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600000019

第19章 道教——得道成仙的乌托邦(3)

道教对“道”的发展有三个方面。一是认为“道”可以幻化成神。道的形式是虚无的,但具有神性。形象地说,分散时它是无形无象的气,聚集起来便是神。于是老子便被塑造成这样的神——太上老君。二是认为“大道”有生化功能:道无为而无所不为。三是发展了对“德”的解释,认为“德”是“道”之得。“德”是“道”在万物中的体现。对具体事物来说,得到了“道”或者没有失去“道”就是有“德”。

“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德”是“道”的体现,但“德”也是要靠人们自己去体会的,因此要“修德”,只有“修德”才能“合道”。要力求处处合乎“道”,一开始只是成为一个有德之士,继续下去,与道合为一体,就是得道的人——“真人”。

“道”无法用语言表述,只有依靠纯净无染、坦然自得、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正如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归根结底,道的规律在于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属性,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总的来说,就是顺乎一切事物和世界的本性,顺乎规律行事。

⊙神仙崇拜——道教的终极信仰

老子提出的“道”,是哲学上的道,是有科学性的。道教则相信世上有神仙存在,把成神成仙当做终极的奋斗目标。道教信徒们虔诚地信奉道教、炼丹修道,正是在神仙信仰的驱使下进行的。

道教关于神仙的信仰和追求,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从根本上讲源于所谓的“大道”。道教不仅认为神仙创造了宇宙万物,还在臆想中认定宇宙间存在一个神仙世界。其中,既有开创天地的三清尊神,也有统率天地的万神之首玉皇大帝,玉帝之下有四方天帝辅助玉帝统管天地,称为“四御”。其权力很大,分工明确。

三清

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就是道的化身,道生一,一就是元始天尊;由一生二,二就是灵宝天尊;由二生三,三就是道德天尊;三生万物实际上就构成了完整的万物生化过程。简单地说,宇宙万物都是由至高无上的神——三清尊神创造的。

东王公和西王母,是道教掌管仙籍的两位大神。所有成仙的人,进入天庭都要先拜见西王母,然后拜过东王公,算是到新单位报到并经审查合格后,他们才能进入三清圣境,见到最高的神元始天尊。

东王公和西王母下面是分管天、地和水的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分管人间休咎的星君——五星七曜星君和四灵二十八宿;专掌风雨雷电的雷公、电母、龙王、风伯;还有门神、灶神等。

道教信徒认为,神仙有巨大的神力和能量,他们无所不能;神仙是永恒的,成为神仙后就可以过上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完全摆脱自然和社会困扰的生活;神仙居住的世界里,到处是琼楼玉宇、云雾缥缈、仙乐缭绕,到处安详和谐、自由自在。

道教勾勒这样一幅迷人的胜境,而后鼓励信徒,只要通过虔诚的信仰和规范的修炼,就能得道成仙到达这样的境界。在这种理论的引导下,一代又一代的道教徒无休止地炼丹、修道,苦苦追求,只不过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过一把神仙瘾。

⊙清规戒律——道教信徒的行为规范

戒律是道教信徒的信仰规范,也是道教组织的行政准则。戒律从信仰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道教教义、道教科仪、道教活动场所、道士和道教组织等宗教要素的神圣、尊严和崇高,也可以极力维系道门内部的严肃性、清静性和纯洁性。

道教的戒律一般分为三类:“戒”,即约束道教徒的规定;“律”,即约束道教徒的一些具体书面条文;“清规”,指各个不同的道观中约束道士的规章制度。道教的戒律是教义的派生物,也是一种文化,并随着道教的不断发展而趋于完备。

初创时,道教就有一些内部的组织纪律,名曰科律。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置义米义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等。

虽然上述这些还不是正式的道教戒律,但已经形成了早期道教戒律的雏形。譬如说,道教徒不能不孝、贪婪、好色等。随着道教的发展壮大,其组织越来越正规,教徒也越来越多,其戒律的条款也逐渐丰富起来。如五斗米道就规定了“三行九条”。

《太上老君戒经》

记述老子西游天竺,路经函谷关,授尹喜《道德经》五千言。尹喜受经之后,又请问持身奉经之法。老君乃授尹喜五戒,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据称此五戒乃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奉持五戒可得道成真,失戒则受种种报应。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陶弘景等的先后整顿、改革,道教逐渐从分散的原始状态走向相对统一。上清、灵宝和寇谦之的北天师道创制了“五戒”“八戒”“十三禁戒”和一些如“女青鬼律”“玄都律文”的律文。

唐代的道教戒律更是得到空前的大发展,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唐代完备戒律就有16种之多。宋代的《云笈七签》《要修科仪戒律钞》等道教经籍中也记载了诸如“老君二十七戒”“老君三十六戒”和“老君一百八十戒”等后来形成的戒律。

明朝时,第43代天师张宇初写了《道门十规》。《道门十规》是流传至今的涉及道教徒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最为完备的成文规戒。从没有成文规定到出现完备的戒律典籍,说明道教戒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

王常月有感于明季“玄风颓敝,邪说流行”,以振宗兴教、光复全真祖风为己任,以清整戒律为中兴龙门的主要措施,他在继承《全真清规》等戒律思想的基础上,著《初真戒说》,其弟子根据他在南京说戒的记录整理而成《碧苑坛经》。

《碧苑坛经》

此经讲修炼次第及方法,提出入道学仙,须按皈依三宝、忏悔罪业、断除障碍、舍绝爱缘、戒行精严、忍辱降心、清静身心、求师问道、定慧等持戒二十要修行;并须严持初真、中极、天仙三极道戒,以戒、定、慧为渐进之基。

总之,道教的戒律讲究广济群生、恩惠及人。只有遵守戒律才能有效地约束、规范自己的欲望,才能使人的行为不过于放纵,才能达到人生的完满、得道成仙。

⊙清静无为——道教的基本思想

道教是由许多民间教派兼并联合并逐步融汇而成的,其基本思想包罗万象。

黄老道的道家哲学最高哲学范畴是“道”,道教也最终以“道”为最高信仰,老子和《道德经》都受到信奉。道教认为,“道”是万物之源,元气必须守道,才能产生万物。道往往离不开气,或者是道生气,或者是道等于气。在这种道与气的宇宙生成论中,道教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神灵世界。道教认为性命来自道,道就是人的神和气。

由于道无生死,因此守住道则人可不死。守道或修道的方法很多,有的强调修心,有的强调保存精气;有的强调以无为养神。内丹修炼精气神,也称为修道。有的派别强调精神修炼,认为人的精神是道的一部分,只要与道合体,便可长生。所谓得道也就是神与真会、与道合。道教宣称德就是得道,把道德修养与信道联系在一起。

济度与符咒

济度也称度人,即解救别人的苦难和灵魂,不仅解救个人的今世,而且解救所有人的往世和来世。这是道教的三世思想。济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使用符咒,多被书写在纸、绢、木片或建筑物上。大部分符咒似字非字,似图非图,千奇百怪,难以辨认。认为具有神力,可以驱神役鬼、镇魔压邪、治病求福等。

道教宣扬的伦理道德,主要是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包括忠、孝、仁、信、礼、义、廉、耻等。此外,宣扬老子的谦柔俭啬、自然无为、清心寡欲等行为准则。再就是有关敬神、尊经、供养道士等内容。另外还有一些人与自然界相谐调、保护自然界的规定。秦汉以来,老子逐渐被方士神话。

《老子变化经》宣称老子具有任意变化和无所不能的能力,可以世代变化为不同的形象降到人间。存神是道教的重要法术之一,老子是存神的对象之一。

仙的最基本特征是长生不死。人如果能通过服药或修炼,长生不死,肉体永存,就是仙。仙可以升天,也可留在地上,各随其便。成仙的人死掉了,这是把尸体暂时留给后人悼念,过一段时间后尸体再升到天上与灵魂结合。全真道出现后,吸收佛教教理,成仙被说成精神解脱、精神与道合一。

修仙的方术很多,如辟谷、导引、行气、房中、存想、黄白、外丹等。所谓内丹,是以自己的身体为鼎炉,以体内的精气神为药物,修炼长生不老药。这种药,为了与外丹相区别,称为内丹。修炼内丹的派别也很多,具体操作大致包括服气、内视、运周天、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道教认为社会上所谓的气功,只相当于内丹术的基础阶段。

⊙以道为尊——笃信道教的历代帝王

唐朝时,为了提高皇室的声望、巩固统治,统治者便宣称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李耳为其祖先,并将道教定为三教之首。于是道教便成为皇族宗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

唐玄宗极度崇道。他规定全国都要遵守道教的节日制度,还把道士、女冠视为皇室宗亲,并给予道士犯法不依俗制处罚的特权。他还加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玄元天皇大帝”,建玄元皇帝庙,制作玄元皇帝像并颁布于天下。

李隆基宠信道士,并曾拜道士为师,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道士皇帝。他还下令设置崇玄馆,规定道举制度,以道教经典《四子真经》开科取士,设置玄学博士,又规定《道德经》为道经之首,并且亲自为之作注,颁布天下。

唐武宗也很崇道。他命道士赵归真在皇宫中建设金篆道场,然后在九天坛亲受法篆成为道士。后来,他封衡山道士刘玄靖为银青光禄大夫,充任崇玄馆学士。他还下令拆毁佛寺,破坏佛像,强令僧尼还俗。唐武宗最后因服食金丹中毒而死。

宋徽宗也很推崇道教,他先封道士林灵素为“通真达灵先生”,又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集人君、天神、教主三种身份于一体。此后,他对道教的痴迷更加狂热,崇道活动也不断花样翻新。宋徽宗的生日是五月初五,道士认为这天不吉利,他就把生日改为十月初十;他的生肖属狗,听了道士的话,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全是神仙

道士林灵素自称是神霄府的仙卿,上知天上,中识人间,下知地府。他吹捧宋徽宗为“长生大帝君”,为了解救人间苦难才下凡为皇帝。他又称奸臣蔡京、童贯等人都是神霄府的仙伯、仙吏,连徽宗的宠妃刘氏都是神霄府的“九华玉真安妃”。

宋徽宗还追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御寇为“致虚观妙基君”,并且下令增加道官、道阶、道职,设立道官道职,提高道士的社会地位。他还多次下诏访求懂道法、有道术的道士,倡导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博士编修道史,搜集道经等。

明世宗是明代最崇道的皇帝,他自幼身体羸弱,而且久无子嗣,对道教的长生广嗣之术很痴迷。他宠幸擅长符咒和房中术的道人陶仲文,授予他礼部尚书的显赫职位。后来,明世宗不理朝政、一味炼丹服药,只有陶仲文才能见到他。陶仲文在各地大肆建坛设斋,一时间神仙方士之说甚嚣尘上,朝廷内外一片乌烟瘴气。

明世宗妄图长生不老,听信方士之言,服用一种称为“红铅丸”的丹药。这种丹药是由少女的经血、中草药和矿物质炼成的。为了炼丹,他选了数千名少女进宫,以备取药之用。这些少女黎明就要起床,采集入药的甘露,还被强逼服用大量的活血药物,一个个被折磨得形销骨立,而痴迷于道术的明世宗,最终也因服食丹药中毒而死。

■ 道教与道家关系漫谈 ■

“儒教”之前有“儒家”,“道教”之前也有“道家”,那个骑青牛出关的老子就是道家和道教共同的始祖。道家学派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它的出现标志着诸子百家之学的兴起。有人称之为“黄老之学”,有人称之为“老庄之学”。

⊙御风而行——《列子》中的寓言

列子,名御寇,重要的道家人物,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郑国人。他崇尚“清虚”,据说能乘风而行,轻虚缥缈。他有《列子》一书传世,原本已散佚。今本《列子》可能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道教创立后,《列子》也成为重要的道教典籍之一,又被称为《清虚经》。

华子健忘

宋国的华子得了健忘症,刚出门就会忘了回家的路。有一次,他指着一处房子问一位妇女:“这是哪里呀?”那女人说:“这是你家,你怎么不记得了?”他又问:“你长得好美,叫什么名字呀?”那女人生气地说:“我是你老婆,你连我也忘了吗?”

看到华子这个样子,他老婆四处许愿:有谁能医好我丈夫的病,我愿意将一半的财产分给他。一天,来了一位高人,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方法,七天就把华子的病治好了。这让华子的妻子万分高兴。

然而,病好之后,华子的脾气却变大了,经常把妻子赶出家门,对儿子任意打骂,又拿着菜刀到处追杀。人们奇怪地问他:“你病好了之后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华子说:“以前我患有健忘症的时候,心中坦坦荡荡,连天地有无都不放在心上,哪来什么烦心事?现在恢复了记忆,生死得失、喜怒哀乐全都随之而来,天天处于烦恼之中,自然就变得喜怒无常了。”

朝三暮四

宋国有个叫狙公的人,很喜爱猴子。他买了好多猴子,每天给它们吃很精细的食物,让它们住在温暖舒适的房子里,经常给它们洗澡,还不时带着它们四处游走。狙公为了养猴子省吃俭用,但他的家产还是耗费很快,不久就捉襟见肘了。

为节省开销,狙公于是决定减少猴子们的食料。他对猴子们说:“以后我喂你们吃橡子,每天早上三个,晚上四个,怎么样?”猴子们顿时发起怒来,狙公赶紧改口说:“那么早上给你们四个,晚上三个?”猴子们便很高兴,驯服地趴了下来。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请伯乐推荐相马的人才,伯乐极力推荐九方皋,说他的相马水平不在自己之下。九方皋拜见秦穆公后,就开始奉命寻找千里马。

三个月后,九方皋对秦穆公说:“千里马已经找到了,在遥远的沙丘地带。”秦穆公问:“你找到的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使者去取千里马,使者回报说,九方皋相中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听了很不高兴,马上把伯乐召来,责备他说:“你推荐的九方皋根本不是相马的高手,他连马的颜色和公母都分不清,怎么会找到千里马呢?”

伯乐听了感慨地说:“没想到九方皋相马的水平这么高!他看到了马的精微之处,忘掉了粗显之处;看得到马内在的能量,忘了马的形状和颜色;他看到了所该看到的,忘掉了所不该看的。至人见凡人所不见,不见凡人所见。我们岂可用凡人的眼光去看待至人呢?”

秦穆公对伯乐的话将信将疑,把九方皋相中的马取回一试,果然是匹千里马。

⊙道家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

庄子,名周,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他曾因生活所迫,做过一段时间的漆园小吏,但他蔑视权贵,鄙视功名利禄,不久便辞官归隐故里。庄子家境贫困,他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用麻绳绑着的破鞋子,住在狭窄的小巷里,靠编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有时不得不向人借米救急。

同类推荐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 中华神秘文化:占梦文化

    中华神秘文化:占梦文化

    为了让人们能够更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梦与占梦,我们特意为读者奉上这本总结中国梦文化的读物。本书包括了梦文化发展渊源、占梦历史、占梦方法、占梦故事、梦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古代帝王及政治家对梦的利用、占梦家们的解梦理论和事例等内容。在本书中,我们力求从唯物主义观念出发,拨开覆盖在梦和占梦文化之上的封建迷信尘埃,去伪存真,对占梦的本质、特点进行客观的解释与评述,并科学分析占梦的影响和作用,借此也希望人们能够通过此书全面科学地了解神秘的中华占梦文化。中华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书写卢沟桥建成后八百多年间,作为一种象征被铭记的人、事、物,她的艺术价值、文化底蕴、抗战风云及其历史象征意义,她与北京、中国的精神纽带,与“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新国家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部重新发现卢沟桥之美、北京城市脊梁之厚重的历史地理之书,也是一部张扬卢沟桥精神,发出中华民族“醒狮”宣言的时代风貌之书。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热门推荐
  • 异世界的青梅竹马有点不对劲

    异世界的青梅竹马有点不对劲

    莫名其妙的死亡穿越到异世界重生,成为公爵女儿的一位随身护卫兼青梅竹马,就在林克感到激动万分的时候,少女对他说出了一句让他十分震惊的话语……
  • 重生之千金巨星

    重生之千金巨星

    千金巨星是怎样炼成的:母亲病重父亲卷款而逃,被逼无奈涉足娱乐圈。长相出众天资纵横,却因生父打压经纪人算计,花瓶名号恍若跗骨之蛆。为保底线从高楼坠落,翩然如蝶。她,从此新生。富豪千金、兄宠母爱,拥有令人艳羡的豪门背景。隐瞒身份,从龙套做起,却意外成为超级新人。且看一代风华如何破茧重生,成为亿万人中的独一无二。拍电影,砸赌城,夺影后,玩综艺,重生一世混得风生水起,终铸就一代传奇。诬蔑陷害层出不穷,阴谋阳谋接连不断,她始终淡定从容,一一化解。天马行空的一代名导,深情款款的天王巨星,身价百亿的年轻赌王。当她的身份终被公布,跌破了多少眼镜。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化蝶归来成为亿万人中的独一无二。且试天下,绝世风华。尽在千金巨星。
  • 我是他的白月光

    我是他的白月光

    cp1:一生仅一次,一次便是余生cp2:我不在乎过程,只要结局是我就好。cp3:往事只是余烟,放眼未来才有未来。cp辣么多总有你喜欢的,这里面就有我现实中见到的故事,太甜了!
  • 天道毒武

    天道毒武

    自幼颠沛流离,终于安定下来时却又不幸卷入一场阴谋之中,东方迹白原本近乎绝望的人生,却因一只奇异的生物而发生巨大的变化。筋脉皆被腐蚀又怎样?咱不练内力改修毒功!待得堪破天道之时,左毒右剑,横扫江湖!然而,一场惊天的阴谋也在展开,幕后,又是哪只黑手在悄悄的设下这机关算尽的棋局,无数武者,尽皆棋子!
  • 快穿之灵愿使者

    快穿之灵愿使者

    叶灵诞生于天地混沌初始,以愿换魂修灵,若逝者意念强烈,可至混灵宫,以半身魂为代价,换取愿望。叶灵为到达混灵宫的亡者完成执念,代价是亡者的一半灵魂,同时辗转各个世界,看各台戏,参入其中却从不入戏。只是在遇到了扶晏后,不管什么时候,去哪个世界,都有这个人的存在。缘分?呵!只是交易而已。只是,真的是这样吗?
  • Within the Law

    Within the La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攻略之黑化男神太爱我

    快穿攻略之黑化男神太爱我

    顾轻舟真正苏醒时,看见面前这个为了自己去了那么多位面的小女人。只见她突然跑过来抱住他的大腿说:"嘤嘤嘤,人家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要对人家负责……"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手掌抚上她的头,说了声好,看见过她眼里闪过的狡黠的光,笑的越发宠溺。从此我们的主神大人带着小媳妇过上了游山玩水,闲云野鹤的生活。独自被扔下的某个刚升职为第一金牌系统的小可怜007:主神大人和小娇妻太恩爱,被迫吃狗粮的我该怎么办,欲哭无泪QAQ~
  • 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

    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

    认清客户心理,用不同的推销方式推销,会使你的业绩提高得更快。那么在你推销的道路上,怎样才能看懂客户的心理呢?《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正是为所有期待掌握客户心理、引导客户消费的推销人员而作,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例子,讲述了行之有效的推销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要和客户面对面沟通的销售人员,相信此书能够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学》的作者是墨墨。
  • 情意如水爱为舟

    情意如水爱为舟

    别人是“坑爹”,江舒宁是“被爹坑”。她爹偷了人家的骨灰,人家就要让她变成骨灰。江舒宁直到被五花大绑放在烧烤架上,还不敢相信:“苏总……你该不会真的要这么做吧!我可是个人见人爱的美少女啊。”“我们苏总是无情的杀手!”江舒宁内心诅咒:老爹啊!老爹!你偷人家骨灰干嘛?然而……“你其实也是苏家的人,你们不能在一起。”“呵,你想用这种把戏拆散我们,简直可笑!”可得到结果后,“什么,这不可能?!”“我们还是分开吧……”经历了各种考验的苏祁和江舒宁破解了真相,排除万难后终于在一起了。
  • 乍见之欢不如处久不厌

    乍见之欢不如处久不厌

    人生中总会遇到几个对你好的人,但、最后只是匆匆过客,留下的不过是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