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56000000003

第3章 分床

1

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就发现父亲和母亲分床睡了。父亲在前厢房,母亲在后厢房。看电视也不在一起,父亲在前厢房躺在床上看,看着看着,张着大嘴睡着了;母亲要照顾两个侄子,在三楼我哥哥家的客厅看,直到晚上九点后我嫂子下班回来,她才下楼回后厢房休息。吃饭的时候,母亲在厨房刷锅扫地,父亲跟我们一起坐在桌子上吃饭,等母亲忙完来吃,父亲已经吃完了。他们,很少有时间单独在一起。

还住在老屋时,我们一共三间厢房,进大门左手边前厢房是父母的卧室,后厢房是我的,右手边前厢房是哥哥一家的,后厢房与灶屋打通,放农具和杂物。无论是看电视,还是吃饭,我们都在一起。空间只有那么大,大家生活在一起习惯了,也不觉得局促。一旦到了新屋,三层半,一楼住我父母,二楼留给我未来结婚用,三楼住我哥哥全家。这是我父亲的构想,他觉得未来全家一定会住在一起,便如此安排。如今,父母住在一楼,二楼我只有过年回来住上几天,平时都是空着的,三楼我哥哥常年在外,嫂子在家这边上班,母亲管着他们两个孩子。

从老屋搬到新屋,不只是住所的变化,还有我们关系的变化。空间一下子多出很多,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房间。我总觉得父亲和母亲关系的变化,是母亲主动选择如此的。她终于有了自己的一间房子,房门关上,父亲的鼾声、侄子们的打闹声、哥嫂的争执,都可以隔绝在外,她可以睡一个踏踏实实的觉。这是她在长达四十年的婚姻生活之后,才得以实现的梦。父亲的房间,有沙发,有衣柜,有电视,有各种各样的零食;母亲的房间,可谓寒素,一张床,是我们家最老的,可能有五十年历史了,除此之外就是各种箱子和纸盒子,装着家里的年货、衣服和各种暂时用不上的物件。她完全可以把房间收拾得跟前厢房一样,但她看样子已经知足了,毕竟这是她自己的房间。

2

回家前我给自己制订一个要完成的清单,其中有一项是:陪父母看电视。现在看来,也难以实现。我有时候在三楼陪母亲坐坐,有时候又下到一楼陪父亲聊聊天。过去在老屋,大家坐在一起吃着瓜子扯着闲话的场景再难出现。两边陪看电视的时间都差不多,不会在哪边多待片刻。父母可能不会在意这些,但我作为孩子还是会注意的。大家在小时候好像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你是更喜欢妈妈呢,还是爸爸?”我们这些老于世故的小孩都会沉着应对:“都喜欢。”绝不在言语中偏向哪一个,但实际上我们都会有更在乎的那一个,虽然在口头上不会说出来。

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我在北京,每回打电话回家,总是父亲接的电话。父亲第一句永远是:“你吃饭吧?”我说吃了,又问:“北京冷吗?”我说不冷,相互之间沉默了一会儿,父亲又问:“你吃饭吧?”我们之间好像没有可说的,虽然父亲很想再说一点什么,但他自己也想不出话题来。等我觉得说了足够的时间,让他觉得我不是在敷衍他,这才小心翼翼地问:“我妈在吗?”他说:“你妈在三楼。我去叫她。”我还没回答,他就把电话搁到一旁,仿佛也松了一口气似的,我能听到他向门外走的声音,也能听到他站在楼梯口喊我母亲名字的声音,不一会儿,我母亲下来,跟父亲说:“有么子好说嘞,你说就是了。”父亲说:“你说噻!说噻!庆儿要跟你说话。”紧接着母亲拿起了话筒,“喂,庆儿啊!”一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我的心立马热乎起来。

我喜欢跟母亲说话,虽然长这么大了,一跟母亲说话,就感觉自己还是个小孩。她也会问我吃饭了吗,可那是真问:吃了什么?怎么没有买肉吃?牙齿好点了吗?天气冷不冷?衣裳够不够?过年带过去的秋裤还能不能穿?……各种细微的问题,贴合着你的生活,吃喝穿住,都一一地问到了,这就是母亲。母亲在,家就在。小时候,父母去长江对岸的江西种地,如果只有父亲回来了,我会很失望,虽然父亲很想我,抱着我亲,胡茬子扎得我只想躲;如果是母亲回来了,我则欢天喜地,感觉这个大屋子一下子亲切起来。母亲在地里锄草,我坐在田间地头看她,有时候也下去帮忙;母亲洗衣服,我蹲在一旁递衣服。我时时刻刻都想赖在她身边,害怕她又一次离开。

最喜欢的还是跟母亲一起在灶屋里。她煮饭炒菜,我烧火。麦草引火,棉花秆折断塞到灶膛里,旺盛的火苗舔着锅底,水蒸气从盖子沿儿潽出来。我们一边手上忙着一边说话,我总喜欢说我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母亲就说:“那去医院检查。”去医院也检查了,都没毛病。我想,那时我总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让母亲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吧。有时候问起母亲是如何跟父亲相识的,母亲说:“这有么子好说的,都不晓得多少年前的事情了。”我还是一再央求她说。

那时候还在老屋的灶屋,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的霉味和青菜的微香。光线暗淡,看不清坐在饭桌对面母亲的脸庞。母亲说起了他们第一次相识的场景:“都四十年咯,我还记得。那一天,我被人带到你爸家来相亲。他家在塘边上,几间土房,茅草压顶。我坐屋里,你奶奶小脚转个不停,忙着招待。你爸倒是出去干活咯。”

我问道:“咦?是相亲哩!这么重要的日子,爸爸还出去?”

母亲点点头,“你爸是垸里的队长,集体里干活,他走不开的。连我也是请了假批准了才敢出来的。有人把你爸叫回来。你猜你爸进门时是么样儿?”母亲不等我回答,就忍不住笑起来,“一身的塘泥,挖藕糊的。穿着黑布褂,灰色麻布裤,屁股上还补了几块大补丁呢!”还未说完,我的眼前浮现出年轻的父亲,是如何把上衣扯长,好遮上补丁的忸怩样。“你爸一进屋,东摸摸,西蹭蹭,就是不看我。我也是头都抬不起来,坐也不是,走也不是。”

我笑说:“我听我爸说了。说是有一回在垸里看到了你,回来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就叫人做媒,有这事儿?”

“听你爸瞎说!”母亲扭头拿起筷子赶苍蝇。

“那是么人给你们做的媒呢?”

“你龙伯。他和你外公好得很。有一次,你龙伯在我家喝酒,夜深了,外公就送他回家。龙伯回到家,看到外公孤零零一个人儿走荒路,心里放不下,又赶着送你外公回家。两人你送我我送你,送到天明,两个人儿还在路上。”

说到这里,我们都笑了起来。天已经黑透,但我们懒得去开灯,边吧啦吧啦拍蚊子,边一句接一句地聊。母亲说到最后感慨道:“我那时的嫁妆,几本《毛泽东选集》,三床棉被,一套水杯,一件水红衬衣,就管么子也没有了。结婚的第二天,我和你爸就被派到水库去挑土。连张结婚照都没有……”

结婚的第二年,母亲生下了我哥哥;七年后,又生下了我;二十八年后,哥哥跟嫂子结婚,第二年生下了大侄子,又隔了四年,生下了小侄子——至此,我们家的格局就此定了下来。四十年后的今天,父亲和母亲成了爷爷和奶奶,而他们之间的生活却悄然发生着改变。

3

我回家之前,母亲给我打了一次电话——这是非常罕见的。一般到了周六,我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没什么事情,主要就是报个平安问候一下,说上几句就挂掉了。打电话,尤其是拿手机打,对母亲来说是麻烦事,我以前过年在家时特意教她怎么按按钮,还把家人每个人的手机号都抄得大大的,以便她找到。这次她突然打电话过来,寒暄了几句,就感慨了一声说:“你爸爸噢,气得人死!”我忙问怎么了,她接着说:“你爸爸不再是当年那个爸爸了,现在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我父亲是公认的好脾气,尤其是在我这么多叔爷之中。我们家族从我爷爷那辈算,爷爷排行老大,他有四个弟弟,五兄弟一共生了十七个男丁,除开我父亲,几乎没有不打老婆的。从小我便时常看到我的那些叔爷在家里打婶娘的场景,全家子女跪在那里求情,这时往往会有我的堂姐哭着跑来找我父亲:“细爷,你快去!我爸爸又打我妈咯!”父亲赶紧放下碗筷,冲了过去。唯独我父亲不会对我母亲动手,也许他生性良善,也许他真的是喜欢我母亲,这一点我深感庆幸。

我在北京有一位拍纪录片的好友,我看过他拍他父母的纪录片。片子里,朋友的父亲和母亲相处得极为融洽,他父亲怕妻子太累了会给她端凳子,头上有脏东西会亲手给她摘下来,家务活样样都会去做……你能看到一个好丈夫是如何去体贴呵护他的爱人的,那些在生活中的点滴关怀,让我为之动容,而且十分羡慕。我父亲,从来没有对我母亲这样做过。他虽然没有打过母亲,但是也不体贴她,这是我这些年来的感受。我心疼我的母亲。

我一直觉得父亲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自我的一面始终都在。小时候,我一直睡在父母的中间,有一晚牙疼得我直哼哼,母亲一直在安慰我,到了下半夜,牙疼并不见好,我哭了起来,父亲因为睡不成觉,恼起火来,劈头给了我一巴掌。我母亲气得爬起来,要抱着我回娘家。这些年过去了,想起当时的一幕,依然像是一根刺扎在心底。不能说他不爱孩子,在江西种地很久才回来,一脸胡茬,见了我抱着就亲,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只是说,他没法体贴,这个需要耐心和细心,他做不到。

就拿打电话来说,他会在电话中说:“哎哟,么办?屋里棉花不值钱咯!……天天下雨……俺垸里菊花娘前几天中风死了……讨债的人来了……”他会说出很多让人听了心为之一沉的话,他内心的恐惧和担忧,都不经过滤地倾倒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会在电话里安慰他,让他不用太担心,需要钱我打钱,都没事的。我像一个大人,一直在抚慰一个受伤的小孩。然而一旦是母亲打来电话,我心里立马松弛很多,母亲会告诉我没事,一切都正常。我们会像以往一样聊起各种琐事,我觉得这是一种成人之间对等的交流。

当然,我们都习惯了在电话中报喜不报忧。你那边怎么样?很好啊。你在北京如何?我也很好啊。而父亲常会揭开生活不容易的那一面,其实我们都知道,只是不说,但父亲不会掩藏。他一辈子常在这种担忧中度过,需要人来抚慰,这个角色过去是我母亲,现在又加上了我。如今,我母亲突然打这个电话来,语气中是气呼呼的,告诉我父亲已经变成另外一个她不太认识的人了,我其实并不意外。

我读大学时,父亲中风,一边手臂不能动。母亲说他每天坐在老屋门口,无精打采。母亲跟他说:“你现在还不能死,你儿子还没读完书。”其实话里也是让他别这么轻易就被病魔给打败了。还好中风不严重,过了一些时日,身体机能又恢复了。过了几年,又检查出来有糖尿病,这对父亲来说又是一次打击。他原本人到中年身体发福,现在却瘦得颧骨都出来了。那段时间,他经常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垸里谁死了,谁得了癌症,死亡的威胁惘惘,他内心特别害怕。

糖尿病是不能多吃甜食的,可他管不住自己。过年时,他拿起苹果就吃,可乐放在桌子上,不到一天,就会被他偷偷喝完。一旦被我们发现,他就说:“苹果不是甜的!”我说:“你相信自己的话啵?”他不说话。跟母亲一说起这事,母亲皱着眉头,“已经说不信他了!管不了!不晓得说了他多少次,他哪一次听了?家里的橘子、苹果、香蕉,全是他吃完的。他还说他血糖低,医生让他补充糖分。你说,他自家不管住自己的嘴,叫我们旁人么样说的?”父亲,此刻就像是一个耍无赖的小孩。

母亲打这次电话的起因是因为前几天父亲在村里打牌。南方的冬天,屋里比屋外冷,但是父亲依然坐在别人家里打牌,打了一上午,中午跑回来,从碗柜里找了点冷饭随便吃吃,下午又跑出去,继续打到晚上。母亲一路找过去,跟父亲说:“多冷天,你也打得下去!你本身是个病人,还这么作践自家身体,你要是病发起来,不又是害我!”父亲没理她,母亲继续说了几句,父亲突然拍桌子,低吼道:“我病就病了,要你管!”这一拍下去,不仅母亲,大家都吓了一跳。父亲脸色发白,全身发抖,给人的感觉是气急了的样子。母亲没多说什么,转身离开。

到了晚上,父亲回来说他不舒服,还说自己在路上吐了血。母亲带他去卫生所检查,医生检查了一下,说没什么大碍,就是要多保暖不要着凉。父亲回来又说胃不舒服,夹菜时手指没有力气。母亲气恨地说:“你现在知道难受了?你白天干么子去咯?”父亲没有说话。第二天,他要去理发。母亲说:“天这么冷,理完发风一吹要感冒的。”父亲不肯听,一定要去理,理完发,也没等头发干,又去打牌了,结果吹风着了凉,又去医院打吊针。感冒还没好利索,又要洗澡,说身上难受,那时候我哥哥也回来了,大家一起劝他等好了再洗,天这么冷,会加重病情。他一定要洗,谁劝都不听。澡是洗了,结果晚上发了高烧……

母亲在电话里说起这些事情,连连叹气,“我现在说不动他了,说什么,他都不听。你一说多了,他就生气发怒,全身发抖。一旦顺了他的心意,身体又不舒服了,还是要你来伺候他。他现在变得太奇怪了。”我问了一句:“他过去不是这样的吗?”母亲说:“过去还是有商有量的,不像现在这么固执。”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睡在他们中间,没到清晨,天微微亮,父亲和母亲就开始细声细语地说话,那时候觉得很烦,影响我睡觉。现在想来,家里的大小事务,就是他们在那个时刻商量出来的吧。

母亲又说起养老保险的事情。有一次她听别的婶娘说,过了一定年纪,就可以凭证件去村里领养老金了。母亲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这样的事情。”婶娘说:“我每个月都去领的。”母亲回到家,找到了证件,到了日子后,去村里问。工作人员一查看信息,说:“你的那份已经领过了。”母亲疑惑地说:“我没有领过啊。”工作人员说:“那就应该是你屋里的人领了。”母亲回来后问父亲,父亲说是他领的。母亲听罢,特别生气,“你凭么子拿我的证儿去领钱?你领了钱还不告诉我?!”父亲说:“有么子好说的,不都是自家屋里的钱。”母亲越发生气,“你拿了钱就想去打牌!以后我面前的是我面前,你不能拿我的这一份。”父亲没有理她,出门去了。母亲坐在家里,越想越气。

母亲嫁过来后,就知道父亲爱玩。他不爱在家里待着,一得空,就喜欢往别人家去打牌。母亲有时候找过去,他躲在门背后,任母亲怎么叫他,都不答应。有一次,母亲在地里捡完棉花,上了田埂,没有看到父亲的踪影,车子也不见了。母亲拖着两袋沉重的棉花回来,到了家后,崩溃大哭。婶娘们都过来看是怎么回事,而我站在旁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母亲跟婶娘哭着说:“这日子我过不下去了。我实在是受够了。”有个婶娘说,“我看到他在建华屋里打牌。”说着,让我赶紧去建华家找我父亲。

沿着垸里的泥路走,我心里很害怕。天黑透了,家家都在吃饭。而我不知道母亲说的“过不下去了”究竟意味着什么,难道我的家就要这样散了吗?我不敢想。到了建华家,父亲在打扑克,声音喊得特别大。我叫他,他没听见,我再叫他,他看我一眼,“你么来了?”我说:“我妈哭咯。”他讶异了一下,“出么事情了?”我上前拉他,“你快回去看,莫打牌咯!”父亲说:“我把这盘打完。”我在边上等着他。整个屋子里烟雾缭绕,非常呛人。我忍耐着站在那里,他没有看我一眼,牌啪啪地拍在桌子上,手边压着一摞小钱。他牌倒一直打得不是很大。

好容易打完了一盘,又开始洗牌,我真着急了,“快点儿回去!”他的牌搭子说:“你要不回去看一下?”父亲顿了一下,起身,“要得,我回去了。”我立马冲出门,往后看,他慢腾腾地在后面走,我喊他:“你快点!”我很担心母亲已经离家出走了。父亲说:“催么子!”好容易到了家,母亲依旧坐在堂屋里,婶娘们都走了。我永远记得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的样子,低着头,双手撑着竹床的边沿,没有哭泣,也没有大吼大叫,更没有抬头看父亲一眼。父亲也没有说话,倒热水洗脚洗脸。母亲起身去房间里睡觉了,父亲去开门时,门已经锁上了,只得跟我挤一张床。

有时候凌晨两三点,我会听到父亲在敲我房间的窗户,“庆儿!庆儿!”我睁开眼睛,很不愿意起床。我知道母亲故意把大门锁上,不让他进门。我站在母亲这一边,对他常常彻夜不归的行径很是愤慨,因而我拖延了很久,才十分不情愿地答应。毕竟,他是我的父亲。我不敢得罪他。打开大门后,他进来,脚也不洗了,往我床上一钻,带着臭气的脚冰冷地贴在我身上。我一再躲开,他也没有注意到。

4

大年初二,表弟过来拜年,母亲端来小点心招待他。问起姑姑和姑父相处得如何,表弟摇摇头苦笑,“还能么样?这么多年的恩恩怨怨,都解不开咯。”母亲点头说道:“老夫老妻,都是如此。我记得你妈刚嫁过去,又哭着跑回来。她说你爸一天到黑只晓得打牌,都不落屋。你妈让你细舅(我父亲)去劝你爸。我当时就跟你妈说,这是不可能的。你细舅跟你爸不晓得玩得几好,每回你爸到我们这里来,你细舅就带他一起去打牌。你看,这个么样说的。你妈没得办法,又哭着回去了。”

虽然都是打牌,姑父跟父亲还不同。姑父非常聪明,是块做生意的料,但在当时那个环境下,没有做生意的条件,他又不愿意种地,每天流连于各个牌局之间。打的牌也特别大,有时候钱输光了,他会偷着把姑姑辛辛苦苦从地里拣回来的棉花都给抵押出去。姑姑为打牌的事情,不知道跟姑父吵了多少架。有一回姑姑发狠了,等姑父从牌局上回家,大放鞭炮,挨家挨户送喜糖,说姑父这个人终于回家了。而我父亲其实并不聪明,打的牌都很小,他没有姑父那种大开大合的性格,也不敢做出把家里的东西抵押出去这样过分的事情。毕竟,他还是顾家的,这方面他比姑父好很多。

他也尝试做生意,跟人去江西那边收棉花。有一次,车子沿着盘山公路往下开,他靠着座位睡觉,忽然间天旋地转,车子侧翻了出去,从悬崖边滚下,幸亏有树挡住,保住一车人的性命。他每回说起这事,都会拍拍心口跟我说:“我差点见不到你们了。”收棉花没有赚到钱,他又去修路的工地上打工,还去江边的沙场挖沙。我记得高考后拿到通知书,跟母亲去江边的沙场看他。远远地,他打着赤膊,坐在船上打瞌睡。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父亲打工的模样。灰白混浊的长江水沿着船边流淌,阳光暴晒,黑瘦的父亲耷拉着脑袋坐在那里。我心里涌起一阵疼痛感,觉得因为自己的存在,让他坐在这里受苦。

种地从来不会有多少收获,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无论是种五亩地,还是十五亩地,一年最终所得几乎不够投入,只能靠不断地打工。父亲年龄太大,又没有文化,出去打工人家都不要,只能在家附近找事情做。这方面母亲说他从来都是肯下力气的,他尽职尽责地撑起这个家,供我和我哥念完了书,这点他自己也是自豪的。但是回到家庭中,那些琐细的事情,他是不耐烦的。母亲说他在家里简直是一刻都坐不住,时时刻刻都想跑出去。他不用洗衣服、做饭、洗碗、带孙子,这些细碎的活儿太耗费人的心力,又没有成就感,自然都推给母亲。孩童的玩耍,是透明的愉悦,其间没有任何琐事的干扰,这样才能玩得尽兴。

我很好奇父亲那一辈,他们的伴侣在潜意识里处于什么位置?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是一家之主,是绝对的家庭核心;一方面,他们也许是轻视另外一半的,觉得女人做做家务带带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是她们应该做好的本分,但同时又依赖她们,离开她们日子就过不下去。

大年初三晚上,我们吃完饭,父亲突然感慨道:“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盖了这栋房子。”他手往屋子的四周扫了一下,“你看,从打地基到封顶,这些事都是我搞定的,不需要你妈动一下手。”

母亲当时坐在边上,特别生气,“我没有参与吗?你为么子睁眼说瞎话?!拌水泥不是我拌的,切瓷砖不是我切的?砖不是我提上楼的?”

父亲说:“当然盖房子你也是有贡献的。”

母亲声音大了起来,“么子叫作有贡献?衣裳是你洗的?饭是你煮的?孙子是你带的?”

父亲插嘴道:“我天天接送孙子上下学。”

母亲说:“是啊,你接送上下学。有一次,孩子们在校门口等半天,没有等到你来。你说你去哪里了?”父亲没有说话,母亲接着说,“你不就是去打牌,忘了时间?要不是大孙子聪明,晓得在教室里待着,要是像调皮一点的伢儿,跑出去丢了么办?”

父亲小声抗议,“我不是也接回来了……”

母亲冷笑了一下,“是接回来,亲家母都赶过来跟我说,你玩心太重,要是把伢儿丢了,全家人都原谅不了你。再说你接回来之后,有管么?还不是我给他们洗澡,管他们做作业?你做了么子,袖着手就跑出去了。还说我也是有贡献,说出来不怕亏心!”

我出来圆场,“不要再说这些了。这个家,少不了我爸,也少不了我妈。每个人发挥的贡献不一样。盖房子,也是你们两个人共同的成果。”

父亲撇过头没说话,母亲还在生气,“你爸,就是这样,看不到别人的付出。”

我们沉默了半晌,母亲一直在说话。她说起以前跟父亲去卖麦草,走了几十公里路,我那时候还小,被放在麦草堆上睡觉。等到卖完,已经是晚上了,母亲拖着板车,父亲带着我坐在车上。

“你看哪个男人会让女人拖车?”母亲问我,又指了指我父亲,“我回来后,累得要死,还要做饭、洗衣裳,他没事人一样去玩了。这些事情说起来心里起火。”

父亲脸绷了半天,突然说:“你这是瞎扯!我为么子不记得?”

母亲说:“你记得个么事?你心都不在这个方面。”

母亲又继续说其他的事情,很多很多年以前的,也有最近的。我默默地看她一边说话一边手在比画,她陷入到一种情绪中,在此刻都发泄了出来,一桩一桩,一件一件,母亲都记在心里,多年来无法诉说,渐渐怄成了散不去的怨气。

5

过年的那几天,我每次都起得很早,但无论多早,母亲都先于我起床。她在厨房里做饭,我还是像往年那样陪着她。到了八点多,哥哥一家还没起床,催了几次,也没人下来,父亲也不知道去哪里晃荡了。菜放在桌子上,热气一点点散掉。我很生气,说:“不等他们了,我们先吃。”母亲说:“你先吃。他们下来后,我再热一遍。”我说:“为么子要等他们呢?他们自己不会弄吗?天天就靠你一个人忙来忙去。”母亲说:“习惯了。”

我饿得不行,先盛了饭,就着一个菜吃了起来。母亲又端来另外一盘菜,“这个菜留点儿,他们也要吃的。”顿了一下,母亲又说,“管么子要考虑别人,晓得啵?莫像你爸那样,要晓得心疼人。”“心疼人”这三个字,一下子击中了我。我回头看母亲,她又转身去厨房忙活。我想这三个字,是母亲最缺失的部分吧。我们总说母亲是一个不见老的人,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个模样,没有变得更老,也没生什么大病,天天忙碌,一刻不得闲。可是,她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我们都真的心疼过她吗?

只要我跟父亲在一起,没有人说我们不像的。我就是年轻版的父亲,母亲说我连性情其实都跟父亲很像。她老说:“莫像你爸那样说话不过脑子。”父亲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他天真幼稚,还有点懦弱,同时又冲动敏感,我常觉得如果当年他有条件读书,很有可能会去写作。反观我自己,的确处处能看见来自父亲方面的遗传。这种性情的,都是小孩子一般,本性良善,却很自我,又很难体察到别人的情绪。而母亲是一个深沉内敛、疑虑多思的人,一件事会在心里反复揣摩,各个方面都要顾及,生怕得罪人。这两种性格的人生活在一起,当然有互补的一面,可是也很难完全融洽地交流。

当年我们还小,他们两个人都在为了我们而四处奔波劳累。现在我们都长大了,该有事业的有事业,该成家的成家,时间和空间一下子空了出来,父亲和母亲之间的裂痕也逐渐呈现了出来。我相信早在搬进新屋之前,母亲就想过要有自己的房间。到了新屋后,她终于得偿所愿。我不知道父亲是怎么看这个事情的,或许他根本不在意。以前他还会小声咕哝道:“你妈老是管着我。”现在母亲已经完全放弃管他了,他会不会感觉到自由?或者说失落?父亲吃苹果吃香蕉喝可乐,母亲已经不再说他,看到了也只是眉头一皱。这些年来,她说破了嘴,父亲也没有改变分毫,那种绝望感已经如铜墙铁壁。

我想起我的外婆和外公。母亲常说她跟我父亲的婚姻,完全是外婆外公的翻版。到了晚年,外婆和外公也是分床睡,两人也说不上什么话。吃饭时,外公说了一些话,外婆会不耐烦地说:“不要瞎说!事情么会这样?你说话过过脑子行不行?”外公会争执道:“你想得太复杂了,事情本来就很简单。”外婆回:“都是亲戚家,你这样说会不会得罪人家?你考虑过那房头的矛盾?你就想当然说,也不考虑实际情况!”在父母亲之间,有着同样的对话。父亲觉得母亲想得太过复杂,母亲嫌父亲考虑得太简单,几十年来,拉拉扯扯,谁也没有什么变化。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母亲突然不在了,父亲该怎么办?我们这些做晚辈的,照顾他是完全没问题,可是谁也取代不了母亲的位置,不是吗?我跟外婆很亲,她去世时,我曾号啕大哭。外婆不在后,我很少去她家,因为实在太难过了。偶尔去,外公一个人木呆呆地坐在堂屋,袖着手,叫他,他半天才反应过来。大舅一家照顾他的日常,每天也会来给他送饭吃,他有时候吃,有时候不吃,完全没有外婆在时的那个精气神。第二年,外公就去世了。外婆那种不断抱怨却精心照料的日子,如水流一般,让外公得以像鱼儿一样遨游其中。一旦外婆离去,他就是干涸河床上的鱼,虽然有晚辈拎上几桶水来抢救,也无济于事。父亲会不会有同样的境遇?我不敢想。

那如果是父亲不在了,母亲会怎么样?我不太担心这个问题,我相信母亲会为失去父亲而难过,但不会像失去主心骨一般,因为她自己就是家里的主心骨。家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她打理出来的。父亲离去,她依旧会沿着过去的轨迹往前滑行。有一天大侄子和小侄子吃完早饭,围着母亲打转,一个要这个,一个要那个,母亲说这个骂那个,不一会儿,侄子们就跑上楼玩游戏去了。我说:“大侄子都快变成少年了,嗓音开始变粗,也有小胡须了。”母亲说:“是啊,他们长大了,再过几年就不会再需要我了。”我听完这句,心里一阵心疼。等侄子们都离开后,母亲该怎么面对新的生活呢?家里慢慢不需要她那么操心了。

母亲有自己的生活吗?她生活的全部精力都投放到这个家里,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再需要这份操心,她该怎么办?她怎么打发这漫长的时间?这很可能是个伪问题,也不是一天之间的改变。日子一点点地流逝,母亲也会一点点地随着生活的改变,走出她自己的路来。母亲不会跳广场舞,不认识字,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可言。有一段时间,她喜欢上了打牌,忽然有一天她觉得打牌是不好的,就再也没有打过。忙完了,她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看着侄子们写作业。下雨天,偶尔有婶娘们过来聊聊天。她的生活,就是这样平平静静地流淌。

6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在三楼哥哥家的客厅看央视的春节晚会,九点左右电视信号突然没有了,我便回到二楼自己的卧室,躺在床上打算看书。过了一小会儿,父亲和母亲也到我卧室里来,分坐在我左右。他们都关心地问我工作和生活如何,我详细地跟他们讲我生活得很好,不用为我担心,家里有什么事情我都能承担。他们点点头,说:“那就好。你生活得好,我们做父母的就不用担心了。”我看着他们,那一刻他们是一体的,不分彼此,都把关爱投给我。

年复一年,我在外地,他们在老家。虽然电话中,父亲说起收成不好、欠债未还之类的坏消息,母亲埋怨父亲越来越固执、越来越作践自己的身体,但我都是置身事外,清清爽爽地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烦闷和憋屈,于他们是切身的,于我却是旁观。我常跟父亲说这些都没事的,别担心,我这边会支援的;我也常劝解母亲,不要陷入情绪中出不来,抽身出来看看每个人是怎么想的,不要活得那么心累……我努力做他们之间的调和剂,虽然他们的人生格局已定。

在家的短短几天又要过去了,我收拾行李再次准备离开。最后一天的晚餐吃完,大家都没走。父亲、母亲、哥哥,还有我,坐在一起。谈起侄子们读书的事情,大侄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需要在市区有人专门照顾。哥哥说他打算在市区买套房子,父母都搬过去住,照顾侄子们的饮食起居。母亲的神情有点儿错愕,但很快镇定下来,一只手搓着另外一只手,“那这个新屋么办?”哥哥说:“就这么放着呗。”

我也错愕,哥哥在安排这些事宜时,为何不问问父母是怎么想的?他们愿意搬到市区吗?他们在这个垸里生活了一辈子,突然把他们塞到陌生的市区,所到之处都是陌生人,他们会适应吗?母亲没有说话,感觉她内心百味杂陈;父亲也没有说话,脸看着门外。但如果那一天到来,我知道父母还是会搬过去的。为了孙子们,他们愿意牺牲自己。可此时我自私地想到我自己:那我呢?当我从外地回来,屋子里已经空无一人,只能寄宿在哥哥买的房子里,跟父母相处几天。可那不是我的家,不是吗?我的家就在这里,这里的桌子、椅子、蛇皮袋、碗筷、床单、棉被、竹篙……如果没有父母在,这些都毫无意义。

沉默了半晌后,母亲说起种地赔偿金的事情,又一次说起父亲的不靠谱。父亲气愤地抗议道:“哪里有你想得这么复杂?!事情明明是这样的……”母亲越说越气,“你就是头脑太简单!”我跟哥哥默默听着他们为了这件事扯来扯去,最后我都给绕糊涂了——他们之间的事情,我常常是糊涂的。门外有人放起了烟火,一朵一朵,在黑沉沉的夜里绽开。侄子们跑下楼来,也要放烟火,哥哥起身带了他们去外面。父母的争执停歇了,我们静静看着侄子们手中的烟火“咻”地一下射向天空。母亲忽然转头跟我说:“明天路上注意点儿。”父亲随即说:“是的,一定要小心。”我说:“晓得晓得。我都这么大了,会自家照顾自家的。”母亲点点头,“这个我跟你爸晓得。”说完起身往后厢房走去,“累咯,我先困醒了。”父亲也起身,往前厢房走,“我去看电视。”只剩下我一个人坐在堂屋。明天此刻,我已经在北京了。

同类推荐
  • 爱情偏执狂

    爱情偏执狂

    一个人,如果没空,那是因为他不想有空;一个人 ,如果走不开,那是因为不想走开;一个人,对你借口太多,那是因为不想在乎所以,该收手时就收手吧,不要偏执地再爱他了。
  • 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

    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

    匆匆三年,一场暗恋。终究只是一场扶不上台面的单思。林亦舟的眼睛明亮,“我很爱她,所以并不希望和她分开,这样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我在最成熟的时候把她找回来了”。而不是在年少轻狂的时候说要和她共度一生。沈泱泱每次笑的时候,眼睛都会弯成一条桥,恬静的如月光清浅,慵懒的如午后橘猫。此生喜欢上他,仿若不是执念,而是命运。正如张爱玲先生所说,你问我爱你值得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 井八路之墓(短篇小说)

    井八路之墓(短篇小说)

    我终于下了决心,说什么也得到那偏远的小山村去一趟。我心里莫名地产生一种恐慌,感觉今年若是再不去,恐怕永远也没有机会了。70年了,这个荒远偏僻的小山村始终存留在我的思念里。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甚至有时中午打个盹儿都能梦到它。70年有多少天,粗略算算,也就两万多天。两万多天对宇宙来说,短暂得不值一提。对我来说,却是生命最辉煌、最重要的一段。岁月悠悠中,我已经垂垂老矣。老得泪少痰多,觉少尿多,该记得的事忘了,忘了多年的事又都记起来了。儿子女儿孝顺,几乎天天来看我。还勉励我说,爸,你得坚定活下去,你多活一天,我们就多感受幸福一天。
  •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阅读2011年的短篇小说,经常能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这是令我欣喜的事情。与这一欣喜事情相伴随的是,一些好小说都出自年轻作家之手,这真是喜上加喜。为什么我特别看重这一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短篇小说写作的后继有人,而且也关系到纯文学性的小说能不能存在下去。我们一般将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我看来,短篇小说是文学性的小说样式。现代的短篇小说从“五四”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复磨炼,应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文体了。二十一世纪前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比如市场经济、互联网、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新媒体,等等,这些变革对文学的冲击不容低估。但唯有短篇小说似乎在这些外来的冲击下显得无动于衷。这说明短篇小说这一文体已经成熟为一个相当坚固的堡垒,它代表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形态,不会去迎合外在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文学生产环境,许多文学样式不得不改头换面,而改来改去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把许多适应当下消费时代的新因素强行往文学里面塞,二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尽可能地淡化。但文学为了适应消费时代的改变,带来的并不是文学的新生,而是文学的泛化、矮化和俗化。当然,以达尔文主义来看这些会是一个乐观的结论,因为优胜劣汰,旧的文学死亡了,会诞生一个新的文学形态,比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但我始终认为,文化和文学拒绝进化论。因此,能够将一种传统的文学形态保存完好,将是人类文明的幸事。
  • 劫后启示录:共鸣

    劫后启示录:共鸣

    那场卷走数十亿人的太阳风暴摧毁了世界,留给幸存者们的,不再是那个曾经属于人类的世界……瑞秋·惠勒继续带着两名伙伴向着外祖父富兰克林建于群山中的营地进发……富兰克林和豪尔赫在军队和变异种的夹击下,艰难维系着营地的生活……孤身一人的坎贝尔凭着仅存的记忆,继续着没有终点的旅程……一处仅有里程碑数字的秘密军事基地似乎成了重建人类文明的关键,但敌人们——那些被称为“耀斑丧尸”的变异种——却远比幸存者们在更快地适应这个世界。原有的界限正被不断打破,一个可怕的事实正渐渐出水面:这些太阳缔造的新世界主宰,正与它们尚为人时的那个世界产生共鸣……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夏夜有蚊

    夏夜有蚊

    认识纪姜之前,殷邵洋只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学生,认识纪姜之后,她变成了有理想甚至有抱负的人;纪姜,认识你真的很好!女主是个没把自己当成女孩的女孩,男主是个慢热且在女主眼中超级怪胎的男生,这两个人在机缘巧合下,发生的一个漫长但温馨的故事。慢热!女主缺一根谈恋爱的筋
  • 封少,我穿书了!

    封少,我穿书了!

    【1V1甜宠】好不容易混成影后的颜书予,却连奖杯都没摸到,就一命呜呼。再次醒来,就成了书中和自己同名的下场凄惨的恶毒女配。颜书予表示,能怎么办,当然是命最重要啊!从被全网黑的十八线小艺人,到参演的影视剧成为现象级,常驻综艺全网好评,日常热搜不断……颜书予表示,穿书的生活,还不赖!只是,一直不停在身边打转的某人,你不累么?粉丝日常彩虹屁,日常打榜,日常吃瓜,然后——卧槽,瓜裂了。#新晋小花颜书予恋情曝光!##不,我不信,予予永远都是小羽毛的!##予予小仙女那么美,那么好,没有人能配得上,没有人!#后来——真香。#啊啊啊,这是什么绝美爱情啊##请两位原地结婚,九块钱我出了##今天又是为神仙爱情流泪的一天#【读者群号:786762195,欢迎小可爱们加入~~~】
  • 农门姑娘当自强

    农门姑娘当自强

    一朝穿越,她成了被娘抛弃的孩子。阿奶不疼,大伯,大伯娘不喜跟着爹爹相依为命,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于是她决定靠山吃山,制茶,发现油茶树,制作红薯粉条,慢慢生活有了改变。后来,她连爹也没有了,都说她是灾星转世。可悲的世界,只有她一人,她该怎么生活下去!不,她一个堂堂的现代人,居然还会在这古代饿死不成!
  •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大结局)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大结局)

    本书详细记录了BOSS唐从1998年身无分文的惨状,到2003年身价数百万的历程。在BOSS唐的发财道路上,他几乎遇到了所有小本生意人都会遇到的难题与麻烦,书中,这些难题和麻烦被“义乌发财哥”逐个击破,逐一解决。
  • 混元天师

    混元天师

    一语御万妖,双拳战神明,看一代混元之祖重返巅峰踏上与天战的破晓征途
  • 黑森林(外一篇)

    黑森林(外一篇)

    我是一个作家。等等,你有些糊涂了是吗?那让我来说得更明白些,我今天看见这四个女人参差不齐——原谅我用这个词来形容,如果你们有幸能亲眼见到,便能明白我的意思了,她们高矮胖瘦全占了,仿佛走在一起就是为了诠释这个形容词,参差不齐再合适不过了。走进咖啡馆时,我是个侍者。而一天中除了那八九个小时之外的时间我是个作家,现在能懂我的意思了吧?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身份角色,这个社会就是个面具的社会,人们总以为换了各种面具,他人就不会认得他原来的样子。而在我漫长的人生中,我首先是个作家,然后才是各种面具的其他。
  • 鼠惑

    鼠惑

    四月一日这天我彻底地做了次傻X,犯了两个大错。首个错是不该去看寡妇于娅娟,至少不应该单独而且还拎着水果去她家。第二个大错就是不该把张永光放进来,这个大错里又包含数个小错。接下来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让我束手无策……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分册(统考版)

    高而基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分册(统考版)

    比邻学堂高而基考研心理学系列是针对心理学考研进行编写的标准的教辅书。本书对知识进行了深度和全面的梳理与整合,覆盖全部核心考点,同时在312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完善、充实,对自主命题的考生也同样适用。全书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能帮助考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学习。
  •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实战版)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实战版)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里学(实战版)》通过大量真实案例辅以详实的解析,从销售人员的心理领悟、顾客的消费心理透视及销售过程中的心理博弈等加以阐释。对于销售人员而言,要想提升你的销售业绩,试试从了解销售心理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