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300000006

第6章 百年风雨 传承与发展(1)

——纪念四川省图书馆建馆百年

李忠昊

四川省图书馆已有百年历史了。百岁的它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一部巴蜀文化的历史。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也开启了四川社会革新之门。“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封建藏书楼在“保存国粹、启迪民智”的思潮下,逐步走向近代图书馆,四川陆续出现了具有图书馆服务性质的阅报所。也在这一年,清政府四川提学使刘嘉琛奏请建立图书馆。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民国政府四川行政公署成立后继续推动建立图书馆。1912年10月20日成都少城公园西侧,四川图书馆定名开馆。此后,四川图书馆从馆名到隶属关系都数度变迁,先后更名为“成都市立图书馆”(1928年)、“四川省立图书馆”(1940年)、“川西图书馆”(1950年),1952年始正式定名“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初创的近四十年,四川著名学者林思进、蒙文通、伍非百、穆济波等先后出任馆长,为传播知识、服务社会而竭心尽力;但由于旧中国时局动荡,四川图书馆只能在曲折生存中缓慢发展,这个时期图书馆藏书门类单一,品种稀少。新中国成立初的四川省立图书馆藏书总量是89642册,其中中文线装书和平装古籍5万多册,余皆报纸、杂志、西文、日文等书籍。

自1952年正式定名“四川省图书馆”至今的60年,是四川省图书馆快速而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几代图书馆人的励精图治、努力奋斗下,今天的四川省图书馆已有藏书近500万册、珍贵文献70余万册、善本书6万余册、数字资源30余TB;是凝聚全川公共图书馆力量,全天候服务覆盖四川辐射西部的综合研究性省级公共图书馆和公益性文献信息基地;四川省总书库、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四川省分中心、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四川分馆和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全国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四川省中心,也是国际图联成员馆和世界银行资料存放馆。如今的四川省图书馆为四川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构建传统与现代的横向与纵向的服务网络中,可以说是软硬并举,文化惠民,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推动数字文化惠民,为四川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生命。

四川省图书馆自强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息。创办伊始,由四川行政公署划拨办馆运行款项,拓址建楼(成都少城公园内),因种松八十棵,也称八十松馆。1922年后四川财政困难,经费一再削减,1927年终因省款支绌,馆务难以维持,划归成都市政公所管理,仍称四川图书馆。1939年省府复拨款项30万元,由中央图书馆派员辅导策划,在成都城守东大街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中二次建馆,该处馆舍可藏书4万余册,阅览室3间,设座位150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加强了对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在历届图书馆人的奋斗努力下,先后在成都骆公祠、桂王桥西街、城守街等处购征土地建馆。20世纪70年代末迁入现址总府路6号,这座4层高1.6万多平方米馆舍设有阅览室17个,座位900个,是当时成都市中心最漂亮宏伟的建筑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业务的发展,该馆舍已明显不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90年代初,为了求变求发展,四川省图书馆在“以文养文”的思潮下尝试与企业置换产权建新馆,但由于企业资金短缺,“项目”搁浅,致使图书馆文献收藏整理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馆藏文献严重受损,最基本的阵地服务都难以维持。1998年,在中共四川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文化部的关怀下,在省文化厅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四川省图书馆班子及全馆职工团结互助,通过艰苦的努力,经过漫长的法律诉讼,终于在20世纪后期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和法律纠纷,为修建新馆排除了障碍,打下了基础。在此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又艰辛地解决了图书馆职工几十年无住房的老大难问题。

传承文化,启迪民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四川省图书馆的新馆建设,在省文化厅的直接策划和领导下,在省发改委和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策划建新馆,并选址在成都市天府广场西侧,2009年四川省图书馆新馆正式立项,成为四川省十大重点工程之一。这彰显了党和政府有世界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境界,有宽阔的视野和胸襟,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意识和精神,也标志和确立了四川省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我们图书馆人是幸运的。

四川省图书馆新馆从外形设计到内部功能布局与风格都注重巴蜀文化元素的内涵表述,注重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在新馆的开放性、普惠性以及数字图书馆设计上,重视巴蜀文化资源的整合传播,特色服务上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表现及数字化的体验。目前,新馆建设在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领下,省文化厅党组亲自主抓,通过科学推算项目进度,各项保障措施及程序安排严谨到位,确保新馆建设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稳步推进。2013年,一座总面积达5.2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区面积占88%,座位3800余个,同时可接待读者6000人的现代化图书馆就将屹立于成都市天府广场西侧。落成后的新馆将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发展融为一体,可以实现多维空间体验、海量馆藏查阅、现代阅读公益共享、科学研究知识传播、数字资源遨游、功能齐全的综合研究型的四川公共文化服务重要载体和阵地。

四川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巴蜀文化更是底蕴深厚,人文荟萃,郭沫若曾在《蜀道奇》中写到:“文翁治蜀文教敷,爰产扬雄与相如。诗人从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苏”。作为巴蜀文化与典籍文献研究中心,四川省图书馆深厚的丰富馆藏要感谢历代专家学者和各社会机构的捐赠、缴送,加之本馆购求、馆际互换交流和国际交换所得,因而使馆藏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瑰丽多姿。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本身所有的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学术资料性的特质,既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并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物质见证,也是今天研究考察中国古代文化史、书籍史、印刷史等不可多得之直观形象材料。就其内容而言,举凡现代百科、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多语种、多载体文献齐备。可以说,四川省图书馆的藏书不仅规模宏大,且门类齐全,体系完备严整。特别是馆藏的隋唐时代手写经卷、唐宋元明清五朝著名文人诗词集、历代四川方志、古医书、古农书等堪称巴蜀文化历史之珍宝。馆藏明嘉靖版《华阳国志》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方志,更因毛泽东同志于1958年借阅,而弥足珍贵。馆藏明洪武五年至永乐元年刻《大藏经》,因刻于洪武年间的南京,又称《洪武南藏》《初刻南藏》,明代洪武官刻《大藏经》传世仅此一志。

同类推荐
  • 九十年代文学

    九十年代文学

    上次在桂林开“第三届今日批评家论坛”时,和程光炜老师商量一起和人民大学联合做一次研讨。程老师主持的“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课题,在高校和学术界影响很大,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程老师最近要转到九十年代文学研究,他提议把“九十年文学研究”作为我们这次讨论的题目。其实我的一个愿望,是让程老师也抽出时间跟我们的客座研究员聊聊,给我们指导一下。我的另一个想法是,大家在校时,对八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前的当代文学史,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九十年代文学史不一定熟悉。
  • 柔石小说精品

    柔石小说精品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柔石的经典小说作品。中国现代文学是指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中国现代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兴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历史推动作用。
  • 本质:诗十四首

    本质:诗十四首

    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空气、皮肤和水、渡光阴的人、樱桃树下、本质、词,内心、词,房子、词,刀锋、纯粹的人、吕布之香、诗人无饭、一生、月落等。
  • 东方之行

    东方之行

    由赫尔曼·黑塞所著的《东方之行》讲述了赫尔曼·黑塞的心中有一座东方文化的圣殿。其中既陈列着他对于以中国、印度为主要代表的东方文学、绘画、宗教的独到的见解,也镌刻着他用讽刺故事、童话、寓言所描绘的东方图景。但无论他是在试图厘清佛教、婆罗门教与印度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是以极具民间传说色彩的方式讲述一位具有“印度式生命轨迹”的国王的故事,都无一例外表达了贯穿其一生创作的主题:个体在积极寻求本真自我的过程中力图实现分裂自我的和谐统一。
  • 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

    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

    《齐如山文丛·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一书中,齐如山先生重点介绍了民国时期农工的分类和园艺的分类。
热门推荐
  • 纨绔子弟变形记

    纨绔子弟变形记

    不一样历史架空小说,看纨绔子弟如何被婆媳联手逼上梁山,成就一番事业,反正靠媳妇打架,靠媳妇赚钱。 找点事做做吧。媳妇我想出去带兵。你去了我干嘛,回家躺着。媳妇我想看看赚了多少钱。反正花不完,你看啥,回家躺着。媳妇,有人欺负我,诶,怎么没了。媳妇,这个东西好漂亮,诶,这店我家的了。媳妇,我想出去欺负人,我想和小姐姐聊天。去吧去吧,别打扰我做事。好的媳妇。
  • 烟火气

    烟火气

    潮汕墟集上最有名的“中间人”俗称“猪中”的老韩,他的女儿巧佳被外来文工团演李队长的冯斌拐骗离家。巧佳怀孕被冯斌遗弃,孤苦无助回到故乡,仍被深深爱恋着她的男友金力军宽容接纳,此事却在家乡掀起轩然大波。金力军本是乡长金大庆的独生子,这场乡村爱情风波究竟如何收场?河堤上没有一丝风,北面的云压得极低,黑沉沉地像泡了水的毛毡。
  • 大地·生灵(二)

    大地·生灵(二)

    喜鹊与老鹰、猞猁的恩恩怨怨大千世界中,野生动物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王国。在它们的国度里,王者们高高在上,君临天下,威风八面,自不待言。但这个王国中的小民百姓们,也有它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每一个生命都绚丽多彩,富有智慧和勇气,神秘玄奇,生生不息,万年如斯。喜鹊是中国人的吉祥神鸟。“喜鹊叫,喜事到”。这种说法,有数千年的渊源。青海柳湾出土绘有喜鹊纹饰的陶罐一件,这是件祭祀用的礼器。说明四千年前,先民们已把喜鹊作为神物或图腾;“鹊桥相会”,在这个无比壮美的爱情神话中,喜鹊崇高的形象令人敬佩。
  • 独上危楼听风雨

    独上危楼听风雨

    京城里的夜晚一片繁华,灯火照亮着大街小巷,欢歌笑语尽显风流。若是有人在城门口,一定能听见这隐隐约约的兵马声,这声音也越来越重。月光下,城外堆满的是,京城的噩梦。突然,四方的大门被打开,城外的声音响遍城内,“杀!!”无数士兵注入了京城,开始虐杀着惊慌的百姓。烧杀劫掠,今晚的京城是人性最劣处的爆发。皇宫之内,载歌载舞。外面滔天的杀伐声,把皇宫的人给怔住了,每个人的表情都令人捉摸不透。“报!有大量敌人进入城内,正在屠杀城内百姓!皇宫已经不安全了,请陛下立即离开京城!”宴席之上,位置最高的男人暴怒了:“京城城外驻扎了五万禁军!敌人怎么可能突然进京!”……
  • 自主创业开餐馆

    自主创业开餐馆

    在众多的行业之中,餐饮业被国家列为未来蓬勃发展的热门行业之一,并且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用发愁找不到顾客。由此可见,自主开家餐馆,在饮食业领域开辟一条理想的致富乏路,是显而易见的首选途径。那么,如何开设一家餐馆,如何经营才能在餐饮业的竞技场上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呢?这就需要创业者懂得开餐馆的流程,具备一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技巧。本书从以往的许多餐馆的起步、发展、兴衰的实践经验教训中,选择了影响餐馆经营成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细节,详细地阐述了成功开设餐馆的必备知识和重要技巧,为准备创业开餐馆的朋友和正在从事餐饮经营的老板们提供了良好的指南。
  • 墨似微凉

    墨似微凉

    他以为终其一生他都不会去爱却没想到漫天的火光中,她蓦然闯进他的生命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不知不觉他爱上她纵然知道未来渺茫,还是想要禁锢她即使爱的身心俱疲哪怕明知飞蛾扑火,她还是奋不顾身原以为他们会这样直到老去默然相爱,寂静欢喜然而一场车祸,她终于失了再爱下去的勇气黯然回国本以为这就是结局从未曾想有生之年竟还有重逢那天后来,终于明白原来,有些人,有些情总要失去后才会被感动只要还相爱就不算晚只要彼此未走散就还有机会圆满
  • 爱不曾改变

    爱不曾改变

    每个人都会遇到爱,无法说爱是对是错,只要自己爱他(她)就从来都不觉得后悔,放手了,后悔放手还可以吗?因为曾经习惯了他(她)在身边,就不会在看到其他人的好,后悔的早可能还有救,晚了,就真的错过了。
  •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国古建筑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作为中国艺术最杰出的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中的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伟大和谐思想,表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所特有的伟岸而俊秀、博大而亲切、神秘而浪漫的特征。《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带你走进中国建筑的殿堂。
  • 终末帝国

    终末帝国

    英雄拯救了世界,迎来了万古的和平与复兴。“要我说,都他妈的是扯淡。”曾经的英雄背弃了他所拯救的世界,而如今机械师艾兰迪所代表的新的希望再次崛起,但—这新的希望会是所谓的英雄吗?这个世界还值得被拯救吗?
  • 用人智慧点子库

    用人智慧点子库

    《用人智慧点子库》行文中尽量摈弃了空洞的理论与说教,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智慧用人的各种点子,是企业老板成功经营的案头必备,也是有志与管理的人士成就梦想的智慧宝典。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地用人,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第一个必修学分是苦练内功。科学、合理、有效地用人,需要用慧眼甄选人,用利益激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培训提升人,用发展鼓舞人,用制度规范人。只有栽了梧桐树,才能够引来金凤凰。企业引来“金凤凰”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下蛋”。因此,除了苦练内功之外,企业管理者还需要苦练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