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要了一支烟想去走廊里抽,被痕检组长一瞪,悻悻地放下打火机。
“我现在只能告诉你死因是心脏麻痹,能引发心脏麻痹的情况多着呢,要不要我给你举举例?不要急,让我先去补个觉,情神饱满地去干活。”
林宪暗骂一声,法医真是个大爷,得供着。
痕检组长也凑了过来。
“现场没有发现疑似装过毒物的容器,不过有个空的快递纸箱。你要实在没东西可查,就去把查那个快递吧,也许有关系。”
“送去急救的那个民警,医生怎么说?”林宪又问搭挡。
岳清显然和他想到了一起,正在打电话询问。无怪林宪那么执著,这是案件性质问题。
岳清放下电话,摇了摇头:“医院说查不出原因也治不了,紧急转院去一个私立医院了,慧泉医院。”
林宪抓了抓鸡窝似的乱发,见痕检干得差不多了,便宣布收队,各回各家各睡各觉,准时上班做好加班的心理生理准备。
一众人都笑了,穿上了警服之后,加班是常态,不加班才让人惊讶到需要准备。
说了准时上班,结果林宪自己睡过了头。
赶到市局时,岳清已经带着两个外勤去慧泉医院了,还有两个外勤被派出去聊胜于无地查快递。
林宪看着打卡表上岳清和自己的名字分占头尾,不禁有些牙疼。明明昨晚工作到同一时间,岳清究竟是怎么精神饱满地到得比谁都早的?
林宪找上刑侦一队里为数不多的女外勤作陪,驱车前往位于市郊的天心福利院。
天心福利院占地广阔,拥有三幢楼房和一大片长满青草的矮坡。
成立至今三十二年一直声誉良好,无不良记录,接受政府财政拨款,内部还有一所受教育局认可的小学。
职员二十三人,收容儿童一百一十六名,年龄从新生儿到小学毕业。
两位警官受到了不算热情的接待,仅有一位自称负责人事的青年配合调查接受问询,连院长都没见到。
问及原因,名叫孟秋信的青年吱吱唔唔了好一会儿,才在林宪的逼问下坦白他们昨夜有个孩子离家出走,已经报警了,职员都派出去找人。
“那孩子是叫李笙吗?”林宪把柳柳家发现的那张纸的复印件拍在桌上。
他注意到孟秋信挑了挑眉,比得知柳柳死询时还要震惊。
距孟秋信所述,柳柳是福利院的医生。这里的孩子多少都有些先天性的疾病,长期依赖柳柳的治疗。
柳柳被害后院方也非常头疼于继任者,他们还担忧有几个病情严重的孩子治疗中断可能危及生命。
“福利院有规矩不让职员把文件带回家的,怕对孩子不利。
这个李笙是个女孩,十一岁了,在福利院里算是年纪比较大的。
现在院里幼儿比较多,职员精力有限,自然希望大孩子能懂事一点不要添麻烦。可不知道是叛逆期还是怎么的,她这半年来成绩一直不稳定,时好时坏的,还经常耍小脾气。
柳姐就决定要稍微惩罚她一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些孩子在世上无亲无故,无依无靠,哪有资格撒娇啊!”
福利院人手有限,柳柳还兼任院内小学的教导主任。
“监控查过了吗?确认是离家出走不是被人绑架或者拐卖?”
孟秋信露出无奈的苦涩微笑:
“当然查了。只是福利院的监控仅仅覆盖了主要出入口,大孩子都住在两到三楼,警官你也看到我们的墙的外立面了,翻窗爬墙其实不太困难的。
大人会害怕掉下来摔死,十一岁的小孩儿可不懂这些。
要说绑架拐卖什么,院里有的是比李笙年纪小好控制的孩子,偏偏带走了李笙这太没道理了。”
林宪点了点头,指着同行的女警问:“可以让小韩四处看看吗?”
“请便。孩子们都关在各自的房间里,请不要惊扰到他们。”孟秋信起身拿了一张门禁卡给女警。
林宪向孟秋信询问了一些柳柳的私人情况。
在同事眼里柳柳不算一个好相处的人,性子冷淡,除了工作上的事很难和她说上话,集体活动一概不参与,自然没什么人缘。
不过要说苦大仇深到下毒害人,也不至于。
问到柳柳的家人和情人时,孟秋信连连摇头,不确定他这是没有还是不知道的意思。
死者的社会关系简单,简单到几乎一无所有,林宪无法想象怎么会有人活到这般境地。
同样也不利于侦破案件,可以说他现在毫无头绪。
林宪撕开薄荷糖的包装塞进嘴里含着,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
他拿出手机,播放从报警平台要来的录音。
“仁爱路6......625弄......丽心花园......6号1104.......请尽快派人过来......我就快要死了......”
虚弱但冷静、低沉的女中音,孟秋信点了点头,确实是柳柳的声音。
林宪略有些心惊,生死关头还镇定自若,林宪办了快十年案子是仅见她一例。
民警靠近立刻就失去了意识,为什么柳柳能坚持到打完电话?
林宪不解,挖掘不到更多的线索,他正准备叫人回来,女外勤先给他打了电话:
“林队,你能过来幼儿室一趟吗?我怀疑这里虐待孩子。”
林宪抬头瞥了眼孟秋信,这个带着圆框眼镜、满身书卷气的青年正端着手机不停输入消息,眉宇微皱,其中的担忧不像在作假。
女外勤发了一张照片过来,是一个大约一岁大的孩子白嫩嫩的手臂,四条平行的足足有五厘米长的伤痕赫然入目。
“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林宪板着脸问。
总有同僚说他长了张能让犯人放下屠刀的关公脸,怎么听都不像一句好话。
孟秋信怔了一下,看看照片沉吟片刻,不确定地说:
“应该是李笙干的。难怪上周院长气急败坏的,这孩子闹得也太过了。”
林宪也认为那不是成年人造成的,间距太窄,伤痕偏细,不是身材娇小的女性的话,孩子确实可能性更大,外勤关心则乱了。
这个叫李笙的孩子还有暴力倾向,确实需要适当的管教,她还没有铸成大错,尚来得及。
虽然基本上认定李笙的出走是个人行为,但究竟是自己主动逃跑,还是有人故意引诱她出去还没有定论。
如果是后者,这个人会是凶手吗?
可惜没有留下蛛丝马迹,这个答案只能等到找到这孩子之后才能揭开。
林宪离开之前向孟秋信索要了他的联系方式和李笙的照片,照片里的女孩理着方便的短发,睁大了眼睛恶狠狠地瞪着镜头,紧抿着双唇,是个早慧而孤独、对世界充满敌意的孩子。
林宪把照片上传到警务系统,寻求各基层派出所的帮助。
一个孤身的孩子应该跑不远,就怕有成年人在协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