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离异这一点劣势,赵默还有两个姐姐。他比索菲娅大了十来岁,出生在那个生育不受限制的年代。
索菲娅不是个保守的人,在她看来,年龄不是问题。三四十岁正是男人有魅力的时候,加上赵默爱运动,黝黑的皮肤掩盖了一部分事实的真相。离异不是问题。只要她喜欢,旁人的看法也不见得对她有什么影响。毕竟是两个人的日子。不做他的第一个,做最后一个也行。
可家庭关系这事非同小可。要知道,什么都可以成为一纸空文,而血缘关系永远无法改变。
赵默这两个姐姐一个赛一个的厉害。大姐是律师,二姐是公务员,混到了副局。更厉害的是,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基础,她们靠的全是自己的能力。
赵默是混得最差的一个,这要归功于父母对他从小的宠爱以及姐姐们超乎寻常的能干。连赵默的工作也是二姐帮忙安排的。在姐姐们的压迫下,赵默的性格不得不温顺如羊。他从小的愿望就是离开家,呼吸自由的空气,因此毕业结婚是他心心向往的一件事,可惜米佳慧也是个强势的人,有了自己的家他非但没有获得自由,反倒更压抑了。
净身出户的赵默一心扑在工作上。感情的事谁也不敢说付出就有回报,可工作不一样,它是那么公平,只要你吃苦耐劳勤奋肯干兢兢业业,自然有那么一份成绩会摆在那里。年终时分赵默一个人的业绩超出了全办公室其他人的总和,单位兑现了年初承诺的奖金。
拿到奖金的赵默去买了一辆奥迪A6。老爸说他太高调太不成熟,他才不管。他就想开奥迪,他有这个经济实力,凭什么就不能和局长开一样的车!
开了奥迪的他果然有了不同的感受。出来进去的时候平添了一份底气。那些检查严格见人就问的门卫,看见奥迪大手一挥就让他长驱直入畅通无阻了。姑娘们看他的眼光也颇有不同。也难怪,在人们心里,开好车的人,不是当官,就是有钱。平民老百姓,没事出门代步,谁舍得花那个钱?
要是赵默一早汇报了他的婚史,估计索菲娅根本不会和他开始。老到的赵默当然不会那么做。在和索菲娅确定关系后他才汇报这段经历。他轻描淡写地说那是个错误。彼时索菲娅周围的朋友和家人都认可了赵默,加上他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像是毒品,让索菲娅渐渐上了瘾,既成事实的过去已经画了句号,她还能怎样?只能遮住自己的眼睛假装看不见。
索菲娅其实对婚姻这事没什么期待。要不是日渐增长的年龄和老爸老妈以及周边熟人时常流露出的担忧,她没觉得自己有结婚的必要。赵默和她起初只是搭车的关系,她没放在心上,她只是享受有个人在她的车限行的那天来接她,有个人时常关心她惦记她。当然,有个人能减轻周边人给她的婚姻压力也是极好的事情,这里的重点是“有个人”,这个人是赵默或是其他人,对她而言无关紧要。她心里不存人也不存事,常常是回到家,坐在电脑前,游戏开始,就把白日遇见的人和事全忘在脑后。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的发生仿佛是命中注定。索菲娅的婚姻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求婚赵默费了点心思。他三十八了,认识索菲娅这一年,他去相过亲,见过四五个年轻女孩,都不够漂亮。别看赵默人长得掉到人堆里看不见,他找老婆还就一个要求——漂亮。从前是,现在是,今后,也是。
离了婚他跟着父母过,虽然有父母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可他这个结过婚的人总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家。他盘算了一下,周边同事、朋友、来来往往见过的女人,也就索菲娅是个合适的人选,人漂亮,又是典型大大咧咧的北京妞,工作也还行,将来过日子不至于斤斤计较。算好了,他就拿出男朋友的范儿,衣食住行无微不至关怀体贴。到了认识一年的日子,他去买了一枚钻戒,把索菲娅送到家门口后,他装作漫不经心地给了她一个牛皮纸袋子,里面有她喜欢的奶油炸糕:“上去再拆。”
袋子里除了奶油炸糕还有一枚钻戒和一个U盘。U盘里是赵默自己做的PPT(演示文稿)。从第一次开始把每次见面一一记录在案,最后是赵默自己的录像,他对着镜头说:我一定不是你身边最优秀的人,但我一定是那个最想和你共度余生的人;我一定不是最有才的人,但我一定是每天愿意给你做一桌好菜等你的人;我一定是个不帅的哥,但我一定是永远不会嫌你老的人……索菲娅,我们结婚吧。
索菲娅看过之后有点感动。转年她就三十了,是该成家的年纪,周边相干不相干的人常问她何时结婚,她总是顺口答道:明年。明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她有点压力,身边也有其他跟她暧昧的人,但他们都没有赵默肯于付出,仿佛只有等待她上赶着明确关系才能有所表现。像赵默这么直接表明心意,认真对待她的竟然没有,想来想去……这个懒惰的索菲娅终于倦了,就他吧。不就是结婚吗?不为别的,就为父母,总可以做出点牺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