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300000054

第54章 杂论卷(17)

但是复音化的语词似乎限于物名和形况字,这些我们现在称为名词、形容词和副词;还有后世的代词和联结词(词类名称,用王了一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里所定的)。别的如动词等,却很少复音化的。这个现象的原因还待研究,但是已经可以见出中国语还是单音为主。本书说“复音语词以二字连缀者为最多,其次则三字四字”(三面)。双声叠韵词就都是“二字连缀”的。三字连缀似乎该以上一下二为通例。书中举《离骚》的“忳郁邑余侘傺兮”,并指出“忳与郁邑同义”(一八面),正是这种通例。这种复音语词《楚辞》里才见,也最多,似乎原是楚语。后来五七言诗里常用它。我们现在的口语里也还用着它,如“乱哄哄”之类。四字连缀以上二下二为主,书里举的马融的《长笛赋》“安翔骀荡,从容阐缓”等,虽然都是两个连语合成,但是这些合成的连语,意义都相近或相同,合成之后差不多成了一个连语。书里指出“辞赋中颇多此种手法”(二○面),笔者颇疑心这是辞赋家在用着当时口语。现代口语里也还有跟这些相近的,如“死乞白赖”“慢条斯理”之类。不过就整个中国语看,究竟是单音为主,二音连语为辅,三四音的语词只是点缀罢了。

郭先生将中国文体分为三个典型,就是“文字型,语言型,与文字化的语言型”(六六面)。他根据文体的典型的演变划分中国文学史的时代。“春秋”以前为诗乐时代,“这是语言与文字比较接近的时代”。文字“组织不必尽同于口头的语言”,却还是经过改造的口语;“虽与习常所说的不必尽同,然仍是人人所共晓的语言”。这时代的文学是“近于语言型的文学”(六八至六九面)。古代言文的分合,主张不一;这里说的似乎最近情理。“战国”至两汉为辞赋时代,这是“渐离语言型而从文字型演进的时代,同时也可称是语言文字分离的时代”。郭先生说: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重要的时代,因为是语文变化最显著的时代。此种变化,分为两途:其一,是本于以前寡其词协其音,改造语言的倾向以逐渐进行,终于发见单音文字的特点,于是在文学中发挥文字之特长,以完成辞赋的体制,使文学逐渐走上文字型的途径;于是始与语言型的文学不相一致。其又一,是借统一文字以统一语言,易言之,即借古语以统一今语,于是其结果成为以古语为文辞,而语体与文言遂趋于分途。前一种确定所谓骈文的体制,以司马相如的功绩为多;后一种又确定所谓古文的体制,以司马迁的功绩为多。(六九至七○面)

“以古语为文辞,即所谓文字化的语言型”(七一面)。这里指出两路的变化,的确是极扼要的。魏晋南北朝是骈文时代,“这才是充分发挥文字特点的时代”,“是以文字为工具而演进的时代”(七二面)。

“文字型的文学既演进到极端,于是起一个反动而成为古文时代”,隋唐至北宋为古文时代。书中说这是“托古的革新”。“古文古诗是准语体的文学,与骈文律诗之纯粹利用文字的特点者不同”。南宋至现代为语体时代,“充分发挥语言的特点”,“语录体的流行,小说戏曲的发展,都在这一个时代,甚至方言的文学亦以此时为盛。”这“也可说是文学以语言为工具而演进的时代”(七三至七四面)。语体时代从南宋算起,确是郭先生的特见。他觉得:

有些文学史之重在文言文方面者,每忽视小说与戏曲的地位;而其偏重在白话文方面者,又抹煞了辞赋与骈文的价值。前者之误,在以文言的馀波为主潮;后者之误,又在强以白话的伏流为主潮。(七四面)

这是公道的评论。他又说“中国文学的遗产自有可以接受的地方(辞赋与骈文),不得仅以文字的游戏视之”,而“现在的白话文过度的欧化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至少也应带些土气息,合些大众的脾胃”。他要白话文“做到不是哑巴的文学”(七五面)。书中不止一回提到这两点,很是强调,归结可以说是在音节的课题上。他以为“运用音节的词,又可以限制句式之过度欧化”(一一二面),这样“才能使白话文显其应用性”(一一七面)。他希望白话文“早从文艺的路走上应用的路”,“代替文言文应用的能力”,并“顾到通俗教育之推行”(八九面)。笔者也愿意强调白话文“走上应用的路”。但是郭先生在本书自序的末了说:

我以为施于平民教育,则以纯粹口语为宜;用于大学的国文教学,则不妨参用文言文的长处;若是纯文艺的作品,那么即使稍偏欧化也未为不可。(《自序》四面)

这篇序写在三十年。照现在的趋势看,白话文似乎已经减少了欧化而趋向口语,就是郭先生说的“活语言”,“真语言”(一○九面),文言的成分是少而又少了。那么,这种辨别雅俗的三分法,似乎是并不需要的。

郭先生特别强调“中国文学的音乐性”,同意一般人的见解,以为欧化的白话文是“哑巴文学”。他对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是确有所见的。书中指出古人作文不知道标点分段,所以只有在音节上求得句读和段落的分明;骈文和古文甚至戏剧里的道白和语录都如此,骈文的匀整和对偶,古文句子的短,主要的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而这种句读和段落的分明,是从诵读中觉出(三八至三九面,又《自序》二至三面)。但是照晋朝以来的记载,如《世说新语》等,我们知道诵读又是一种享受,是代替唱歌的。郭先生虽没有明说,虽然也分到这种情感。他在本书自序里主张“于文言取其音节,于白话取其气势,而音节也正所以为气势之助”(三面),这就是“参用文言文的长处”。书中称赞小品散文,不反对所谓“语录体”,正因为“文言白话无所不可”(一○四至一○八面),又主张白话诗“容纳旧诗词而仍成新格”(一三二面),都是所谓“参用文言文的长处”。但是小品文和语录体都过去了,白话诗白话文也已经不是“哑巴文学”了。自序中说“于白话取其气势”,在笔者看来,气势不是别的,就是音节,不过不是骈文的铿锵和古文的吞吐作态罢了。朗诵的发展使我们认识白话的音节,并且渐渐知道如何将音节和意义配合起来,达成完整的表现。现在的青年代已经能够直接从自己唱和大家唱里享受音乐,他们将音乐和语言分开,让语言更能尽它的职责,这是一种进步。至于文言,如书中说的,骈文“难懂”,古文“只适宜于表达简单的意义”(三九面);“在通篇的组织上,又自有比较固定的方法,遂也不易容纳复杂的思想”(《自序》三面)。而古诗可以用古文做标准,律诗可以用骈文做标准。那么,文言的终于被扬弃,恐怕也是必然的罢。

《语文通论》里有一篇道地的《学文示例·序》,说这部书“以技巧训练为主而以思想训练为辅”,“重在文学之训练”,兼选文言和白话,散文和韵文,“其编制以例为纲而不以体分类”,“示人以行文之变化”(一四五至一四九面)。全书共分五例:

一、评改例,分摘谬、修正二目,其要在去文章之病……。二、拟袭例,分摹拟、借袭二目,摹拟重在规范体貌,借袭重在点窜成言,故又为根据旧作以成新制之例。三、变翻例,分译辞、翻体二目,或迻译古语,或檃括成文,这又是改变旧作以成新制之例。四、申驳例,分续广、驳难二目,续广以申前文未尽之意,驳难以正昔人未惬之见,这又重在立意方面,是补正旧作以成新制之例。五、熔裁例,此则为学文最后工夫,是摹拟而异其形迹,出因袭而自生变化,或同一题材而异其结构,或异其题材而合其神情,……这又是比较旧作以启迪新知之例。(一四九至一五○面)

郭先生编《学文示例》这部书,搜采的范围很博,选择的作品很精,类列的体例很严,值得我们佩服。书中白话的例极少,这是限于现有的材料,倒不是郭先生一定要偏重文言;不过结果却成了以训练文言为主。所选的例子大多数出于大家和名家之手,精诚然是精,可是给一般大学生“示例”,要他们从这里学习文言的技巧,恐怕是太高太难了。至于现在的大学生有几个乐意学习这种文言的,姑且可以不论。不过这部书确是“一种新的编制,新的方法”,如郭先生序里说的。近代陈曾则先生编有《古文比》,选录同体的和同题的作品,并略有评语。这还是“班马异同评”一类书的老套子,不免简单些。战前郑奠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编出《文镜》的目录,同题之外,更分别体制,并加上评改一类,但是也不及本书的完备与变化。这《学文示例》确是一部独创的书。若是用来启发人们对于古文学的欣赏的兴趣,并培养他们欣赏的能力,这是很有用的一部参考书。

《清华学报》。

禅家的语言

我们知道禅家是“离言说”的,他们要将嘴挂在墙上。但是禅家却最能够活用语言。正像道家以及后来的清谈家一样,他们都否定语言,可是都能识得语言的弹性,把握着,运用着,达成他们的活泼无碍的说教。不过道家以及清谈家只说到“得意忘言”,“言不尽意”,还只是部分的否定语言,禅家却彻底的否定了它。《古尊宿语录》卷二记百丈怀海禅师答僧问“祖宗密语”说:

无有密语,如来无有秘密藏。但有语句,尽属法之尘垢。但有语句,尽属烦恼边收。但有语句,尽属不了义教。但有语句,尽不许也,了义教俱非也。更讨甚么密语!

这里完全否定了语句,可是同卷又记着他的话:

但是一切言教只如治病,为病不同,药亦不同。所以有时说有佛,有时说无佛。实语治病,病若得瘥,个个是实语,病若不瘥,个个是虚妄语。实语是虚妄语,生见故。虚妄是实语,断众生颠倒故。为病是虚妄,只有虚妄药相治。

又说:

世间譬喻是顺喻,不了义教是顺喻。了义教是逆喻,舍头目髓脑是逆喻,如今不爱佛菩提等法是逆喻。

虚实顺逆却都是活用语言。否定是站在语言的高头,活用是站在语言的中间;层次不同,说不到矛盾。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如何活用语言。

北平《世间解》月刊第五期上有顾随先生的《揣龠录》,第五节题为《不是不是》,中间提到“如何是(达摩)祖师西来意”一问,提到许多答语,说只是些“不是,不是!”这确是一语道着,斩断葛藤。但是“不是,不是!”也有各色各样。顾先生提到赵州和尚,这里且看看他的一手。《古尊宿语录》卷十三记学人问他:

问:“如何是赵州一句?”

师云:“半句也无。”

学云:“岂无和尚在?”

师云:“老僧不是一句。”

卷十四又记:

问:“如何是一句?”

师云:“道甚么?”

问:“如何是一句?”

师云:“两句。”

同卷还有:

问:“如何是目前一句?”

师云:“老僧不如你!”

这都是在否定“一句”,“一句”“密语”。第一个答语,否定自明。第二次答“两句”,“两句”不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还是个否定。第三个答语似乎更不相干,却在说:不知道,没有“目前一句”,你要,你自己悟去。

同样,他否定了“祖师西来意”那问语。同书卷十三记学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庭前柏树子。”

卷十四记着同一问语:

题云:“床脚是。”

云:“莫便是也无?”(就是这个吗?)

师云:“是即脱取去。”(是就拿下带了去。)

还有一次答话:

师云:“东壁上挂葫芦,多少时也!”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祖师西来意”是不可说的。这里却说了,说得很具体。但是“柏树子”,“床脚”,“葫芦”,这些用来指点的眼前景物,可以说都和“西来意”了不相干,所谓“逆喻”,是用肯定来否定,说了还跟没有说一样。但是同卷又记着:

问:“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云:“有。”

云:“几时成佛?”

师云:“待虚空落地。”

云:“虚空几时落地?”

师云:“待柏树子成佛。”

既是“虚空”,何能“落地”?这句话否定了它自己,现在我们称为无意义的话。“待柏树子成佛”是兜圈子,也等于没有说,我们称为丐词。这些也都是用肯定来否定的。但是柏树子有佛性,前面那些答话就又不是了不相干了。这正是活用,我们称为多义的话。

同卷紧接着的一段:

问:“如何是西来意?”

师云:“因甚么向院里骂老僧!”

云:“学人有何过?”

师云:“老僧不能就院里骂得阇黎。”

(阇黎=师)

又记着:

问:“如何是西来意?”

师云:“板齿生毛。”

这里前两句答话也是了不相干,但是不是眼前有的景物,而是眼前没有的事;没有的事是没有,是否定。但是“骂老僧”,“骂阇黎”就是不认得僧,不认得师,因而这一问也就是不认得祖师。这也是两面儿话,或说是两可的话。末一句答话说板牙上长毛,也是没有的事,并且是不可能的事;“西来意”是不可能说的。同卷还有两句答话:

师云:“如你不唤作祖师,意犹未在。”

这是说没有“祖师”,也没有“意”。

师云:“甚么处得者消息来!”

意思是跟上句一样。这都是直接否定了问句,比较简单好懂。顾先生说“庭前柏树子”一句“流传宇宙,震铄古今”,就因为那答话里是个常物,却出乎常情,却又不出乎禅家“无多子”的常理。这需要活泼无碍的运用想像,活泼无碍的运用语言。这就是所谓“机锋”。“机锋”也有路数,本文各例可见一斑。

(原载《世间解》月刊)

论老实话

美国前国务卿贝尔纳斯退职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老实话》。这本书中国已经有了不止一个译名,或作《美苏外交秘录》,或作《美苏外交内幕》,或作《美苏外交纪实》,“秘录”“内幕”和“纪实”都是“老实话”的意译。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宴会,大家谈起贝尔纳斯的书,谈起这个书名。一个美国客人笑着说,“贝尔纳斯最不会说老实话!”大家也都一笑。贝尔纳斯的这本书是否说的全是“老实话”,暂时不论,他自题为《老实话》,以及中国的种种译名都含着“老实话”的意思,却可见无论中外,大家都在要求着“老实话”。贝尔纳斯自题这样一个书名,想来是表示他在做国务卿办外交的时候有许多话不便“老实说”,现在是自由了,无官一身轻了,不妨“老实说”了——原名直译该是《老实说》,还不是《老实话》。但是他现在真能自由的“老实说”,真肯那么的“老实说”吗?——那位美国客人的话是有他的理由的。

无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可见“老实话”是不容易听到见到的。大家在知识上要求真实,他们要知道事实,寻求真理。但是抽象的真理,打破沙缸问到底,有的说可知,有的说不可知,至今纷无定论,具体的事实却似乎或多或少总是可知的。况且照常识上看来,总是先有事后才有理,而在日常生活里所要应付的也都是些事,理就包含在其中,在应付事的时候,理往往是不自觉的。因此强调就落到了事实上。常听人说“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既说“事实”,又说“真相”,叠床架屋,正是强调的表现。说出事实的真相,就是“实话”。买东西叫卖的人说“实价”,问口供叫犯人“从实招来”,都是要求“实话”。人与人如此,国与国也如此。有些时事评论家常说美苏两强若是能够肯老实说出两国的要求是些甚么东西,再来商量,世界的局面也许能够明朗化。可是又有些评论家认为两强的话,特别是苏联方面的,说的已经够老实了,够明朗化了。的确,自从去年维辛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名提出了“战争贩子”以后,美苏两强的话是越来越老实了,但是明朗化似乎还未见其然。

同类推荐
  • 罗素思想小品

    罗素思想小品

    本书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张广勇教授对罗素最富有思想性和可读性的作品的翻译、选编、解说。其内容涉及罗素关于人生、成长、道德、修养、游历、家庭、婚姻、教育、文化、哲学、历史、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 诗的见证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 风筝怨

    风筝怨

    《风筝怨》从余光中先生千首诗歌中精选了100首,经过诗人的亲自审定。这本书出版于余先生90寿诞之时,是对诗人寿庆的一次隆重献礼。本书收录的相当数量的诗歌以前从未在大陆地区出版过,这次我们将其结集出版,也是为了让更多内地的诗友和文学爱好者一睹其风采。余先生为这部书籍的出版写了序言,我们也予以了完整收录。
  • 充闾文集:我见文学多妩媚

    充闾文集:我见文学多妩媚

    《充闾文集:我见文学多妩媚》一书是《充闾文集》中的一卷,包括了《青灯有味忆儿时》及《文学自传》两部长篇叙事散文。这两篇散文多是作者王充闾对往昔的回忆,作品抒发的是一种别样的情怀。这是一种给人亲近、质朴、纤尘未染甚至有些“前现代”意味的生活图景。作者对故土家园的眷恋和一往情深,与他出身于乡土中国有关,与他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熏染有关,但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更与他经历了世事的“乱云飞渡”有关。纷乱的现实使他心绪难平,他才萌发了“小窗心语觅归程”的心绪。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撷取了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书名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无线的昨天与今天,各时代领军人物,从周梁淑怡到今日之陈志云;无线四十年剧集盘点;隐藏各处的轶事,等读者挖掘。
热门推荐
  • 穷小子的翻身日记

    穷小子的翻身日记

    当现实生活中的“穷二代”与“富二代”越发成两极化时,越发与龟兔赛跑相似,身为“富二代”的兔子一跃千里,留给“穷二代”的则是一个落寞的背影。难道身为“穷二代”就真的要卑微的低头向命运屈服吗……如今,类似“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实际上是网络舆论对于直观社会现象的反应。这每一个词汇的兴起,都是和一些引人注目的极端社会性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人对“富二代”和“官二代”持羡慕嫉妒恨的心态,因为这些人有着各种各样的优势,也因为大多数人都担当着“穷二代”的角色。事实上,在许多的方面“穷二代”要比“富二代”更有优势!
  • 遇你就足够幸运

    遇你就足够幸运

    我不敢奢求太多,遇见你已经很幸运了————叶棉我不曾想过能碰到这么好的你,我想用余生护着你,你给我这个机会嘛?————苏遇安你的感情是我始料不及的,但是很抱歉,我并非良人。————顾伊白我也不清楚是不甘心还是放不下,我不想放手。————姜妤
  • 穿过时光再爱你

    穿过时光再爱你

    乔子颜死过一次,死的极为窝囊,让最信任的人活活整死,所以再活一世时,一定要活的风光狂霸。“慕先生,现在有一个乖巧听话还不要钱的老婆送你给,你要不要?”“不需要!”一个月之后,乔子颜风光相亲,却让慕寒时堵个正着。“慕太太,该归位了,既然向我求婚了,就不该再去招惹别的男人。”“我不……”婚后的乔子颜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把上世折磨她的人统统都教训个够,撕白莲,斗窥视她老公的人。
  • 梦情若水

    梦情若水

    当江湖遇见朝廷,他们是否能分礼抗庭,一见高低。还是他们都敌不过命运的洪流,被命运牵着走。她可以为了爱人舍弃生命和一切,却战胜不了内心的胆怯与懦弱。一个人在陌生的世界里恐慌不安,习惯了不辞而别,习惯一个人自私地做好所有决定,这样的她是不是太残忍?异世,她将战胜这命运,还是开始对命运俯首称臣。最终是这宿命选择了她?还是她选择了这宿命?我们可以错过世上所有美好的风景,但是不要错过该与爱人相爱的时光。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照亮夜空

    照亮夜空

    她是一个演员,从剧组演到生活,他是公司总裁,他们的故事从此开始。
  • 快穿系统:这跟原来说好的不一样

    快穿系统:这跟原来说好的不一样

    莫名其妙晕了过去,醒来后不过两分钟再次晕了过去,江律之觉得自己大概是个废人没错了。所以,这个系统是假的吧:“0804225,为什么这次你不让我选择任务等级?”『说得好像上次让你选过一样……』“……???你上次不是有问吗这次怎么不问了?”『噢,上次啊,搞错流程了。』“……”这还不是重点:“0804225,我怎么觉得任务对象好像有点不对劲?”『没有任何问题,一切都很正常。』“哪里正常了???他都想弄我了!!!”『……抱歉,因宿主个人为了完成任务做出的所有行为而产生的任何蝴蝶效应系统概不负责。』“???”【本文1v1,因江律之眼瞎产生的任何误会作者概不负责。】
  • 血脉穿越

    血脉穿越

    “血脉殿堂!”“居然是血脉殿堂!”穿越者血脉最牛逼!
  • 后七年之痒(中国好小说)

    后七年之痒(中国好小说)

    武小妹因老公严景逸的升迁问题巴结丈夫领导葛恒大,前去参加葛恒大母亲的葬礼,带领着全家参加葛恒大组织的獐沟旅游,请邢教授为孩子们的作文评奖……丈夫终于被葛调至招商科当副科长。然而,丈夫葛恒大之间的矛盾仍然继续,武小妹却成为葛恒大猎艳的对象,与严景逸的婚姻生活有了矛盾,一次,武小妹与葛恒大有了私情……
  • 这个召唤系统有毒

    这个召唤系统有毒

    开局一头鲲,进化全靠吞!大嘎好,我系猪脚渣渣枫,我在异界养鲲被坑了,是兄弟就来帮我。什么?我不是有系统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系统被鲲给吞了。要命的是,这个系统有毒,把我辛辛苦苦养的鲲给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