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300000061

第61章 杂论卷(24)

这本书一名《生活方法新论》。这是二十年来同类的书里最有创见最有系统的一部著作。同时又是一部有益于实践的书。书中所讨论的生活方法似乎都是著者多年体验得来的,所以亲切易行;不像有些讲修养方法的立论虽高,却不给人下手处,讲生活方法而不指出下手处,无论怎样圆妙,也只是不兑现的支票,那是所谓“戏论”。戏论的生活方法不是方法,读者至少当下不能得到甚么益处。固然,实践是一步步的实践,读了一本书当下就成贤成圣,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本书中所指示的生活方法多是从日常行事中下手,一点不含糊,当下便可实践,随时随地都可实践。书中说:

但如果一个人于事亲的时候,对于每一事,他只须想他所希望于他的儿子者如何,则当下即可得一行为的标准,而此标准对于此行为,亦是切实底而又合适底。一个人于待朋友的时候,对于每一事他只须想,他所希望于朋友者若何,则当下即可得这一行为的标准,而此标准对此行为,亦是切实底而又合适底。(四一至四二面)

这样实践下去便是“做人”。而做人即是“照着圣人的标准‘做’者”(二九面)。

有一位朋友从《中学生》上读了本书前一两篇,曾经写信来说,抽象的议论太多,恐怕读者不会感到亲切,也未必能找到下手处。关于下手处,上节已论。本书虽以抽象的议论为主,但多引“眼前所见底事为例证”(八面),这便见得亲切,也便指示了下手处。书中又常引证小说和笑话,增加趣味。这都是所谓“能近取譬”。但例证自然不能太多;不太多的例证似乎也尽够了,不是所谓“罕譬而喻”。抽象的议论只说及一类一类的事,诚然会“常使人感觉宽泛,不得要领”(四○至四一面)。但要一件一件事的说,必不免挂一漏万,而且太琐屑太冗长,会教人不能终卷。古圣先贤的教训也有零碎的说及一件一件事的,虽是切实,可是天下没有相同的事,实践起来,还得自加斟酌(参看四一面)。本书只举例证,用来烘托那些议论,启发读者,折中于两者之间,是很得当的。再说,同是抽象的议论,可以是“死的教训”或“似乎不能应用的公式”(参看七至八面),也可以是著者“真实自己见到者”(一七六面)。若是前者,自然干燥无味;可是若是后者,却能使人觉有一种“鲜味”(参看一七五、一七六面)。本书的议论似乎是属于后者,虽然是抽象的,并不足病。读者只要细细咀嚼,便可嚼出味来。就青年人说,高中二三年级和大学生都该能读这部书。但现在一般青年人读惯了公式的议论文,不免囫囵吞枣的脾气。他们该耐着性儿读这部书;那么,不但可得着切实的生活方法,还可以得着切实的阅读训练。

“五四”运动以来,攻击礼教成为一般的努力,儒家也被波及。礼教果然渐渐失势,个人主义抬头。但是这种个人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的个人主义似乎不大相同。结果只发展了任性和玩世两种情形,而缺少严肃的态度。这显然是不健全的。近些年抗战的力量虽然压倒了个人主义,但是现在式的中年人和青年人间,任性和玩世两种影响还多少潜伏着。时代和国家所需要的严肃,这些影响非根绝不可。还有,这二十年来,行为的标准很分歧;取巧的人或用新标准,或用旧标准,但实际的标准只是“自私”一个。自私也是于时代和国家有害的。建国得先建立行为的标准;建立行为的标准同时也就是统一行为的标准——生活方法标准化。这部书在这件工作上该有它的效用。这部书根据宋明道学家的学说,融合先秦道家的学说,创成新论。宋明道学家是新儒家。“五四”以来一般攻击的礼教,也是这些新儒家的影响所造成。但那似乎是他们的流弊所至。他们却有他们的颠扑不破的地方;可惜无人阐明发挥,一般社会便尔忽略,不能受用他们的好处。本书著者能够见到那些颠扑不破的道理,将它们分析清楚,加以引申补充,教读者豁然开朗,知道宋明道学家的学说里确有许多亲切的做人的道理,可以当下实践。这差不多是一个新发现。再者,道家的学说,一般总以为是消极的,不切世用。本书著者却指出道家对于利害有深广而精彻的衡量,可以作我们生活的指针。而教人放宽胸眼一层,也可以补儒家的不足。这两层著者在《中国哲学史》里已经说及。不过本书发挥得更畅罢了。这也是一个有用的发现。

本书所论的生活方法,有些是道德的,有些是非道德的——可是不违反道德的规律的(五至六面)。第一篇是《尊理性》,这是本书的骨干。以下各篇都从尊理性派衍而出。现在是理性的时代,理性的重要最显明易见。尊理性是第一着,是做人的基本态度。《行忠恕》是说怎样对人。《为无为》着重“无所为而为底无为”(六三面),是说怎样对事。《道中庸》是说行为要“恰好或恰到好处”(八四面)。《守冲谦》是教人“重客观”“高见识”“放眼界”(一一三面)。《调情理》是教人“有情而不为情所累”(一三六面)。《致中和》是说健全的人格以及人和社会的分际。《励勤俭》是教人“自强不息”(一六一面)“有馀不尽”(一六六面)。《存诚敬》是说要“有真至精神”,并要“常提起精神”(一七七面)。《应帝王》是说“作首领的人应该无为”(一八六面)。这几篇是相当衔接着的,著者思想的顺序从这儿各篇简略说明里可见。《调情理》篇说到“无‘我’的成分之恕”(一四一面),实践起来,效用最易看出。而《为无为》篇论兴趣和义务,更是我们所急应知道的,著者的见解给我们勉励,同时给我们安慰。这里引那末一段儿:

一个人一生中所作底事,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所愿意作者,一部分是他应该作者。合乎他的兴趣者,是他所愿意作者;由于他的义务者,是他应该作者。道家讲无所为而为,是就一个人所愿意作底事说。儒家讲无所为而为,是就一个人所应该作底事说。道家以为,人只须作他所愿意作底事,这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儒家以为,人只应该作他所应该作底事,这在心理上是过于严肃底。他们必须将道家在这一方面所讲底道理,及儒家在这一方面所讲底道理,合而行之,然后可以得一个整个底无所为而为底人生,一个在这方面是无为底人生。(七九面)

本书的特长在分析意义;这是本书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全书从《绪论》起,差不多随时在分析一些名词的意义,这样,立论便切实不宽泛,不致教人起无所捉摸之感。《绪论》里解释“所谓新论之新”,分为五点(四至一一面),便是一例。但最重要的还是分析“无为”和“中”两个词的意义。“无为”共有六义,著者一一剖解,可以说毫无遗蕴(五八至六二面)。“中”的歧义也多,著者拨正一般的误解,推阐孔子朱子的本意,也极精彻圆通(《道中庸》篇)。此外,如解“忠”为“己之所欲,亦施于人”(三八面),并加以发挥(《行忠恕》篇)。以及逐层演释“和”的意义(《致中和》篇),都极见分析的工夫。这种多义或歧义的词,用得太久太熟,囫囵看过,总是含混模糊,宽泛而不得要领。著论的人用甲义,读者也许想到乙义;同一篇论文里同一个词,前面用甲义,后面就许用乙义丙义,再后面或者又回到甲义。这样是不会确切的,也不能起信。所以非得作一番分析的工夫,不能有严谨的立论。这需要多读书,多见事,有理解力,有逻辑和语文的训练,四样儿缺一不可。从前有过逻辑文的名称,像本书的文体才可以当得起这个名词。本书著者冯先生还有《新理学》,《新事论》两部书(商务版),文体相同,但前者性质专门些。长于分析文体的还是金岳霖先生,他的哲学论文多能精确明畅,引人入胜。金先生的白话文似乎比较纯粹,冯先生的还夹着不少文言成分,即各自成为一家。我觉得现在的青年人多不爱读议论文和说明文,也不爱作,不会作。这实在不切世用。高中二三年级和大学生即使只为学习写作,也该细读本书和《新事论》。他们读惯了公式的论文,缺少分析的训练;这两部书正是对症的药。而且无论学习白话文或文言文,这两部书都能给他们帮助,因为这两部书里文言成分不少。

短长书

书业的朋友谈起好销的书,总说翻译的长篇小说第一,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二;短篇小说和散文,似乎顾主很少,加上戏剧也重多幕剧,诗也提倡长诗(虽然诗的销路并不佳),都可见近年读书的风气。这些都只是文学书。这两三年出版的书,文学书占第一位,已有人讨论(见《大公报》);文学书里,读者偏爱长篇小说,翻译的和创作的,这一层好像还少有人讨论。本文想略述鄙见。

有人说这是因为钱多,有人说这是因为书少。钱多,购买力强,买得起大部头的书;而买这些书的并不一定去读,他们也许只为了装饰,就像从前人买《二十四史》陈列在书架上一样。书少,短篇一读即尽,不过瘾,不如长篇可以消磨时日。这两种解释都有几分真理,但显然不充分,何以都只愿花在长篇小说上?再说买这类书的多半是青年,也有些中年。他们还在就学或服务,一般都没有定居;在那一间半间的屋子里还能发生装饰或炫耀的兴趣的,大概不太多。他们买这类书,大概是为了读。至于书少,诚然。但也不一定因此就专爱读起长篇小说来,况且短篇集也可以很长,也可以消磨时日,为甚么却少人过问呢?

主要的原因怕是喜欢故事。故事没有理论的艰深,也不会惹起麻烦,却有趣味,长篇故事里悲欢离合,层折错综,更容易引起浓厚的趣味,这种对于趣味的要求,其实是一种消遣心理。至于翻译的长篇故事更受欢迎,恐怕多少是电影的影响。电影普遍对于男女青年的影响有多大,一般人都觉得出;现在青年的步法、歌声,以至于趣味和思想,或多或少都在电影化。抗战以来看电影的更是满坑满谷,这就普遍化了故事的趣味(话剧的发达,也和电影有关,这里不能详论)。我们这个民族本不注重说故事,第一次从印度学习,就是从翻译的佛典学习(闻一多先生说);现在是从西洋学习。学生暂时自然还赶不上老师,所以一般读者喜爱翻译的长篇小说,更甚于创作者。当然,现在的译笔注重流畅而不注重风格,使读者不致劳苦,而现在的一般读者从电影的对话里也渐渐习惯了西洋人怎样造句和措辞,才能达到这地步。

现在中国文学里,小说最为发达,进步最快,原已暗示读者对于故事的爱好。但这个倾向直到近年来读者群的扩大才显明可见。读者群的扩大,指的是学生之外加上了青年和中年的公务人员和商人。这些人在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读物里接触了现代中国文学,所以会有这种爱好。读者群的扩大不免暂时降低文学的标准,减少严肃性而增加消遣作用。现代中国文学开始的时候,强调严肃性,指斥消遣态度,这是对的。当时注重短篇小说,后来注重小品散文,多少也是为了训练读者吟味那严肃的意义,欣赏那经济的技巧。这些是文学的基本条件。但将欣赏和消遣分作两橛,使文学的读者老得正襟危坐着,也未免苦点儿。长篇小说的流行,却让一般读者只去欣赏故事或情节,忽略意义和技巧,而得到娱乐;娱乐就是消遣作用,但这不足忧,普及与提高本相因依。普及之后尽可渐渐提高,趣味跟知识都是可以进步的。况且现在中国文学原只占据了偏小的一角,普及起来才能与公众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取旧的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而代之。

文学不妨见仁见智,完美的作品尽可以让严肃的看成严肃,消遣的看成消遣,而无害于它的本来的价值。这本来的价值却不但得靠严肃的研究,并且得靠消遣的研究,才能抉发出来。这是书评家和批评家的职责,而所谓书评和批评包括介绍而言,我们现时缺乏书评(有些只是戏台里喝彩,只是广告,不能算数),更缺乏完美的公正的批评。前者跟着战区的恢复,出版的增进,应该就可以发达起来,后者似乎还需较长时期的学习与培养。有了好的书评家和批评家,才能提高读者群的趣味,促进文学平衡的发展;那时不论短长书,该都有能欣赏的公众。但就现阶段而论,前文所说的倾向却是必然的,并且也是健康的。

修辞学的比兴观

——评黎锦熙《修辞学比兴篇》

(商务印书馆)

这部书原是一本讲义,民国十四年写定(《自序》)。而这本讲义又是《文心雕龙比兴篇校释》一文的扩大(七十二面)。所以体例和一般的修辞学书颇不同。《自序》里说,“宏纲之下,细目太张。例句号码,数逾三百。诂训校订,曼衍纷纭。”这是真话。书是三十二开本,一百十面,只论显比,自然够详的,也够繁的。书中主要部分以“句式”为纲,而黎先生称那些句式为“修辞法”(一面);这却暗示着指点方法的意思,与一般的修辞教科书又相同了。不过本书所取的是所谓“综合而博涉的讲法”,与教科书之整齐匀称不一样,并不像是给初学者指点方法的。这是体例上自相矛盾的地方。

《自序》里说:“修辞学所说的,只能在批评上指导上反省上呈露一些实效,并没有甚么大用处。那么,这种综合而博涉的讲法,也许比那法令条文似的许多规律,或者肤廓不切的许多理论,倒可多得点益处。”这是黎先生的辩护。但本书若有些用处,似乎还只在“批评上”。《自序》里又说:“一个人要专靠着修辞学的修习而做出好文章或者说出漂亮话来,那是妄想。”这是不错的。修辞学和文法一样,虽然可以多少帮助一点初学的人,但其主要的任务该是研究语言文字的作用和组织,这可以说是批评的。明白这一层,文法和修辞学才有出路。本书作者虽然还徘徊于老路尽头,但不知不觉间已向新路上走了,这个值得注意。

本书的毛病在杂。《自序》里说:“刘勰(《比兴》)之篇,陆机(《连珠》)之作,既成专释,理应别出;嵌入其中,不免臃肿。”这是体制的杂。不过真觉得“臃肿”的是附录的那篇《春末闲谈》,白费了五面多。刘、陆之作,就全书而言,放在里边还不算坏。书中例句,古文大概到韩愈而止,是《马氏文通》的影响。韩愈以后的也可引,但甚少(只四例),韵文却到皮黄剧本而止。韩愈以后那四例,零零落落,不痛不痒的,尽可以换去。书中有白话文例二十二个。六个不曾注出处,似乎是随手编的。其余出于《石头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的五个,出于鲁迅《阿Q正传》及徐志摩《曼殊斐儿》的四个,出于译文的七个。选得太少,范围太狭,不足以代表白话文。况且欧化的白话文和译文,其句式乃至显比,较古文及旧韵文变化很多,值得独立研究。附合讨论,不足以见其特色,而又附得那样少,近于敷衍门面,简直毫无用处。不如将这二十二例一律删除,专论旧体,倒干脆些。这是选例的杂。至于用所谓“晋唐译经”体(《自序》)为纲,白话文为说明,又是文体的杂了。

同类推荐
  • 江南墨语

    江南墨语

    本书为近年活跃在网络文学网站的诗人张明友(墨语江南)的诗文合集。第一辑诗歌,收录作者精心挑选的160余首诗歌,以古体诗为主,现代诗为辅。第二辑散文,收录散文随笔34篇,部分采用文言文形式成文,同时辅助每篇的释文,为不可多得的现代文言散文。作者多篇诗文在世界青年华人青春美文大赛中获奖。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 发现最美

    发现最美

    胶东在线《接力寻美 温暖中国》新闻专题获得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地市级网站来说,不仅是至高的荣誉,也是巨大的鞭策。基于烟台“最美女孩”刁娜舍身挡车救人事件而策划发起的“爱传百城”活动,与全国百家城市网站联动,挖掘出各地众多的“平民英雄”,实现了一城传百城,让“最美之花”开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该书与获奖新闻专题同名,共分发掘最美、礼赞最美、传承最美、感动最美、践行最美五个篇章,重新梳理了在发掘、放大刁娜这一典型人物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做法。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有人曾说:这世界上,谁都不知道谁在等着谁。可是关于我爱你这件事,我不怕等得时间久,也不怕走多少弯路。在遇到你之前,我们或许都曾和别人一起看过风景,也在别人那里伤心落泪。可我还是相信,这世上一定有一个你,可能正徘徊在某个灯火阑珊处。我不想再轻易地去爱一个人,我只想静静等你。你来了,我要把你看仔细,紧紧抓住你的手。爱是太不确定的事情。但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热门推荐
  • 神话基因

    神话基因

    每一个神话,都是一条成神之路!人类踏入星河时代,古老的修行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愿基因与你同在!一语道破修行的真谛。神话不是梦话,每个人体内都传承着古老的神话基因。后羿基因让你百里穿杨,一箭破苍穹……夸父基因让你奔跑如飞,逐日赶月……神龙基因让你腾云驾雾,遨游星空…………跨越万年,风林从21世纪的地球来到这波澜壮阔的时代,凭借对古地球神话的了解,走上一条独一无二的基因修行之路。猿猴基因+石胎基因=石猴基因石猴基因+……=灵明石猴基因灵明石猴基因+………=美猴王基因美猴王基因+……=孙悟空基因孙悟空基因+……=齐天大圣基因……PS:书友群:810546694,有意的朋友来聊聊小说里的那些事儿。
  • 雕龙刻凤

    雕龙刻凤

    谢斌原本只是一个古玩街上的小贩,会一手还算不错的雕刻手艺,一次机缘巧合,修得高超雕刻神技,从此成为惹人瞩目的雕刻名家!在古玩这个暴利而又充满神秘气息的行业,陷阱和诱惑众多,突如其来的奇遇,让谢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道武通神

    道武通神

    道武在手,天下任我走。家族欺压,反了家族。王朝灭杀,换了王朝。世界不公,灭了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庶女玩翻天

    庶女玩翻天

    她是庶女。代嫡姐出嫁到威远侯府,爹不疼娘不爱。相公是个病央子,有个青眉竹马两小无猜的情妹妹…婚后第一日不是敬公婆茶,而是喝小妾茶!!推文:逼良为“兽”——第二天大厅中。婆婆茶喝过,对着一侧嬷嬷怀里五岁的小鬼笑吟吟指着她道,“这是你母亲,以后就跟着母亲生活,知道了吗?”“是,媳妇日后会很认真很好的教导纯哥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请夫人指点。”看着那个五岁小鬼背着众人的身影向她射来恨意的一眼,素颜撇撇嘴。她一定会教他如何才算做‘尊老爱幼’尊敬嫡母的……第三天回门。“媳妇啊,你相公身子骨弱经不起马车颠簸,嗯,你就自个回门吧,反正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不必讲究那些虚礼。”她婆婆,当今皇后的亲妹,御封的安平郡主笑的矜持端庄,“想来媳妇懂事,不会怪你相公吧?”“老夫人说的是,一家人不用多礼,母亲和爹爹不会怪罪的,相公的身子才是最重要的。”两辆马车出了威远侯府,一东一西一前一后。后面的车子里女子娇笑传来,“相公,咱们今天回家住一晚好不好,妾身可想娘亲了,好不好好不好嘛。”“好好好,就依你,住两天相公都陪着你。”“相公你最好了。”娇笑的声音随着马车被风吹远,直至模糊不见。切,最好出门就撞车。不就一个男人嘛。以为她稀罕啊,不跟她回去一个人还自在。玉手掀起车帘,“车夫,前面大街左拐……”逛街去也。“少夫人,陈姨娘中毒了,听说是吃了您送的桂花糕,世子爷和夫人都已经赶过去了呢……”花园里女子拈花而笑,“死了没?”“还没……”小丫头怔了下,一脸的疑惑,少夫人这是?拍拍衣袖女子优雅转身,“那等人死了再告诉我。”“……”靠,老虎不发威当病猫,真当她是泥捏的纸糊的啊。都以为我好欺负看不起庶女是吧?你你你,还有你们,看她怎么把这侯府折腾个花出来…………………………偶的新文,女强——嫡妾风流:好友迷恋的梟妻:瑾瑜丫头的继室攻略:闲听冷雨的离婚不打折:蓝了颜:庶女十六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千金小助理

    千金小助理

    她,米金禾,堂堂米氏企业唯一的继承人,米原达夫妇的掌上明珠,怎么一瞬间就成了失业贫困小白领了?不!小白领至少还有一份工作,她连工作都没有!俗话说得好:落难凤凰不如鸡~这今后的日子该怎么办才好?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词根词缀高效记忆:轻松背单词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词根词缀高效记忆:轻松背单词

    书中所收录的单词都是从历届大学英语4级考试题中提炼出来的。编者利用先进的电脑统计分析技术,对历年考试题中出现的单词进行系统的电脑分频,将历年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单词甄选出来,标注为常考单词。考题中出现频率较低的,但是考试范围内的单词,标注为普通单词。极大地方便了考生有的放矢地去背单词。
  • 一辈子只宠你

    一辈子只宠你

    随着一声的啼哭,她降生了。那一年他两岁。他和她从此纠缠在一起。高冷霸道的他,迷糊可爱的她。懵懵懂懂的喜欢到真真切切的爱。他们似乎都生活在彼此的生命里,从未离开过。
  • 大气做人 洒脱做事

    大气做人 洒脱做事

    本书想要表达的是:古今中外,能成就一番伟业的,往往是那些做人大气,做事洒脱的人。古时候张良未雨绸缪、高瞻远瞩、视野宽广,故能赢得汉高祖刘邦的赏识,方得以运筹帷幄之巾,决胜千里之外;唐太宗李世民志向远大、胸襟开阔、宽厚仁慈,故能开创大唐盛世,令四夷宾服,成为旷占少有的真正英雄;外国人,林肯宽容豁达、品格高尚、幽默风趣,兢兢业业地为美国人民的自由、公正、幸福而工作,所以在美国人民的心里,他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