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是少年阶段,正是当前中小学生的年纪。这一阶段人的特点是变化较大,也很容易受影响。少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尚未稳固确立,因此关于德行的教育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但道德、美德这类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每一种美德都有几个相对应的故事,不但可以形象地帮助少年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可以使少年有效仿的榜样。以“孝悌”举例,这样抽象的概念,在宋人王应麟等编撰的《三字经》里,用朗朗上口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第于长,宜先知。”二十四个字,讲了“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两个故事,由此孝敬父母、友爱兄长的美德就形象地烙印在幼童的心里,甚至终生不忘。
《中华伟少年》的编写也是遵照这种通过故事讲道理的形式。书中选编了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近现代,流传较广并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杰出少年的故事。尽管故事人物在成年后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有王侯将相、文人墨客,也有医学、军事、科技、建筑等领域的人才,但他们都以少年时就养成的孝悌、爱国、勤奋、善良、机智、勇敢等优良品质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少年完善自身人格,追求伟大理想。本书就是要通过这些故事,形象地阐释少年该具备什么样的美德,希望这些关于少年的故事能与中小学读者产生共鸣。
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仍有很多疏漏与不足,敬盼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