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平津战役点滴往事
□孙凤举
1949年共和国华诞,是中国历史大转折的一年。回顾当年参加平津战役解放北平(今北京)的战斗岁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辽沈入关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四野四十二军)在义县休整10天,即奉命于11月23日作为入关部队右路纵队的先头部队踏上了向关内进军的征途。当时我在五纵十三师(一二四师)宣传队任宣传员,随着宏大的人流、车流夜行昼宿,浩浩荡荡奔向平东三河地区,途经羊山、盖化、蓟县于12月10日到达指定地点。宣传队每天要早于部队出发,晚于部队宿营,在沿途最难走、最易疲劳的地方设鼓动棚,为部队加油打气。指战员们一听到锣鼓声便忘记了疲劳,随着节奏又唱又跳地奔向宿营地。
峰口是长城上关内外的分界隘口,高踞于燕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势十分险要。12月8日部队通过这里突然发生一件震惊全师大事故:师首长乘坐的吉普车翻下深谷,师长徐国夫负重伤,政委李辉、政治部主任胡寅不幸牺牲。官兵悲痛万分,决心打好入关第一仗以慰烈士英灵。
长途奔袭
到达三河当日,野司电令切断平绥路,堵住由张家口南逃和由北平北援之敌。我纵(十三师、十四师、十五师、独九师)强行军26小时跑了110公里,经密云、顺义、昌平到沙河途中,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我的两脚血泡,两腿僵硬得迈不了步。敌人先我一步占了沙河,我十三师迅即发起猛烈进攻,一小时歼敌三个大队(营)。
避伤古迹
12月13日,我师在圆明园与敌一〇九师遭遇交上了火,战斗甚为激烈。我方进展顺利即将攻入北门时,突接师部命令:“避开名胜古迹作战,停止攻击圆明园,从万寿山以西打开通道,抢占丰台。”胜利在望的部队,还是遵从命令撤离了圆明园。
毛主席非常关心爱护北平的文物古迹,他曾告诫部队说:“你们不能在故宫、颐和园的金銮殿前拴战马,也不能让枪弹擦破古迹的墙皮。”事后才知道,这道命令是纵队司令员万毅根据军委的紧急命令下达的。
孤胆英雄
通向丰台必经之路的红山口,也是敌人防守重点。我师三十九团猛虎扑食般地突入敌防御阵地,30分钟攻占了红山口,歼敌一个营,俘敌800余。辽沈战役后编入我军三十九团二营六连的“解放战士”李明忠,独自一人远离部队冲在最前面,俘虏一名由山上下来的敌排长,便无畏、机智地现身说法俘虏政策,规劝这个排长喊话、投降,没费一枪一弹俘敌30名、缴获迫击炮两门,战后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宣传队编写小歌剧演出后,掀起一股向英雄学习的热潮。
夜袭“剿总”
红山口战斗后,三十七团快速夜抵五棵松地区,见一大院射出一缕车灯光,还有发动机声。老乡说“里面住的都是国民党大官”。七连冲上去把为首的两辆汽车打瘫了,后面坦克吼叫着扑上来。一个班的战士因灯光刺眼躲不及全被碾轧在坦克下。主力上来用炸药炸坏几辆坦克,后面的便仓忙逃窜了。据俘虏交代,这里是华北“剿总”前方指挥部。前门打响时,傅作义从后门溜了,桌子上的饺子还是热的呢!前后只差十几分钟,就让他跑了,真是太遗憾了!尽管这条“大鱼”漏网,他的军官教导团和坦克训练基地还没完全撤走,被我军就地歼灭。
敌我擦肩
13日夜向田村追击敌人途中,路侧冒出一支队伍并肩前行,我慢走他们也慢走,我快行他们也快行,我休息他们也坐下。三十七团作战股长听对方说话是南方口音,便走上前去想弄个明白;对方一军官见我们穿国民党军装,当成自己人了向我方走来问:“喂,老兄,你们往哪儿撤呀?”股长机智地答曰:“往新北平撤。”团长听汇报后决定消灭这股敌人。一声令下号声骤起,干部战士一起扑向前,“缴枪不杀”喊声震天。几分钟工夫,就把敌保安二旅一个团800多人全部缴了械。
丰台攻防
“平津”、“平汉”、“平沈”铁路枢纽丰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何况这北平的门户还是国民党华北“剿总”的后勤基地。占领它就隔绝了平津间敌人的联系,打破傅作义南逃梦想,完成对北平的战役包围。14日晨,我师指战员迎着刺骨寒风突入大井、小井、岳各庄、西仓库等丰台防御重点。小井敌人闻风而逃,大井、岳各庄双方激战均有重大伤亡,终使敌军粮食、被服、武器、弹药、车辆、油料等所有战略物资全部丧失。
敌军于15日以7个师,又于16日以5个师反扑,由万余门大炮和坦克、装甲列车掩护,每日连续多次发起成连、成营、成团的集团冲锋,打得一片火海。我军指战员寸土不让,顽强拼杀,有的连队连排干部全部伤亡,有的连队阵地几次易手。两天激战以伤亡近2000人的代价,杀得敌人尸横遍野,共歼敌8000余人。缴获坦克106辆、装甲车28辆、火车头45个、大口径火炮75门、轻重机枪225挺、步枪1667支、军需军械仓库5座(内有美援卡宾枪7万余支)。
周恩来在由西柏坡抵北平路过涿州我纵驻地时,称赞说:“你们一个军完成了中央军委原先给两个军的任务,还提前50多小时截断平绥、平汉、平津的铁路、公路,抢占了重要战略要地丰台。你们兵贵神速,进攻防御都打得好。在飞机、大炮、坦克、装甲列车掩护下,敌人一天内多次反攻,最多动用了7个师都被你们顶住了,真不简单啊!你们一个军就缴获敌人106辆坦克,这在全军来说也是少有的呀!”
准备攻城
在丰台、沙窝、核桃园,我纵积极准备攻打北平。如若攻城一分钟,北平将落下几万发炮弹。在我几十万大军严密包围下,北平敌人如瓮中之鳖,迫使傅作义数次派代表谈和,1月21日终于接受了我方8项条件宣布起义,把20万军队开出城外接受改编。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在我军强大政治攻势与军事压力、打击下实现的,是无数烈士用生命铺成的解放之路铸就了新中国。
北平入城
2月3日,解放军正式举行入城式。作为由三纵、五纵共同组成的军乐队的一员,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光荣仪式。入城部队由三纵七师的步兵及四个团队炮兵、坦克、装甲等特种兵组成。步兵全是美械装备,穿着整齐的军装,戴着东北部队特有的狗皮帽子,显得异常威武雄壮。
上午10时入城式开始,为先导的近百人军乐队高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昂首挺进。现代化乐队、从国民党新一军手中缴获的现代化乐器,引导胜利之师雄赳赳、气昂昂地由永定门进入城内。
欢迎群众人山人海,彩旗、横幅漫天飞舞,秧歌队的锣鼓声与《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和口号声不绝于耳。“天亮了,解放了!”许多人嗓子喊哑,双手拍肿,激奋流热泪。一些青年学生还爬上坦克与装甲车上,同战士握手、拥抱、交谈、照相。
指战员路过东单一个专供国民党委员逃跑用的小型机场,路过有两座牌楼名曰“金鳖”与“玉”的北海桥,路过东交民巷使馆区……步伐特别整齐有力,精神抖擞,气宇轩昂,充分展现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貌。那些外国使馆的馆员们则紧闭大门,缩头在小楼上窥视,无奈地发出“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哀叹。
下午4时,由朝阳门出城回到驻地,我兴奋得一夜未能入睡。因为北平不仅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还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的发祥地,是我从中学时代就心仪已久渴望瞻仰的地方。如今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与解放军的身份进了北平,实现了多年的宿愿。
在此纪念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老兵,心中充满激情与自豪。我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辉煌的建设成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展示的无限生命力而欢呼!我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衷心祝愿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取得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