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词减字法也是幽默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保持原语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加几个字或者减几个字,使句意完全不同甚至相反,幽默趣味也就在这种句意的翻新中产生。接下来,我们将对添词法、减字法进行分别叙述。
首先,我们来看添词法。所谓“添词”法,就是结合语境,在句子中恰当的位置添加字、词,改变句子原意的方法。
诸葛亮有个哥哥叫诸葛瑾,字子瑜,在孙权手下当差。此人脸长得很长,有人称他驴脸。诸葛子瑜有个儿子叫诸葛恪,因勤奋好学又聪明,当时被誉为“神童”。一日,孙权大宴群臣,叫人牵一头驴来,拿个字条,上面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贴在驴头上。意思是说:“这就是驴脸的诸葛瑾。”惹得在场人哄堂大笑,弄得诸葛瑾非常难堪!
诸葛恪马上就想出一个办法给父亲解围,他跪在孙权面前说:“小臣请笔,添两个字。”孙权说:“好吧。”诸葛恪就在“诸葛子瑜”下面添了两个字“之驴”。再一看:“诸葛子瑜之驴。”孙权毫无办法,让诸葛瑾白拉走了一头驴。上例中,诸葛恪利用了添字法,不仅解除了父亲所处的窘境,而且意外机智地获得了一头驴,巧妙地报复了孙权对其父亲诸葛瑾的戏弄,真乃“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明朝大臣洪承畴,一向道貌岸然,常以忠节自名,他在自己的厅堂上,高挂了一副对联: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1642年,他在松山兵败被俘,投降了清朝,后随多尔衮入关,占领北京,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有人在他堂上那副对联的末尾,分别加上“矣”、“乎”二字。
变为: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虽然只加两个语气词,这副对联即完全变了味儿,由颂扬变成了对他的讽刺、嘲弄。
不着一字,讽刺、嘲弄却尽在这一叹一问之中。这就是添词法的作用,这就是幽默的力量。
减字法就是在句中去掉一些字、词,使句子的原意发生改变的方法。从前,有一人家儿子结婚,请一位先生写副喜联。由于招待不周,先生不高兴,写了一副挽联: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
亲朋中有几个识字的,看了都说这对子不吉利,该换一换,但一时又找不到人重新写。正在这时,新娘的花轿到了。新娘看了这副对联,没有说什么,上去把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撕掉,便成这样子:
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
新娘这样一改,挽联的意思没有了,相反,说新婚夫妇要永远像流水夕阳那样恩爱和好,要像霜露那样白头偕老。这完全是一副喜庆的婚联了。
另有一财主,他的春联原来是这样写的:
发财户金银尽是,积善家福寿无穷。
但他听说春联去掉尾字便大吉大利,于是匆匆赶回家,把自家门上的那副春联裁去尾字,便成了:
发财户金银尽,积善家福寿无。
去掉了尾字“是”与“穷”,意思完全与原来对联相反,不仅不吉利,而且很晦气,令人发笑。
巧借话题,即兴发挥,顺手牵羊,妙趣顿生。关键之点是借题要瞄准,发挥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