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300000030

第30章 站出画面看画(5)

2004年12月8日,柳传志代表联想对全世界宣布:联想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IBM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包括:PC机和笔记本电脑,以及与个人电脑业务相关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联想将向IBM支付6.5亿美元的现金,以及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同时联想还将承担IBM PC部门5亿美元的资产负债。交易完成后,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5%的股份。新联想将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的“Think”商标的权利。新联想将在纽约设立集团总部,在北京和罗利(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设立主要运营中心。交易后,联想将以中国为主要生产基地,同时将拥有约19500名员工(约9500名来自IBM,约10000名来自联想集团)。根据并购协议,联想和IBM将结成长期战略联盟,IBM将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而联想将成为IBM的首选PC供应商。IBM高级副总裁兼个人系统部总经理史蒂芬·沃德将担任新联想的CEO,而杨元庆将担任收购完成后的新联想董事局主席。

按照规划,联想将完全消化IBM全球PC业务的时间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整合双方的组织架构、职能平台,以及供应链等。这一阶段将耗时12~18个月;随后是第二阶段,重点是新公司的产品、销售队伍以及渠道、研发的整合;第三阶段,就是整合品牌,进入到一些新的业务和新的市场。联想预计完全消化IBM的全球PC业务要用5年时间完成。18个月后市场上出现的有可能是IBM联想的联合品牌。到了2008年,联想将大力宣传自有品牌,“Lenovo”品牌最终将取代IBM品牌。

联想收购IBM部分电脑业务,实现了从国内品牌到国际品牌的实质飞跃,2005年联想的动作则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当人们对新联想的前途做出种种推测的时候,杨元庆和他的联想战舰却不断演绎着IT界的“神话”。3月31日,联想与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PacificGroup)、GineralAtlantic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CapitalLLC)达成协议,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向联想集团提供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5月1日,新联想在美国纽约正式挂牌成立。8月10日,联想集团在香港发布并购后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综合营业额较去年同期狂增234%,达196亿美元,旧有Lenovo品牌与收购的Think品牌产品双双赢利,而此时距离收购不到半年时间。9月30日,新联想宣布整合提前迈入第二阶段,将联想原有业务与并购获得的IBM个人电脑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整合在一起。2005年新联想走得稳定而踏实,尽管对于新联想的未来,无论是业界还是传媒都抱着质疑的态度。然而,一年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健康向上的品牌,从产品市场到资本市场联想品牌在逐步实现着自己品牌的构想,联想也因此入选2005年度影响中国最佳媒体形象品牌第一位。经过了组织再造品牌再造的新联想将面对全球化运作与管理的巨大挑战,而这也正是对联想组织管理能力的最大挑战,它要整合各种全球性资源,同化各种国际化差异,这将决定联想到底能不能管理跨国企业能不能成为全球企业。

从联想20年的国际化之路来看,其国际化战略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再到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曲折历程。直到并购IBM PC业务之前,无论从哪方面看,联想仍然是一家地道的本土企业。并购IBM PC业务使得联想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但仅仅通过资本力量而实现的国际化,必然存在其固有的脆弱性和风险性。联想需要不断探索更适合自己的国际化道路。

§§§第五节 产权改革打破体制瓶颈

体制问题是中国企业的软肋,很多大型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转型时期因体制结构问题而四分五裂或走向衰落。机制是办好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条件,其中企业产权是最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企业上下的责、权、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联想认为,产权不明晰,有权有责没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展下去就有困难了。如果产权问题模糊,可以导致企业的“死亡”。

柳传志总结了国有企业产权机制不解决对企业来讲会出现四种现象:“第一种现象就是褚时健现象。第二种现象比较恶劣,就是关联交易。比如说我办一个联想,要对个人有好处,也不犯法,可以把公司里边几个最得力的年轻人在边上办一个畅想。把好的业务往那儿转,吃亏的事我担着,这个利润你们得。这些经营者,主人不像主人,看不住他的时候,他是会有各种办法跟国家捣鬼的。第三种情况,就是形成宗派。他不做以上两种事情,不跟国家捣鬼,但是到了快退休的时候,他可以安排亲信成为接班人,很显然这是为了保证他以后的生活待遇。这样就会形成宗派,各有各的一套体系,企业将来办起来更困难。第四种情况,这几种都不做,他也不怎么干活,就是混。一些小企业,做的不大,做大了老总肯定就得被换走,家里面一定会派别人来做。当然做得亏损了也很难过,就做得刚够吃就行。”这些情况都是机制上的问题,所以国有企业的产权机制问题一定要正视,而且要努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能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联想在机制战略上率先有为,采取了“拐大弯”的方法来解决产权问题,从开始借势国有民营开始创业,到后来进行奖金税和分红权的改革,再到最后改制上市,最终实现“鲤鱼跳龙门”。由创业之初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IT行业的巨鳄,联想为自己的不断发展铺平了道路,提供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一、一院两制下的国有民营

改革开放后,中国整个转向经济建设的局面下,中科院为了对付各方压力,提出“一院两制”,意思是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奉行两种管理体制,一种是研究所的管理体制,另一种是完全放开自主经营的企业管理体制。在这种背景下,1984年11月l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公司的前身成立。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加上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应该说这是一家地道的国有企业。虽然投资少、规模小,但国有这一点在那个时代却是至关重要的。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民营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联想发挥自己的优势,用活用足了政策,把联想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今天一个举世瞩目的大企业。

联想的缔造者柳传志认识到,计算所只投资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应该放权。于是他向所里提出要三权:第一是人事权,所里不能往公司塞人;第二是财务权,公司把该交国家的、科学院的、计算所的上缴以后,剩下的资金支配,所里不要管;第三就是经营决策权,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由自己做主。下放人事、财务和经营自主权,在机制上保证后来柳传志所说的“民营”,同时公司有计算所里上千名科技人员做公司后盾,这些高素质的创业人员是当时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最大的财富。

联想前身公司命名当中还有一块“中科院计算所”的金字招牌。这是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有了中科院计算所这块国内计算机界的顶尖招牌,对公司发展业务肯定有很强的支持作用。联想也充分利用了这块“金字招牌”,回顾联想集团的发展历程,国有优势的发挥,在联想发展的关键时刻往往是功不可没。柳传志曾直言不讳地说:“1988年我们能到香港发展,‘金海王工程’为什么去不了?因为它是私营的,而我们有科学院出来说话:‘这是我们的公司’。”香港联想开业三个月就收回90万港元的全部投资,第一年营业额高达1.247亿港元,“国有”的优势再一次得到体现。甚至在企业发展的后期,联想还一如既往地享受着“国有”的恩惠,与政府成功地合作、开发并实施了诸多的合作项目。

柳传志曾在1997年5月19日联想全体干部大会上讲过:“同志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联想集团不是国有的,而是私营的,赚出的利润是归私人的,大家还会有这么强的凝聚力,还会有这样远大的奋斗目标吗?大家会说国外的企业都是私营的,不是—样有凝聚力吗?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联想是私营的,联想不会得到国家银行如此规模的贷款支持;联想海外发展的策略不可能得到国务院港澳办和新华社香港分社的支持;我们的人根本派不出去;联想不会有今天在民众中的声誉;不会得到国家各部委采购政策的支持,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总之,绝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但即使不是私营的,是国有的联想就能发展吗,答案显然更是不确定的。如果国家所有者把联想卡得死死的,把每年所有的利润都提上去,把联想应有的经营权力全部收上去,不鼓励联想进行股份制改造,不支持实行符合市场经济的激励方式,那联想就谈不上存活,更谈不上发展……”

同类推荐
  • 向对手学习

    向对手学习

    人生之路不会是平坦的,会充满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好手。正因为这些陪伴我们的对手,使我们变得坚强、变得自信、变得充满活力。对手是一面镜子,他能照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做到更加完善自己。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他们或许是有形的,抑或是无形的,有实际存在的,也有精神上的,是他们将我们的人生装扮,是他们将我们的心灵改变,让我们更进步,更完美。我们要感谢人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每一个对手。如果我们没有对手,没有强大的对手这个目标,让我们吃不香、睡不着,让我们时时感到危机,我们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应该说,是对手造就了我们的成功,对手越强大,我们自己也就越伟大。
  • 推销要懂心理学

    推销要懂心理学

    《推销要懂心理学》推销这个工作,进门容易生存难,所有的公司对推销员实行的都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就不得的工资制度。如果你没有学会相应的推销技能,就很难完成公司的考核,如果没有业绩,就拿不到佣金,离被辞退也就不远了!
  • 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知识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时间管理法……这些产生于不同时代的管理思想、方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有的甚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时代发展到今天,管理问题受到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商界精英,掌握、了解各种管理思想与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商业素质。本书汇集了1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28个经典的管理方法,集中体现了管理大师们超凡的经营智慧和管理艺术。一书在手,尽览当今世界管理精髓。
  • 永续发展:基业长青的秘密

    永续发展:基业长青的秘密

    《永续发展:基业长青的秘密》内容简介:企业的永续发展需要数代人的不懈努力,精神的传递能够跨越时空,将企业的每一代凝聚起来,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和智慧源泉。《永续发展:基业长青的秘密》作者多年来运用平衡与链接的规律,深入人心对意识与潜意识进行探讨,并在研究企业发展和对无数企业进行海量调研的基础上,将东方智慧融入其中,从企业本身到产品到领导再到员工,从企业文化到品牌价值再到产品精神,进行了全面挖掘与阐述,提炼出了真正影响当今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真实因素。
  • 马化腾:领跑互联网

    马化腾:领跑互联网

    本书以腾讯的企业发展史为主轴,将马化腾的成功管理思维一一加以剖析展示,以让读者全面了解他是如何修身、用人、经营、创新、开拓、竞争、打造品牌的。由此,也希望为创业者、管理者和职场经理人走向成功提供一个样本,并让自己的理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升。阅读马化腾,更能学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智慧。
热门推荐
  • 鹤飞

    鹤飞

    “我爱你啊。”她笑着看着他,眼中有星光闪烁。他摸了摸她的头,嘴角扬起一抹微笑:“我也爱你。”他曾答应过她一起去看野鹤纷飞,可最终鹤不思归.
  • 彩樱之恋

    彩樱之恋

    在一棵樱花树下,初次见面的两个人正在争吵。谁都没想到他们之后还会相遇,结果是……
  • 政事

    政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多响

    多响

    熊样。这是多响的一句口头禅。多响。什么多响?听起来是说一个响器。是啊,多响总是一口一个熊样,好像他就是一口钟,还不是一口好钟——因为他的舌头有点大,说话有些呜啦,就是生产队里挂在饲养院门口的,一敲咣咣咣地,催社员上工的那块犁铧尖嘛。比如,生产队长到他家派工,说,多响,你今天套上拉排到圆山疙瘩拉红灰去。多响说,熊样。队长也不多言喘,剜上一眼,走了。多响手里正端着半碗拌面汤喝,就说,队长,你吃点饭。队长头也不回地说,快些吃毬了,上工吧!熊样。多响应着队长的话,同时急死呼啦地扒完了碗里的汤,且连声说着,熊样,熊样。
  • 网游之万里晴空

    网游之万里晴空

    作为游戏策划的秦空在一次意外车祸后,居然掉到自己设置的游戏中?!总裁大人不辞辛苦,辗转虚拟与现实之间,追妻之路漫漫。一朝系统更新,智能进化,她的存亡谁来定夺?总裁大人救救她,她不想被系统当做病毒删掉啊喂!
  • 再婚蜜爱:席先生,请接招

    再婚蜜爱:席先生,请接招

    结婚纪念日她抓到老公和小三,震怒之下她也去找了少爷!转眼间,那个“少爷”成了云京市赫赫有名的席总裁,还想用一纸婚书与她合作。斗渣男,虐小三,这个男人分分钟把她宠上了天。结婚前:不能上我床。结婚后:禽兽,出尔反尔!说好的高冷霸道总裁,转眼间就成了恋妻忠犬。她敞开心扉想要与他共度余生,突然冒出来个女人说自己不过是个替代品......
  • 请你给我一点温暖(出版)

    请你给我一点温暖(出版)

    原名《众里寻她千百度》,出版更名《请你给我一点温暖》,已出版上市。当你打开这本书,就打开了一个不曾关注过的世界。千百度,都市中成千上万的被遗弃的狗之一。祝晓辰,患有严重恐狗症的女孩。她们偶然邂逅,随后不幸分离,在彼此寻找中又几次擦肩而过。在漫漫寻找途中,通过各自的角度来观察人间种种,寻找的不止是主人,不止是家人,不止是爱……我们在寻找中回归自己。其它作品:1.惊悚小说《家有诡女初长成》(出版)http://m.pgsk.com/a/50110/2.都市小说《刺红》(出版)http://m.pgsk.com/a/88595/3.纯爱小说《蓝莲》(已出版)http://m.pgsk.com/a/53637/
  • 戏谋三国

    戏谋三国

    在三国历史中,究竟何人可称得上是智谋近妖,领衔三国谋士之人?诸葛亮、司马懿亦或是郭嘉、庞统、周瑜、贾诩之流?不!在早期的三国,曾有这样一名谋士,他早投曹操,为其出谋划策,却因疾归天早早的退出了三国历史舞台,他姓戏名忠字志才。本书中,戏志才将不会如正史一般死去,其命运将与三国人物紧紧的纠缠在一起,他这只蝴蝶究竟会对三国产生什么样的效应?本书非穿越文,全书依照真实三国人物性格编写。
  • 明伦汇编官常典鸿胪寺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鸿胪寺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