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800000003

第3章 传记(2)

在四面楚歌声中,项羽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预感到覆灭的命运之神在向他频频招手。他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沮丧地返回营帐,和身边的虞姬借酒浇愁。无奈,借酒浇愁愁更愁。在酒精的刺激下,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曲唱罢,曾经驰骋疆场,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流下了悲凉的泪水。虞姬早已经哭成了泪人儿,周围的士兵也都失声痛哭起来。趁项羽不注意,虞姬取出宝剑自杀了。

料理完虞姬的后事,项羽随即跨上乌骓马,率领八百余骑兵,在十万汉军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当趁黑走到阴陵,他们迷失了方向,沿原路返回时,项羽身边只剩下二百八十人。这时,汉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风尘滚滚地追来,项羽率兵向东退到乌江。前有滔滔江水阻挡,后有大批追兵拦截,项羽知道无法逃脱,自刎而死,年仅三十二岁。项羽死后,汉王刘邦用鲁公礼仪将他埋葬在谷城。

四主要人物形象。

项籍。

(前232前202)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汉族,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时被楚怀王熊心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刘邦项羽。

汉高祖,字季,沛(今江苏)人,为人大度。生于公元前256年。少年时期就有很大志向,不爱劳动,曾做过泗水亭长的小官。当年他看到秦始皇出游会稽那壮观场面的时候,也很有感慨,他说:“男人就应该像秦始皇这样活着。”陈胜吴广起义时,刘邦积极响应,夺取占领沛县之后被立为沛公,收沛子弟得3000人。公元前202年,大败项羽之后建立了汉朝,成为汉朝的第一位皇帝,定都长安。在位时,继承秦朝的统治制度,先后诛灭韩信等异姓诸王,并将六国旧贵族迁到关中,以利于控制,在政治上实行重农抑商、与民休息的政策。于公元前195年去世,享年62岁。

项伯。

项羽的叔父,和刘邦的谋土张良是好友。因他多次帮助刘邦,刘邦对其非常感激。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后,封他为侯爵,并赐他刘姓。

张良。

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汉高祖刘邦重要谋土,大臣,和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89年。张良的五代祖先都被韩国君主拜为相国。韩国被秦消灭后,张良散尽家中所有财产,招募刺客暗杀秦始皇,未果,于是隐姓埋名,流落到下邳。刘邦举事后,他跟随起义。正是采纳张良的计谋,刘邦一路瓦解秦军,先于项羽占领咸阳城。进城后,刘邦只顾贪图享乐,沉迷酒色,大将樊哙劝之不听。张良进言道:“大王刚刚进入咸阳,便只图安乐,这正是助纣为虐。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采纳樊哙的建议。”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劝告,移军霸上。楚汉争战中,张良对立六国后之举投了反对票。刘邦背运,在战场上总是扮演败军之将的角色,多次依赖张良的计策而转危为安。汉朝建立后,封为留侯。传说他晚年激流勇退,随世外高人赤松子云游天下。

萧何。

汉初三杰之一,丞相。曾经在沛地(今江苏)当过小官吏,与刘邦是君子之交。自从刘邦起义开始,萧何即一直追随左右。刘邦先于项羽进驻咸阳后,手下将领纷纷争夺府库中的金银财物,惟萧何置这些身外之物于不顾,独自收藏秦朝的文书档案。和项羽争夺天下时,刘邦因为掌握有秦王的图书,所以对天下要塞,人口数量,强弱之处,民间疾苦了如指掌,从而获得关中百姓的拥戴。刘邦刚被封为汉中王,就马上拜萧何为丞相。韩信刚投奔刘邦时,未能引起刘邦的重视,连夜逃走,萧何了解到韩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骑快马将他追回,向刘邦极力推荐他。后来,韩信被拜为大将军。楚汉相争时,刘邦前线连连失利,多亏萧何在后方保证粮草及时供给,才使得汉军一一转危为安。汉朝定鼎江山后,萧何又帮助吕雉用计杀了韩信。真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汉初将相中,萧何功劳最大,制定《九章律》等制度。萧何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93年,谥号“文终侯”。

韩信。

秦末汉初卓越的军事天才,大将,汉初三杰之一。生年不详,江苏淮阴人,是布衣百姓,家境贫寒,身材魁梧,相貌伟岸,经常潜心研读古代兵书,身佩长剑,一心想成为叱咤风云的天骄将领。曾一度流落在淮阴市井中,被人羞辱。后得萧何的赏识,被刘邦封为大将,总领三军,汉军上下震惊。在战场上,韩信以屡出奇计制胜,帮助刘邦统一了天下。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对异姓诸王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逐一消灭之,韩信最终也没能逃脱悲剧性的结局。公元前197年,刘邦率军平叛远征,吕后和萧何等合谋以谋反之罪杀害了韩信。一代天骄,千古奇才,被后人喻为“兵仙”的韩信,悲惨地结束了生命。

秦始皇。

姓蠃,名政,庄襄王之子,生于公元前259年,秦王朝开国之君。因出生在赵国,故一名赵政。嬴政登基时,年仅13岁,国家机器实际在吕不韦、太后和宦官谬毐等人手中操纵着,他只不过是个傀儡小皇帝。长到21岁时,嬴政羽翼终于丰满,杀谬毐,逼吕不韦自杀。之后对朝纲朝政大刀阔斧地改革,任用李斯为丞相,辅佐国家大事;拜封王翦为大将,掌管军队兵权,经过10年艰苦的兼并战争,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灭楚、燕、齐、韩、魏、赵六国,结束了多年群雄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这对推动我国历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统一全国后,将国家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又设县;在全国统一法律、文字和度量衡。自称始皇帝,集中央大权于一身,接着又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南定北越,设置四个州郡。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从多方面发展封建专制主义,焚书坑儒,推行苛捐杂税。凡此种种,不但激化了阶级矛盾,同时也加速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不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李广。

汉朝的著名将领,被人们誉为“飞将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生年不详。秦将李信,是李广的先祖。李家是习武世家,李广生得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一副凛凛武将之貌,又天生的长臂善射,成为一绝。景帝时,李广任骑郎将、上谷太守、上郡太守,一生和匈奴交战七十多次,屡战屡胜,使得匈奴不敢再犯汉朝边境。武帝时,封骁骑将军、右北平太守,守卫边疆,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

公元前119年,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征讨匈奴,他不顾年老,自愿请求卫青准许自己作先锋,与匈奴首领决一死战,了却毕生心愿。卫青于是派李广从东路侧翼进攻。结果李广的军队在塞外荒漠走东翼偏道,又失去向导,迷了路,未能及时赶到约定地点,被单于逃脱了。大军扎营后,卫青派人询问李广迷路的情况,李广不愿接受盘问审讯,引刀自刎。一代将星就这样陨落了。

五精彩文段推荐。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六文学成就。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它忠于历史,双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既有历史家的科学精神,又有文学者的惨淡经营。这是《史记》的一个重要特点。选材,是司马迁描写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材料详细描述,其他则舍弃或一笔带过。

《史记》还通过笔墨经济的故事化手法来描写人物。这种故事化手法使人物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感染力避免了平板的叙述。

《史记》语言明白流畅、简洁精练。其最大特色是善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表现人物的性格。《史记》语句多变,非常丰富,并常常引用民谣、谚语,善用重复字句,以增强气势。而《史记》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使人物性格突出,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说,《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

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但必须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高祖本纪》带有“三统循环论”的色彩,以为“三五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灵异的神秘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

七名家点评。

恨为弄臣,寄心楮黑,感身世之戮辱,传畴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茫茫禹迹溯龙门,耕牧河山汉史村。百世奇文悬日月,千秋孤愤诉晨昏。绘心历历英雄谱,奋笔诤诤血泪魂。岂道名山事业重,是非终峙后贤论。

季镇淮《题〈司马迁〉》

《史记》无话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史学方面姑且不论,文学方面,它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汇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

《汉书》

与《史记》并称古代传记文学双壁。

作者:班固。

文体:传记。

成书年代:东汉。

一作者介绍。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班固。

不料,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作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后来无罪开释,汉明帝更给了班家一些钱财,帮助他们写下去。

汉明帝颇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秩俸为二千石,后转迁为郎。当时兰台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闻名,班固又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兵伐匈奴,班固随其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事,大破匈奴后,勒石燕然山的铭文,即出自班固手笔。

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洛阳令种竞被班固的家奴醉骂,怀恨未忘。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自杀,班固受牵连而被免官职,种竞利用窦宪事败之机,逮捕班固,日加笞辱。班固死在狱中,年六十一岁。此时所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汉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班固遗作,然尚未完毕,班昭便卒。同郡的马续是班昭的门生,博览古今,汉和帝召其补成七“表”及“天文志”。

此外,班固也是东汉时期最著名的辞赋家之一,著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

二作品档案。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班彪鉴于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止于武帝太初时间,太初以后便阙而不录。后扬雄、刘歆等虽为缀续,但多鄙俗失真,不足以踵继《史记》,班彪乃发愤继续前史,终作成“后传”(列传)六十五篇。同时班固以班彪所续前史未详,因“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究,欲就其业”,遂本其父所作,潜精研究,续成其书,踵继先人之业。

班固亦有歌颂汉朝功德之意。《汉书叙传》中,班固曾述其撰书之旨谓:“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知班固撰《汉书》以颂汉朝之功德。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同类推荐
  •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因为喜欢唐诗宋词里的文字,所以我在那里邂逅了一场场倾城之恋。待繁华落幕,待经年流尽,爱却仍在唐诗,情也仍在宋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诗里的爱,宋词里的情,一经读过,便深入骨髓,想要忘记,怕是很难了。因为这里的爱和情,是契合到人的心灵深处的。那些诗词里的爱情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山无陵……天地和,乃敢与君绝!”千古传颂着的爱情,让我们读到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优美,也为结局“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而肝肠寸断。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由涂世英、顾梦舟、李佳俊等编著。《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为援藏文学工作者集体创作,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广大援藏干部、藏族同胞为改变西藏面貌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感人画面,体现出援藏干部对第二故乡——西藏的热爱以及对藏族同胞的真挚情感,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西藏人民的关怀。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苏曼殊,袈裟披肩、风雨一生的现代奇人,诗画双绝,小说风靡一时,译作等身,在文坛、政界都惊起过万丈风云,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诗僧、画僧、情僧。本书精选其名噪一时的文学作品,配有大师本人禅意深幽的画作,展现其悟尽情禅“半是脂痕半泪痕”的红尘遗梦。  苏曼殊,袈裟披肩、风雨一生的现代奇人,诗画双绝,小说风靡一时,译作等身,在文坛、政界都惊起过万丈风云,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诗僧、画僧、情僧。本书精选其名噪一时的文学作品,配有大师本人禅意深幽的画作,展现其悟尽情禅“半是脂痕半泪痕”的红尘遗梦。
  • 股票作手回忆录

    股票作手回忆录

    近期中国股市巨幅震荡,关于股市的各种传言也层出不穷。我们身处时代的巨变中,难免茫然困惑,难辨方向。也许时过境迁,再看这次疯狂的股市巨震,一切都会清晰明了。而在当下,看看杰西·利弗莫尔的故事,更有助于我们认清股市和自己。杰西·利弗莫尔,被称为“百年美股第一人”, 唯一一个影响了三代股神的股票大师,100年股票历史上最叱咤风云的散户。股市从来成王败寇,而利弗莫尔14岁以5美元入市,一生四起四落,在1929年,一个月净赚1亿美元(当年全美国的税收总额为42亿美元),成为股市中的王者。但是多次破产,又多次凤凰涅槃般重生的利弗莫尔却于63岁那一年自杀身亡。
热门推荐
  • 我不喜欢这个城市里的男人

    我不喜欢这个城市里的男人

    早晨,袁修如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使她惊奇的是秦总已经回来了。“哟,回来啦?”袁修说。秦总点点头,没言语。袁修看出秦总的表情有些异样,便没有再说什么,径直走到他的跟前,亲昵地在他脸上吻了一下:“为什么不事先来个电话?我去接你。”秦总顺势把袁修抱在自己的腿上,依旧没有吱声,只是微微地拍了拍袁修的后背。“怎么?……这次省城之行……有收获吗?”袁修试探着问。“……有!应该说是有收获!”秦总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坚定地说。袁修也为秦总的表现感到欣喜:“订单拿到了?”秦总摇了摇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格林童话(全集)

    格林童话(全集)

    《格林童话》自1812年问世以来,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青蛙国王或铁胸亨利》、《灰姑娘》、《白雪公主》、《不莱梅的乐师们》、《荆棘玫瑰》等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许多还被改编成各种戏剧、歌剧和芭蕾剧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可以说,《格林童话》以一种特有的文学风格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它的影响超越了国界,也超越了时代。
  • 生命册

    生命册

    《生命册》作者李佩甫习惯于从中原文化的腹地出发,书写平原大地上土地的荣枯和拔节于其上的生命的万般情状。在他的笔下,乡村与城市、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欲望并置,其试图从中摸索出时代与人的命运之间的关联。《生命册》中,既有对二十世纪后半期政治运动中乡民或迎合或拒绝或游离的生存境况的描摹,亦有对乡人“逃离”农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诱惑面前坚守与迷失的书写。而横亘在所有叙事之下的,则是古老乡村沿袭而来的民间故事和传奇。在这里,民间世代相传根深蒂固的意识已经植入“背着土地行走”的“城里人”的灵魂记忆中,为“城里人”在新的价值观面前的迷茫和困顿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反哺和滋养。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本书介绍了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生平,内容包括:少年才子、隐居隆中、拜师游学、卧龙迎亲、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等。
  • 京西胭脂铺

    京西胭脂铺

    晁子轩扑进了院门。他的腿脚有点不方便,拄着拐棍,右手的纸扇忘了扇,身上的短袖绸衫湿透了,额头上的汗如线串着的珍珠一般,直往下淌。他的前脚刚刚迈进门槛,颤抖的声音就喊了出来。
  • 我是生活小能人

    我是生活小能人

    本书归纳了儿童生活中各种小常识,总结了各种儿童生活技巧,帮助解决儿童可能遇见的各种生活难题,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本书主要适用对象为小学生、家长和小学教师,也可作为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教材使用。
  • 去天国举行婚礼

    去天国举行婚礼

    太平天国后期,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浙军和李鸿章的淮军联合作战,太平天国在江南的各座主要城市都被轻易攻下,如苏州、杭州、湖州等。淮军提督程学启率一万三千淮军攻取太平军十万重兵把守的苏州,兵不血刃,擒杀太平军苏州八员王将。苏州平定后,淮军乘胜分兵攻取常州和嘉兴。程学启奉命攻取嘉兴。嘉兴城墙低矮且无险可守,程学启原本以为率得胜之师,嘉兴唾手可得。想不到围城近两个月,损兵折将,不能近城一步。后在英法炮队的支持下,终于轰塌城墙。就在城破之时,这位勇冠三军的淮军悍将,竟然伤于一名弱女子之手,不治而亡。
  • 亡灵的黑暗旅途

    亡灵的黑暗旅途

    作为“黑暗的走狗”,吉维塔行走在黑暗世界里。他曾被这个世界抛弃,没有人了解他的过去。直到某一日,黑暗又一次笼罩了这片大地。
  • 古文小品咀华

    古文小品咀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