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600000038

第38章 农家——君民共耕的追求者(2)

再次,农业是道德教化的前提和保证。劝民务农,使民风淳朴,就更容易加以利用和役使;还会使百姓举止持重,减少结党营私、图谋造反的机会;将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防止他们随意迁徙,能保证政令的推行,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农家认为,商业是损耗社会财富的根源。商人不会创造财富,不过是拿别人的产品,买贱卖贵,从中渔利;同时,商人还要吃饭和穿衣,要大量消费农民生产的粮食和布帛。而且,农民劳动多而收获少,商人却付出少而收获多,这种反差和对比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因此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农家主张重农抑商,并不是否定工商活动存在的价值,而是要求统治者从国家意志的高度来缩小和控制工商活动的范围,使其不会成为农事活动的障碍。比如,限制经营商业的人数,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结合农事来安排商业活动等。

在包罗万象的杂家名著《吕氏春秋》中,也有很多阐述农家思想和农业技术的内容。其中提到,可通过统一度量衡来避免商业投机行为。具体做法是,每年的仲春和仲秋两个月中,由国家组织人力划齐度量单位,统一衡称,平整量器。这开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先河,与许行的主张相比,有了更大的进步。

■ 天、地、人——农业的三维组合 ■

《淮南子》中说:“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

众所周知,古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天时”,即阳光、雨水等气象条件,以及“地利”,即供作物生长的土地,而要使上述“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发挥有益的作用,还需要生产者不惜体力和智力,对农作物进行良好的管理。对农业生产来说,“天—地—人”的三维组合异常重要,天、地、人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发展农业生产要上因天时。天时和农时密不可分,把握住“天时”,才能把握住“农时”。“天时”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光照、温度、热度和水分等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农业生产本身就要符合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季节规律,而这一切都是由天体运行所显现出的时间节律决定的。

要做到“上因天时”,就要“知天时”,即通过观测和研究,掌握四季更替的节律,了解风霜雨雪发生的规律并制定历法;然后要顺应天时,把握农时,在最适当的时候抓紧时间勤奋耕作,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将“天时”转化为好的收成。

《吕氏春秋》认为,“天时”与“农时”稍纵即逝,必须好好把握。这就要求人们的其他活动,都要与农时配合。例如,为了不耽误农时,农忙季节不宜举兵事、兴土木。而且,祭祀活动也与农时密切相关,春播时进行祭祀,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秋收时进行祭祀,是为了报答上天的恩赐。另外,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也要符合季节节律,切不可逆时而行,否则就难免招致疾病和灾祸。

其次,发展农业生产要下尽地财。在古代,土地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唯一场所,农业生产不可能脱离土地而存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农家所说的土地不单指土壤,而是指土壤、水分、生物等自然条件的综合。耕作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进行的,“地利”就是用来表示这一复合体的概念。

农家“三盗”

地盗,是指地把苗侵吞了。农人把田垄做得太窄,垄沟做得太宽,田垄看上去就像一条条被困在地上的青龙,上面的禾苗长得像兽颈上的鬃毛。苗盗,是指把庄稼种得太密,不留足行距和株距,即使努力耕作,庄稼也难以长大,这是苗与苗相互侵吞了。草盗,是指有的农人种庄稼不除杂草,杂草把秧苗湮没了。

《管子·地员》篇对“地财”因素进行了专门的探讨,从而将农家的生态农学模式提高到了科学的水平。书中不仅考察了平原、丘陵、山地三种地形的生态关系,叙述了平原上五种土壤适宜生长的谷种、草木,以及水泉深浅等问题,还介绍了丘陵和山地的高下等次、宜生草木、山泉性质等。

此外,书中还将九州之土分为上、中、下3个等级,共18种类型,并讲述了各类型土地的性状。在这个基础上,该书还总结出一个具有一般性的规律——“草土之道,各有谷造”,即“谓此地生某草,宜某谷”,也就是从该地适合什么草生长,推断出适合种植何种谷物。

又说“或高或下,各有草土”,并举出12种植物在不同土地环境中生长地位的高下等次作为例证,说它们之所以有高下不同,是因为它们所生长的土地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根据不同的土壤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才是丰收的保证。

再次,发展农业生产要中用人力。农家认为,人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离开“人力”农业生产根本不可能进行,因此极为重视“人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吕氏春秋》还在农家系统内第一次提出了“三盗”的概念,突出了人在农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三盗”是指“地盗”“苗盗”和“草盗”等田间管理的三大误区。“三盗”的危害极大,人们应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加强田间管理,要在精耕细作上下工夫,如田垄要做得尺寸合适,要保持适当的株行距,要合理除草等。

■ 传承与流变——从农家到农学家 ■

汉武帝时,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实现了王朝的大一统。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农家和百家的其他流派一样,失去了生存的条件。而且,农家学说中的民本主义和平均主义思想,也不合封建地主阶级的胃口,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流派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中国向来以农立国,从事农学研究的群体怎么可能消亡?实际上,农家这一思想流派逐渐转变成了一个科技群体——农学家,以新的面貌崭露头角。农学家们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农家的学说,并将其发扬光大,并且他们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光耀古今、大名鼎鼎的人物。

氾胜之,今氾水(今山东曹县)人,西汉农学家。其祖先本姓凡,秦亡时逃至氾水避乱,遂改姓氾。他曾任议郎,在陕西关中地区管理农业生产,因成绩显著升任御史。汉成帝时,他著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书《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反映了当时农业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贾思勰,北魏农学家,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人,曾任北魏高阳郡太守,又经营过农牧业生产,对农业进行过系统的调研,具有深厚的农学功底。南北朝期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贾思勰从传统的农本思想出发,著书立说,介绍农业知识,以求富国安民,于是写成了世界农业学史上最早的专著《齐民要术》。

王祯,字伯善,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元代农学家。他在任旌德县(今安徽境内)和永丰县(今江西省境内)县尹期间,注意发展农业生产,组织修筑水利工程,劝课农桑,也注意考察农业生产技术,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知识。大约在旌德县任职时,他综合整理平日的笔记,写成了农业科学名著《农书》。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明代杰出的科学家,是我国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之一。他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以第一名考取举人,7年后又中进士。他一生有30年左右从政,晚年官至礼部尚书、东阁次学士。

徐光启引进西学

徐光启曾经师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翻译过《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著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接受并系统地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学知识、水利理论等先进科技的科学家之一。

徐光启很注重研究古代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在天文、历法、火器制造等方面颇有造诣。不过,他平生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还是对农业和水利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著述颇丰,其所著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

宋应星,字长庚,明朝杰出的科学家,1587年出生在江西奉新县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他自小聪明过人,记忆力强,不仅熟读经史,而且对天文、地理、农业、植物、医药、工艺、兵器等领域都广泛涉猎。

他于1615年考中举人,此后十几年间曾六次赴京参加会试,结果都由于当时考场舞弊现象严重而名落孙山。于是,宋应星对追求科举功名逐渐失去了兴趣,将精力渐渐转向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

他曾利用参加会试时往返京城的机会,沿途考察农业、手工业、采矿、冶炼,甚至曾取道景德镇,调查瓷器的生产工艺,积累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后来,他在任职江西分宜县县学期间,把自己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成中国农业史上的巨著《天工开物》。

■ 农典——从《上农》到《天工开物》 ■

神农作农书虽是传说,然而中国作为古老的农业国,对农学的研究较早,这却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今存古籍中,最早的农学论文恐怕要数《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以及《管子》中的《地员》等篇。

《上农》篇主要讲重农思想和奖励农桑的政策,《任地》《辩土》《审时》三篇则具体阐述了从耕田、整地、播种、定苗到中耕除草、管理、收获等农业生产的一整套技术、方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

《地员》篇除了介绍植物生态学的知识外,还专门论述了土壤的分类问题,即根据土地的颜色、结构、质地、盐碱性、肥力的不同,结合水文、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把土壤分为“上土”“中土”“下土”3个等级18个小类。

《汉书·艺文志》列有农家著作百余篇,现仅知《尹都尉》是讲种植芥、葵、蓼、韭、葱等瓜果蔬菜的,《赵氏》《氾胜之》《蔡癸》是讲耕作、栽培、育种的。

《氾胜之书》是中国最早的农学著作,书中载有耕田法、溲种法、穗选法、区田法等农耕技术,以及禾、黍、麦、稻、大豆等十多种作物的栽培技术,反映了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概况和种植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农书中作物各论的先例。它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南宋的《陈敷农书》、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并称中国古代五大农书。

《齐民要术》分93篇,共11万多字,内容丰富,从大田作物中的谷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到绿肥作物、饲料作物、香料作物、水生植物,以及瓜、果、蔬菜甚至树木无所不包,还全面介绍了农副业中的制酱、酿酒、鸡鸭饲养等。书中对农业生产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还将各种具体操作环节写得相当具体、详细、全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书中还提出了多种提高地力的方法,尤以轮种、套种为佳,即通过不同作物的轮换栽种或同时栽种几种作物,使地里的养分尽其所用,并促使地力尽快恢复,比起当时的西欧来要先进得多。

农家的两派

《汉书·艺文志》写道:“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很明显,该书是主张君臣有序、轻视“劳动者”的,但也指出了农家分两派。一派不涉及政治,主要是总结农业技术的经验,谈论农桑树艺,以氾胜之等为代表;另一派,涉及政治,反映古代农民社会的理想,主张人人必须劳动,以许行为代表。

《陈敷农书》,南宋陈敷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谈论水稻栽培种植方法的农书。陈敷自耕自种,下苦功夫钻研,于74岁时写完这部著作,对古代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该书所反映的是南宋初长江下游三角洲的农桑经营情况,是一本典型的地方性农书,也可视为一部自耕农和小经营地主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指导手册。其内容丰富多彩,多有独特的创见和发明。该书不仅记述了耕作、栽培等生产技术,还注重对农业进行系统的经营管理,认为农业经营要有整体的观念和进行通盘筹划,要有计划、有步骤。这种系统的经营管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祯农书》,元代王祯著。该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补充了大量实地考察的结果。全书内容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谱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农业史与主要的农耕技术;第二部分叙述了各种粮食、蔬菜、瓜果与林木作物的栽培与管理;第三部分是“农器谱图”,绘制了各种农具与农业机械的图示近300幅,其中还有许多早已失传的农具和机械,可以说是极为完备。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从理论上系统研究农业的百科全书,在世界农业科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堪称不朽之作。

《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内容涉及农业的各个方面。其中水利部分共9卷,约占全书篇幅的1/6。在我国古代农书中,把水利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农政全书》水利方面的内容既有水利科技的系统归纳,也有对水利思想的集中阐述;既有他一生水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有对西方水利科技的介绍。这使得该书不仅成为当时我国农业科技的集大成者,也成为总结当时东西方水利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

《天工开物》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古代农业、手工业和矿业生产技术及经验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农业史和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天工开物》全书共3卷18章,所叙述的内容涉及农业及工业近30个生产部门,几乎包括了社会上的各个生产领域。书中各章的顺序是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安排的,把农业各章置于全书之首,其次是工业各章,而以不切国计民生的珠玉一章殿后,体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

同类推荐
  •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关公文化精神新解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关公文化精神新解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修崃荣谈关公文化精神》依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小伟的研究成果,重点解读了关公“惟正是忠为正而义”的正义观,辨正了“大意失荆州”传统说法,阐释了弘扬关公文化的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作者认为,关羽死后逐步被神化,最终成为“武圣”,这是人民的最终选择,也是关羽践行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精神的必然结果。关公信仰作为全世界华人的共同信仰,具有“圆融儒释道,覆盖多民族,连通港澳台,护佑全华人”的力量,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予以大力弘扬。
  •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圩集)(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圩集)(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圩集贸易,是有人类文明以来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现象和商品交换行为。圩集形成有诸多的原因, 诸如名人结义成圩、产品交易成圩、情人聚会成圩、节庆活动成圩等。圩集的发展与各个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交通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闭塞,一方面阻碍了商品的流通,使圩集的发展缺乏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又直接束缚着圩集与外部世界的商品交流,从而使近代以来的广西圩集仍然保留了其传统的发展状态。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五味书

    五味书

    《五味书》关于书评,专家们有许多讲究,因而也有很多慨叹,以为真正的书评几乎没有或很少,支撑着书评版面的大量文字,或为人情,或为钞票。这种激愤之言我们姑妄听之,自当警惕,但何为真正的书评?从来没有人贡献过让所有人都认可的标准,不是不想,是真的没有。
  •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间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这一切构成了人间仙境般的庐山。
热门推荐
  • 大酒缸轶闻

    大酒缸轶闻

    天近黄昏,酒馆里已人声鼎沸,热气腾腾。七八只大酒缸边都坐了酒客,红漆缸盖上摆放着煮毛豆角、烂蚕豆、炸蚂蚱(蝗虫)之类的酒肴儿。酒客们据缸而饮,喝着聊着,什么里巷故事、市井传闻、杨小楼的猴戏、净街王的评书、哪个宅门里闹鬼、谁谁的姨太太跟人跑了等等。借着点酒劲儿,云山雾海地这么一侃,说的,听的,再插上两句,在当年,这就是个乐子。老北京人嘛,讲究个闲情逸致。这种酒馆叫大酒缸。这是民国廿六年(1937)七月初,七七事变后一天的事。酒馆里有划拳的,也有喝闷酒的,但穷聊的居多。
  • 非凡筑基

    非凡筑基

    莫问烈炎几腔雄,一缕心火云中留;挥剑斩云苍穹现,长怒清吟震中州。且看一个筑基期弟子如何在高手如云的修真世界搅动一方风云。本书为爽文,越级战斗对主角来说如饮水;主角遇到危险往往会逢凶化吉,绝地翻盘,有仇现报绝不拖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瑞之灵

    瑞之灵

    一株小灵芝救了一位帅公子,本来不是该像人界话本子里的一样日久生情两情相悦然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结果……这个家伙怎么跟木头似的?!
  • 卧底天工

    卧底天工

    等了好久,不知道该怎样开始。想了好久,不知道该如何结束。田十的第六本书《卧底天工》
  • 国民阅读经典:论美国的民主(典藏全译本·全集)

    国民阅读经典:论美国的民主(典藏全译本·全集)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是历史上第y本系统分析、解读民主制度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内容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主要是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并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
  • 帝冠天下

    帝冠天下

    他是一个被流放的前太子,颠沛流离间沦落成了乞丐。从不谙世事到历经人间沧桑,踏着满是鲜血和伤痕的脚步,他一步一步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欢迎加入书友群:715403549
  • 曹树莹中短篇小说集

    曹树莹中短篇小说集

    曹树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他1972年入伍,军旅生涯长达30年。其作品多次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采用。著有中篇小说集《人们每天面临的河流》、诗集《无岸之河》、《幽蓝的柔波》等。曾获全国群星奖大奖、甘肃省政府优秀作品奖、《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等文学奖项。
  •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

    老子之道,高深精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所谓一百个人读《老子》,便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悟,因为每个人都在著述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痕迹,无论是《老子》的原文,还是南怀瑾先生的解读,细细品味,语有回甘,掩卷而思,幡然有悟。本书作者在南怀瑾先生解读《老子》的基础上,融会儒佛之道,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进行拓展,在博大精深的道家学说中领悟处世智慧,解决现代人心灵空虚、灵魂无所归依的困惑,为我们开辟了一块心灵栖息地。
  • 神君溺宠:携手游天下

    神君溺宠:携手游天下

    她从天而降来到异世成为一个婴儿,由狼王陪伴长成翩翩少女。当她遇到他时,他仿佛是那沉睡中等待被唤醒的王子。而那双璀璨紫眸睁开的刹那——一眼万年。一次又一次的一见钟情,是命运捉弄还是情缘天定。有些感情你越是想要逃离,却始终逃离不了。既然如此那就不要逃了吧,无论人间还是地狱,我都陪你。有你的世界,哪里都是风景。(一对一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