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100000016

第16章 电话礼仪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每天要接、打大量的电话。看起来打电话很容易,只是对着话筒与对方交谈,似乎和当面交谈一样,其实不然,打电话也大有讲究。

接电话的礼节

在日常工作中,接电话人的语言很关键,它直接影响着该部门给予对方的第一印象如何。因此,严格进行电话礼节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电话铃声一响,应该立即去接,电话铃声响过数遍后才做出反应会给人以不愉快的感觉。一般最多不要让铃声响过五遍,不然对方会焦急的。在工作岗位上遇到距离自己较近的电话铃声鸣响的情况下,即便不是自己的专用电话,也应主动接听,帮助转达消息。

接电话时,首先是通报自己的服务单位,接着说:“请问您找谁”、“我能为您做点什么”等礼貌语。对方说明要找的人,可回答:“请稍等”,然后去找。如遇找的人不在,可婉转地回答对方“噢,×××不在办公室,请问您有什么事需要转告吗”或“××不在,我能告诉他是谁给他来过了电话吗”。假如要找的人正在开会或在处理人们每天要接、打大量的电话。

紧急公务,也应有有礼貌地回答:“××正在主持一个会议,我估计再过一刻钟可以结束了”,或告诉对方过会儿再打来。

对方若有重要事情需要转告或被要求记录下来时,应认真地予以记录。记录完毕后,应将其中的重点内容再复述一遍,以证实是否有误。当电话交谈结束时,可询问对方:“还有什么事吗”、“还有什么要求吗”之类的客气话,这既是尊重对方,也是提醒对方通话结束。最后道声:“再见。”一般是在对方放下话筒后再放下自己手中的电话。

接电话时应避免轮番说明、对话的现象,即接到电话以后,一旦通话中途明白此事与自己无关,需要转给当事人时,应该将已经听到的内容简单扼要地先介绍给当事人,然后递交电话。

会议、会晤期间是不适宜接电话的。会客中屡屡起身接电话,对在场的客人不礼貌。若不得不应答,首先应向客人表示歉意,然后向电话的对方说明这里有客人(或会议),待客人离去(或会议结束)后,再打电话联系,然后挂断电话。一经约好由自己给对方打电话,就应该按照约定时间,付诸于行动。如果实在有困难,一定要请秘书或其他人与对方再联系。

打电话的礼节

打电话应选择适当时间。给某人家里打电话,要避开上午九点前、晚上九点或十点以后,以及晚饭(包括准备)时间。有的国家、地区不同,晚饭时间也不尽相同,应遵照当地习惯,适时行事。而往办公室打电话,则最好避开临近下班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打电话,如果对方需要调查一番方能答复,或是对方急于下班的话,很可能得不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打电话者首先应自报姓名,这是电话礼节中最基本的常识。

询问对方是否方便之后,再开始交谈。对方接电话后,打电话者应先询问一下“我想跟您谈×分钟,可以吗?”等等。电话内容要简单、明了。可以事先将通话要旨归纳几条抄录在便条上,供对方若有重要事情需要转告或被要求记录下来时,应认真地予以记录。

打电话者首先应自报姓名,这是电话礼节中最基本的常识。

打电话时使用。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电话中断,要由打电话人重新挂拨。如果是给不曾会过面的人打电话,最好在可能的情况下先发一封信,说明电话的中心内容。特别是请求对方帮助了解某件事情并等候答复时,要留给对方充足的时间,写信实现联系是个好办法。

手机的使用手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但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礼仪,就会干扰了别人,给别人带来不方便。

首先,在音乐会、重要仪式、重要集会等高雅、庄重的场合手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不能用呼机和手机。万一要用,应调成振动,把对他人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呼机和手机最好不要别在身体的明显部位,也不要总是拿在手里,应该放在手袋中或公文包里。

第三,不要在大马路上一边走一边打电话。如果确实有急事,可站在某个安静人少处打。平时与人共进工作餐(特别是自己做主人请客户时)也最好不打手机。如果有电话找自己,最好说一声“对不起”,然后去洗手间接,而且一定要简短,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当着客人的面打电话,会使客人不知所措。

电话是一种常见的通讯、交往工具,打电话的礼仪大有讲究,可以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选择适当的时间一般的公务电话最好避开临近下班的时间,因为这时打电话,对方往往急于下班,很可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公务电话应尽量打到对方单位,若确有必要往对方家里打时,应注意避开吃饭或睡觉时间。

重要的第一声当我们打电话给某单位,若一接通,就能听到对方亲切、优美的招呼声,心里一定会很愉快,使双方对话能顺利展开,对该单位有了较好的印象。在电话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会给对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同样说:“你好,这里是××公司”。但声音清晰、悦耳、吐字清脆,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对方对其所在单位也会有好印象。因此要记住,接电话时,应有“我代表单位形象”的意识。

要有喜悦的心情

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但是从欢快的语调中也会被你感染,给对方留下极佳的印象,由于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所以即使在电话中,也要抱着“对方看着我”的心态去应对。

清晰明朗的声音

打电话过程中绝对不能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听”得出来。如果你打电话的时候,弯着腰躺在椅子上,对方听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因此打电话时,即使看不见对方,也要当做对方就在眼前,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势。

迅速准确地接听现代工作人员业务繁忙,桌上往往会有两三部电话,电话铃一响,应尽快去接,最好不要让铃声响过五遍。电话铃响一声大约3秒种,若长时间无人接电话,或让对方久等是很不礼貌的,对方在等待时心里会十分急躁,你的单位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即便电话离自己很远,听到电话铃声后,附近没有其他人,我们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拿起听筒,这样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这样的习惯是每个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应该养成的。

如果电话铃响了五声才拿起话筒,应该先向对方道歉,若电话响了许久,接起电话只是“喂”了一声,对方会十分不满,会给对方留下恶劣的印象。

认真清楚的记录

对对方的谈话可作必要的重复,重要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如时间、地点、联系事宜、需解决的问题等。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打电话、接电话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

了解来电话的目的

上班时间打来的电话几乎都与工作有关,公司的每个电话都十分重要,不可敷衍,即使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切忌只说“不在”就把电话挂了。接电话时也要尽可能问清事由,避免误事。

我们首先应了解对方来电的目的,如自己无法处理,也应认真记录下来,委婉地探求对方来电目的,就可不误事而且赢得对方的好感。

挂电话前的礼貌

要结束电话交谈时,一般应当由打电话的一方提出,然后彼此客气地道别,说一声“再见”,然后轻轻放下电话,不可只管自己讲完就挂断电话。

使工作顺利的电话术

1.迟到、请假由自己打电话;

2.外出办事,随时与单位联系;

3.外出办事应告知去处及电话;

4.延误拜访时间应事先与对方联络;

5.用传真机传送文件后,以电话联络;

6.同事家中电话不要轻易告诉别人;

7.借用别家单位电话应注意:一般借用别家单位电话,不要超过十分钟。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打电话时,应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和谅解。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本章的:

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

过去,我的习惯是:

现在,我知道了应该这样做:

因此,我制定了我的礼仪提高计划: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冈察尔

同类推荐
  • 禅里禅外看人生

    禅里禅外看人生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忙碌,加上上进心强,功利价值挂帅,生活上的倒错(把追逐和占有当目标,把生活当手段)等等,致命焦虑和浮燥的情绪增加。本书旨在指引一个人成为一位有觉悟的人。通过自我的认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从而指引自我,从种种成见、偏见、敌意和偏执中解脱出来,体会自在和宽阔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更清醒、更有觉察力,更加积极地去生活、去理解人生。消解生活中的障碍和烦恼,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和自由。
  • 人生三经

    人生三经

    本书揉儒、佛、道思想于一处,熔深邃的人生哲理与老道的处世经验于一炉,在总结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自己的人生道路。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聚财的妙术。治家的秘诀,堪称修养身心之典籍。
  • 生活再苦,也要懂得欣赏

    生活再苦,也要懂得欣赏

    欣赏就是在面对生活的困扰时,不纠结、不抱怨,用强大的内心和纯美的灵魂拥抱世界。与其在喧嚣的世界里疲惫不堪地追寻,何不静下心来感受点点滴滴的幸福?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自然、欣赏自己所处的环境、欣赏自己的生活……欣赏身边的一切,那怕是一个浅淡的微笑,你也能从中获得未知的善意、幸福,以及灵魂的感动。
  • 处事绝学(下)

    处事绝学(下)

    《处世绝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新简明的笔调,囊括了为人、处事、修身、养性、从政、治家、经商、聚财智慧之大成,汇天地之秘籍,掘经史之精华,发宇宙之宏机,可谓是治世、处世、劝世、醒世之宝鉴;修身、养性、养生、应酬之真经;为官、教子、经商、决策之秘诀;解难、佛道、风水、观人之妙术。既注重理论本身,又注重阐述具体的方法,简单明了,行之有效。只要您遵循这些法则和秘诀,并加以灵活运用,必能事半功倍,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丰硕的成果,从而在您整个人生战场上进退得体,坐拥成功。
  • 余生好贵 请勿浪费

    余生好贵 请勿浪费

    中国百万级励志畅销书作家特立独行的猫重磅新作,写给怀揣梦想、愿意分秒必争努力向前的人。余生太好,好到足以承载你对未来的所有想象,你对人生的所有美好愿望,都能在你的余生去实现;余生太贵,贵到哪怕你虚度一毫都是莫大的损失,任何东西,即便失去了也有办法将其挽回,除了时间和生命。人生是场单程旅行,昨天已经逝去,即便你腰缠万贯或权势通天,你也无法让逝去的昨天重现。人生只有一次,你的人生是无价之宝,贵到无法衡量。你愿意怎么支配你一去不再返的时间?你愿意怎么度过你有且仅有一次的人生?记住,你的时间和精力很贵很贵,贵到世间任何东西都无法与其比拟!你的时间有限,你的精力有限,你的余生弥足珍贵——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军旗下的方队

    军旗下的方队

    本市包括“军事博物馆上空的五星”“永不泯灭的将帅之星”“军旗上写满了烈士的名字”“长枪、大炮也属于女兵”等内容。
  • 至高悬赏令

    至高悬赏令

    万年前,无限大陆的天空被撕裂了个口子,口子上隐隐可以看到依稀的齿痕。无数异族入侵,无限大陆奋起反击。从此,数不清的组织成立,赏金猎人、佣兵军团、杀手工会……一万年后,无限大陆深处的某处青山中…一个狐耳男孩看着面前无数战战兢兢匍匐着的飞禽走兽一脸惆怅。“一个能让我吃饱的…都没有……”终于,少年略微有些木讷的目光看向了外界…书友群:540637939已有完本书《我的次元空间袋》
  • Notes

    Not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封门破墓

    封门破墓

    一张泛黄的古卷,一座神秘的古墓,一群特别的下墓人。
  • 遥在眼前的暖风

    遥在眼前的暖风

    我们的主角很可怜,她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又被人嘲笑欺负,我们的主角也很可恨,她拜金,毒舌,玩弄他人感情,甚至出卖肉体,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遇到了一个改变了她一生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暖情蜜恋:明明很爱你

    暖情蜜恋:明明很爱你

    三年的隐婚,念森留给芸树的全是伤痛!从校园的暗恋,到躲在她最好的闺蜜白纸鹤身后,对念森的救赎,念森全然不知,当他患上绝症,让芸树与他结婚赶走她最好的闺蜜,当他弥留之际,芸树成全他的心愿,自己却几乎崩溃,当温蔚还这个心理医生的大暖男出现在她的身边,也许就是上天对她的补偿!
  •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你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助你的人生更上层楼!
  •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讲述了李宗仁深明大义,1965年幡然从海外回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和厚待。1966年3月,李宗仁先生的夫人郭德洁女士因病去世后,一位年仅27岁的护士毅然与李宗仁先生结为伉俪。75岁的李宗仁,于是开始了他生命最后三年的不寻常的新生活。胡友松孤儿出身,经历颇富传奇色彩,与李宗仁结婚后,独特的性格得到了展示;李宗仁数十年戎马生涯,政海沧桑,老有所安,性格“返朴归真”,这一结夫妇的生活颇具斑斓色彩。李宗仁与胡友松婚后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神州,周恩来总理对李宗仁夫妇十分关心,多方设法保护令李氏夫妇大为感激,临终时李宗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了被称为“历史性文件”的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