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这篇序时,距离我的第一本书《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出版已经一年多。在这一年,我辞掉了朝九晚五的工作,花更多时间写作,也有了更多跟自己相处的机会。我和每个跟这本书相遇过的人一样,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撞见了一个个陌生的自己。
我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形容词都适合放在自己身上,浓烈的、理性的、执着的、豁达的……也有读者告诉我,更了解自我之后,他们也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只要你愿意不断探索,新的世界就会呈现在眼前,更丰富的自我也会越来越鲜活。
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诗人詹姆斯·迪基参加一档节目之前,有人对他说:“放松点,就做你自己。”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话,“做自己就好”。但是很少有人去追根究底,到底怎样才是做自己。这个问题被詹姆斯·迪基问出了口:“要做哪一个自己?”
你脆弱,也坚强;你迷茫,也清醒;你敏感,也钝感;你冲动,也冷静。这所有的你,并不矛盾,每一个片段组合在一起就是最独特的自己,而你的每一面其实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等待你来发掘。
用脆弱来提醒坚强,用坚强来抵抗艰难;用敏感体会生活,用钝感稀释挫折;跟自己和解,也把每一面的自己都发挥到极致,这才是终极目的。
而在这所有的自我当中,若要挑一个最可爱的、最迷人的,我想应该是那个既能治愈自己又能在自己身上发现乐趣的你。能学会自愈自乐的人,也被这个世界偏爱着。
以前我的一位来访者,不断遇到不负责任的男人,朋友都说她蠢,没有擦亮眼,她很困惑:是命中注定我不能幸福吗?在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之后,我告诉她,没有什么命不好,她只是陷入了创伤的强迫性重复,在每一任男友身上不断复刻着童年时跟父亲的关系。
她的父亲是一个没有太多家庭责任感的人,不顾家也冷落她,她习惯了这样的家庭模式,但又深怀想要改变父亲的愿望。于是,长大后她一次次陷入这种关系中,因为熟悉的创伤让她觉得安全。而她也把改变父亲的愿望投射到男友身上,这才是她无法逃离不幸恋爱的原因。
当我跟她一起理顺这件事背后的枝蔓,她第一次觉得畅快,决定从处理现在的恋爱关系开始修复过去的创伤,于是积极地调整自己,也跟父亲和伴侣做了沟通,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重新看待问题,发现了自己身上能够自愈的能量,现在她跟男友的关系很健康也很稳定。
我还记得她对我说:“我发现原来我并不蠢,我可以解决问题,也能治愈自己。”
那些别人口中的蠢,在我看来都是伤。在面对过去经历的时候,没有绝对的聪明理智,未愈合的创伤会让人变得盲目。它们像一阵痒,又似一种痛,扰动你的心,牵绊你的脚步,在诸多自我当中,唯有自愈自乐的那一个能变成抚慰创伤、推动你前进的马达,助你远航。
只是,这件事并不容易。很多人想靠运气,很多人想从他人身上获得安慰,但我跟每个来找我咨询的人说过,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我能做的是给你灌注能量,给你赋能,让那个自愈自乐的你逐渐形成。
不要小看自己,你的心里本就有自愈的潜能,伤口会痊愈,风暴会平息,你会海阔天空,你能豁然开朗,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和更合适的方法。
这本书是我想送给你的自愈手册,它想告诉你的不仅仅是每一个问题的原因,还有问题之后你可能会找到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你找到能改变自己、解救自己的方法和能力。
而那时,你已无需再从他处获得解救,你已达成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