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50900000002

第2章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出生的时候,中国的曹雪芹正在埋头写《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等到歌德开始撰写《少年维特之烦恼》,曹雪芹早已离开人世。从时间上来说,少年维特开始风靡欧洲之际,《红楼梦》一书也正在坊间流传,悄悄地影响着中国的男女读者。很显然,相对于同时期的欧洲文化界,歌德已是一位对中国相对了解更多的人,但是事情永远相对,由于时代和地理的原因,西方对东方的了解并不真实,自始到终都难免隔膜和充满误会。欧洲当时推崇的中国诗歌和小说,差不多都是二流的,甚至连二流的水准也达不到。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可以证明歌德对曹雪芹的《红楼梦》有所了解,虽然歌德的家庭一度充满了中国情调,他家一个客厅甚至用“北京厅”来命名。

歌德时代欧洲的中国热,不过是一种上流社会追逐异国情调的时髦,在《歌德谈话录》一书中,歌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热烈口吻说:

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

这些对于欧洲人来说似乎很内行的话,有意无意地暴露了歌德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歌德心目中,中国人的最大特点,是人和自然的和谐,金鱼总是在池子里游着,鸟儿总是在枝头跳动,白天一定阳光灿烂,夜晚一定月白风清。中国成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乌托邦,成了诗人脑海里的“理想之国”。歌德相信,除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中国的诗人在田园情调之外,一个个都很有道德感,而同时代的“法国第一流诗人却正相反”。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歌德特别举例说到了法国诗人贝郎瑞,说他的诗歌并非完美无瑕,“几乎每一首都根据一种不道德的淫荡题材”。

歌德被德国人尊称为“魏玛的孔夫子”,这种称呼在明白点事的中国人看来,多少有些莫名其妙。事实上,歌德并不是什么道德完善的圣人,他也不相信仅仅凭单纯的道德感,就能写出第一流的诗歌。任何譬喻都难免有缺陷,说歌德像孔夫子,更多的是看重文化上的地位。以诗歌而论,歌德更像中国的杜甫,他代表着德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境界,以小说而论,说他像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也许最恰当不过。歌德被誉为“奥林帕斯神”,是“永不变老的阿坡罗,与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孔子相比,他更文学,更艺术。

歌德生前曾相信,他的小说不仅风靡了欧洲,而且直接影响到了遥远的中国。杨武能先生《歌德与中国》一书中,援引了歌德的《威尼斯警句》,从中不难看到歌德的得意:

德国人摹仿我,法国人读我入迷,

英国啊,你殷勤地接待我这个

憔悴的客人;

可对我又有何用呢,连中国人

也用颤抖的手,把维特和绿蒂

画上了镜屏”

这又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如果歌德明白了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明白了当时耸人听闻的文字狱,他就会知道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古老和遥远的中国绝不可能流行维特和绿蒂的故事。此时的大清帝国处于康乾盛世尾声,正是乾嘉学派大行其道之时,对于中国的读书人来说,无论诗歌还是小说,都是不算正业的旁门左道。歌德并不是真正了解东方的中国,而中国就更不可能了解西方的歌德。歌德的伟大,在于已经提前预感到了世界文学的未来,他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世界各国的文学将不再隔膜,那时候,不仅西方的文学将相互影响,而且神秘美妙的东方文学,也会加入到世界文学的大家庭中来。歌德近乎兴奋地对爱克曼说,他越来越相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随时随地正由成千上万的人创造出来,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写了一首好诗,就夜郎自大地觉得他了不起。歌德充满信心地发表了自己的宣言,他认为随着文学的发展,单纯的民族文学已算不了什么玩意,世界文学的时代正在来临,每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中国人知道歌德,起码要比歌德了解中国晚一百年。有趣的是,经过专家学者的考订,虽然零零碎碎可以找到一些文字数据,证明歌德这个名字早已开始登陆中国,然而歌德作品的真正影响,并不是来自遥远的西方欧美,而是来自不很遥远的东方日本。歌德并不是随着八国联军的洋枪大炮闯入中国,在“中西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基础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动机,首先是“富国强兵”,是“船坚炮利”的物质基础,其次才是精神层面的文学艺术。以古怪闻名的辜鸿铭先生也许是最早知道歌德的中国人,他在西方留学时,曾与一个德国学者讨论过歌德,话题是这位大师是否已经开始过气,而他们的结论竟然是完全肯定。在辜鸿铭笔下,歌德最初被翻译成了“俄特”,所谓“卓彼西哲,其名俄特”。

最初有心翻译介绍歌德作品的中国人,应该是马君武和苏曼殊,这两位都是留日学生。王国维和鲁迅在各自的文章中,也曾以赞扬的语调提到过歌德,他们同样有着留日的背景。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不管我们相信不相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都与近邻日本紧密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似乎已习惯了跑到邻居家去借火沾光,革命党人跑去避难,年轻有为的学生跑去求学,为了学习军事,为了学习文学或者科学。最终引起了战争也好,输入了革命思想也好,反正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说到底,歌德在中国的真正走红,无疑要归功于郭沫若在一九二二年翻译出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而郭之所以会翻译,显然又与他留学东洋期间,这本书在日本的家喻户晓有关。众所周知,歌德最伟大的作品应该是《浮士德》,但是要说到他的文学影响,尤其是对东方的影响,恐怕还没有一本书能与《少年维特之烦恼》媲美。

不太清楚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之后,中国大陆一共出版了多少种译本,影响既然巨大,数量肯定惊人。也许多得难以统计,根本就没办法准确计算,经过上网搜索,只查到了一位日本学者统计的数字,迄今为止,在日本一共出版了四十五种《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个惊人数字,却很容易一目了然地说明问题。任何一本书,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通常都有产生影响的基础。研究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渗透,不难发现,很长一段时间内,歌德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其他作家。时至今日,读者的对外国文学的兴趣早已五花八门,同样是经典,有人喜欢英国的莎士比亚,有人喜欢法国的巴尔扎克,有人更喜欢俄国的托尔斯泰或者陀斯陀耶夫斯基,还有人喜欢各式各样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但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特征的现代文学,却一度被《少年维特之烦恼》弄得十分癫狂,年轻的读者奔走相告,洛阳顿时为之纸贵,由“维特热”引发为“歌德热”,显然都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回顾上世纪发生在中国的“歌德热”,无疑以两个时期最为代表。一是五四之后,这是一个狂飙和突飞猛进的时代,思想的火花在燃放,自由的激情在蓬勃发展,郭沫若译本应运而生,深受包办婚姻之苦的年轻人,立刻在维特的痛苦中找到了知音,在维特的烦恼中寻求答案。爱情开始被大声疾呼,热恋中的男女开始奋不顾身,少年维特的痛苦烦恼引起了一代年轻知识分子的思考。一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经过了十年的文化浩劫,启蒙的呼唤声再次惊天动地响起,世界文学名著在瞬间就成为读者争相购买的畅销书,一九八二年歌德逝世一百五十周年之际,纪念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歌德与中国·中国与歌德”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当时的西德海德堡召开,中国派出了以冯至为首的代表团,冯是继郭沫若之后,歌德研究方面的最高权威。

比较两次不同时期的“歌德热”,惊人的相似中,还是能够发现某些不一样,譬如在五四以后,《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读者市场几乎是一枝独秀,它成了追逐恋爱自由的经典读本,引来了为数众多的模仿者。这得力于当时新文化运动的社会风气,得力于当时的青春豪情与热血冲动,正好与歌德写完小说的那个时代相接近,维特的遭遇深入了人心,文学革命最终引发了社会革命。八十年代的歌德热却呈现出了多样性,一方面,作为世界文学名著,歌德再次赫然出现在书架上,与其他的一些世界文学大师相比,他的作品虽然也畅销,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压倒优势。在过去,看歌德的作品,更容易与年轻人产生心灵感应,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在今天,与阅读其他大师的作品一样,更多的只是为了提高文学修养,具有重读经典的意味。这是个只要文学名著就好卖的黄金时代,而在歌德的一系列作品中,又以《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销量最多,各式各样的译本也最多,无论印多少都能卖出去,但是说到了影响力,已很难说是最大。歌德所预言的那个世界文学时代终于到来了,据资料统计,中国进入新时期以来,歌德作品的翻译品种,数量销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其他的作品恐怕都很难说是畅销。

为什么到了今天,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还会有那样的生命力。这显然是与读者有关,文学作品的最大阅读人群,从来都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以今天的习惯用法,“少年”维特其实应该是“青年”维特,当初郭沫若翻译的时候,用的只是汉语的古意,古人称“少年”为青年,与今人所说的少年儿童并不是一个意思。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个少年就不是指小孩。“少年中国”和“少年维特”,都是非常具有五四特征的词汇,这里的少年特指青春年华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与幼稚的孩童无关。《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过去拥有读者,在现在仍然还能拥有读者,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它能够被年轻人所喜爱。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科学如何进步,年轻人总是有的,年轻人的追求和烦恼也总是有的,只要有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追求和烦恼,《少年维特之烦恼》就一定还会有读者。

此外,从世界文学相互交流的角度去考察,同样是歌德的作品,为什么《少年维特之烦恼》会比更具有人性深度的《浮士德》,更容易受到读者欢迎,除了是很好地迎合年轻人的阅读心理,恐怕也与散文体的更容易翻译和诠释有关。毫无疑问,世界文学的交流一方面势不可挡,但是不同的语言之间,仍然还会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诗无达诂,小说比较容易再现原著的神韵,只要故事大致不太离谱,创作者的本义,翻译者比较容易传达,读者也比较容易把握,而讲究韵律的诗歌就大不一样。中国的好诗很难翻译到国外去,欧洲的好诗同样也难以翻译成中文。虽然歌德的《浮士德》已出现了好几个中文译本,可是读者在接受叙事诗风格的《浮士德》时,总是不能像接受《少年维特之烦恼》那么来得直截了当。

2007年4月17日 河西

同类推荐
  • 创造与毁灭

    创造与毁灭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是一位著名诗人的人生训诫,早已妇孺皆知。令人痛惜的是,有的人本已功成名就,却因迈出错步而使多年辛苦造就的伟业毁于一旦。本文所描述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曾经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刑警队长;另一位是拥有数十亿资产、名扬全国的商界奇才。两个曾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初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结识,到后来结下恩怨情仇直至最终同归于尽,其间所揭示出来的性格悲剧,令人痛惜又令人深思!可悲的是,在当今中国,令人痛惜的悲剧人物远不止他们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曾红极一时最终却纷纷自毁前程的众多民营企业家。
  • 外国文学家编年手册

    外国文学家编年手册

    本书与另一本《中国文学家编年手册》恰成双壁,二书简洁而概括地呈现了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巨匠们的生平创作。是读者在短时间内浏览和了解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成就的好助手。其中本书以文学家的生卒年为线索,按其年份先后组成一条“时间轴”,通过简洁、明白的表格语言展现了世界文学史上400余位重要文学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直观地再现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
  •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

    想好好与这个世界相处,却总感孤独。想找个人好好的爱,却又怕被辜负。如果你遇到我,请一定不要走开,因为我怕来生,再无缘与你相见……此书所写,皆是关于深爱。一个人孤独的单恋,或者,两个人疼痛的相守。或许世间,永远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生,可让我们安放爱情。但历经伤痛,却还是可以微笑面对,那曾经被人辜负的一程时光,和深藏在心、不再回来的爱人。
  • 带露的草芥

    带露的草芥

    每当诗意来临,我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感动包围,我觉得这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我的最荣耀的恩典和眷顾;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这是生我养我的这块淳朴土地给予我的最大程度的偏爱和关照;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命里最自由最浪漫的一件事。
  •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共4辑文字,篇篇皆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文字以意象纷繁的深度联想打破了游记散文的惯有格局,虽然作者并未避开那些身边的小情、小景、小事物,但不把眼光囿于狭小的个人天地,文字本身体现为一种精神延伸。作者随时感受着现实与自然的剑拔弩张,深情款款地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作者用心接近事物背后那些神奇而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借助那些清丽的记录,完全可以感悟文字背后的精神重量。所有的一切共同指向一种我们久违的安如磐石的生活:平易、平等、本分、自重。
热门推荐
  • 传奇

    传奇

    后来,女子顾双城乔装考试,获封第二届状元;后来,双城被赐妃,惊艳天下;后来,他以剧毒谋害武帝宠妃双城,虽未遂,武帝盛怒,令乱棒将他活活杖至断气。*后来,尚宫局四名最高执事女官深夜被密诏至金銮殿,任务竟是为他入殓。时至,众女官惊恐发现,銮座上仅一具女尸静陈,口含玉石,身披武帝八爪金龙大袍,“他”竟是女子……——如果你的仇敌是最睿智狠厉的皇帝,如何才能让他痛,夺他心头最爱?可为何最终却自己先罢了手,君王又可曾痛过一分?如果心怀天下,绣织大好河山又岂止男子独为?大隐隐于朝,全新演绎一曲女驸马、女子从政的千古传奇!
  • 木叶中的神速力者

    木叶中的神速力者

    忍者的世界,炫丽的忍术,忍界的纷争。大筒木的阴谋。
  • 哈佛学生最喜欢的思维游戏

    哈佛学生最喜欢的思维游戏

    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就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哈佛大学这样的百年世界名校来说,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其重要性远排在教授具体知识技能之上。每个游戏都极具代表性和独创性,内容丰富,难易有度,形式活泼。这些浓缩哈佛大学思维训练精华的游戏,能帮助你快速掌握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让你越玩越聪明,越玩越成功。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各方面都能提升孩子的思考和想象能力。这些思维游戏能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很多时候和家长一起研究和思考,这个互动过程也是非常难得的。
  • 妾微凉

    妾微凉

    洛家富可敌国,滔天权势。唯有一女,名唤微凉。初次的相遇,豆蔻霜华,她婉转的唇角,他肆意的笑容。微微有些迷茫了她的双眼。是谁说这个世界什么你都能够争到,除了死去的人。他的双眼藏着另外一个人得影子再见时那个爱笑的少年神情冰冷“我娶你。”甚至不曾问过她的意愿她对他的恋眷显露太过所以她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我知道你喜欢我,甚至是爱我,但是我的妻子永远都只会留给她。”一个人的爱情到底能够付出到什么时候你要你的滔天权势,恋着一个逝去的身影微凉成全你,微凉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眷恋当那双手选择了握住灵位,选择放弃了她的手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没有洛微凉。。。。。。。。。。。。。。。。。。。。。。。。。。。。。。。。。。。。。。。。还想说句就是,文的风格,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喜欢的朋友,我也很开心,能够一起慢慢的延续故事。如果不喜欢的朋友,我并不勉强,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满意,也请表拍砖,直接可以点右上方的小叉,谢谢,我辛苦写文并不是让人没事来喷的。
  • 希利尔讲艺术史

    希利尔讲艺术史

    作者化繁为简,将艺术知识和艺术鉴赏变成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方式,揭示出了伟大艺术最平易近人的一面。旨在为孩子们注入持续一生的对于真、善、美的热爱。
  • 慕斩

    慕斩

    我叫慕斩是一名强大的渡劫期强者为了家族的复仇而战死但我没死成,因为我重生了但重生的秘密也将我卷入到了一场巨大的漩涡之中.....其实这本小说只是我概念里的第三部,还有两部早已构思很久,第二部林毅然这个魔王要降临了,第一部去轮回补心的程天佑也要闪亮登场为什么想从第三部写起?因为我还是个新手,想不断的努力变强,把以后的故事写的更精彩
  • 长安书事

    长安书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运说

    海运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氏妇科

    张氏妇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