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个典型的宣传
先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国民党回不来了》。
1949年,蒋介石在逃往台湾之前,接见了家乡的遗老。有老者问:“何时能回来?”
蒋介石凄然道:“三年吧。”
不久,“国民党三年后就回来”的说法传到了上海。
但是,就在上海解放的那一个静悄悄的清晨,一位过去并不了解共产党的著名医生出得门来,顿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满大街都是一身征尘、露宿街头的人民解放军!他们为了不惊扰市民,在刚刚被他们浴血奋战解放了的大上海街头,靠着墙壁,枕着马路牙子,拥枪而眠。
这是什么样的军队啊!
那位医生热泪盈眶,感慨万分,说道:“国民党回不来了!”
这是一段以战争与硝烟为背景的传奇,他不知曾温暖了多少人。子弟兵的形象又一次悄然在传奇中伟岸无比!
深圳市支队经历了近10人被判处有期徒刑,2人被判处死刑,100余人被劳教等各种处理,在市场经济这所大学校的学前班里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从993年支队夺回省武警总队“先进支队”荣誉开始,一直到2004年,十二年中已有11次被总队评为“先进支队”。
这是一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产生传奇的部队!
唯有她能让这支队部队在老百姓心中归位到战争年代革命军人的辉煌定格。
如果说从989年到991年是三年治乱时期,那么这十二年,则是深圳市支队重新树立武警形象的十二年。
治乱三年与塑形十二年的传奇,打造了深圳市支队辉煌。
深圳市支队的传奇很大程度上是成功培养并策划了四个典型宣传。
典型之一:沙头角好中队
她的传奇,本书后面还将做专章表述。
她的传奇是因为,沙头角中队是深圳市支队树的第一个重大典型。最终成为了武警部队的典型,全国的典型。
沙头角中队的干部在武警部队无论走到哪里,一提到中队番号,听者立即肃然。一提到你在沙头角中队当主官,听者都会脱口而出:有前途。
理由是,党委不会随便放一个人到那地方。
她的传奇是因为,这个中队,曾在北京召集中央新闻单位举行新闻发布会,所有中央新闻单位媒体都对它进行过集中宣传;这个中队,曾被武警总部授予“沙头角好中队”荣誉称号。
她的传奇还因为,中队主官近几年五次进京:一次是中队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次是中队蝉联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两次是两名主官先后被树为“武警部队优秀基层带兵干部”。
典型之二:深南路好八连
如果说沙头角中队是武警重组以来武警广东省总队荣誉最高的中队,那么五中队——深南路上好八连,就是省武警部队荣誉最多的中队。
这个中队自建队以来,先后被武警总部评为“基层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团支部”;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支部”;连续十四年被总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和“安全警卫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9次,2001年2月1日,武警部队党委决定,给深圳市支队五中队记集体一等功。
2001年,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宣字[2001]36号文件确定五中队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集中宣传。中央驻深圳市和广东省及深圳市16家新闻媒体共30余名记者对五中队进行了一个星期的采访。
《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20余家新闻媒体从10月底开始,历时一个月,分别采取长篇通讯配评论员文章、连续性专题报道、摄影专版等形式在重要版面或黄金时段进行报道,共发表新闻稿件130余篇,在深圳特区的驻地部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典型之三:荣誉市民
获“荣誉市民”称号的老支队长赛金山
政治处主任胡国忠说:宣传老赛就是宣传支队。
在深圳,无论是地方,还是驻地部队,一提起老赛,都说知道这个人,是回民。
连武警总部首长都知道,深圳市支队的赛金山,胖,黑,头发自来卷。
从《人民日报》到《南方日报》,从《解放军报》到《人民武警报》,从《深圳特区报》到老赛家乡的《南阳日报》,宣传他的文章曾经铺天盖地。
此人被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典型之四:英雄群雕组合
在深圳市支队,有一些人的名字很可能将被载入我军或武警部队的史册,他们都有着一段段璀璨的传奇。
张锡辉,现已转业,曾任沙头角中队中队长。先后被评为优秀中队长、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三等功2次。995年12月,被武警总部树为“武警部队优秀带兵干部”,出席武警总部优秀带兵干部表彰大会,并在大会上介绍了带兵经验;
余利兴,现任副支队长,曾任沙头角中队指导员,996年10月被武警总部树为“武警部队优秀带兵干部”,荣立二等功一次;
章永久,现任二大队副大队长,996年被武警总部评为“武警部队学雷锋标兵”。996年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树为“全国党政机要系统五笔字型电脑汉字录入标兵”;
蒋晓安,现任四中队中队长,1997年10月被四总部树为“全军优秀带兵班长”;
饶玉生,现任龙岗中队中队长,997年3月被武警总部树为“武警部队学雷锋标兵”,荣立二等功;这些先进典型,奠定了深圳武警的丰碑。对典型的宣传,如今已凝固成新的传说。
2.让世界检阅
1999年10月,是一个开始。
从此,每年的这一个月,深圳市都会高度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因为每年的10月,有一个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举行,至今已举办了6届。每一届峰会,都有数十个国家,国内31个省市,以及上百所高校的代表团参加。
拿第二届“高交会”来说吧。
那届“高交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和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等领导人亲临了开幕式。有三个非洲国家元首,英、法两国的副首相等一大批重要外宾也参加了“高交会”。
来自国内6个部(院)和31个省、市、自治区,5个计划单列市,港澳台地区,以及北大、清华等26所著名高校组团参加了“高交会”。
来自中国和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34个国家的近3000家高科技企业、大学、研究院(所)和1200多家国内外投资商参加了展示交易和洽谈。
应江泽民主席邀请,来自“中非合作组织论坛”的45个国家的80名部长及有关国际和地区领导人、负责人近200名代表团也前来参观了“高交会”。
“高交会”还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有272家国内外媒体单位和上千名记者,活跃在第二届“高交会”现场。“高交会”历时6天,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议程,共签订项目046项,成交总额85.4亿美金。
“高交会”成为深圳最新的一张名片。
但也有人说,“高交会”也是深圳市支队最新的一张名片。它将特区武警的形象向世界传播。
深圳市支队人以“三个特别”的形象,让深圳市委、市政府绝对放心地把每一届“高交会”的安全保卫任务交给他们。
“三个特别”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
“高交会”商机无限,广告特别多。例如:“高交会”唯一指定饮用水,“高交会”唯一指定使用太阳伞等等。
官兵们开玩笑说:我们也打个广告吧,就是——“高交会”唯一指定安全保卫部队。
深圳市支队主要担负“高交会”期间中央首长和重要外宾来深的警卫任务。
开幕式、闭幕式、欢迎酒会、文艺晚会和展馆现场安全保卫工作,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任务。
他们还要协助安全部门,进行安全检查、验票和疏通人流。
6届“高交会”,共6茬士兵们每天无怨无悔工作0多个小时。悄然间,默默把中国武警那种特有文明形象,播洒在世界各国客商的内心。6年间,共为70多个国家的客商做好事0余起,抓获票贩子97人,制上不法行为35起。
每届“高交会”下来,深圳市支队司令部细心的参谋们都要将官兵们的故事编成一本小册子。小册子里,有感人泪下的故事,有令人扼腕叹怀的遭遇,还有温暖心房的机遇。
教导队有个班长叫刘哲军,小腿软组织发炎几个月了,治疗中医生叮嘱每天必须打吊针一瓶,并要求不准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活动,以免伤势恶化。但是接到执行“高交会”任务的命令后,他带病参加了。到了执勤现场,没时间打吊针,他就每天吃一把消炎药。200多名官兵同吃一锅菜,酸甜苦辣,他也从不提病号饭的事儿,直到后期他的小腿淤血,呈乌色,他仍然没有要求撤下来。
还有一届“高交会”开幕后,由于参观的人员比较多,会馆出口设置不是很显眼,一度致使4万余人滞留馆内。组委会决定临时增开一个出口,只准出不准进,管理出口的任务就交给了武警官兵。
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手持参观票要从这个出口进去,被正在执勤的班长王国栋礼貌地拦住,但该女子不管怎样解释硬是要从这里进去,纠缠中她的手提包掉到了地上,王国栋连忙帮她捡起来,并坚持原则地让她按要求从正门进去。这时,该女子提出要看王国栋的执勤号,还声称要投诉。王国栋很克制地将执勤牌递到她跟前说:“小姐,我们在‘高交会’执勤的每位武警官兵都欢迎您的监督。”边说边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支笔让其记下执勤号,这一举动使得该女子十分羞愧,转身绕道而行。
深圳市支队党委强烈的形象意识,在一年一度的“高交会”中体现得很明显。
“高交会”的执勤官兵,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无论军事素质和执勤业务,还是体貌气质,都是顶呱呱的,成为“高交会”上一道独特的橄榄绿风景线。每次“高交会”期间,无论是在声像媒体、纸质媒体,还是在互联网上,有关会展新闻中,总会看到武警官兵的照片不断出现。
深圳市支队人以“高交会”为平台,接受了世界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