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铸牢军魂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等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之后,谁来保险?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青年教育好。”
“八五”期间,深圳教育的投入达40亿之巨,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
特区环境很特殊,深圳市支队因此也很特殊。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
深圳市支队人应该都很清醒。
一座鲜为人知的雕塑,是深圳市支队官兵自己设计的,就静立在深圳市支队大院里——那是一只搏击在涛尖浪巅的海燕,在雨雾中疾飞,寓意很深!
从《武警深圳市支队年鉴》上,可以看到,深圳市支队主课教育开展的脉络:“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四个教育”、忠诚卫士教育……几乎每一个这样的教育,省武警总队都在深圳市支队搞过试点。
因为这里太特殊,这里有太多的疑惑,这里有太多的素材,这里也有太多的答案。
自从小平说完“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特区一直毁誉相随。
建立特区很长一段时间,特区是姓社还是姓资、特区是不是新租界的争论依然很激烈。有人说:在特区除了五星红旗还是红的,其他的都已经变了色。据说邓小平第一次到深圳后,一开始没有多说一个字,也没有题词,而到了珠海题写了“珠海特区好”,深圳人大为紧张,那时正值争论高峰期。
一直到今天有一个叫呙中校的青年写了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发在互联网上,在深圳党政领导心中掀起了狂风巨浪。同时,“特区,你凭什么继续特下去”的争议也持续不断。
这些党的高层和理论精英所高度关注的现象,都注定同时被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官兵所亲历。
这些现象与问题怎样看待,怎样认识,关乎政治立场,关乎灵魂深处。
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袁守芳特别关注这一点,2000年,他来深圳市支队召开政治教育改革座谈会。
他说,“希望你们注意从思想上、政治上把握好部队,使这支部队在政治上非常坚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支队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你们处在这种环境,首先要看到它的复杂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打好腐蚀与反腐蚀这一仗,而且这方面我们也有过教训,就像打仗一样,这一仗可以说是长期的、复杂的,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你麻痹就可能会出事。”
实际上,深圳市支队坚定信念一直有他们独到的做法。
——让信念在身边的改革实践中扎根
20年前,深圳这个边陲小渔村,不少青壮年喜欢把身边的日子和香港人的日子比。979年底深圳国内生产总值为1.96亿元,宝安县近10万人逃往香港,有的村基本上逃光了。20多年过去了,到1999年,这些当年逃港的人又开始重新对比,国内生产总值升至436.51亿元。到今天,媒体说香港有100万人回到深圳定居,仅992年沙头角一个镇返乡安家的就有400多人。
改革开放使特区令人意想不到地发生了巨变。深圳市支队组织官兵走出去,看,听,比,悟。他们来到我国骨干通信企业——华为公司参观:
它当年以34000元起家,到2000年产值120个亿。
他们来到全国闻名的富裕村——深圳南岭村:这个当年被称为“鸭屎村”的穷村,如今集体固定资产为7.3个亿,村民人均占有资产80多万元。
从特区的昨天对比特区的今天,又从特区的今天展望特区的明天,官兵们真实地感受到建立特区的英明决策。——让信念在观念更新中坚定善于观察的深圳市支队官兵注意到,2002年11月8日深圳《晶报》报道: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仅有6家个体户,年营业额不足3万元。至2001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达54888家,占全市企业总数46%,工业总产值600亿元。
私企20年增长近万倍。
这种形势发展下去,会不会导致私有化?
深圳市支队请来了深圳市委党校的教授,请来了当年引发“蛇口风波”、被称为“青年导师”的李燕杰。
给官兵们讲“公有制实现的新形式”。专家给官兵们拿来一份图表:
深圳、珠海,“三资”企业各占60%、50%,公有制经济成分占30%、50%。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由于“三资”企业中包括了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企业,其中有“我”一半,加上外商独资企业也要纳税,这么算来这两个城市公有制经济成分仍占60%、75%以上。官兵说,特区还是社会主义的天!特区的太阳点燃了一个民族的自信!
——让信念在文明洗礼中升华
在深圳的马路上,你随便与一个兵相遇,他都会告诉你:深圳是“国际园林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这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998年,那场特大洪灾深圳人捐献物品300多万件,捐款o亿元。当年,共青团深圳市委实施志愿者扶贫计划,招募20人,8天竞有20000人报名。
2003年,深圳市支队退伍数百名士兵,有92%又返回到深圳,找到了适合他们的坐标。2004年退伍的士兵,有近400人留在了深圳。南头中队中队长邵荣辉说:“每年安排探家的士官,全部没有到假就返回了部队,他们感觉在家里呆着已经不适应了!”
深圳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的信念,有他们的追求和他们的爱!
2.缩影2000
1982年11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两个师七个团2万人到深圳执行基建任务,集体脱下军装,并改编为市属施工企业——深圳建设投资控股公司。他们是真正的第一批特区建设者。
深圳总人口才3万人。
1981年,深圳第一栋高层建筑电子大厦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14455平方米,楼高20层,由基建工程兵0019部队施工。
武警边防部队为特区把守二线关,2003年12月21日《南方日报》报道:特区成立20年,边防部队验放29.7亿人次入关。
军队和武警部队凭着对党、对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为特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深圳市支队的任务更是繁重,但却又鲜为人知!
老百姓在街上看到穿武警服的只问:是六支队的还是七支队的?士兵告诉他:是深圳市支队的。老百姓又说:深圳市支队是干什么的呀?士兵只能说:建设特区保卫特区的任务都有我们的份。
对特区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是邓小平同志两次南巡,南巡的警卫任务由深圳市支队担负。所有中央首长、外国元首来深圳的警卫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警卫,所有像“九七香港回归”、特区成立20周年庆典、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这样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都是他们的任务。深圳市支队有数百名素质高、军事过硬的警卫人员,时刻待命!这是最高机密,也是最鲜为人知!深圳市支队自组建以来,共出动了多少兵力,警卫了多少最高层人物,保卫了深圳多少重大时刻,只有保密人员知道!
特区所有重点警卫目标,如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金库、大亚湾核电站、深圳国宝造币厂、深圳监狱、深圳市所有的看守所等等,这些出不起事,不能出事的地方,都是深圳市支队官兵的职责所在!说一点能说的:近3年,深圳市支队人武装看守看押人犯0余万人,固若金汤;武装押解罪犯近0000人,无一脱逃;武装押钞6000余吨,滴水不漏……
支队长秦四喜说:“所以,经常有人说,在深圳军人的地位最高,穿着军装外出经常能受到尊重。这是干出来的,用老一代深圳市支队官兵的话说,有作为才会有地位!”
特区人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看看深圳市支队官兵是怎样度过2000年——新世纪的第一年的。
3月份,省武警总队在深圳市支队开展“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教育试点。总结出干部搭台,战士上台;跳出课堂,延伸教育;立足疏导,合理关怀的经验,并在全省武警部队推广。
8月份,在十中队分两批,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坚持聚精会神抓工作,反对分心走神滥交友”专项教育整顿,官兵精神面貌一新。《深圳市支队2000年按纲建队情况汇报》里说:2000年是支队组建以来勤务最为繁重的一年。
协助中纪委“双规”执勤历时10月有余,贴身看管对象00余名。协助海关总署“2.22”专案执勤历时4月有余,贴身看管重点对象5人,拒收各种贿赂300多万元,受到中纪委和广东省纪委的高度赞扬。
10月,完成第二届“高交会”的安全保卫任务。完成特区成立20周年大型庆典安全保卫任务。
在十一中队开展“三共”活动试点现场会、在十三中队召开的基层正规化管理现场会和执勤正规化现场会,全支队所有看守、看押目标全部建立活动领导小组。武警广东省总队总队长洪少虎少将、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李统书到会指导。
投入资金80多万元,建立完善三级网监控,固定目标每一个哨兵都在监控之下,大大提高了对哨兵的监控力度,大大提高了目标的安全系数。
加大科技练兵的力度,组织了军事训练尖子大比武,比武后,司令部专门组织军事主官就如何科技练兵举行了研讨会。
支队全年与目标单位共同为基层单位投入经费达500多万元。2000年,支队先后投资50万元为机关各股室配备了电脑,基层和用兵单位共投入了100多万元购置了电脑和相关训练器材,下发训练教材80多套,录制了4套军事训练VCD。
2000年,支队党委重点帮扶了7个中队,个被评为支队先进,其他中队全面建设进步明显。这是实干的一年!!这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深圳市支队官兵对“忠诚”的诠释。
3.领跑者的姿势
和特区一样,深圳市支队以一个领跑者的姿势格外令人关注。
和特区一样,深圳市支队又以是否能始终保持领跑者的姿势而更令人注目。
永争第一,永做最好,是这个支队的队魂之一……
武警总部在深圳市支队总结出了第一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管好干部带好兵”的经验材料;
武警总部在深圳市支队总结出了第一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材料;
武警总部党委先后四次将深圳市支队党委树为“先进党委”;
武警总部党委决定,给深圳市支队记集体三等功,并授予“基层建设标兵支队”称号;
在省武警总队,深圳市支队连续9年被总队评为“先进支队”。此外,深圳市支队被武警总部树为拒腐防变重大典型、998—2000年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学习成才先进单位”、2001--2003年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红旗团委”。
肃立的奖杯,飘飘的锦旗,领跑者光芒四射的魅力,与市场经济共辉煌,与特区共辉煌,与改革开放共辉煌。
然而,人们仍然相信像市场经济一样,所有的道路不可能都是一马平川。事情发生在2002年。2002年给支队长白海滨、政委陈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2002年,是深圳市支队官兵心里一个抹不去的阴影。是年6月,两名战士永远离开了人世。一名是七中队战士,在训练时晕倒,颅内出血,经医院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21岁。一名是后勤分队士官,因公驾车外出,与地方车辆发生碰撞,因公牺牲,年仅22岁。
情况正式上报总队后,官兵们开始预感:“先进支队”十连冠恐怕不保了。安全问题,连列兵都知道“一票否决”,何况出了“两票”?
2002年初深圳市支队党委扩大会时,支队大门前还挂着巨幅标语:争创先进支队“十连冠”。
但到2003年总队党委扩大会,又是主持人宣布过去一年各单位的各类奖项时,谁也无法体会白海滨和陈杭的复杂心情。
已经有9年,整整9年,每一年,每一届党委书记、副书记都会在同一个会议室,站在同一个排序,领回那先进支队的牌匾。
但这次,总队首长在宣读通令时,却没有深圳市支队的名字。心情的沉重并不代表行动上的消沉。
深圳市支队在紧接着召开的支队2003年党委扩大会现场,依然挂出了“争创先进支队”巨幅标语。虽然少了多少多少连冠那几个修饰词,却更有几分卧薪尝胆的味道!
果不其然,沉寂了一年之后,2003年深圳市支队官兵重新把“先进支队”的荣誉夺了回来。
2004年,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省武警总队又把目光瞄向了深圳。总队信息化建设试点在深圳市支队铺开,包括广东各地市支队在内的全省武警部队团以上单位的军事主官、近200多名预提中队主官分两批前来参观见学,其经验在全总队推广。
在2004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秦四喜在机关加餐时的祝酒词中说:“2004,我们又开始‘连冠’了!”
秦四喜的声音沉稳而又干练。
大家知道,这是一个痛定思痛后的“连冠”。
2005年8月5日,对于深圳市支队来讲,又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天。
这天,阳光无比灿烂。在蔚蓝色的大鹏湾畔,在大亚湾深圳市支队大亚湾核电守卫三大队,省武警总队隆重召开“四个基本”质量建设现场会!
广东省各地市武警支队军政主官,总队各处室主要负责人,济济一堂,学习研讨深圳市支队“四个基本”质量建设的经验。
与此同时,通过网络,现场会还在数十个地市武警支队设立了分会场。
新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颁布后,中央军委、武警总部于近年开始提出大抓“四个基本”(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教育、基本设施)建设。
省武警总队党委将这次试点放到深圳市支队,既是落实中央军委和武警总部精神的需要,其实也还有党委的深意所在。
省武警总队总队长牛志忠将军、政委朱风云将军,对这次试点高度关注,曾亲临深圳,检查指导现场会准备工作情况。
当天,牛志忠将军、朱凤云将军先后做了重要指示,对现场会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这次“四个基本”建设突出了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支队先后争取和投入资金近5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建成了——
(1)干部查勤全程实时可视管理系统。干部查勤时,利用现有三级网设备,系统可自行录像,支队可随时调阅检查。
(2)出入兵器室全程智能可视管理系统。在兵器室外门安装自动识别系统。人员进出兵器室后,系统对兵器室内情况进行自动录像,并存入电脑硬盘。支队可随时调阅。
(3)官兵学习、训练实时可视管理系统。结合三级网升级改造,在训练场、学习室适当位置安装监控系统,系统可自行录像,支队可随时调阅检查。
(4)登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中队要事日记、中队当日工作安排、干部查勤安排、周训练计划、伙食管理情况、营产营具等上局域网,中队官兵和支队机关均可随时查阅,并且有关数据一经上网,不能更改。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在建设信息化武警的大趋势下,深圳市支队领跑的姿势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