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300000081

第81章 诗歌卷(6)

抗战以来的新诗的一个趋势,似乎是散文化。抗战以前新诗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散文化逐渐走向纯诗化的路。为方便起见,用我在《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里假定的名称来说明。自由诗派注重写景和说理,而一般的写景又只是铺叙而止,加上自由的形式,诗里的散文成分实在很多。格律诗派才注重抒情,而且是理想的抒情,不是写实的抒情。他们又努力创造“新格式”;他们的诗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诗行是整齐的。象征诗派倒不在乎格式,只要“表现一切”;他们虽用文字,却朦胧了文字的意义,用暗示来表现情调。后来卞之琳先生、何其芳先生虽然以敏锐的感觉为体材,又不相同,但是借暗示表现情调,却可以说是一致的。从格律诗以后,诗以抒情为主,回到了它的老家。从象征诗以后,诗只是抒情,纯粹的抒情,可以说钻进了它的老家。可是这个时代是个散文的时代,中国如此,世界也如此。诗钻进了老家,访问的就少了。抗战以来的诗又走到了散文化的路上,也是自然的。

从新诗开始的时候起,多少作者都在努力发现或创造新形式,足以替代五七言和词曲那些旧形式的。这种努力从胡适之先生所谓“自然的音节”起手。胡先生教人注意诗篇里词句的组织和安排,要达到“自然的和谐”的地步。他自己虽还不能摆脱旧诗词曲的腔调,但一般青年作者却都在试验白话的音节。一般新诗的形式确不是五七言诗,不是词曲,不是歌谣,而已是不成形式的新形式了。这就渐渐进展到格律诗。格律运动虽然当时好像失败了,但它的势力潜存着,延续着。象征诗开始时用自由的形式,可是后来也就多用格律了。

抗战以来的诗,注重明白晓畅,暂时偏向自由的形式。这是为了诉诸大众,为了诗的普及。抗战以来,一切文艺形式为了配合抗战的需要,都朝普及的方向走,诗作者也就从象牙塔里走上十字街头。他们可也用格律;就是用自由的形式,一般诗行也比自由诗派来得整齐些。他们的新的努力是在组织和词句方面容纳了许多散文成分。艾青先生和臧克家先生的长诗最容易见出。就连卞之琳先生的《慰劳信集》,何其芳先生的近诗,也都表示这种倾向。这时代诗里的散文成分是有意为之,不像初期自由诗派的只是自然的趋势。而这时代的诗采用的散文成分比自由诗派的似乎规模还要大些。这也可以说是民间化的趋势。抗战以来文坛上对于利用民间旧形式有过热烈的讨论。整个儿利用似乎已经证明不成,但是民间化这个意念却发生了很广大的影响。民间化自然得注重明白和流畅,散文化是必然的。而朗诵诗的提倡更是诗的散文化的一个显著的节目。不过话说回来,民间形式暗示格律的需要,朗诵诗虽在散文化,但为了便于朗诵,也多少需要格律。所以散文化民间化同时还促进了格律的发展。这正是所谓矛盾的发展。

诗的民间化还有两个现象:一是复沓多,二是铺叙多。复沓是歌谣的生命。歌谣的组织整个儿靠复沓,韵并不是必然的。歌谣的单纯就建筑在复沓上,现在的诗多用复沓,却只取其接近歌谣,取其是民间熟悉的表现法,因而可以教诗和大众接近些。还有,散文化的诗里用了重叠,便散中有整,也是一种调剂的技巧。详尽的铺叙是民间文艺里常见的,为的是明白易解而能引起大众的注意。简短的含蓄的写出,是难于诉诸大众的。现在的诗着意铺叙的,可以举柯仲平先生《平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和老舍先生的《剑北篇》做例子。柯先生铺叙故事的节目,老舍先生铺叙景物的节目,可是他们有意在使诗民间化是一样的。《剑北篇》试用大鼓调,更为显然。因为民间化,这两篇长诗都有着整齐的形式。

抗战以来的新诗的另一个趋势是胜利的展望。这是全民族的情绪,诗以这个情绪为表现的中心,也是当然的,但是诗作者直接描写前线描写战争的却似乎很少。一般诗作者描写抗战,大都从侧面着笔。如我军的英勇,敌伪的懦怯或残暴,都从士兵或民众的口中叙出。这大概是经验使然。一般诗作者所熟悉的,努力的,是在大众的发现和内地的发现。他们发现大众的力量的强大,是我们抗战建国的基础。他们发现内地的广博和美丽,增强我们的爱国心和自信心。像艾青先生的《火把》和《向太阳》,可以代表前者;臧克家先生的《东线归来》以及《淮上吟》,可以代表后者。《剑北篇》也篇于后者。

《火把》跟《向太阳》的写法不同。如一位朋友所说,艾青先生有时还用象征的表现,《向太阳》就是的。《火把》却近乎铺叙了。这篇诗描写火把游行,正是大众的力量的表现,而以恋爱的故事结尾,在结构上也许欠匀称些。可是指示私生活的公众化一个倾向,而又不至于公式化,却是值得特别注意的。臧先生在创造新鲜的隐喻上见出他的本领,但是纪行体的诗有时不免散漫,《淮上吟》似乎就如此。《剑北篇》的铺叙也许有人会觉得太零碎些,逐行用韵也许有人会觉得太铿锵些。但我曾请老舍先生自己朗读给我听;他只按语气的自然节奏读下去,并不重读韵脚。这也就觉得能够联贯一气,不让韵隔成一小片儿一小段儿的了。可见诗的朗读确是很重要的。

1941年。

诗与建国

一九二九年《诗人宝库》(Poet Lore)杂志第四十卷中有金赫罗(Harold King)一文,题目是《现代史诗——一个悬想》。他说史诗体久已死去,弥尔顿和史班塞想恢复它,前者勉强有些成就,后者却无所成。史诗的死去,有人说是文明不同的缘故,现在已经不是英雄时代,一般人对于制造神话也已不发生兴趣了。真的,我们已经渐渐不注重个人英雄而注重群体了。如上次大战,得名的往往是某队士兵,而不是他们的将领。但像林肯、俾士麦、拿破仑等人,确是出群之才,现代也还有列宁;这等人也还有人给他们制造神话。我们说这些人是天才,不是英雄。现代的英雄是制度而不是人。还有,有些以人为英雄的,主张英雄须代表文明,破坏者、革命者不算英雄。不过现代人复杂而变化,所谓人的英雄,势难归纳在一种类型里。史诗要的是简约的类型;没有简约的类型就不成其为史诗。照金氏的看法,群体才是真英雄;歌咏群体英雄的便是现代的史诗。所谓群体又有两类。一类是已经成就而无生长的,如火车站;这不足供史诗歌咏。足供史诗歌咏的,是还未成就,还在生长的群体——制度;金氏以为工厂和银行是合式的。他又说现代生活太复杂了,韵文恐怕不够用,现代史诗体将是近于散文的。散文久经应用,变化繁多,可以补救韵文的短处。但是史诗该有那种质朴的味道,宜简不宜繁;只要举大端,不必叙细节。按这个标准看,电影表现现代生活,直截爽快,不铺张,也许比小说还近于史诗些。金氏又举纽约最繁华的第五街中夜的景象,说那也是“现代史诗”的一例。

直到现在,金氏所谓“现代史诗”,还只是“一个悬想”,但不失为一个有趣的悬想;而照现代商工业的加速的大规模的发展,这也未必不是一个可能实现的悬想。不必远求,我们的新诗里就有具体而微的,这种表现现代生活的诗。我们可以举孙大雨先生的《纽约城》:

纽约城纽约城纽约城

白天在阳光里叠一层又叠一层

入夜来点得千千万万盏灯

无数的车轮无数的车轮

卷过石青的大道早一阵晚一阵

那地道里那高架上的不是潮声

打雷却没有这般律吕这般匀整

不论晴天雨天清早黄昏

永远是无休无止的进行

有千斤的大铁锥令出如神

有锁天的巨练有锒铛的铁棍

辘轳盘着辘轳摩达赶着引擎

电火在铜器上没命的飞——飞——飞奔

有时候魔鬼要卖弄他险恶的灵魂

在那塔尖上挂起青青的烟雾一层

(《朝报》副刊,《辰星》第三期,十七年十月二日)

这里写的虽然不是那第五街的中夜,但纽约城全体足以作现代的英雄而为“现代史诗”的一例,是无疑的;这首短诗正可当“现代史诗”的一个雏形看。

我们现在在抗战,同时也在建国;建国的主要目标是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目前我们已经有许多制度,许多群体日在成长中。各种各样规模不等的工厂散布在大后方,都是抗战后新建设的——其中一部分是从长江下游迁来的,但也经过一番重新建设,才能工作。其次是许多工程艰巨的公路,都在短期中通车;而滇缅公路的工程和贡献更大。而我们的新铁路,我们的新火车站,也在生长,距离成就还有日子。其次是都市建设,最显明的例子是我们的陪都重庆;市区的展拓,几次大轰炸后市容的重整,防空洞的挖造,都是有计划的。这些制度,这些群体,正是我们现代的英雄。我们可以想到,抗战胜利后,我们这种群体的英雄会更多,也更伟大。这些英雄值得诗人歌咏;相信将来会有歌咏这种英雄的中国“现代史诗”出现。不过现在注意这方面的诗人还少。他们集中力量在歌咏抗战;试写长诗,叙事诗,也就是史诗的,倒不少,都只限在抗战有关的题材上。建国的成绩似乎还没有能够吸引诗人的注意,虽然他们也会相信“建国必成”。但现在是时候了,我们迫切的需要建国的歌手。我们需要促进中国现代化的诗。有了歌咏现代化的诗,便表示我们一般生活也在现代化;那么,现代化才是一个谐和,才可加速的进展。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中国诗的现代化,新诗的现代化;这将使新诗更富厚些。“现代史诗”一时也许不容易成熟,但是该有一些人努力向这方面做栽培的工作。

有一位朋友指给我一首诗,至少可以表示已经有人向这方面努力着,这是个好消息。他指给我的是杜运燮先生的《滇缅公路》,上文曾提到这条路的工程和贡献的伟大,它实在需要也值得一篇“现代史诗”;但是现在还只有这首短歌。这首诗就全体而论,也许还可以紧凑些,诗行也许长些,参差些。现在先将中间一段(原不分段)钞在这里:

看它,风一样有力,航过绿色的田野,

蛇一样轻灵,从茂密的草木间

盘上高山的背脊,飘行在云流中,

而又鹰一般敏捷,画几个优美的圆弧,

降落下箕形的溪谷,倾听村落里

安息前欢愉的匆促,轻烟的朦胧中

溢着亲密的呼唤,人性的温暖;

有些更懒散,沿着水流缓缓走向城市,

而就在粗糙的寒夜里,荒冷

而空洞,也一样负着全民族的

食粮,载重车的黄眼满山搜索,

搜索着跑向人民的渴望;

沉重的橡皮轮不绝滚动着

人民兴奋的脉搏,每一块石子

一样觉得为胜利尽忠而骄傲:

微笑了,在满足的微笑着的星月下面,

微笑了,在豪华的凯旋日子的好梦里。

这里不缺少“诗素”,不缺少“温暖”,不缺少爱国心。说到工程和贡献,诗里道:

……你们该起来歌颂:就是他们,

(营养不足,半裸体,挣扎在死亡的边沿)

就是他们,冒着饥寒与疟蚊的袭击,

每天不让太阳占先,从匆促搭盖的

土穴草窠里出来,挥动起原始的

锹锤,不惜仅有的血汗,一厘一分的

为民族争取平坦,争取自由的呼吸。

而路呢,

看,那就是,那就是他们不朽的化身:

穿过高寿的森林,经过万千年风霜

与期待的山岭,蛮横如野兽的激流,

以及神秘如地狱的疟蚊的大本营……

就用勇敢而善良的血汗与忍耐

穿过一切阻挡,走出来,走出来,

给战斗疲倦的中国送鲜美的海风,

送热烈的鼓励,送血,送一切,于是

这坚韧的民族更英勇,开始欢笑:

“我起来了,我起来了,我已经自由!”

这里表现忍耐的勇敢,真切的欢乐,表现我们“全民族”。

但更“该起来歌颂”的也许是:

滇缅公路得万物朝气的鼓励,

狂欢的引负远方来的货物,

上峰顶看雾,看山坡上的日出,

修路工人在露草上打欠伸,“好早啊!”

早啊,好早啊,路上的尘土还没有

大群的起来追逐,辛勤的农夫

因为太疲劳,肌肉还需要松弛,

牧羊的小童正在纯洁的忘却中,

城里人还在重复他们枯燥的旧梦,

而它,就引着成群的各种形状的影子

在荒废多年的森林草丛间飞奔:

一切在飞奔,不准许任何人停留啊!

远方的星球被转下地平线,

拥挤着房屋的城市已到面前,

可是它,不能停,还要走,还要走,

整个民族在等待,需要它的负载。

(《文聚》,一卷一期)

“不能停”好像指“载重车”似的;说的是“路”,“不许停”或者清楚些。

爱国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游)临终《示儿》的诗,直到现在还传诵着。读过法国都德的《柏林之围》的人,会想到陆放翁和那朱屋大佐分享着同样悲惨的命运;可是他们也分享着同样爱国的热诚。我说“同样”,是有特殊意义的。原来我们的爱国诗并不算少,汪静之先生的《爱国诗选》便是明证;但我们读了那些诗,大概不会想到朱屋大佐身上去。这些诗大概不外乎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二项可能只是一姓的忠良,也可能是“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国殇”。说“社稷”便是民重君轻,跟效忠一姓的不一样。《楚辞》的《国殇》所以特别教人注意,至少一半为了这个道理。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便更广大。现在的选家选录爱国诗,特别注意这一种,所谓民族诗。社稷和民族两个意念凑合起来,多少近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家”,但“理想的完整性”还不足;若说是“爱国”,“理想的完美性”更不足。顾亭林第一个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警句,提示了一个理想的完整的国家,确是他的伟大处。放翁还不能有这样明白的意念,但他的许多诗,尤其这首《示儿》诗里,确已多少表现了“国家至上”的理想;所以我们才会想到具有近代国家意念的朱屋大佐身上去。

放翁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这种壮志常常表现在他的梦里;他用诗来描画这些梦。这些梦有些也许只是昼梦,睁着眼做梦,但可见他念兹在兹,可见他怎样将满腔的爱国热诚理想化。《示儿》诗是临终之作,不说到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甚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己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在这情形下,放翁和朱屋大佐可以说是“同样”的。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同类推荐
  • 温柔的西部

    温柔的西部

    《温柔的西部》是作者对中国西部山川与风土人情的描写、歌颂;也是作者以西部人的视觉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作者赋予了“西部”这一概念全新的含义,不但是指地理意义上的西部,更是指心灵意义那些神秘与未知的领域。这部大多以中国西部为背景的散文集,吴景娅贯以“温柔”二字,意味着西部不再是蛮荒、贫瘠的代名词,西部顿时翩跹,是拓展人想象和诗意的无限空间。这是一本具有意境之美和文字之美的美文读物。作者对中国文字有了个性组合和创新的遣用——她的文字镜头有远的历史,有近的当下,有思念,有距离,也有现实安稳流淌。吴景娅笔下的西部犹如一个广阔、包容、神秘的精神故乡,等待我们每个人的踏入与探索……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梦里的信

    梦里的信

    倪匡绝版经典散文集《梦里的信》时间过得快,一星期两篇的散文,一下子又积聚了百余篇,取了一百零六篇,三度结集出单行本,第一本是《不寄的信》,第二本是《心中的信》,第三本,就叫它《梦里的信》吧。这样,如果一直写下去的话,会有多少本呢?谁知道!
  • 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全集)

    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全集)

    周作人的文章属于最耐看的一类,声名远远高于同代的作家,学问力度毫不逊于鲁迅。他将思想家的意绪和艺术家的灵感汇于一身,以小品文的面目出现,叙天下经纬,议红尘旧事,形成了独立的文风。《惶惑的人,寻路的文:周作人杂文精选集》,本书收入周作人《荣光之手》《日本管窥》《在女子学院被囚记》等多篇经典杂文、小品文、杂谈。《花前月下,青丝白发:周作人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入周作人《自己的园地》《苦雨》《乌篷船》等多篇经典散文、随笔,杂谈,篇篇精到。《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通过民国翻译大家周作人经典译本,重温日本文学、希腊文学的闲雅之美。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热门推荐
  • 最后的黑暗神殿

    最后的黑暗神殿

    这是一个黑暗而残酷的世界,兽人的铁蹄践踏着整个人类诸国所存在的大陆,哥布林和各种黑暗生物不断进步,精灵和矮人的国度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但人类究竟将面对什么样的未来?
  • 重阳修武

    重阳修武

    穿越到武侠世界成为一代奇人王重阳,演绎出一段不一样的结局。且看他如何携美游江湖,成为一代传奇。且看他如何以武入道,历经世间千载岁月。且看他如何武破虚空,登临武界绝巅。且看他如何论道三千界,唯“武”可称道!
  • 傅先生,今天打脸了吗

    傅先生,今天打脸了吗

    顾清晚怎么也没想到,多年后第一次和傅希诚重逢,是在酒店的卫生间。“顾清晚,三年不见,你眼光还是那么差。”顾清晚只是笑的肆意:“我眼光不差能喜欢上你吗?”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傲娇总裁日常打脸,追妻火葬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治愈与被治愈的故事。
  • 神亥阿瑟罗信徒

    神亥阿瑟罗信徒

    涅槃重生的深山城市,暗藏七个扑朔迷离的超自然悬案。神圣赫利提乌斯祷告,被凶恶穷极的歹徒吟唱,回荡在古老的传说废墟之间……懵懂的十三岁蓝发少年,遭遇改变他一生的可怕事故,母亲失踪,身患所谓的“传染性”精神疾病?恐惧的地狱之界与凡间的隔绝被打破,破戒而来的恶魔之眼吞噬心智,扭曲人性,带来了少年此生难以摆脱的可怕噩梦!疯狂的嗜血之徒,化作吞噬一切的漆黑巨兽!血祭的天平之约、七日的疯狂游戏之下,隐藏着跨越千年的神魔之殇……“这一切,正以一种诡异的曲线,逐渐偏离我曾所设想过的一切未来轨道……”“在这条冗长的魂魄灵河之上,在数万年的轮回转生之间……”“告诉我,疯子。”“你究竟,还有多少秘密瞒着我?”
  • 许卿两世欢

    许卿两世欢

    隔壁新文占坑预收,求可爱们调戏呀 (第一世) 听说 隔壁府邸,搬来个清俊淡漠 皇上面前红得发紫的人物 她衣袖一挽,拍案而起: “这好事儿怎么少的了我?” 自此 陌大人多了个小跟班。 吃饭,练功,散步,办公。。。 他:“你一天很闲,总往我府里钻?” 她理直气壮: “哪有!我可光明正大爬墙的!” 见他转身,她委屈巴巴: “陌大人,你如此玉树临风,潇洒俊逸,” 他放下杯盏,淡然回首: “说人话。” 她:“你和我夫君长得真像!” 他:“......” (第二世) 孀居的太后娘娘怀孕了 朝野震惊 群臣:“果真奸夫淫后,太后娘娘德行有亏, 自饮鸩毒,求个体面罢!” 她:“哀家,偏是不如你们意呢?” 裙袖飞舞,冷睨一眼, “有本事便去找那奸夫呢!” 群臣:“定要抓出这奸夫,肃清江山!” 他:“不用找,本王不是在这?” 摄政王傲然挺立,灿若星河。 群臣:“这......” 他:“怎么,本王有儿子了,你们不高兴?” 群臣连忙哈腰: “哪有?摄政王此等喜事,宜普天同庆......” 他:“既是如此,本王便依了各位, 将太后娘娘也娶了罢。”(文文男女双洁,1V1,阔爱们放心阅读~)背景虚构,不考究
  • 诸天群雄召唤系统

    诸天群雄召唤系统

    【召唤,皇帝,争霸】 召唤诸天群雄,文臣武将,侠客文士,领千古华夏人杰,异界征战,建大秦帝国,一扫六合,铸无上帝庭,横扫诸天!(欢迎加入老王书友交流群,群聊号码:476981650) 欢迎加入老王VIP交流群,群聊号码:717514206。(弟子以上可进)
  • 非君:子妖当道

    非君:子妖当道

    闻言,这世间千万事,唯独皇家最是反复无情。他纵使待我万般好,可还是不敌旁人的一颦一笑。“一日为后,终身为后。”我终究还是逃不出了,我爱他,也不想逃,我从未怪过他,这一切只是我自找的罢了,我在他的眼里只是一个妖物,尽管我等他千年之久,却终究是换来一句:“朕从未爱你。”
  • 觉醒吧,我的战场

    觉醒吧,我的战场

    这是一本什么体育类的书?好吧,就连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写的什么东东。据书中形象们的描述,据说这是一本有着各种比赛技巧,比赛规则但画风感觉又像是言情的一本体育书。兔子表示很无奈,我也不知道为啥子会这样好吧~好吧好吧,想玩体育又想看言情的都看过来,兔兔带你们飞。觉醒你们无限的战斗能力,颠覆你们觉得体育没感情的想法,带你们感受一把爱情体育的生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菩提山

    菩提山

    已经在菩提山出家的明芳是个在庙里长大的孤儿,在出家前曾经在长江中救过杨梅的命。杨梅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也因为自己确实爱他,由此发生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