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和妻子吵嘴后,气得抱着八个月大的儿子到我家来诉苦,他说:“结婚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在一旁的小弟听到搭了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得满屋人大笑。小弟借朋友手中的小孩,结合朋友的话题进行即兴发挥,恰到好处,幽默风趣,一下子化解了朋友对婚姻的烦闷与抱怨,“虎子”不就是你们爱情的结晶,是最值得欣慰的嘛!
这种借题发挥的幽默方法是借别人的话题,自己巧妙发挥,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其关键是借题要瞄准,发挥要有度,要恰到好处。
借题发挥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介绍几种。
一是借俗语、俚语发挥。
清朝,某县城里新开了家“三和源酒店”,请当过嘉庆老师的赵中元去喝酒。酒后,赵中元题了“好酒”二字。这家酒店得到赵中元的赞美,生意一下子兴隆起来。后来,老板就开始在酒中掺水,赵中元知道了,又去喝酒,又写了“好酒”二字。老板于是水越掺越多,顾客越来越少。第三次,赵中元又去,写了“好酒”二字。有人问其中奥妙,赵中元说:“好酒,好酒,好酒,话说三遍淡如水,我看他们的酒比水还淡!”酒店快要倒闭时,赵中元献给他们一首七绝:“天地平如水,龙门月如水。家无读书水,官取何处水。”老板问:“这句中怎么尽是水呢?”赵中元说:“不知酒中是哪个掺进了水!”
这个幽默,赵中元并未借老板的话音,而是借俗语:“话说三遍淡如水”,显得自然得体,辛辣又好笑,在笑声中,那位贪得无厌的老板的面目显得那么丑恶呀!
二是借言语中的某一个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发挥。
列车非常拥挤,走廊、过道都挤得满满的。某站上来一位青年,看到这阵势,立即像猴子一样攀上行李架,倒头便睡。乘警满头大汗挤过来,一看行李架上睡了个人,冲着他大声问:“那上面是放货的,你算什么呢?”那青年懒洋洋地伸出头:“我是窝囊货!”青年借“货”造句,虽带有自嘲的味道,但话题借得非常妙。一句话把一个不遵守公共道德的人暴露在阳光之下,无情却有情,这就是幽默的作用。
三是逻辑错误引发的借题发挥。
①学生甲:“你说皇帝的自称是什么?”
学生乙:“是寡人。”
学生甲:“那么皇后的自称是什么?”
学生乙:“皇后……是什么来着,噢,想起来了,皇后的自称是寡妇!”
②丈夫:“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生长靠什么?”
妻子:“靠月亮。”
丈夫:“什么道理?”
妻子:“月亮不沉下去,太阳能升起来吗?”
这类借题发挥,是一种逻辑错误的引发,但按幽默的技巧讲,却很巧妙,组接得水到渠成,天衣无缝。
老师问学生:“你爸爸在什么单位工作?”
学生说:“寺院里。”
老师问:“在寺院里干什么?”
学生说:“撞钟的。”
老师又问:“你爸爸是和尚?”
学生说:“是的,我爸跟我妈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既巧解了成语,又借题发挥,意在言外,生动有趣。
藏头露尾,巧设悬念,产生心理期待,然后使期待落空,可造成听众的心理释然,从而得到幽默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