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160章)
↓↓
第1章 序
第2章 肃穆之美
第3章 秋天又来临
第4章 旷野上
第5章 雨意来临
第6章 早春
第7章 仰望(二首)
第8章 迷失
第9章 冬至
第10章 坏时光
第11章 十一月
第12章 无辜的雪
第13章 雪,就是雪
第14章 雪花
第15章 三月(三首)
第16章 听雨
第17章 梨花吟
第18章 看着雪花
第19章 春天来了
第20章 春雨
第21章 深秋
第22章 梦
第23章 平衡术
第24章 在阳光下行走
第25章 立秋日
第26章 夏日夜晚
第27章 虚妄
第28章 寻找
第29章 墓志铭
第30章 锄
第31章 相对于……
第32章 后世
第33章 张望
第34章 坏天气
第35章 好像
第36章 斋月寄语
第37章 消息
第38章 过程
第39章 而立之年
第40章 朋友
第41章 路过
第42章 民生街
第43章 理想主义的麻雀
第44章 处世
第45章 真爱
第46章 孤独
第47章 向往
第48章 静听《寒鸦戏水》
第49章 感触
第50章 酒花
第51章 这世界
第52章 低处
第53章 玉米
第54章 自嘲
第55章 麦子
第56章 总有一些雨落不到大地上
第57章 寓言
第58章 在北方
第59章 祈祷
第60章 活着,就做一棵小草吧
第61章 每当我想起
第62章 写给竹子
第63章 不惑之年
第64章 想
第65章 困惑
第66章 一只死去的鹰
第67章 疲惫
第68章 要怎么生活才更有意义
第69章 我是一个“70后”失业者
第70章 大限就要来临
第71章 成百上千个春天召唤着我
第72章 叩问
第73章 我没有恶念,也无坏意
第74章 口语
第75章 青铜之下
第76章 此刻
第77章 对峙
第78章 你的时日已无多
第79章 笼中豹
第80章 洁癖
第81章 腰背酸痛
第82章 一幕往事
第83章 太阳花
第84章 初秋
第85章 感谢
第86章 微笑
第87章 夏安
第88章 夜晚
第89章 镶黄旗
第90章 芨芨草
第91章 呼伦贝尔
第92章 心中的黄鹤楼
第93章 致小城同心
第94章 守望清水河
第95章 寄半个城
第96章 洪岗子拱北
第97章 爱
第98章 你看,那个女人在拔鸡毛
第99章 致儿女
第100章 探望
第101章 同心
第102章 父亲
第103章 夜
第104章 写给虎子哥
第105章 滚泉
第106章 骆驼刺
第107章 在香格里酒吧
第108章 驼背的爷爷
第109章 铁木真
第110章 阿西燕
第111章 傍晚
第112章 表妹
第113章 微风吹拂
第114章 下坡路
第115章 杨庄子
第116章 幸运
第117章 孤儿
第118章 比照
第119章 高岭
第120章 问好
第121章 正蓝旗
第122章 曼德尔施塔姆
第123章 同心谣
第124章 参观下马关牡丹园
第125章 天台山
第126章 莲花山
第127章 从今往后
第128章 遥想鸳鸯湖
第129章 路过田埂
第130章 西行散记(组诗)
第131章 黑羊岔
第132章 塬上
第133章 半个城
第134章 坟墓
第135章 秋雨
第136章 岳家川
第137章 麦黄时节
第138章 伤怀
第139章 好感
第140章 旅途上
第141章 空旷
第142章 灵魂
第143章 情人
第144章 索菲亚
第145章 我要为你歌唱
第146章 聆听《斯卡布罗集市》
第147章 怜香
第148章 爱情
第149章 憾事
第150章 幸福
第151章 远方
第152章 门外
第153章 心愿
第154章 那束花
第155章 背对桃花
第156章 某一刻
第157章 小爱
第158章 苹果
第159章 前方
第160章 后记
同类推荐
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作者是一个擅讲故事的高手,她于故事中自然流露的叹息与幽默是如此不同凡响……从语言到人物,一板一眼,无不散发着某种韵致。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愠不躁,举手投足流露出闺秀遗风、文化底蕴。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
本书完整地记述了卡扎菲政权倒台前后一位中国女记者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真实还原了西方刻板印象之外的阿拉伯人,还原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诉求和渴望,他们面对作者和其他外国记者时保有的朴实的善意和真挚的情感。作者作为中央电视台特派记者,和来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今日俄罗斯等媒体的国际记者一同被卡扎菲政府军围困了五天四夜,一时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这一段惊险的经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选择和人性考验促使作者从一个怀抱新闻梦想的姑娘迅速蜕变成一名真正的战地记者。草色·天韵:叶延滨精短美文100篇
本书收入著名诗人、作家叶延滨所作精短散文随笔100篇,这些文章有对既往生活、人物的回忆,也有行走各地的游记,有的侧重抒情,有的侧重说理,更多的是夹叙夹议,渗透着作者对生活、人物和祖国山川很深的情意,充满着人生思考和积极乐观的情调,哲思与诗意是它们的最大特色,格调高雅,深受青少年读者欢迎,有的被用作高考试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