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300000060

第60章 杂论卷(23)

《大纲》以个别的批评家标目,这些批评家可以说都是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派别或一种理论的批评家,著者的长处在能够根据客观的态度选出了一些前人未曾注意的代表批评家。如南宋反对“江西派”的张戒(三十章),清代论诗重变的叶燮(六十一章),第一个有文学批评史的自觉的纪昀(六十七章),创诗话新格的赵翼(七十章),他们的文学批评,一般的文学史,似乎都不大提及,有些简直是著者第一次介绍和我们相见。此外如金人瑞和李渔各自占了一章的地位(六十三,六十四章),而袁宏道一章(五十章)中也特别指出他推重小说戏曲的话(二六面),这些都表现着现代的客观态度。这种客观的态度,虽然是一般的,但如何应用这种态度,还得靠著者的学力和识力而定,并不是现成的套子,随意就可以套在史实上。论金人瑞批评到他的评点(三三七,三四○面),并征引他的《西厢记》评语(三三八面),论钟惺、谭元春一章(五十一章),也征引《诗归》里的评语;论到近代批评,是不能不给予评点公平的地位的。因此想到宋元间的评点家刘辰翁,他评点了很多书,似乎也应该在这本书里占个地位。书中论曹丕兄弟优劣,引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垣,有仙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子垣,俗论大抵如此”。以为“此言若就文学批评方面论之,殆不可废”(二五面,参看二七面),最是公平的断语。又评钟嵘持论“归于雅正”(六八面);向来只说钟氏专重“自然英旨”,似乎还未达一间。至于论严羽:“吾国文学批评家,大抵身为作家,至于批判古今,不过视为余事。求之宋代,独严羽一人,自负识力,此则专以批评名家者”(一八四面)。这确是独到之见。两宋诗话的发达,培养出这种自觉心,也是理有固然,只是从来没人指出罢了。其他如论元稹“持论虽与白居易大旨相同,而所见之范围较大,作诗之母题较多,故其对人之批评,亦不若居易之苛”(九九面)。论柳冕“好言文章与道之关系,与韩愈同,然有根本不同者,愈之所重在文,而冕之所重在道”(一○六面)。似乎也都未经人说及。书中又指出陆机兄弟“重在新绮”,而皇甫谧和左思的《三都赋序》持“质实”之说(三二面);人们一向却只注意到齐代裴子野的《雕虫论》。明初高棅的《唐诗品汇》列杜甫为大家,好像推尊之至,但书中指出他不肯当杜甫是“正宗”(二二三面)。韩愈的文统——文统说虽到明代茅坤才明白主张(二四七至二四八面),但韩愈已有此意,这里依郭绍虞先生的意见——五经而下,列举左氏、庄、《骚》、太史公、司马相如、刘向、扬雄(《进学解》,《答刘正夫书》)。本书指出明代王世贞又以庄、列、淮南、左氏为“古四大家”(二三八面),这种异同该是很有意义的。又如引曾国藩日记“古文之道,与骈体相通”,说“此为曾氏持论一大特点,故其论文,每每从字句声色间求之”(三九二面)。这也关系一时代一派别的风气。以上各例,都可见出一种慎思明辨的分析态度。

历史在战斗中

——评冯雪峰《乡风与

市风》(作家书屋)

雪峰先生最早在《湖畔》中以诗人与我们相见,后来给我们翻译文学理论,现在是给我们新的杂文了。《乡风与市风》是杂文的新作风,是他的创作;这充分的展开了杂文的新机能,讽刺以外的批评机能,也就是展开了散文的新的机能。我们的白话散文,小说除外,最早发展的是长篇议论文和随感录,随感录其实就是杂文的一种型。长篇议论文批判了旧文化,建设起新文化;它在这二十多年中,由明快而达到精确,发展着理智的分析机能。随感录讽刺着种种旧传统,那尖锐的笔锋足以教人啼笑皆非。接着却来了小品文,虽说“天地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有,然而基础是打在“身边琐事”上。这只是个人特殊的好恶,表现在玩世哲学的光影里。从讽刺的深恶痛疾到玩世的无可无不可,本只相去一间;时代的混乱和个性的放弛成就了小品文的一时之盛,然而盛极则衰,时代的路向渐渐分明,集体的要求渐渐强大,现实的力量渐渐逼紧;于是杂文便成了春天第一只燕子。杂文从尖锐的讽刺个别的事件起手,逐渐放开尺度,严肃的讨论到人生的种种相,笔锋所及越见深广,影响也越见久远了。《乡风与市风》可以说正是这种新作风的代表。

“乡风”是农民和下层社会妇女的生活的表现,“市风”是大都会知识者生活的表现。前者似乎比较单纯些,一面保守着传统,一面期待着变。后者就复杂得多,拥抱过去,憧憬将来,腐蚀现在,各走各的路,并且各说各的理。传统是历史,过去是历史,那期待,那憧憬,甚至那腐蚀,也是历史孕育出来的,所谓矛盾的发展。雪峰先生教人们将种种历史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因为这个历史到底是我们自己的历史”;这样才能够“走上自觉的战斗的路”。这是现在的战斗,实际的战斗;必须整个社会都走上这条路,而且“必须把战线伸展到生活和思想的所有的角落去”。这战斗一面对抗着历史,一面领导着历史。人们在战斗中,历史也在战斗中。可是“乡风”也好,“市风”也好,现在都还没有自觉的向战斗的路上吹,本书著者所以委曲的加以“分析,批判,以至否定”,来指明这条路。

乡风的主角农民和妇女,大抵是单纯的。他们相信还好主义,相信烈女节妇,似乎都是弱者的表现;可是也会说“世界是总要变一变的”。有时更“不惜自己的血”去反抗敌人,像书中所记浙东的种种情形,“这便是弱者在变成强者”了。单纯得善良,也单纯得勇敢,真是的。根柢在“对于现实生活的执着”。书中论一个死了丈夫或死了儿子的乡下女人的啼哭,说这个道理,最为鞭辟入里:

但最主要的,是她在这样的据点上,用以和人生结合的是她的劳动和她的生命,和丈夫或儿子谋共同生活,共同抵抗一切患难与灾害,对一切都以自己的劳动和生命去突击,于是,单纯而坚实的爱就从为了生活的战斗中产生。唯其以自己的劳动和生命向着“利害的”,“经济的”生活突击,于是超“利害的”,超“经济的”爱和爱的力就又那样的强毅,那样的浑然而朴真。(也正是在这上面,消费阶层的人们立即显出了自私和薄情了。)而在生活的重压下,却不仅这爱和爱的力不能不表现为一切的坚忍,集中于对于现实生活的执着,并且因此就更粘住那据点,更和据点胶结得紧了:——这又是生活限制了他们,使他们不能走得更远一点。于是,一到所粘住的据点失去,便不能不被无边际的朦胧所压迫,被空虚所侵,而感到无可挽救似的凄哀。(一一六至一一七面)

这种单纯的执着,固然是由历史在支配着,可是这种执着的力量,若有一天伴随上“改进自己的地位的要求”,却能够转变历史;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即便是“市风”的主角知识者,如今也生活在“混乱”中。“这正是旧的生活观念的那一向还巩固的物质基础,也被实际生活的冲击而动摇着了罢?”不错的,于是有些人将注子压在“老大”上,做着复古的梦,但是“老大”只“作为造成历史的矛盾的地盘而有用”,“历史的矛盾”就是历史在战斗中,“老大”该只是战斗的经验多的意思才有道理。除了这样看,那就老大也罢,古久也罢,反正过去了,永远过去了,永远死亡了——一个梦,一个影子,抓不住的。又有些“自赏”着美丽的理想。而这也只是“对于永远过去了的白昼的没有现实根据的梦想,以对于黄昏的依恋及其残存的微光,注向于黑黑的午夜,仿佛有那么一支发着苍白的光的蜡烛,奄奄一息地在黑影里朦胧地摇晃。”“这样的理想主义当然是所谓苍白的,而拥抱它的人也自然是苍白无力的人:这一拥抱就是他的消失!”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可也不免外强中干——外强是自大,中干是自卑。总之,这两种人都是空虚的:

如果我们是因为空虚,则无论拥抱过去时代,无论拥抱将来的美的世界,都依然是空虚的罢。假如我们的空虚是从我们现在而来的,那么我们便会真实的觉得:过去时代像是灰白的尸体,而美的将来也简直是纸糊的美人。(一三五面)

重节操的人似乎算得强者了。然而至多只做到了有所不为的地步;其次由于“胆小而虚伪的历史观察和对于人生实践的迂拙而消极的态度”,更只止于洁身自好,真是落到了“为节而节”的末路;又其次“终于将这德行还附上了庸俗的和矫揉造作以至钓名沽誉的虚伪的面目”。一向士大夫所以自立,所以自傲的这德行,终于在著者的书页里见得悲哀,空虚,甚至于虚无了。他在《谈士节兼论周作人》一文的结尾道:“我们是到了新的时代;历史的悲哀和空虚将结束于伟大的叛逆,也将告终于连这样的空虚和悲哀也不可能了的时代”。这末尾一语简直将节操否定得无影无踪;可是细心读了那上文委曲的分析,切实的批判,便知这否定决非感情用事,而不由人不相信。这篇文字论士节这般深透,我还是初见,或许是书中最应该细心读的。还有,悲观主义也由空虚而来。这是“像浮云一般的东西,既多变化,而又轻如天鹅绒似的”。在悲观者本人“也只是一种兴奋剂,很难成为一种动力,对于人也至多有一点轻尘似的拂扰之感,很少有引起行为的影响”。但是如愤世者所说,“现在是连悲观也悲观不起来也”。悲观者自己是疲劳了,疲劳到极点了,于是随波逐流,行尸走肉,只是混下去。这就比悲观主义更危险,更悲哀。

著者特别指出这样一种人:

用厌烦的心情去看可厌烦的世界,可并不会因此引起对于世界的绝望或反抗,却满足于自己的厌烦,得意着他那已经浸入到灵魂深底里去的一些文化上的垃圾,于是对一切都冷淡,使自己完全游泛在自私的市侩主义里。……这种人是一种混杂体……蒙盖在厌世的个人主义下面,实质上是市侩主义和赤精的利己主义。(一二九面)

这里指的就是三十年来流行世界的玩世主义,也正是空虚或虚无的表现。著者认为绝对的虚无主义就是绝对的利己主义;因为“人虚无到绝对的时候,实在就非利己到绝对不可,那时,就连虚无主义也并非必要的了。反之,如果要利己到绝对,也就非虚无到绝对不可”。他认为市侩主义正是一种虚无主义,所以也就是一种利己主义了。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现在人都以‘心目中无国家民族’一句话,咒骂并不以惟利是逐,或利己主义为羞了的人们,殊不知在他们的心底的深处,是在感到连他们自己都快要不存在了。”这种种都是腐蚀现在的人。

这种种“市风”其实都是历史在战斗中的曲折的阵势,历史在开辟着那自觉的路。著者曾指出“老人”也可以有用;又说“还有那在黎明以前产生的理想主义”,是会成为现实主义的;又说悲观主义者也会变成战士。这些也都在那曲折的阵势或“历史的矛盾”中。有了这些,那自觉的战斗的路便渐渐分明了。“人总是主动的”,“必须去担当社会矛盾的裂口和榨轧;去领受一种力以抵抗另一种相反的力”。这里“人”指人民也指个人。

大概,人原是将脚站在实地上才觉得自己存在的罢,也原是以自己的站,自己的脚力,去占领世界的罢。……人怎能不从世界得到生活的实践的力,又怎能不从自己的实践去归入到世界的呢?(一六六至一六八面)

这就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就是“自信”。这里说到世界。著者认为“高度的民族文化是向着更广泛的高度的人类价值的发展;而在战斗的革命的民族,这就是民族之高度的革命性的表现”。

说到战斗,自然想到仇恨,许多人特别强调这仇恨。著者自然承认这仇恨的存在,但他说“爱与同情心之类,在现在,其实大半是由仇恨与仇恨的斗争所促成的。”他说:

人类的悠久的生活斗争的历史,在人类精神上的最大的产物是理性和对同类的爱,但这两者都是从利害的相同的自觉上而发生,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相互之间追寻着同情和同类的爱者,主要地是受理性指使,起因于相互的利害关系,也归结于相互的利害关系。(一五三面)

然而“人在社会的利害关系中不仅从社会赋予了个人,同时也时时在从个人向社会突进着,赋予着的。而这种赋予的关系及其力量,在为共同利害的斗争上,就特别表现得明白并发展到高度。”于是“在共同利害的关系中便发生超利害的关系,在为共同利害的斗争中便产生超利害的伟大的精神。——人类的出路就在这里。”著者特别强调“战友之间的爱”,认为“即使完全不提到那战斗的目的和理想,单抽出那已经由共同战斗而结成的友爱的情感和方式来看,都已经比一般友爱更坚实,也更逼近一步理性和艺术所要求的人类爱了。”这种爱的强调给人喜悦和力量。

这些可以说是著者所认为的“科学的历史方法和历史真理”。这种历史方法和历史真理自然并非著者的发见,然而他根据自己经验的“乡风与市风”,经过自己的切实的思索,铸造自己严密的语言,便跟机械的公式化的说教大相径庭,而成就了他的创作。书中文字虽然并没有甚么系统似的,可是其中的思想却是严密的,一贯的。而弥漫着那思想的还有那一贯的信心,著者在确信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也许觉得他太功利些:他说的“怀古之情也是一种古的情感”,他说的对于将来的“做梦似的幻想”,他说的“虚无的‘超利害’的幻想”不免严酷了些;他攻击那“厌世的个人主义”或玩世主义,也不免过火了些。可是你觉得他有他的一贯的道理,他在全力的执着这道理,而凭了这本书,你就简直挑不出他的错儿。于是你不得不……徨着,苦闷着。这就见出这本书的影响和力量。著者所用的语言,其实也只是常识的语言,但经过他的铸造,便见得曲折、深透,而且亲切。著者是个诗人,能够经济他的语言,所以差不多每句话都有分量;你读的时候不容跳过一句两句,你引的时候也很难省掉一句两句。文中偶然用比喻,也新鲜活泼,见出诗人的本色来。本文所以多引原书,就因为原书的话才可以表现著者的新作风,因而也更可以表现著者的真自己。这种新作风不像小品文的轻松、幽默,可是保持着亲切;没有讽刺文的尖锐,可是保持着深刻,而加上温暖;不像长篇议论文的明快,可是不让它的广大和精确。这本书确是创作,确在充分的展开了杂文的新机能;但是一般习惯了明快的文字的人,也许需要相当大的耐心,才能够读进这本书去。

生活方法论

——评冯友兰《新世训》

(开明书店)

同类推荐
  • 余秋雨读本

    余秋雨读本

    《余秋雨读本》内容选本的选择标准,主要着眼于表述的方式,而不是表述的内容。作者们写文章,有时希望读者关注自己的话题,有时则希望读者关注“文章”本身,这个选要侧重于后者。对话题中,只作了一个最粗浅的划分:上卷有关人生体验,中卷有关国内行旅,下卷有关海外行旅。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1)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 虫洞(长篇选载)

    虫洞(长篇选载)

    急性阑尾炎发作的那天正好是个周日。在此之前,我对急性阑尾炎一无所知,我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实在无法忍受才去了医院。检查完毕,大夫说,割掉吧。我说,割掉什么?大夫说,阑尾。我说,已经不疼了,还割吗?大夫说,那就输液吧。我说,只吃药,不输液行不?大夫说,不行。就这样,我在第二天去了社区诊所,开始生平的第一次输液。社区诊所周日刚乔迁,诊所安静整洁,大夫和护士客客气气,与印象中乱糟糟的、脸孔像针管一样冰冷的大医院截然不同。小有小的好处,草虽然卑微却总是温暖的。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
热门推荐
  • 星战萌娘

    星战萌娘

    这是一本讲述人类踏入星际时代后,艰难生存的热血凯歌。好吧,其实就是在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广阔宇宙里,一个勇敢热血的家伙带着一群妹子到处冒险的精彩日常而已。。。郑重提示,请勿代入现实世界任何科学观,魔炮少女是不存在的。
  • 成功者的心态与思维

    成功者的心态与思维

    我们经常会问: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有不错的工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天天都过着高品质的生活,生活似乎充满了无限的趣味。而不少的人整天忙忙碌碌,甚至“脸朝黄土背朝天”,有的还能维持生计,有的却“吃了上顿没下顿”。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绝对自信的,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只要偶尔遇到一点挫折,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就是他们自己不相信自己。
  • 血脉穿越

    血脉穿越

    “血脉殿堂!”“居然是血脉殿堂!”穿越者血脉最牛逼!
  •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本书既注意挖掘魏书生特色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果,又力求向读者展示一位立体的、有血有肉、有灵魂思想的魏书生。全书遵循由实入虚、由形叭神、由术入道的顺序,从介绍魏书生的思想特色开篇,依次介绍教学特色、班级工作特色、管理特色和成长特色。读完全书,或许让你越到后边越深刻,越到后边越高远。如果耐心地读完全书,相信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实施特色化教育,对如何通过学习魏书生使自己真正得到提高,都会有所帮助的。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 曲月如眉

    曲月如眉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叫错过她是没有身份的公主,身世可怜,他给了她初恋和家的温暖,最终因为权力弃她而去,人生有多少三年去消耗一个人的热情?她可以对任何一个人笑颜,却再不对他笑了,他默默的弥补着,却看着她渐行渐远“你以前一定爱惨了我,所以现在我这么爱你,也一定被我伤惨了,所以让我如今爱而不得···”
  • 汉魂之杀机四伏

    汉魂之杀机四伏

    龙归海刺杀了两名忍者之后,引来了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的疯狂反杀······新世纪的中华武术风靡世界,引来激进分子日本忍者的不满,他们决定对中国武术实行打压,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进而制造了一系列的惨案,古武术传承者龙归海以跆拳道教练身份做掩护,奋起抵抗,却不料深中妖艳女忍者的美人计难以脱身,两方阵营真刀真枪,明争暗斗,在极端激进分子的蚕食鲸吞下,当代武者能否力挽狂澜······
  • 邪医倾城:大叔,别宠我!

    邪医倾城:大叔,别宠我!

    她,只手遮天的上古帝王之剑“帝临”,世事难料,天地权势大变,她残喘逃脱,跌落人世,世间传言,得帝临者得天下。他,魔族魔尊,乃是九五之尊,野心不在一统天下,而在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看得见碰不着的她。奈何不负缘浅情深,二人命运被本该孤独生生世世的两根红线所意外牵撘在一起,命格错乱,穿越重生再续前缘。一朝风云变幻,王者再次归来,一步难以登天,却可名扬四海,威振八方!
  • 天瞑劫

    天瞑劫

    寒风凛冽,青衫随其飘飘他持枪而立,淡漠的眼神中一丝激动“告诉我真相”微雪漫天,黑衣白星点点他剑己出鞘,紫黑的眸子中一缕无奈“先打败我”挺枪刺出,如幽风寒芒提剑挽花,如并蒂莲开“叮”刹那之间,青衫舞动枪指咽喉,转瞬之后,黑衣落雪剑断离手“你败了,告诉我真相”………………………他于棺中醒来,在冥冥之中寻找,寻找那些被风雪掩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