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42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西方有一个《诺查丹玛斯大预言》,这是一个叫诺查丹玛斯的人五百年前写的一本书。这书用诗体写成。它预言了在他之后,世界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情。包括皇帝登基,战争出现,地震,瘟疫,等等。甚至不久前美国世贸双子楼被两架飞机拦腰撞毁,在这本书中亦有预言。

无独有偶,在中国民间,长期以来,也悄悄流传着一本类似的书。这本书叫《透天机》。中国人常说的“天机不可泄露”这句话,大约就是说的这“天机”。

这本中国式的大预言的作者叫刘伯温,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师爷,中国民间叫他“神算子”。很奇怪,它成书的时间也是在五百年前,也是用诗体的形式写成的。

这种诗体既不是严格的律诗,亦不是现代化的白话诗,而是一种村学究经常使用的四六句子。或者换言之,就像顺口溜,但是又要比顺口溜更格律一些,厚重一些。

比如说吧,《透天机》这样预言李闯王李自成的:“日月垂落李树头,十八孩子生燕州,开门走马入金殿,拍手呵呵一春秋。”

你看,它是这样预言李自成的。“日月”两个字组在一起,是一个“明”字。然后,它垂落在一裸李树的枝头了。那十八孩子,正是十八子“李”呀!李自成骑着马,走入北京紫禁城,然后张弓搭箭,一箭射向那挂着“皇恩浩荡”字样的金匾,尔后,登堂入室,在皇帝的龙床上打了个滚儿,接着结束了他短暂的大顺春秋。

所有的预言其实都是一个一个的谜语。诺查丹玛斯如此,《透天机》亦如此。这些须待事情过了,你回想起书中的话,才发现,原来它的发生,早在预言之中呀!

所以伴随着《透天机》,老百姓通常还有一句话,叫“过而知之”。

相信在这不短的五百年的时间流程中,《透天机》这本书,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中国民间,尤其是中国的北方地区流传着。

中国民间对文化怀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敬畏感。这种敬畏感的产生,与世界上有这么一本神神秘秘的书,不无关系。

作者在最初写这部拙作《最后的远行》的时候,他的案头就放着一本《透天机》。

在《最后的远行》完成以后,我曾经想耍一个大胆,将这神秘之书《透天机》,作为参考资料,附在我的书的后面去,或置放在前面,以便让更多的人见识这个东西。

但是《透天机》中最后那句话,促使我放弃了这一想法,那句话是:“如有泄露,必遭天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苍从如婆蚁如草莽的芸芸众生中,发现了我的不谙人事的面孔,于是它让这本名曰“透天机”的奇异诡秘之书,流落到了我的身边。这是单授给我的,由我自个消受就是了,我不应该把它变成印刷纸,变成大众读物。

什么叫“天谴”呢?那就是说老天爷要谴责你,要责备你。这句话中有一股威胁的味道。

因此这叫我很害怕。我是无所谓的,赤条条的一个文化人,我是担心这“天谴”会映及到家人,那对我来说就是罪过,那对家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这样我在本书的初版时,放弃了将《透天机》纳入本书的念头。

这本书1997年初版。它当年的名字叫《古道天机》,这名字是尊敬的编辑常女士给起的。其实我当时给这本书取了另一个名字,叫《回头约》,因为这本书从头至尾,讲的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回头约”故事。但是编辑觉得,“古道天机”这名字能增加销售量,好像他们还算过一卦,说这名字好。

这次2007年修订本,我想把我的三部描写陕北高原的长篇,修订成一个彼此有些联系的三部曲,名字叫“大西北三部曲”。

这样,除《最后一个匈奴》保留原名外,《六六镇》则易名叫《最后的民间》,而这本原先叫《古道天机》的书,则易名叫《最后的远行》。从而令这三部长篇成为一个彼此有些瓜葛的、相对独立又相对完整的东西。

当然,后两部长篇的易名,也有往《最后一个匈奴》上去侍靠的意思在内。这原因是2006年修仃本《最后一个匈奴》出来以后,从7月1日开始上市,其悄量一直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中位于排行榜前十名之内,在北京、上海尤其火爆。在北京,有个礼拜曾经位列排行榜第一。第二个礼拜,因为《江泽民文选》上市,它才退居第七。

于我来说,我拿出自己本来就紧紧巴巴的时间,来修订这本书,其实也有一种“安顿后事”的感觉。因为我不管它们,它们将永远以那样的形式存于世上,不会有人动它的。因此我想在自己晚年就要到来时,将它们过一遍,这是对社会负责,亦是对我个人负责。

这样在2006年的时候,我便把自己强按在书桌上,关了手机,做这项工程。现在已经到了2006年年底,《最后的远行》也快修订完了。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做这一切还是有意义的。

下面再续上《透天机》这个话题,啰嗦几句。

这次修仃时,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即想把那个《透天机》,附在书的后面去。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并无不妥。既然它是一种奇异的声音,那么借我之口,让它的智慧惠及他人,于我,这也算是一件功德。

这样想好了以后,于是我开始翻我的书柜。但是,很遗憾,我将我的书架、书拒,各种抽屉都翻遍了,那本薄薄的小册子《透天机》,还是没有找到。

这中途我曾掇过一次家。那是七年前。那时,整理的途中,这书还从一大堆杂书中浮出来,惹得我忍不住又将它翻了翻。但是现在,怎么找它都找不着了。

我决定不去找它了。因为我突然觉得,是它不愿意显身,不愿意跻身到现在的热闹中去。它是草野的,是民间的,是不喜愿去登大雅之堂的。它喜悦自己继续以这种手抄本的形式,继续着它的民间的命运。

我敢保险,当我的这本拙作刊行以后,它又会在不经意间,从我的一大堆藏书中显露出来的。

我尊重它的意愿。所以我决定在《最后的远行》2007年修订本中,不选入它。

这本名曰“透天机”的小册子是怎么来到我的手里的呢?现在我回想起来,大约是二十多年前的时候,一次办文学创作班,一位乡村女教师送给我的。

那女教师很平常,她的面貌我己经记忆不清。当时大约十七八岁。唯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的上唇右边,长了一颗黑痣。那黑痣在她讲话的时候,在她笑的时候,总是不停地上下跳跃着,从而叫我觉得很神秘,有点小妖女或者女巫的感觉。而尤其当她手握这样一本书时,那感觉就更明显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也许是因为她拥有这样一本书,所以才使我产生这样的感觉。并且给我留下这样的印象。

这个《透天机》版本当然不是当年忽悠过李闯王李自成的那本,也不会是后来忽悠本书主人公张家山张干大的那本,因为这个册子,是那女孩儿自己抄的。

不过她又是从哪里抄的呢?那么这样推断,就很难说,也许它的渊源正是从那里来的。不过这种几率不是很大,因为我自个儿妄加推断,我相信,《透天机》在中国北方民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的,肯定不少。

能叫我肯定的是,小女孩送给我的这本,它抄自一个古老的版本,因为上面的字体都是繁体字。例如我上面谈到的“如有泄露,必遭天谴”这句话,它的“泄”就是用的文字改革前的老“洩”字。

我不知道我上面的关于《透天机》的谈话,有没有一点价值。

于我来说,对于中国民间的大智慧,也是有个逐步认识的过程的。年轻时候的我,觉得这个世界很大,很恢宏,那时候我的眼睛一直往高处和远处瞅。现在到了这把年纪以后,才觉得,我脚下这块土地更实在,更智慧,更玄机四伏。老话说,“要知城中事,先问乡里人”,民间智慧中有许多令人敬畏的东西的。

前面说了,本书在最初完稿时,作者曾经想把它叫成《回头约》,因为这本书的一切,都缘自一个民间契约。而贯穿全书的,亦是张家山、谷子干妈、李文化一主二仆,横穿陕北高原,完成这个契约上的使命的故事。

记得一本发行量颇大的民间性质的杂志,叫《今古传奇》,曾经选载过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当时,编辑给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生死回头约》。

我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有个参照物,那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一个名篇《我弥留之际》。

它写的是在美国一个地方,一位妇女快要死了,她想回到她的家乡去,把自己葬在那里。于是这户人家在一个早晨的时候,全家出动,赶着一辆牛车,拉着这个妇女,开始穿越美国的辽阔原野。最后,他们把这妇女拉到了家乡,让她长眠在故乡的土地上。

《最后的远行》也是这样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它穿行的是陕北高原,即从高原的北部抵达南部,它用的是驴拉车,而不是牛车。那车上,也不是一个弥留期间的妇女,而是一个妇女的尸体。

这妇女的尸体在这里不叫尸体,它叫“女骨”。而张家山他们这个辉煌的行动,陕北人把它叫“动女骨”。

这也许是一个无意义的行动。一个女人死了,理在前夫的身边,或者埋在后夫的身边,或者自个儿单独埋,这在现代人看来,并不是一个太需要计较的事情。

但是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北方地区,这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几千年来,在陕北高原上,为这类事情所发生的械斗,冲突,杀戮,可以说不在少数。

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人们认为这女人的灵魂,将永远为第一个男人所拥有。即使她为衣食计,改嫁了,她死后一定要回到前夫身边。而在她改嫁时,她要履行的一项最重要的义务,就是签一个“卖生不卖死,卖身不卖灵”的“回头约”。

所以张家山一行这个穿越陕北高原的行动,因为这个“回头约”的缘故,便有了某种神圣的、崇高的感觉在内。当他最后历尽千辛万苦,将女骨的骨灰,洒在前夫李万年的墓头上时,整个世界都认为他在完成一件壮举。

崇高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滑稽。甚至乎,崇高和滑稽是两样并存着的东西。

所以,张家山的暮年的最后一次远行,其实是有点唐·吉诃德与风车作战的味道。他去匡正社会,他去主持正义,他去征服世界,他做到了吗?他做到了。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在陕北高原生活了三十多年。这种“回头约”的故事,我听过和见过许多次。它们每一次都叫我震撼。当整个户族,整个树庄都激动起来,抬着棺材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情景很是怕人。

“抬着棺材”实际上是向世界宣布一种决心。

就是时至今日,在中国广大北方农村,这种“回头约”的故事,或者说这种“动女骨”的故事,还在日复一日地上演着,并不因为时代的变更而变更。

前些天,报纸上登了一条消息,说是在火车上发现了一个农民装束的人,背了一个麻袋,这麻袋一打开,是一麻袋人的骨头,光那骷髅就有三个,当时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这家报纸是连续报道的。第二天,它又报道说,其实这是一场虚惊。警察调查后,发现这个人不是杀人犯,而这些骨头也属正常死亡者的骨头。那么,这个甘肃农民背这一麻袋人骨干什么呢?第三天,该报道说,调查清楚了,原来这人是个盗墓的,他从南方盗些人骨(当然是女骨)回来,是用这些女骨,为家乡那些死去的单身男人“弥婚”。

这样的结合叫它“弥婚”。而形成的婚姻关系叫“冥婚”。

据这位甘肃的青年农民交代,青年女子的身价,中年妇女的身价,老年妇女的身价,各各不等。

这件案子后来是如何结局的,我不知道。报纸大约觉得这并不是什么杀人越货的事情,所以也就失去了关注的兴趣。不过这至少让我知道了,“动女骨”这个东西,现在在中国北方农村,依然是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那个契约,理解张家山为践行这个契约上的那些东西,他所做的事情了。它们有它们的道理。

说了《透天机》,说了“回头约”,最后我简单地谈谈张家山这个人物。

读过“大西北三部曲”之第二部《最后的民间》的读者,大约已经注意到了,在那本书中,张家山已经是主角了,甚至这个“回头约”故事,在那本书中也已经用了两个章节的篇幅描述过。所以这本《最后的远行》,只是将这个“回头约”故事,细说了一遍,只是让张家山和谷子干妈、李文化,重新表演了一番。

这种体例是有的。《金瓶梅》故事,就是从《水浒传》中分出了一枝权,然后演绎而成的。那情形,就像作者的胳肘窝里突然岔出一股气一样。

年事己高的张家山,他要完成最后一次辉煌,他选择了“回头约”作为谢幕演出。我们成全了他。我们将他的演出叫《最后的远行》。

关于张家山,我为这个人物说过很多话,因此这里也不打算再多说了。中国民间,到处都有这种集崇高感与滑稽感于一身的人物。而在陕北高原上,这类人物尤其众多。

他们是高原的产物,就像那块土地适宜于生长荞麦,生长山丹丹,生长杜梨树一样。

乡村正在消失,朴素正在消失,人类初民时期的那种崇高感和尊严感正在消失,而张家山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亦在消失。人们为什么现在呼唤“原生态”,那是因为“原生态”距离人类是越来越远了。

在西安这个暖冬,阳光灿烂地照耀着我的阳台,照耀着楼下那些匆匆忙忙行走的人们。当我呕心沥血,将这包括《最后一个匈奴》、《最后的民间》、《最后的远行》的“大西北三部曲”修订完毕后,我突然对自己的劳动,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那是我们年代的传说,现在的这些匆匆忙忙的人们,他们有时间、有耐心和有理由听一个陌生人讲这些天方夜谭吗?

我的这种情绪,前辈作家赵树理也曾有过。这个中国最朴素的小说家,有一天,突然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它到底对世界有多大的补益呢?”想到这时,他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他想回到山西老家去,用自己的稿费办一座化肥厂,他要亲眼看到这些化肥,洒到农民的田里去,这样才觉得踏实,才觉得真正有了点成就感。

不管怎么说,我将这项工程完成了。

我曾经在《我在北方收割思想》一书的后记中,说过一句大话。我说:未来的人们,当他们从尘封的书架上偶尔翻出这本小书时,他们会说,千万不敢小觑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还是有些深度的!

那么请允许我把这句话,在这里重说一遍。

姑妄说之,姑妄听之,谁也不要当真。权当是又一个张家山,站在那脑畔上,自我扩张,自我陶醉而己。

末了,请允许我简单两句,谈一谈《最后的远行》的插图和插图画家。

大家知道,前两本书的插图,都是我亲自插的。这优势是这些人物和这些故事,在我早己烂熟于胸,它们呼唤着要从我的胸膛中夺路而出,而作为我,只是顺应它们的愿望,将它们援笔引出而已。

但是我不是职业杀手。所以这一次,我决定请一个职业画家,来完成这《最后的远行》的二十五幅插图。在赵望云大师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酒桌上,我把这个话说了,结果得到了著名画家邢庆仁先生的响应。

所以,读者看到的这二十五幅插图,是尊敬的邢庆仁先生画的。

邢庆仁有大才华。我时他的评价是七个字,叫“天生此公为大用”。他是全国七届美展的金奖得主,获奖作品是那幅充满崇高感与悲剧感的《玫瑰色的回忆》。中国画坛称他为新乡土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他目下供职的单位是陕西省国画院,担任副院长。

本书将因为这些插图而增色。因此在这里,让我向邢庆仁先生表示感谢。我想说的是,得到益处的是读者,光为了欣赏庆仁的这些作品,他们就值得一读这本书了。

我的饶舌至此结束。

同类推荐
  • 钢轨

    钢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里一场淅沥小雨,稻田一碧如洗。挂满露珠的稻叶像锡箔打制的,翻转着初晨纯净的阳光,露珠让整个田野珠光宝气。经过一夜的过滤,空气十分的甘冽,携裹着稻谷的馨香,清醇扑人。鸟儿们卖弄着亮丽的歌喉,掠过翡翠爽眼田野,掠过田间林带高耸的钻天杨顶尖。每个早晨,孟庄然都会选择一条田间林带,迎着初晨的阳光,打一套太极拳,做一套广播体操,拍打过头颅和胸腔,双掌互击,田野便传来噗嗒噗嗒的声音。然后气沉丹田,双目微合,做深呼吸、提肛,就放出几个响屁来。尽管他知道这时间一般很少有人,因为早晨有露水,下地做不了什么活计。
  • 唐人秘传故事

    唐人秘传故事

    我住在立新街甲一号的破楼里。庚子年间,有一帮洋主子在此据守,招来了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大叔,把它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搬来红衣炮、黑衣炮、大将军、过江龙、三眼铳、榆木喷、大抬杆儿、满天星、一声雷、一窝蜂、麻雷子、二踢脚、老头冒花一百星,铁炮铜炮烟花炮,鸟枪土枪滋水枪,装上烟花药、炮仗药、开山药、鸟枪药、耗子药、狗皮膏药,填以榴弹、霰弹、燃烧弹、葡萄弹、臭鸡蛋、犁头砂、铅子儿砂,对准它排头燃放,打了它一身窟窿,可它还是挺着不倒。直到八十多年后,它还摇摇晃晃地站着,我还得住在里面。
  • 梦中的石头

    梦中的石头

    成智惊醒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母亲手上、头上、腋下所有的输液设备都已抽掉,凌乱不堪,母亲的左手居然放在他熟睡的头上。母亲停止了呼吸,走了。医生闻讯赶来,质问为什么患者的输液设备被人全部拔掉,是谁干的。成智恍若梦中,说我做了好长好长的梦,好像是我拔的,可是——也许是吧。医生严厉地盯着成智反复强调说,这种责任我们负不起,一定要查清楚!一家子半夜都赶来了,静静地立在母亲床头。过了许久,成礼说,是老妈子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送走了自己,老人家体谅我们不孝子孙,功德圆满了。
  • 尤利西斯(英文版)

    尤利西斯(英文版)

    《尤利西斯》首先连载于1918年美国杂志《小评论》直到1920年结束。后紧接着被全书出版。随后被公认为“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所谓“尤利西斯”,就是荷马笔下的“奥德赛”。该书全书近27万字(英语),使用了30030个词汇。一出版,就引来巨大好奇。因为作者使用了20世纪初颇流行的心理研究技术“意识流”,并仔细斟酌布局,全书使用了很多双关语、隐喻、幽默等极具特色的手段。现在已被公认为“最了不起的小说”。1998年,美国现代图书馆将这部小说列入“20世纪英语世界最佳小说”,将其列为全榜的榜首位置,足见此小说给20世纪的文学带来多大的影响力。
  • 甑子场

    甑子场

    《甑子场》用“一个小镇的宏大叙事”,对六十多年前的事件真相首次揭秘!成都凸凹,又名凸凹,原名魏平。诗人、小说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0集电视连续剧《滚滚血脉》编剧。祖籍湖北孝感,生于四川都江堰,在大巴山生活、工作二十余年。当过设计员、规划员、编辑记者、公司经理、政府职员等。著书二十余部。现居成都龙泉驿。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牵动了历史重大事件与重大进程而又在历史尘埃中消弭得无踪无影的小人物。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黄宗羲梨洲文

    黄宗羲梨洲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王牌高手

    极品王牌高手

    【日更万字】刚为女秘扁阔少,总裁又被人骚扰;刚为少妇解凶兆,老婆风水又不好。商业奇才都经天纬地?豪门大少在指点江山?抱歉,我在装逼打脸。不是不求上进,只是身边的美女为什么都要倒贴啊?
  • 漫威中的上古卷轴

    漫威中的上古卷轴

    奇幻类新书《寒冬已至》,喜欢的读者可以去支持一下。
  • 风敲笛

    风敲笛

    她的左手可控制冰,右手可控制火,脚踝上殷红的彼岸花让她躲躲藏藏。他是国家未来的继承者,杀伐果断,温和如玉,天生便拥有奇异的血脉。神秘的身世,不过是她成功的基础而已。强大的天赋,只是他君临天下的铺垫罢了。尘埃之下的秘密被缓缓展开。骨笛声起,逆天而行,无畏无惧!【场景版:“殿下,小娘娘把侧妃扔到水里说是要喂鱼。”“随她去。”“殿下,小娘娘把大理寺卿的嫡长子揍了一顿。”“哦,没打死就行。”“殿下,小娘娘离家出走……”侍卫的话还未说完,之前一直看着书的某殿下嗖的一下从窗户跳了出去。远远有声音传来:“我去把那个翘家的小丫头带回来!”】【十年灵谷十年思,不负天下不负卿。】
  • 她不爱吃回头草

    她不爱吃回头草

    沈白死了。具体怎么死的呢?沈白:呵……喝水被噎死这种丢脸的事我会说吗001无语:宿主,这件事全天下都知道!
  • 端州风物

    端州风物

    端州是广东肇庆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本书稿以记述了端州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迹、风景名胜、风物人情,图文并茂,语言生动,趣味良多,充分展示了端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了解和解读端州历史文化的一幅生动画卷。
  • 自带系统穿越错误到漫威

    自带系统穿越错误到漫威

    至高权杖代表我的意志,永恒方舟承载我的荣光,终末之龙毁灭我的敌人。在这至高的王座之上,我,永恒之王,静候汝等的到来。(这是一个在穿越的过程中发生“车祸”,意外跑到漫威的穿越者的救世(搞事)之旅)ps:新人新书,不喜勿喷。
  • 我开启修仙时代

    我开启修仙时代

    穿越历史大唐李二的太子李承乾,开启了“论坛”。和别人家的金手指一样,很强。可是……这里面为啥全是穿越者?而且还是玄武门之变发生的那天,更可怕的是突厥正在磨刀霍霍向大唐。一个神秘世界:806748185(大家没事可以进来骂骂作者)
  • 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

    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

    这是梁晓声先生的一部温情主题的作品。本书中,梁晓声先生怀着一贯的良知与责任感,用最朴素真挚的笔触记录人世间的最柔软动人的片段。文字依然率性真诚,字里行间饱含理想主义的光芒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从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中体悟人生哲理,守护好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和回忆,我们终将学会如何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值得一说的是,梁晓声先生在“朗读者”节目上朗读的《慈母情深》,正是本书所收录的《母亲》的一个片段。本书进行了完整呈现,让读者感知这些动人心弦的文字里所饱含的绵绵不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