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300000059

第59章 杂论卷(22)

第一个人大规模搜集材料来写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得推郭绍虞先生。他搜集的诗话,我曾见过目录,那丰富恐怕还很少有人赶得上的。他写过许多单篇的文字,分析了中国文学批评里的一些重要的意念,启发我们很多。可惜他那部《中国文学批评史》只出了上册,又因为写的时期比较早些,不免受到不能割爱之处,加上这种书还算在草创中,体例自然难得谨严些。罗先生的书,情形就不相同了。编制便渐渐匀称了,论断也渐渐公平了。这原也是自然之势。罗先生这部书写到五代为止,比郭先生写到北宋的包括的时期短些,可是详尽些。这原是一部书,因为战时印刷困难,分四册出版,但第四册还没有出。就已出的三册而论,这是一部值得细心研读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原是外来的意念,我们的诗文评虽与文学批评相当,却有它自己的发展,上文已经提及。写中国文学批评史,就难在将这两样比较得恰到好处,教我们能依靠了文学批评这把明镜,照清楚诗文评的面目。诗文评里有一部分与文学批评无干,得清算出去;这是将文学批评还给文学批评,是第一步。还得将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按这方向走,才能将我们的材料跟那外来意念打成一片,才能处处抓住要领;抓住要领以后,才值得详细探索起去。罗先生的书除绪言(第一册)似乎稍繁以外,只翻看目录,就教人耳目清新,就是因为他抓得住的原故。他说要兼揽编年、纪事本末、纪传三体之长,创立一种“综合体”。有时也不必拘泥体例:如就一般的文学批评而言,隋唐显与魏晋南北朝不同,所以分为两期。但唐初的音律说,则传南北朝衣钵,便附叙于南北朝的音律说后。他要做到章学诚所谓“尽其天而不益以人”的客观态度(一册三六至三八面)。能够这样才真能将一时代还给一时代。《隋唐文学批评史》(三册)开宗明义是两章“诗的对偶及作法”上下。乍看目录,也许觉得这种琐屑的题目不值得专章讨论,更不值得占去两章那么重要的地位;可是仔细读下去,才知道它的重要性比“音律说”(在二册中占两章)有过之无不及,著者特别提出,不厌求详,正是他的独见;而这也正是切实的将中国还给中国的态度。

《绪言》里指出“西洋的文学批评偏于文学裁判及批评理论,中国的文学批评偏于文学理论”。“中国的批评,大都是作家的反串,并没有多少批评专家。作家的反串,当然要侧重理论的建设,不侧重文学作品的批评”。又说中国的“批评不是创作的裁判,而是创作的领导”(一册一四、一五面)。他以为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尚用重于尚知,求好重于求真”(一册一六至一七面)。这里指出的事实大体是不错的;说是“尚用重于尚知”,也有一部分真理。但是说作家反串“就当然侧重理论”,以及“求好重于求真”,似乎都还可以商榷。即如曹丕、曹植都是作家,前者说文人“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典论·论文》),后者更说“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与杨德祖书》),都并不侧重理论。罗先生称这些为“鉴赏论”(二册七八至七九面),鉴赏不就是创作的批评或裁判么?照罗先生的意思,这正是求真;照曹植的话看,这也明明是求好——曹丕所谓长短,也是好与不好的别名。而西方的文学裁判或作家作品的批评,一面固然是求真,一面也还是求好。至于中国的文学理论,如载道说,却与其说是重在求好,不如说是重在求真还贴切些。总之,在文学批评里,理论也罢,裁判也罢,似乎都在一面求真,同时求好。我们可以不必在两类之间强分轻重。至于中国缺少作家作品的系统的批评,儒家尚用而不尚知,固然是一个因子,道家尚玄而不尚实,关系也许更大。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批评到作家和作品、便不免着实,成了“小言”有端崖之辞,或禅宗所谓死话头。所以这种批评多少带一点“陋”;陋就是见小不见大。中国文学批评就此没有得着充分的发展;它所以不能成为专业而与创作分途并进,也由于此。至于现代西方人主张“创作必寓批评”“批评必寓创作”,如书中所引朱光潜先生的话,却又因为分业太过,不免重枝节而轻根本,所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一步为的矫正那偏重的情形,促进批评的更健全的发展。但那批评和创作分业的现象,还要继续存在,因为这是一个分业的世界。中国对作家和作品的批评,钟嵘《诗品》自然是最早的一部系统的著作,刘勰《文心雕龙》也系统的论到作家,这些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都忽略了清代几部书。陈祚明的《古诗选》,对入选作家依次批评,以辞与情为主,很多精到的意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各条,从一方面看,也不失为系统的文学批评,这里纪昀的意见为多。还有赵翼的《瓯北诗话》分列十家,家各一卷,朱东润先生说是“语长而意尽,为诗画中创格”(《批评史大纲》三六八面),也算得系统的著作。此外就都是零碎的材料了。罗先生提到“制艺选家的眉批总评”,以为毫无价值(一册一六面,参看八面)。这种选家可称为评点家。评点大概创始于南宋时代,为的是给应考的士子揣摩;这种选本一向认为陋书,这种评点也一向认为陋见。可是这种书渐渐扩大了范围,也扩大了影响,有的无疑能够代表甚至领导一时创作的风气,前者如宋末方回的《瀛奎律髓》,后者如明末钟惺、谭元春的《古唐诗归》。文学批评史似乎也应该给予这种批评相当的地位,才是客观的态度。其实选本或总集里批评作家或作品的片段的话,是和选本或总集同时开始的。王逸的《楚辞章句》,该算是我们第一部总集或选本,里面就有了驳班固论《离骚》的话。班氏批评屈原和《离骚》,王氏又批评他的批评,这已经发展到二重批评的阶段了。原来我们对集部的工作,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笺注,是求真;里面也偶有批评,却只算作笺注的一部分。《楚辞章句》里论《离骚》,似乎属于这一类。又如《文选》里左思《魏都赋》张载注,论到如何描写鸟将飞之势,如何描写台榭的高,比较各赋里相似的句子,指出同异,显明优劣,那更清楚的属于这一类。二是选录,是求好;选录旨趣大概见于序跋或总论里,有时更分别批评作家以至于作品。晋代挚虞的《文章流别》和李充的《翰林论》是开山祖师,他们已经在批评作家和作品了。选本的数量似乎远在注本之上,但是其中文学批评的材料并不多,完整的更少,原因上文已经论及。别集里又有论诗文等的书札和诗,其中也少批评到作家和作品;序跋常说到作家了,不过敷衍的多,批评的少,批评到作品的更是罕见。诗话文话等,倒以论作家和作品为主,可是太零碎;摘句鉴赏,尤其琐屑。史书文苑传或文学传里有些批评作家的话,往往根据墓志等等。墓志等等有时也批评到作品,最显著的例子是元稹作的杜甫的《墓志铭》,推尊杜甫的排律,引起至今争议莫决的李杜优劣论。从以上所说,可见所谓文学裁判,在中国虽然没有得着充分的发展,却也有着古久的渊源和广远的分布。这似乎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罗先生这部书的确能够借了“文学批评”的意念的光将我们的诗文评的本来面目看得更清楚了。他在《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里特立专章阐述“文体类”的理论(二四至四一面)。从前写文学史及文学批评史的人都觉得这种文体论琐屑而凌乱,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可是读了罗先生的叙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那种种文体论正是作品的批评。不是个别的,而是综合的;这些理论指示人们如何创作如何鉴赏各体文字。这不但见出人们如何开始了文学的自觉,并见出六朝时那新的“净化”的文学概念如何形成。这是失掉的一环,现在才算找着了,连上了。这一分册里《文学概念》一章(一至一七面),叙述也更得要领,其中“萧纲的鼓吹郑邦文学”和“徐陵的编辑丽人艳歌”,各占了一个独立的节目。还有上文提过的第三分册的头两章《诗的对偶及作法》,跟“文体类”有同样的作用,见出律诗是如何发展的,也见出“元稹、白居易的社会诗论”的背景的一面来。再说魏晋时代开始了文学的自觉以后,除文体论外,各种的批评还不少。这些批评,以前只归到时代或作家批评家的名下,本书却分立“创作论”和“鉴赏论”两章来阐述(二册七○至八一面),面目也更清楚了。《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里还提到“古经中的辞令论”(五三面),这也是失掉的一环。春秋是“诗”和“辞”的时代;那时“诗”也当作“辞”用,那么,也可以说春秋是“辞”的时代。战国还是“辞”的时代。辞令和说辞如何演变为种种文体,这里不能讨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篇》曾触及这问题,但他还未认清“辞”的面目);现在只想指出孔子的“辞达而已矣”那句话和《易传》里“修辞立其诚”那句话,对后世文论影响极大,而这些原都是论“辞”的。从这里可见“辞令论”的重要性。可是向来都将“文”和“辞”混为一谈,又以为“辞”同于后世所谓的“文辞”,因此就只见其流,不见其源了。《文选》序曾提出战国的“辞”,但没有人注意。清代阮元那么推重《文选》,他读那篇序时,却也将这一点忽略了。罗先生现在注意到“古经中的辞令论”,自然是难得的,只可惜他仅仅提了一下没有发挥下去。第三分册里叙述史学家的文论,特立“文学史观”一个节目(八九至九一面);这是六朝以来一种新的发展,是跟着文学的自觉和文学概念的转变来的。前面说过“文学史”的意念在我们的传统中早就有了根苗,正是指此。以前的文学史等,却从没有这么清楚的标目,因此就隐蔽了我们传统中这个重要的意念。这一分册叙述“古文论”(一○三至一五一面),也很充实,关于韩愈,特别列出“不平则鸣”与“文穷益工”一目(一三三至一三四面),这是韩愈的重要的文学见解,不在“惟陈言之务去”以下,但是向来没有得着应得的地位。本书《绪言》中说到“解释的方法”,有“辨似”一项,就是分析词语的意义,在研究文学批评是极重要的。文学批评里的许多术语沿用日久,像滚雪球似的,意义越来越多。沿用的人有时取这个意义,有时取那个意义,或依照一般习惯,或依照行文方便,极其错综复杂。要明白这种词语的确切的意义,必须加以精密的分析才成。书中如辨汉代所谓“文”并不专指诗赋(一册九八面),又如论到辞赋的独特价值就是在不同于诗,而汉人将辞赋看作诗,“辞赋的本身品性,当然被他们埋没不少,辞赋的当时地位,却赖他们提高好多”(一册一二○面),都是用心分析的结果,这才能辨明那些疑似之处。

朱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自序》里说:“这本书的叙述特别注重近代的批评家”(四面);他的书大部分以个别的批评家标目,直到清代《白雨斋词话》的著者陈廷焯为止。他的“远略近详”的叙述,恰好供给我们的需要,弥补我们的缺憾。这还是第一部简要的中国文学批评全史,我们读来有滋味的。这原是讲义稿,不是“详密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自序》里说得明白。我们只能当它“大纲”读着;有人希望书里叙述得详备些,但那就不是“大纲”了。《自序》中还说这本书是两次稿本凑合成的,现在却只留下一处痕迹,第三十七章里说:“东坡少游于柳词皆不满,语见前”(一九六面),前面并不见;这总算不错了。作为“大纲”,本书以批评家标目,倒是很相宜的;因为如《自序》所说,“这里所看到的,常常是整个的批评家”(四面)。朱先生关于中国文学批评的著作很多,《读诗四论》(商务)之外,还有许多研究历代批评家的论文,曾载在武汉大学的《文哲学报》上,现在听说已集成一书,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了。《读诗四论》和那些论文都够精详的,创见不少。他取的是客观的分析的态度。《大纲》的《自序》里提到有人“认为这本书不完全是史实的叙述,而有时不免加以主观的判断”。朱先生承认这一点,他提出“史观的问题”,说“作史的人总有他自己的立场”(五面)。本书倒是有夹叙夹议的,读来活泼有味,这正是一因。但是朱先生的史观或立场,似乎也只是所谓“释古”,以文学批评还给文学批评,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这似乎是现代的我们一般的立场,不见其特别是朱先生主观的地方。例如书中叙“盛唐”以后论诗大都可分二派:“为艺术而艺术,如殷璠、高仲武、司空图等”,“为人生而艺术,如元结、白居易、元稹等”(九三至九四面)。两派的存在得着外来的意念来比较而益彰。又如论袁枚为王次回辩护道:“次回《疑雨集》,与《随园诗话》所举随园、香亭兄弟之诗论之,非特与男女性情之得其正者无当,即赠勺采兰,亦不若是之绘画裸陈也。……若因风趣二字,遂使次回一派,以孽子而为大宗,固不可矣。”(三六三面)这可以说是“雅正”的传统,不过是这时代已经批评的接受了的,和上例那一对外来的传统的意念的地位一般。这些判断都反映着我们的时代,与其说是主观的,不如说是客观的,可是全书以陈廷焯作殿军,在这末一章里却先叙庄棫谭献道:“清人之词,至庄谭而局势大定,庄谭论词无完书,故以亦峰(廷焯字亦峰)之说终焉”。(三九六面)这个判断是客观的,但标目不列代表的批评家庄谭,只举出受庄氏影响的陈氏,未免有些偏畸或疏忽。然而这种小节是不足以定主客观之辨的。

同类推荐
  • 倾听生命的低语

    倾听生命的低语

    《倾听生命的低语》是散文作家鲁先圣积数年之力完成的一部随笔断章作品集,全书语句凝练,思想深邃,情感真挚,禅意浓郁,讲述了在面对不公和不平等以及人世间的冷暖时,我们应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改变这种现状,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仇视身边的人和事。书中大量列举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当代心灵读本。
  • 播州土司民间传说

    播州土司民间传说

    本书系“海龙囤土司遗址文化价值系列丛书”之一,考察的对象是有关海龙囤遗址的民间传说。本书所载的民间故事即传说具体可分为:第一部分播州杨氏的传说,第二部分海龙囤的传说及第三部分播州地名的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可以与正史记载、遗存及出土文物相互印证。既有文献价值,又有文学价值,是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晶。这本书的整理与出版对播州土司文化及海龙囤遗址的研究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老舍新诗

    老舍新诗

    本书收录了多部老舍诗歌作品,如《保我河山》《她记得》《空城计》《礼物》等,这些作品有对旧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同情与哀怜,有对新社会人民幸福生活的讴歌,有对爱国志士在民族危难之际所作出的奋争的赞颂,也有对日常生活小事充满情趣的描述。
  • 尚书博文精粹

    尚书博文精粹

    百篇博文记录一个铁骨柔情的中年男人的五味生活,他是丈夫,他是父亲,他是悉心记录生活的书写者。有琐碎,更有精彩,每一篇都透着醇厚的日常情味,本色笔墨书写本色人生。
  • 萧红散文

    萧红散文

    《萧红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大型丛书之一,作为一个文坛传奇,萧红的作品总是和她的命运连在一起被人讲述,这多少掩盖了她作品的本应具足的光芒。萧红的散文女性特质非常鲜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感、诗意暗涌、忧郁底色,夹杂着迷人的孩子气,同时不拒绝现实的残酷,这使得她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女作家,跻身现代文学大家之林。
热门推荐
  • 我在古代当网红

    我在古代当网红

    历史系的夏青铜穿越的时候带着一个不靠谱的系统.坑爹系统:把古代生活直播给现代人看。夏青桐:没问题,这些都是小case。只是连我睡觉吃饭也直播给人看会不会太过分了?坑爹系统:快,去抱一下你的死对头,再给个么么哒。夏青桐拒绝:打扰了。告辞!坑爹系统:今日任务,跟前方人物表白。看着前方面无表情的男人,她想到对方在传说中的可怕名声,立刻想暴走。却见他勾勾手指,笑得像狐狸:允许抱我的大腿,我可以让你躺~赢。某人:我的大腿给你。抱我的大腿,我也可以让你躺~赢。看着满脸带笑的男人。想到对方在某些方面的名声,夏青桐瑟瑟发抖,手动再见:我选择狗带!
  • 顾先生很狂很痞

    顾先生很狂很痞

    外界传言,顾家大少爷,娱乐圈鬼才导演顾希性格乖戾,冷血无情目中无人,又狂又痞,倨傲又匪气,那张嘴巴比眼镜蛇的嘴巴还毒。上流社会的宴会上,他一身T恤中裤衩外加拖鞋出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狂妄。某天记者提问:“顾先生,请问你为何对圈内前辈口出狂言,不觉很无礼?”他双手插兜,冷笑:“我高兴我乐意!”某天,一个自称是顾希高中同学的号爆料:顾希啊,他那个人真的很冷漠,高中的时候就喜欢打架斗殴,连老师都骂!校长他也不放在眼里,一副他是玉皇大帝没人敢惹的狂妄!某天,一个自称是顾希初中同学的号也爆料:顾希他在初中的时候把一个男的打进了一样,肋骨都打断了,打的时候几个老师也拉不开,学校都传他有暴躁症有神经病!冷血无情?某天,顾太太凌七七在擦防晒霜的时候,某个被传有暴躁症神经病的男人抢了过去。顾希:“我帮你。”凌七七:“不用了,我……”顾希:“这是为夫的分内事,你矫情什么?”凌七七:“我要涂脚你也不嫌弃?”男人直接抬起他的脚放在腿上,指尖沾了防晒霜就帮她擦了起来……【男强女强,搞笑甜宠风,一对一,作者在打脸虐渣路上一去不复返~】
  • 只对你的心动

    只对你的心动

    林暖一个人生活的悠闲自在,却突然被母亲安排和他的竹马顾宇泽同居?!不仅同居,连学校都是同一所。在越来越多的相处中,林暖发现她爱上了顾宇泽。可顾宇泽生得一副好皮囊,身边桃花朵朵。林暖思考再三,终于决定告白。没想到顾宇泽竟一口答应!嗯???“顾宇泽,你是什么时候喜欢的我呢”“从踏进你家门的那一刻,我就在想怎么把你骗到手。”新书引路《暗恋跳跳糖》~
  • 从斗破开始融合万界

    从斗破开始融合万界

    许笑狂无意之间得到一个诸天融合系统,过上了开了挂的人生!《斗破苍穹》《求魔》《完美世界》《傲世九重天》《西游记》……当许笑狂将这些世界都融合在了一起之后,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在我狂帝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将土崩瓦解!哈哈!”许笑狂当着萧炎、孙悟空、楚阳、独孤求败等人的面说道!……殊不知,万界大融合只是一个必然,其中却蕴含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万千大道生魔心,人间一片腐尸海!可悲可叹!
  • 师父你的徒儿掉了

    师父你的徒儿掉了

    沐慕一朝穿越到修仙世界成了沐轻茗,作为三大修仙门派之一天青派下的青云门门主,她把正经的修仙门派变成了流浪儿童收容所。作为所长(门主),大弟子沐昕昕是个严重的病娇师父控,今生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自家师父关进小黑屋养着。二弟子萧慕辰“死后重生”归来第一件事就是隐藏真实身份各种撩师父,每天都在告白边缘疯狂试探。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诸多矛盾浮出水面,沐轻茗渐渐意识到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然而命运的齿轮早已转动,她再也不能安分的做一个吃瓜群众了。1v1,“放浪不羁”女主vs“温柔贤惠”男主我们不正经修仙,我们只负责正经谈恋爱!!!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是一套献给孩子们的书。一如它的名字“阅读一小步·成长一大步”,在孩子们开始求知的成长旅程时,一套适合他们课外阅读的好书无疑为他们的人生……
  • 王妃原来是妖怪

    王妃原来是妖怪

    云渺山修行的地仙白十二,为了完成任务被赶下山,却和靖王谢安辰结下了不解之缘。本以为缘分今生才起,谁知前世已注定。。
  • 城市情爱

    城市情爱

    好久好久,我已经没有自由过了,天空大概也被我遗忘了,星星也不曾看见过了,连林荫道上的大树似乎也都是一样的。惟有让我最熟悉不过的就是大人们严肃的脸,妈妈的唠叨声,大人们训斥小孩的吼叫声,这样的生活,我们厌恶,我们不稀罕……大人们常说:“你们这年代的孩子多幸福啊,哪像我们那个年代那样,温饱也没法解决,你们现在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确,在大人们的眼中,我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可是大人们真正了解我们吗?他们常说“他们随时会下岗”可是就连我们十三、四岁的人也得面临“竞争”,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年代,不再是以前靠耕田、养猪过生活的年代。在大人们的眼中,我们很幸福,很无忧无虑。
  • 是男人就要成功

    是男人就要成功

    男人理应去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志在辉煌地去闯荡自己的事业。每一个男人都将撑起一片天,但天空是否广阔,将完全取决于我们能否成功。这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每个男人都必须要去学习、磨砺、锻造。但具体如何操作,并不为每一个男士所熟知,而《是男人就要成功》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弥补这一缺撼,一定要让男人成功!
  • 净土旨诀

    净土旨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