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300000038

第38章 著名科学家工学家(1)

陈裕光与金陵大学:贯穿毕生,如数家珍

金陵大学是美国教会在华较早开办的大学之一,也是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之一。陈裕光青年时代在金陵大学前身——汇文书院的附中读书,后入金陵大学本科学习直至毕业,前后达10年之久。从1925年至1951年,他又重返金陵大学,由教授至校长,历26度春秋,与金陵大学的历史渊源很久,感情很深。

金大创办经过

19世纪末,所谓“泰西各国”鲸吞蚕食,加紧对华侵略,中国国势日蹙。他们凭借不平等条约,各自在华攫取特权,西方各式人物蜂拥而至。当时,美国基督教会派到中国来的传教士甚多,他们一面传教布道,一面创办学校,先后在中国设立了14所高等学校(即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苏州及上海的东吴大学,杭州的之江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广州的岭南大学,福州的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成都的华西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济南的齐鲁大学,武汉的华中大学,长沙的湘雅医科大学)。在当时,金陵大学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学之一,一向由美国教会选派美国人担任校长。

金陵大学是由南京汇文书院等3所教会学校合并而成。先是美国教会中的美以美会、长老会、基督会相继派出传教士,在南京创办汇文书院、基督书院与益智书院。其中开办最早的是汇文书院,创建于1888年,距今已近1个世纪。院长就是后来在上海创办《新闻报》、《英文日报》及《亚洲文会》杂志的福开森,他与清末两江总督刘坤一、邮传部尚书兼航政大臣盛宣怀及一些北洋官僚频有往来。此人来华时不过20岁左右,原是南京地区一个传教士,操一口南京话,精通中文,活动能力很强。他很早脱离教育界的原因之一,据说是因为汇文书院院长待遇不高。去职后,受盛宣怀之聘,为上海南洋公学监院。福开森居中国60年,对东方文化尤其是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兴趣很浓,收集古代金石书画甚丰,后悉数捐赠金陵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福开森被日人囚于集中营,后美日交换俘虏,返回美国,1945年病故。

陈裕光于1905年入汇文书院附属中学。汇文书院是美国教会在南京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中学部又称“成美馆”,大学部称博物馆、医学馆、圣道馆。博物馆即文理科,1928年立案后改为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馆即医科,曾办有鼓楼医院。

这一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平凡的1900年。这年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当时长江下游虽没有像直隶、山东那样处于风暴中心,也是风声鹤唳,南京的美国传教士同样受到了中国人民爱国运动的冲击。

这时,美国传教士也开始对在华办学重新估计。为了适应中国的现实,从多方面改变中国人对美国教会的感情,教会学校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而3个书院分散,既不利于管理,又不利于提高质量及扩大教会的影响,几经酝酿,1907年,基督、益智两书院合并为宏育书院。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又合并为一,定名为金陵大学。

合并计划的第一步是购置土地,扩充校舍。全部工程由美国芝加哥一家公司设计承包。建筑材料除屋顶的琉璃瓦和基本土木外,都从国外进口。新校舍从1910年开始设计、动工,至1915年秋,长达5年始部分落成。建成后的金陵大学校舍,中西合璧,美轮美奂,十分宏伟,基地面积达2000多亩,与鼓楼巍然并峙,为当时南京最大的建筑。

基督化教育

金大的办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基督化人格”,亦即培养“基督牺牲与服务精神”,以“造就健全国民,发展博爱精神,养成职业知能的根本”,实际上就是推行基督化教育。因此,宗教气息十分浓厚,宗教仪式十分严格,宗教课为必修课。每逢礼拜,师生必须参加。后来,除本校师生外,不少校外教徒也加入了礼拜行列。基督教义为许多人所接受。

合并前,学校最高行政管理权操于美国传教士和美国差会干事之手。合并后,中国籍的教职员工人数虽有增加,但行政领导、各科主任、系主任及主要教职员仍为美国人。原来的文、理科有所扩充,增加了几个系,医科停办。1914年成立农林科,后又增设农业专修科。

金陵大学的经费,开始时多仰赖美国教会拨给,学生不仅免收学费,甚至还另给津贴;但学生还是寥寥无几,因为当时社会上对“洋鬼子”办的洋学堂心存疑虑,多不愿送子弟入学。后来,西风东渐,家长们开始改变看法,把子女送入教会学校求学的逐渐多起来,学校也开始对部分学生收取学费,陈裕光就是在开始收费后进去的。

教会学校重视英语,这对教师、学生都一样。一年级新生入学考试,仅英文一项,就要过5道关:听力、读力、作文、语法、字量(常见字的字义及用法)。在课本方面,除去国文、中国经史等课程不能不用中文外,其他课程,包括文娱活动,全部采用英文;连助教指导实验、运动场上运动员的口语、学生助威的啦啦队,也无例外。陈裕光是学化学的,必须读英国文学史、英文修辞学、英国古典文学。由于一系列的强制措施,金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一般都比较高。上世纪30年代华东4所大学(金大、圣约翰、东吴等校)一年一度的英语辩论会,金大常占优胜。除英语外,学生对其他学科也能勤奋学习。

谈到这里,陈裕光会回忆起辩论会上的特殊现象:其他学校师生都是西装革履,而平时既穿西装、也穿中装的金大学生,在辩论会上一律长袍马褂,满口流利英语,一般学究打扮,直到现在,他还印象很深。他这个校长,在金大20多年,从未穿过西装。作为民族文化的表率和民族精神的体现,金大很多教授也穿中式服装。

金大教学用的教材、图书杂志、仪器设备乃至有些生活设施,有一时期也从美国运来。一句话,从行政到教学,很少与中国政府发生关系。这一现象至1928年向中国政府立案后才开始改变。教授当时皆为美国传教士,只有教中文的和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才聘请华籍人员。中、美教职员的待遇也有很大差别,等级高低非常很明显。华籍教师中出过国的比未出过国的高。

金大有“钟山之英”的美称。对学生的要求,不论学习上还是品德上一向从严。上世纪30年代初,各省兴办大学,师资咸感不足,金大毕业生多为征聘对象。高等学府是这样,政府机关、金融界、实业界、科学机构等,也有金大校友跻身其间。后来那些积极工作、以期为人类社会贡献力量的金大学生,国内、国外都不乏其人。

金大同时在美国纽约州教育局立案,毕业生可同时接受纽约大学的文凭与学位;并可直接升入纽约大学或任何美国大学的研究院而不受限制,与欧美大学享受同等待遇。

金大第一任校长为美国人包文,教务主任兼社会学教授是美国人夏伟斯。夏伟斯在金大推行一种美国式的计分制,即5等制,如一班10个学生,必须按照一等1人、二等2人、三等4人、四等2人、五等1人的比例计算成绩,并硬性规定五等生开除。结果很多学生不来了,教授们意见纷纭,有的公开进行抵制。后来被迫取消。如华籍哲学和中国文学教授刘伯明,对此即表反对。

这位刘教授是1909年金大文科毕业生,是中国学生中最早获得美国哲学博士学位的一位爱国学者。他在金大担任国文系主任,热爱祖国古典文学,试图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结合起来研究,但未能实现。他的教育思想与某些美国传教士格格不入,又对外籍教师的一些生硬作风不以为然,遂愤而辞职,受聘去国立东南大学担任副校长。刘伯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为人所熟知。

此外,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同学,他们来到金大,不仅为了学习外语、科技和书本知识,他们有抱负,有爱国主义思想,关心学校前途。所有这些,都是随后由中国人当校长的精神准备。

由于当时金大的经济命脉掌握在美国教会手里,校长和主管财务人员都直接由美国教会指派。主管财务人员初称司库,立案后改称会计主任。坐这把交椅的是美国女教士毕律斯。她来华时才20岁左右,解放初离开南京时,已年逾花甲,是位有献身精神、精明能干的老小姐。1927年陈裕光当金大校长后,她是配备给陈裕光的英文秘书。

文、理、农三个学院

金大原设文理、农林2科,立案后扩充成为文学院、理学院和农学院,以符合国家大学至少3院的规定。文学院设立历史、政治、经济、国文、英语、哲学、社会及社会福利行政等8个系,初以研究为主,后重应用及推广。如社会服务深入社会基层,为妇女、儿童服务,同时还关注南京人力车夫的福利;经济系以合作经济为主。文学院成立了历史研究所,与中国文化研究所合作招收研究生。

理学院除原有课目外,加强了课程设备及师资力量,增设化学工程与电机工程课,后来又增设化学研究所。理学院推行电化教育时间早、历史长。从1922年开始,一直间歇地延续到解放后院系调整。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客观需要,还办过二年制的电化教育专修科、3次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电化教育内容,包括教育电影的翻译、制作和幻灯片的制作、发行。电化教育摄制人员的足迹遍及上海、北京、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山东、河北、绥远、福建、广东、湖南等省市,拍摄各种有关地理、工业、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教育电影,到全国100多个点巡回放映。有一年日全蚀,理学院院长曾偕同中国天文学家组成的观测队,前往西伯利亚、伯力和日本北海道,拍摄日全蚀电影,后又制成《日蚀》教学片一部,对群众进行科学普及教育。1943年到1945年,金大内迁成都时期,每周一次露天放映教学电影,经常有许多人观看。

除文、理学院外,原来的金陵神学院与金大脱钩。本着信仰自由的精神,宗教课由必修改为选修,宗教集会改为自愿参加。在此时期,教学方针强调学以致用、学用一致,亦即“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适应社会需要”。

金大农学院历史悠久,初创于1914年,开国内四年制农科先河。它的主要特点也是教学、研究、推广“三一制”,重在联系中国农业实际,不尚空谈。其中对推广一项尤为重视,师生足迹遍及全国10多个省的农村,受到各地农民的欢迎。其他如教学、研究也卓有成效。金大校誉鹊起,闻名国内外,农科是一主要因素。

1912年,农科教授斐义理,向在南京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及黄兴、黎元洪等30人吁请赞助规模颇大的农义会,这是使遭受水灾的农民开植荒地、以工代赈、自谋生计的办法,深受孙中山先生等人的赞许。随后他又请求提倡造林;经临时政府批准,并规定清明日为植树节(后改为3月12日)。金大的林科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始成立的。当时,北京农商部设立的林业学校已解散,青岛大学林科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也告停办,国内大专院校设农林科者只有金大。

农林科成立后,在南京、安徽等地购买土地,开辟农场;并在学校附近开办农事实验园,培育新品种,同时接受各省保送的官费生前来就学。山西阎锡山、南通张謇等都曾选送学生前来学农,金大也曾派人前往指导植棉。1922年,上海各纱厂为建立棉花原料的可靠来源,曾联合要求并资助金大农学院推广植棉。为此,金大开办了农业专修科、农业推广部,并在各地设立试验农场。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教会曾派一位教授来金大,专教棉花育种试验,后培育成第一号优良棉种,称为“百万棉”,在江苏、安徽等农村推广。继棉花之后,农科又培育成稻、麦新品种,从事推广,收效不小。

金大农林科立案后改为农学院,下设8个系和1个部:农业经济系、农艺学系、植物学系、动物学系、森林系、蚕桑系、园艺系、乡村教育及农业推广部。另辟农场及试验场多处,其中农艺学系共有总场1所、分场4所、合作场8场、区域合作试验场5所、种子中心区4所。仅总场就有农地1700余亩,蚕桑系桑园有230多亩,试验场面积100多亩,种植桑树数万株,对改良中国蚕桑业起了一定的作用。

农业经济系曾对土地利用情况作过一次广泛的调查。截至1931年止,调查范围包括辽宁、绥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广东等十几个省,还曾作过人口调查及水灾调查。对水灾调查的结果,曾细加分析,后交水利和赈济单位作预防水灾的参考。

1930年,美国农业部出资,在金大教授美国人卜凯的支持下,农学院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全国农村经济调查。这次调查,动员了众多的师生参加,事后写了一份长达数千页的英文报告(后译成中文,名为《中国农家经济调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位卜凯,原为安徽宿县地区的传教士,熟悉中国农村的情况,写过不少有关中国农村的报告,在美国被视为中国农业专家,担任过美国国务院的中国农业顾问。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联合国远东救济总署署长。在金大,他曾倡力“东方文物研究所”,罗致不少名流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语言、语法、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古籍等,前后达20年之久。

卜凯的前妻,就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她自幼生长在中国,是一位“中国通”,先后写过50几部作品,多取材于中国农村。她曾把中国古典小说《水浒》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大地》是她的成名作,曾改编为电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和她丈夫卜凯在金大任教。卜凯在农学院,赛珍珠在外语系。

金大图书馆

金大对图书馆一向重视。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农业经济系即成立农业图书研究部,收集中国古今农业书籍及各种图册,编纂《先农集成》及《农业索引》,为搜集、整理我国的农业文献,做了大量的工作。图书馆对地方志的收藏,更是不遗余力。金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后,搜集工作抓得更紧。文化研究所附设的博物室藏有殷墟甲骨数百片,包括《老残游记》作者刘鄂陪嫁女儿的甲骨片。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名画真迹,如海内仅存的南唐画家王齐翰(晋卿)所作的《挖耳图》,图上有北宋、南宋至清末各代名家的题跋。此图原为清朝官员端方所有,福开森以巨金从端方手中购得。在福开森众多的收藏中,《挖耳图》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件。

金大图书馆的管理和图书的收藏、整理,是与图书馆学专家美国人克莱门斯,中国教授刘国钧、李小缘等人的努力分不开的。他们为丰富金大图书,鞠躬尽瘁,值得人们深深怀念。

金大图书馆建成后,在命名问题上曾出现过意见分歧。有人为了纪念在动乱中被流弹打死的金大副校长、美国人文怀恩,主张命名为“文怀恩图书馆”,并在馆前竖立文怀恩的铜像。考虑到金大师生的反帝爱国情绪,结果图书馆落成后,既没有写文怀恩的名字,也没有竖立他的铜像。

同类推荐
  • 未知大学(全集)

    未知大学(全集)

    写诗是任何一个人在这个被上帝遗弃的世界上能做到的极美好的事情。以文学为志业的波拉尼奥,写给一代文学青年的情书。中文版波拉尼奥诗集包含主诗集《未知大学》,及另三部诗集《安特卫普》《浪漫主义狗》《三》。
  •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冬郎元是月中身,憔悴三生碧海邻。一样名香惆怅句,不如侧帽照词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却享有鼎盛的词名。 纳兰容若的一生,仿佛一出华丽而悲情的戏剧。本书以纳兰的生平为主线,从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将纳兰容若的词与情细细道来,向您呈现出一个鲜活的纳兰容若。
  • 2016年散文随笔选粹

    2016年散文随笔选粹

    本书精选了2016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学期刊的优秀的36篇散文随笔作品。分别为钱佳楠的《四封信》,阿慧的《前头有很多好东西》,陈涛的《小镇青年,酒及酒事》等。这些散文随笔作品题材涉及广泛,内容有深度,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可读性来讲,都极具代表性。
  •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人,很容易老去。我很想知道,有生之年,我爱的你,会过得好吗?我们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再简单不过,不论生活给予什么,遇见了谁,坦然地接受便是,这是内心最美的姿态。
  • 珠宝的前世今生

    珠宝的前世今生

    每一枚珠宝的后面都藏着一些传奇,一些故事。那些围绕着珠宝展开的爱情与战争,无不说明珠宝的魅力不在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之下。在故事的流行色彩后面,珠宝知识被轻松而愉悦地娓娓道来。时尚、知识、传奇,尽熔铸于作者精悍幽默的行文之间。
热门推荐
  • Political Arithmetick

    Political Arithmeti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年炼狱

    千年炼狱

    一个孤儿被收养,他为了自己的身世而踏入了修真之路
  • 你要记得我曾来过你世界

    你要记得我曾来过你世界

    她,是所有家长和所有老师眼里的乖乖女加好学生。第一次遇见她,朦胧之间没有看清楚她的样子,正要去寻找,却不见她的踪迹。第二次遇见她,是在一个好学生学习的地方,他跟她抢着同一本书。渐渐的,他见她的次数多了,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绪,像是喜欢的种子,正在慢慢生根发芽。他明明知道她是好学生,却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见她、去找她,去寻她。他明明知道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却还要试图去追上她的步伐。明明知道他们之间根本就不可能,却还想要亲自去试一试。其实啊,从他们相遇开始,缘分就已经注定了……
  • 再见这十年

    再见这十年

    曾经的你,是不是也热血,冲动,打抱不平,悲天悯人。步入社会后,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自己,人性一次又一次冲刷自己的三观。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也许,在这些故事中,你能看到曾经或是现在的自己。
  • 倾世情缘

    倾世情缘

    应是荆山一璞玉,粉颜初来梦相依。可怜薄暮落沧海,秋水若纱罩琉璃。铁骨铮铮踏寒潭,几番惊恍几番奇。桎梏不为往生事,笑看六宇帝王尊。她,一个21世纪的神秘家族少女,穿越成为将军府孤女,出生时一头银发,红眸。因政治追杀,出生不足一月时离家,与兰儿相依为命。从小天赋过人,在人间四处奔走,兰儿传授她武功,炼丹,音律,诗词,丹青,以及为人之道,把她毕生所学都传授与她。在尘世间打滚,谁又晓得她是一颗沧海遗珠?七岁那年因为机缘巧合,开启了独自一人天下。汀兰袅袅玉露娇,髣髴轻掩雪腮香。婵娟仙姿峨眉误,孑立琼轩淡寂寥。无奈春风妒凝香,珠帘憔悴楚泪长。椅烛屏画清秋梦,西楼月光竹影摇。
  • 狼犬大人,别过来

    狼犬大人,别过来

    苏亦眠梦到自己被一堆零食活埋了...不是撑死,也不是噎死,居然是被活活憋死!估计她是世间第一人...忽天降下一狼犬,那厮以救她为诱饵,骗她签订契约,美其名曰能相互感应(灵犀)...戴上指环之后,苏亦眠:尼玛我怎么感觉像签了一份卖身契??!
  • 托尔斯泰思想小品

    托尔斯泰思想小品

    本书为我国著名的托尔斯泰翻译者和研究者王志耕先生对托尔斯泰最富有思想性和可读性的作品的翻译、选编、解说。其内容涉及托尔斯泰关于人生、道德、修养、游历、家庭、婚姻、教育、文化、哲学、历史、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 浮尸城

    浮尸城

    一直想找一款打怪剥材料,捡垃圾造装备,最好是还有个漂亮小姐姐带着飞的真实游戏,希望这款游戏我能满意。
  • 影后的继承人老公

    影后的继承人老公

    【1V1宠文】放心掉坑!随从:“总统,太太被欺负了。”何斯:“灭!何家威严不可挑衅。”随从:“总统,太太把您最喜欢的古董花瓶打碎了。”何斯:“什么,不早说,看看伤到手没有。”随从:“总统,太太把你公司卖了。”何斯:“什么?缺钱也不早说,让财务部赶紧转钱过去!”“......”龚家长女臭名远扬,张扬成性,当她挽着A市太子爷出席某盛典时,轰动了整个上流社会。“离婚,老娘不过了!”“好,家里所有东西归你,我也归你。”原以为嫁给了一个禁欲系高冷男神,哪知男神并不高冷,简直就是一腹黑的妖孽。从此肆意潇洒的她竟然成为了一个人的专属。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