这是军统设在机场的一个点儿,专门负责战时来渝的国外旅客登记入册。
稽查塞里有一个中尉。丛宁出示了证件,假说要找一个先期抵渝的美国女人,中尉漠不经心地听着,不置一词,丛宁借敬烟的机会塞过去一张美元,中尉立时殷勤起来。
“先生,你打听的是哪一个?”
“是个画家,她是三天前到的。”
“你说的是艾丝小姐?”中尉问,“你也是她的朋友?”中尉的笑意里有了一丝微妙。
丛宁的心快要跳出来了:“艾丝小姐在哪?”
“别急,先生,”中尉缓缓地说,“是西南联大的教授把她接走的。”
丛宁转身走出稽查室,他有了一种可怕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