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600000066

第66章 媒人——地上无媒不成婚

媒人,是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人,其存在历史悠久。媒人还有伐柯、红娘、冰人等别称,是古代民间的重要职业之一。古代还有官媒和私媒之分,他们都是男女婚配的重要中间人。媒人的作用具有双向性:由于媒人的撮合,酿成了许多无可挽回的婚姻悲剧;由于媒人的帮助,也使天下不少有情人终成眷属。

■ 无媒不交——严男女之大防 ■

古人缔结婚姻,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的自然经济形态,将人们的劳动、教育、娱乐都局限在家庭范围内。“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造成了彼此之间有些隔膜。因此,儿女们到了婚嫁年龄,若能有个媒人从中斡旋就再好不过了。

而且,“男女授受不亲”“严男女之大防”“三岁不同床,五岁不同席”“好女不出门户”等封建说教,把青年男女间的正常往来生生切断,使其固守“男女无媒不交”的原则。这使“三媒六证”“八字相合”成为缔结婚姻的唯一途径,巩固了媒人在封建婚姻中的地位。

那么,媒人到底是唯利是图的钻营者,还是成人之美的热心人?他们到底是美满姻缘的缔造者,还是爱情悲剧的制造人?其实,媒人的作用具有双向性:由于媒人的撮合,酿成了许多无可挽回的婚姻悲剧;由于媒人的帮助,也使天下不少有情人终成眷属。

媒人的滑稽形象

说起媒人,你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一个四十来岁的古代妇女形象,太阳穴上贴着两块膏药,嘴角边趴着一颗大黑痣,头戴一顶婆婆帽,眼珠骨碌碌乱转,她们成天走家串户,走起路来一步三摇,说起话来口沫横飞,手里拿的手帕,随表情上下翻飞。

媒人有男有女,以中年妇女为多。她们出入人家宅院较为方便,与做父母辈的人也好沟通。这种女人,既要聪敏练达、通晓人情世故,又要腿脚勤快、不怕辛苦,还要能说会道、条理分明,更要有一个经济头脑,在双方过礼下定等交割上,能做到公允适度,皆大欢喜。

当然,最关键的是,媒人要有好信誉、好口碑。凡经其撮合的婚姻,夫妻和美,儿女盈床,家和业兴,姻亲益彰,自然会为其带来更多生意。如果只为了中间得利,而花言巧语,欺骗撮合,必然会引起四邻非议、道路以目。这样,她的生意经也就念不下去了。尤其在中国的农村,十里多同姓,百里亦攀亲,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依媒人行里的话说:“指东说西、瞒天欺地、损阴害德的事情,给我们个金山也是干不得的。碧霞天君是我们的心神,观音菩萨是我们的供神,送子娘娘是我们的护神。这些神灵都在看着我们,如有一丝欺心之处,都会记在账上,我们一辈子也是还不清的。”

“古人云:舌有三寸,妇人是之,乃会腐,肉会遗,舌不烂矣,吾等原不信,今日有幸见之,始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实乃百闻不如一见最佳例证,甚谢!”这是席绢的小说《交错时光的爱恋》中,女主角讽刺一个媒婆兼老鸹的话。

民间也有不少俗谚讥讽媒人:如“媒人口,无量斗”“十个媒人九个说”“无说不成媒”等。但是说归说,待儿女大时,依然要请媒人上门,请他们为自己的孩子们去说亲。总之,在古代的三百六十行中,媒人是个极为重要的行当。

■ 演变历史——从居间人到媒人 ■

在买卖婚时代,媒人具有居间人的性质;等到买卖婚演变为聘娶婚,以买妻卖女为业的居间人也就演变为媒妁。他们便往来为使,以传婚姻之言。《诗经》中说,“取妻之如何,匪媒不得”。由此可见,早在西周时期,媒人就成为缔结婚姻的必要条件了。

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体精神建立起来的古代婚姻制度,在唐代之前主要体现为一种礼制精神,一种伦理规范,要求人们去遵循。

媒妁制度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鲁桓会于嬴,成婚于齐,不由媒介自成其婚,史家遂以非礼贬之”,成婚不用媒人竟然被后人以违礼法而讥贬之;《管子》中也有“自媒之女,丑而无信”。可见,成婚用媒已上升到了伦理道德的高度,用媒则符合伦理道德规范,不用自为媒则违反伦理道德,是要受到轻视的。

私家媒婆

《醒世恒言》第十四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王婆,是典型的私家媒婆。书中这样写她:“与人收生,做针线,做媒人,又会与人看脉。”王婆既替人接生又帮别人做针线,同时还会治病。这样,她就有很多机会接近各家的女眷,接生这一职业也使她知道各家小孩的生辰,也便于她做媒。

从《仪礼》中规定的成婚程序六礼来看,从纳彩、问名、纳吉,到纳币、请期、亲迎,没有一个环节能离开媒人。“于是男女以行媒始知其名,无媒则亦不交;男方无媒不得妻,女方无媒老且不嫁。”

《唐律疏议》中也有“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婚嫁要行媒已成为婚姻的法定条件。自唐代始,媒妁则被纳入了法律规章之中,《唐律·产婚》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律·名例》规定:“嫁娶有媒,买卖有保。”就是说,媒妁在婚姻中已不仅是礼制的需要,也成为法律的需要。只有经过媒人说合的婚姻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中国古代的婚姻全然不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而是完全操纵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手中,婚姻只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情,与当事人的个人情感、性格、志趣毫无关联。这种经法律确认的婚姻形式,进一步强化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青年男女的控制。

元代《典章》中载:“媒妁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妇人,充官为籍。”媒妁的主要成分是妇女,因此媒妁又俗称媒婆,它是中国古代妇女的重要职业。

媒妁制度及媒人极为重要,但在正史中却难觅其踪,因此小说家言也就成为了我们研究这一制度的主要佐证。冯梦龙的“三言”中就塑造了许多媒婆的形象,从中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中国古代的媒婆这个特殊群体和媒妁制度。

■ 媒人别称——红娘、冰人、月老 ■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这是句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谚。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男男女女,要成婚就离不开媒人。汉代的《孔雀东南飞》中,就有了媒人:“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媒人还有些别称,如伐柯人、红娘、保山、冰人、月老等。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出自《诗经·幽风·伐柯》,意思是说:砍伐树枝怎么样呢?没有斧子就砍不成。娶妻子的事怎么样呢?没有媒人也娶不了。于是,“伐柯人”就成了媒人的代称,而为人做媒说合,就叫作“作伐”或“执柯”。

唐代元稹作《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莺莺的侍女红娘从中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

保山,是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如《红楼梦》中说:“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换而言之,用保山喻媒人,是言其可靠性能确保男女终身合美无隙。

冰人,也是媒人的别称。话说晋朝时,孝廉令狐策梦见自己站在冰上,与冰下人说话。醒来后,他去占梦。占梦的人对他说:“冰上属于阳,冰下属于阴,你这个梦占的是阴阳事。你在冰上与冰下人说话,应该就是替阳中人去和阴中人说话,男为阳,女为阴,也就是为男方求亲,看来你会为人做媒。”不久果真有人请他代为求婚,而且这桩婚事一说即成。从此,人们便以“冰人”称呼媒人。

传说,月老掌管天下男女姻缘,他的囊中装有红绳子,只要是命定要结为夫妻的男女,不管他们之间是仇人还是远在异地,只要用红绳子一系,便成了夫妻。后来人们就以月老代称媒人,还将为人做媒称为“牵红线”。

古时候,还有一种为已死的未婚男女做媒的“鬼媒人”。鬼媒人不光要为死者两家撮合,而且要通过占卜、祭礼、设幡等一系列仪式为死者举行婚礼,这样他的职责才算完成。然后,鬼媒人就可以得到两家分别赠送的媒礼。据说,鬼媒人每年都要了解、掌握本乡未婚男女死者的情况,以便到时前去说媒。

曹冲的冥婚

据说,曹操曾为小儿子曹冲操办过冥婚。曹冲13岁时不幸病故,生前未及纳彩订婚。曹操便为他聘了甄家死去的女儿,结成冥婚。后来,曹冲被追封为邓哀王,其侄做了他的继嗣并承袭了爵位。可见,冥婚的一项重要意义在于确立继嗣,以便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和政治利益。

总之,不论被人如何称呼,媒人这一行原是很受人尊敬的。在古代婚姻中,媒人收受礼金,婚礼上还要受到新婚夫妇的礼拜,生儿育女后,还多攀认干亲,都足以说明媒人是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的。

■ 官媒私媒——说门好亲,穿身好新 ■

中国古代设有官媒,以管理黎民百姓的婚姻。也有些兼职或专职的私媒四处奔走,为青年男女们说亲。其中,官媒主要负责婚姻管理工作,私媒才是具体从事说媒活动的主力军。

周代的媒官称“媒氏”,他们从国家那里领取一定的俸禄,其主要职责有:通令成年男子要按时结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不可逾期;每年二月农忙之前,督促青年适龄男女自找结婚对象;监督、执行彩礼的数量,不得超过五两银子;主管婚姻诉讼案,惩罚违法者。

秦以后没有正式设立媒官,一般由衙门中执行命婚判决的女卒处理婚姻事务。《三国志》中就提到,“为设媒官,始知嫁娶”。元明时期,官媒则是指在衙门中登了记的媒婆,其身份同衙役一样,主要是管女犯人的婚配;或者是婚姻发生纠纷,在堂上发落婚配。

靠官媒找佳婿

《喻世名言》中明确提到“官媒婆”:“陈太常爱惜自己的女儿,因而便唤官媒婆吩咐道:‘我家小姐年长,要选良姻,须是三般全的方可来说:一要当朝将相之子,二要才貌相当,三要名登黄甲。有此三者,立赘为婿;如少一件,枉自劳力’。”

《醒世恒言》中有“贾昌见说小姐和养娘,都着落牙婆官卖,慌忙带着银子,到李牙婆家,问要多少身价。……李牙婆取出朱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月香十岁,倒判到了五十两……贾昌并无吝啬,身边取出银包,兑足了八十两纹银,交付牙婆,又谢她五两银子,即时领取二人回家。李牙婆把两个身价,缴纳官库。”

这里的李牙婆其实就是官媒,她为官府做官卖奴婢的中介,收取酬金,贾昌谢她的五两银子就是中介费。同时,她在完成买卖之后把银钱如数缴纳官府。李牙婆仅从这一笔交易中就收入了五两银子,是相当高的,真可谓“说好一门亲,好穿一身新”了。

官媒除了为官府做各类相关事务外,同时还为本地私人的婚嫁做婚姻中介。清代官媒的情况,大抵也与元明时代相仿:“清各地方官遇发堂择配之妇女,交充官役之妇人执行,称曰官媒;同时各地方官鉴于管辖区内制贫女婢女,婚嫁为难。由官代为媒妁,杀礼以成其婚,亦曰官媒。”上面我们提到的李牙婆就是上述第一种类型的官媒。

私媒多为兼职媒人。他们走家串户,或卖花粉,或卖珠花,能及时了解哪家要嫁女娶媳,为别人做媒也就极为方便。《醒世恒言》中的陆婆就是以卖花粉为业,兼做媒婆的。“陆婆道:‘寿姐,我昨日得了几般新样好花,特地送来于你。’连忙开了竹撞,取出一多来道。”其实,她是借着卖花粉的机会接近寿姐,从而实现说媒的目的。

也有些私媒,专门以为人娶妇嫁女为业,以收取酬金为生。《警世通言》中写道:“只见两个妇女,吃的面红颊赤,上手的提着一瓶酒,下手的把着两朵通草花,掀开布帘入来到:‘这里便是。’押司娘打眼一看时,却是两个媒人,无非是姓张姓李。”这段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媒人的形象。两位媒婆“吃的面红颊赤”,可见是刚从某家吃酒回来,手里还提着东西,显然也是有求于她们的人家所送。上述两个媒婆应该是专职媒婆,她们既吃且拿,收入颇丰。

■ 巧牵红线——说媒的技巧和原则 ■

俗话说,“不把死人说活,莫做媒婆”“媒人空空两只手,嘴一张口就有酒”“媒人没口才,坐官掉了印”。在人们的心目中,媒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伶牙俐齿”。

在一场婚姻关系的缔结中,媒人不仅要协调男女双方及其“父母之命”,使其达成一致,还要实现人与财礼的交易,并使婚后双方基本满意,可谓任务艰巨。实际上,说媒这种牵线搭桥,以一口应付众人之心,以一人之力协调众人关系的活计,决非笨嘴拙舌之人所能完成的。因此,一个合格的媒人,必须伶牙俐齿、巧言善辩、有出众的口才。

媒人靠说成婚姻取得谢媒的钱财,职业媒婆甚至以此为生,因而对于职业或半职业的媒婆来说,她们往往把眼睛都牢牢盯在谢媒钱上。为了钱,她们在撮合婚姻时必定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不惜连哄带骗进行说合。很多小说、戏剧中,都有相关的描绘。

然而,不管人们怎样骂媒人之口虚妄不实,但那男女大防“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制度,又使得人们离不开媒人之口。媒人除具备无人能及的口才之外,在撮合两家结成婚姻时,最常使用的三条原则,就是“门当户对”“亲上加亲”和“郎才女貌”。

“门当户对”是古代父母安排儿女婚姻的依据,也是媒人撮合婚姻的法宝。所谓的“门当户对”,是指发生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家庭,在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方面基本相当和对等。这一传统观念,带有强烈的等级制度的色彩。在古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不同的人,分属于不同的等级,各等级间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交往尚且不得越雷池一步,婚姻的缔结更是如此。因此,门当户对变成了婚姻的基本条件,媒人也把它当成了“牵红线”的依据。

“亲上加亲”,是古代人心目中的理想婚姻。俗语说,“姨表亲,亲上亲”“除了青岗无好柴,除了郎舅无好亲”。古时候,同姓为婚是被禁止的,但表亲间缔结婚姻却成了流行的风俗。在明清时代,表亲结婚普遍盛行,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联姻,以及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中所描写的表兄妹间的爱情。

“郎才女貌”隐含的不平等思想

“郎才女貌”体现出男女间的不平等。它宣扬,女子是社会的附庸和男子的从属,不需有什么才华,只要长着一副俊俏的脸蛋,能够装饰门面,带给男子欢娱就够了。因此,人们才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才把“妇容”作为“四德”之一。媒人在“郎才女貌”上大做文章,把一对对男女推向了无爱的婚姻。

“郎才女貌”这一条件谈论的是婚姻的当事者,因此这仍然是父母和媒人经常运用的逼迫婚姻当事者就范的一种说教。在过去,人们所称颂的良缘佳偶就是才子配佳人。在古典小说和戏剧中,关于才子佳人的婚姻描述可谓连篇累牍,不可胜数。诸如状元当驸马、县太爷小姐嫁秀才、元帅千金配将军等,这些“郎才女貌”的典型格式比比皆是。但是,对郎才女貌的评价者并不是婚姻的当事者,而是决定男女双方婚姻的父母和媒人。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如果把历史文化喻为鱼,人文地理就是水;如果把历史文化喻为树,人文地理就是土地。离开一定区域的自然与社会交汇的总体背景去奢谈历史文化,无异于缘木求鱼。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 日本与日本人

    日本与日本人

    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要研究他们的全部生活,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参考。《日本与日本人》 跃进日本文化的汪洋,走进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本书着重作者在挖掘、整理、鉴别、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的同时,着重提出了研究这一学科的科学方法论,即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必须是符合科学特点或具有科学倾向的的心理思想,并倾向于其中唯物论倾向的思想内容。具体在中国古代心理学方面,作者提出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七大范畴。本书编排旨在能体现作者所提出的这七大范畴,并以此为依据将其作品分门别类地加以划分,有益于读者深入认识作者的思想观点。
热门推荐
  • 思路花雨

    思路花雨

    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家庭上遭受打击,又在人生路上经遇了风雨坎坷,其内心的痛苦总是难以描述的。但,他并没有被痛苦压倒,他调适心态,以坚强的毅力,拿起手中的笔继续“战斗”!
  • 我全家穿越了

    我全家穿越了

    当韩宇得知全家都穿越了,并且成了疑似NPC的存在后............他毅然决然的脱下裤子,并举起了手中的刀!
  •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工作了多年,还是没有多少积蓄?自己已经很节俭了。为什么还是买不起很多东西?这时候你就需要好好反省自己的理财观念和方法了。实际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财富梦。但为什么有时候明明际遇相同,结果却有了贫富之分?为什么大家都站在相同的起点,都拼搏了大半辈子,竟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人生结果呢?其实,根本差异在于是否理财,尤其是理财的早晚。理财投资一定要先行。这就像两个比赛竞走的人,在起跑线前提早出发的,就可以在比赛中轻松保持领先的优势等待后面的人来追赶。所以,理财要趁早。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若理财,财可生财。早一天理财,早一天受益。理财改变命运,投资创造财富。《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将教会你树立投资理财意识,掌握投资理财方法,运用投资理财工具,拥有价值百万的投资理财方法和经验,打理手中钱财,开辟光明“钱”途,实现财富自由。
  •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电影的起源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对运动的光学幻觉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电影的起源》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第一宠妃

    第一宠妃

    她是现代顶尖杀手之王,一朝穿越,却成了大楚国人人皆知的丑女,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脸上那暗红色的胎记!他是一国王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独独对她情有独钟,是万幸,还是不幸?“雪儿,让本王给你松松筋骨!”温柔的声音能滴出水来。“那远滚哪去!”一道清冷的女声恶狠狠的回应。“雪儿。”一个大男人妩媚动人的抛了个媚眼,身边的鬼影一阵恶寒,急忙有多远逃多远,看多了怕长针眼。墨楚寒心想现在也是没办法,凰北雪油盐不进,想要将她吃下去还要多费一些功夫!眼底的痴迷更深,继续望着那一袭白衣,妩媚却不失冰冷的倩影,久久不曾离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指引人生的古今格言(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的古今格言(指引人生丛书)

    每个人都在汲汲营营地探求生存的根由,追寻着生命最原始最本质的起源;时时刻刻都在寻觅,不断把生命疆界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拓展;思维在时间与空间中穿梭,奔波在琐屑、平凡与恢宏、富饶之间;心情在自己的城堡里百转千回,犹疑着,惶惑着,之后,又一往无前地冲锋着,去征服那幸福的高峰时代。
  • 囧囧穿越路之卿本佳人

    囧囧穿越路之卿本佳人

    这年头遇到穿越并不稀奇,穿了就穿了吧!可最让安然接受不了的是——她竟然穿成了男人。天啊!不带这么欺负人的。纠结啊!她是该娶个娘子,还是该嫁个相公?她无语凝噎,谁来救救她吧!他,轩辕锦,冷面战神。红尘情事,本是俗不可耐,为何却被那个臭小子吸引了心神。刚刚从纠结中明白过来,却天人两隔。不知为何,却捡了小狐狸回来。咦?怎么他似乎能看懂那个小狐狸的眼神呢?这是个什么状况?命运的锁链紧紧缠绕,一生纠缠,几世情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和他的故事精彩上演。
  • 明宠又暗撩,甜到心尖上

    明宠又暗撩,甜到心尖上

    “林总,三小姐在新生晚会上被人告白了。”林梓瑜挑眉,“把那个男生给我扔出去!”“林总,有人约三小姐去操场,要求婚。”林梓瑜拍桌,“去给我人工降雨!”“林总,三小姐......”林梓瑜盛怒,“叫什么小姐,给我叫小夫人!”林梓瑜养大的老婆天天招桃花,无奈,我们的林大总裁天天跟在身后掐桃花。“南笙,以后出去寸步不离跟在我身边。”
  • 流光重庆

    流光重庆

    一所压力山大的重点高中开学第一天,好性格的顾秋荻认识了高冷的萧垒,学霸李沐阳发现还有一个比他更学霸的神秘人物简单,成绩平平的陈柯和左月也要在高手环伺的环境只中求生存……青春的校园,青春的烦恼,也是记忆中最美的花季。
  • 神乎

    神乎

    万丈红尘,浮生若梦;武道一途,一武破万法,一念动乾坤;古生大陆,修炼门派无数。神秘莫测的东方修道者、遨游九天的兽骑士、玄幻的西方魔法;武道昔日的辉煌渐渐被掩盖,所谓永恒,终究会被历史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