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600000007

第7章 通三教九流—— 洞明生存般若智慧(6)

王守仁,明朝大儒。他做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后功高遭忌,辞官回乡,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他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心外无物”,认为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没有人的意念活动,就没有客观事物。他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文士掌兵

王守仁考取进士后,授兵部主事。王守仁以文士领兵,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对他很是轻视。一次,张忠竟强令王守仁当众射箭,想令其出丑。不料王守仁三发三中,全军欢呼。王守仁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明朝灭亡后,他在衡阳起兵抗清,失败后投奔南明政权。后来,南明大势渐去,王夫之便隐居船山,专心著书40年,人称船山先生。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博通经史,反对“理在气先”,认为“理在气中”。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静即含动,动不含静”,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黄宗羲,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曾积极参加抗清运动,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抗清失败后,他对国家兴亡、历史变革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反思,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批判传统的重农轻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

黄宗羲反对空疏无用的“迂儒之学”,主张“经世应务”。他发扬了先秦以来儒家倡导的民本思想,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的传统观念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芒。

锥刺阉党

黄宗羲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黄尊素为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后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被害。时年仅19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申冤。崇祯即位后,阉党失势,黄宗羲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同党许显纯等人,轰动朝野。

顾炎武,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他苦习“经世致用”之学,14岁起就与众名士议论国事。他辑录有关各地山川、农田、水利、兵防、物产、赋税、交通的众多资料,撰写了著名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清兵占据南京后,他积极投身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他用随行的骡马驮着书籍,逃亡于各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此期间,他还联络各地的抗清志士,以图发动新的抗清运动。而且,他在广泛接触社会现实后,写出了传世之作《日知录》。

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史、音韵、考古、舆地、诗文等方面,都有精深造诣。他做学问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朴实学风的一代先河。

在儒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除了以上谈到的几位代表人物之外,宋代的周敦颐、张载等也对儒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这些不同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发挥,促使儒学不断发展、成熟、完善。

■ 流传千年的儒教经典 ■

儒教经典主要指十三经:《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是训诂之作。南宋大儒朱熹编定的《四书五经》,则成为后世儒生的必读之书。

⊙《周易》——儒教至高无上经典

《周易》,儒家群经之首,约成书于商末周初。孔子对它推崇备至:“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它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堪称中国古代哲学圣典。据《史记》载,伏羲制八卦,周文王作卦辞演六十四卦,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大传。

《周易》含六十四卦,每卦配以卦辞;每卦又分六爻,每爻配以爻辞。卦辞与爻辞是经文,称为《易经》。后人对卦辞和爻辞的说明、解释、发挥,则为《易传》。《周易》以阴、阳两种符号为基本元素,以自然中的八种事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作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根本,分别对应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

三易

变易、简易、不易,是为三易。对儒家来说,宇宙的千变万化都受一个简单法则支配,有定规可循,就是“简易”;社会上的一切制度、仪礼、文物,都会因时而变,就是“变易”;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尊卑之序、长幼之伦却永不会变,则是“不易”。

阴阳是宇宙存在、发展的基础。《周易》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必分阴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就是说,男女交合而生人,阴阳交合而生宇宙。

宇宙变化不息,洋溢着勃勃生机。正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凡是运动变化的事物都是“吉无不利”的。从自然界的天地、日月、四时、昼夜、寒暑,到人类社会男女、吉凶、祸福、存亡、生死及事物存在形式的大小、内外、进退、泰否等,无不表现为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对立的双方不断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发展,其规律为物极必反、循环往复。

二进制

当古希腊的芝诺提出那个关于连续性问题的千古悖论的时候,中国古人已经跨过了连续性事件,用二进制表达了量子化的自然和社会规律。阴、阳两种符号的组合,就是二进制,代表“+”和“-”,或“+1”和“-1”。据说,冯·诺依曼当年就是从《易经》中得到启发,以二进制代替十进制,从而大大改进了计算机的性能。马克思盛赞《周易》可同“宇宙的统计学家毕达哥拉斯并列”。

两千多年以来,《周易》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超越了时空。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周易》没有展开阐述的“道”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使《道德经》和《周易》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辩证法的经典之作。

后来,刘安、邵雍、张载等文化大家,都是研究《周易》的专家。研究《周易》逐渐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易学。现在,中、日、韩、美等国都有易学研究机构,《周易》研究进入了历史新时期。20世纪末,全世界曾一度掀起过“易学热”。

专家们把《周易》所阐述的思想,同现代哲学、预测学、医学、管理学等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产生出各种新的见解和思想。正如《周易》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说,《周易》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古老又最现代的文化之源。

⊙《尚书》——古代官府公文总集

《尚书》,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代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

《尚书》向来被视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其中绝大部分应是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是一部体例较为完备的公文总集。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相传它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但不管怎样,它都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子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书中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

盘庚动员臣民迁殷

《尚书》中的《盘庚》诸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目光的远大。其中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都比较形象。

书中虞、夏、商的部分文献是据传闻写成的,不甚可靠。如《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

据古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都没能传世。所以,说起先秦散文,还得从《尚书》开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等文章,都明显受其影响。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而《尧典》《皋陶谟》等篇,则带有一些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

总之,《尚书》在语言方面虽大都古奥难读,但实际上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历代散文家颇多借鉴。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 《诗经》——中国首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土风、风谣,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其中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他均产生于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这些诗篇,本是歌曲的歌词。《墨子》中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可见,《诗》三百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诗经》的作者

一说为孔子删诗。司马迁认为,古代诗三千余篇,孔子删为三百。一说为王者采诗。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还有一说,认为周王朝的乐工和太师们是编撰《诗经》的功臣。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只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或是娱乐,或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赋《诗》言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孔子曾表示,经过“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学《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孔子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说,《诗经》中的作品,总体上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原则的。《诗经》是中国从“春秋”到“清代”的主要教课书之一。

⊙ 《礼记》——先秦礼乐制度大全

《礼记》是秦汉以前儒家学者关于礼乐制度论著的选本,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其中《大学》《中庸》等篇具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被列入四书,成为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必读篇目。

《礼记》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不仅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还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并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礼记》的思想成就

教育三目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学习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养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学五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

教学三方法:讲解、问答、练习

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它们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阐明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还有大量富有哲理、精辟深刻的格言、警句。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多采用归类法来进行研究。

东汉郑玄将其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近代梁启超则将其分为五类,包括:通论礼仪和学术,如《礼运》《乐记》《儒行》等;解释《仪礼》,如《冠义》《射义》《聘义》等;记载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的杂事,如《孔子闲居》《檀弓》《曾子问》等;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如《王制》《曲礼》《月令》等;阅读《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131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85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49篇,称为《小戴礼记》。

东汉后期,《大戴礼记》不流行,以《小戴礼记》专称《礼记》。《礼记》又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为其作注后,它的地位上升为经。《礼记》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 《春秋》——五千年来谁著史

《春秋》,儒家五经之一,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书修订而成的,借由记载各诸侯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由此,春秋一词又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春秋笔法

中国传统学问中“经”、“史”不分家,史书记事的目的也是为了说明道理,规范人的行为,所以王阳明说:“以事言曰史,以道言曰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这就是“春秋笔法”。

《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体史书。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文虽简约如大事记,而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

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16000多字。书中的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

称霸西戎

秦穆公在晋文公死后,谋求向东方发展,但被晋所阻。崤之战、彭衙之战,秦军都是大败。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春秋》经文极为简略,但却记载了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具有信史价值,显示了史学发展上的巨大进步。然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现存的《春秋》分别载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中,三传经文大同小异。其中,《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战国时期的荀卿传下来的。

问鼎中原

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加强盛,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他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这就是“问鼎”一词的来历。后来,楚国大胜晋国,中原各小国纷纷归附,楚人称霸中原。

同类推荐
  • 点亮巴黎的女人们

    点亮巴黎的女人们

    乔治·桑,香奈儿,柯莱特,荷坦丝,蓬巴杜夫人,拿破仑的约瑟芬……在巴黎,每一条街道都刻着女人的名字,她们活在几百年前,也活在当下。她们代表着个人可以达到的宏伟规格、生命可以如何精彩,以及辉煌、无止境的女性潜能。她们的狂野、高尚、勇敢、败德、坚强、愚蠢,已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她们对自我的忠诚,对权利的追求和对欢愉的信仰,就是这城市永恒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人生的转折点,作者来到巴黎,开启了一段随性而自我的旅程,走过那些曾在此发光发热的女人们的生命、爱与失落。从路易十四到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到新世纪,当她在过去的时光中追寻她们的足迹,亲自走过她们哭过、笑过、活过的每个角落时,她也从这些创造和滋养了世界最文明都市的迷人女性身上获得了生活的灵感与勇气。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 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本书内容包括:入海口、镇海堤、三江口、宁海桥、涵坝闸、熙宁桥、木兰陂、南北洋、石马街、坝下城、虎啸潭、东西乡等。
  •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经典人文——人文精神卷

    经典人文——人文精神卷

    本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主编的系列读物,书中收录了科学、技术、信息。也会涉及人文领域,但主要集中在那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想象力、创造力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当然重要,然而还是存在着致命缺漏。我们所仰慕的历代哲人为什么那么?原因之一,是他们心中没有那么多文化垃圾。因此,在更宏观的意义上“做减法”,精选出为数不多人文经典,成为年轻人乃至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中国公民的“必读教材”,本是我的殷切期盼。
热门推荐
  • 地球之子与回忆宝石

    地球之子与回忆宝石

    西望在梦境中经历了两次童年生活,逃离梦境后,即被带到了地中地世界。因为被预言冠以地球之子之名,他踏上了去西方大地寻找大地之母五样遗物(回忆宝石、躯体宝石、生命宝石、灵魂宝石和进化宝石)以抵抗山鬼帮的征程,也慢慢揭开了五样遗物背后的秘密。
  • 新诗美学

    新诗美学

    本书是一部论述新诗审美原理的学术专著。作者从“诗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的本体论观念出发,论述了诗歌的存在状态与内在结构;从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理念出发,提出“诗的最高境界即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的诗学命题,并以此展开对诗美的产生、诗美的呈现、诗美的形态的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与论证。提出了诗美的构成为“过程美”与“整体美”的审美统一观,及建构诗的“情感空间”的设想与路径。全书理论视野开阔,放眼古今,吸纳中外,锐意独创,注重出新,重在颠覆传统诗歌解读方式,努力构建自身全新诗学体系,将理论思辨的概括提升与诗歌文本的结构分析有机融合,是一部具有较大理论开拓性与实践指导性应用性的诗学专著。
  • 伤逝风草

    伤逝风草

    80后,一个当初生涩现在当叔的群体。此文讲述80后上大学的二三事,献给曾经失去的青春和年华。
  • 总裁误宠替身甜妻

    总裁误宠替身甜妻

    为了救妈妈,她只能妥协代替姐姐穿上婚纱,嫁给一个陌生的男人。不过幸好,听说他不喜欢女人。这样,只要任务完成她就能全身而退……但她已经逃不掉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恶魔:呆子三小姐

    极品恶魔:呆子三小姐

    女主冷酷残忍、曾是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被人陷害之后,她却穿越到一个胆小懦弱、毫无魔力、徒有外貌、还犯花痴的世家小姐身上。沙天琪,卡斯罗大陆最大家族沙家家主的亲孙女,她有着大陆上最显赫的背景,却被沙家遗弃,只因为她是一个没有任何魔力的女子,而且还有一个外族人的娘。谩骂声中重生,她阴枭残忍。凡是欺她之人,都必须接受这世界上最疯狂的报复。当嘲笑、陷害她的兄弟姐妹、叔叔伯伯、甚至还有她的爷爷、亲爹在受到天琪疯狂报复的时候,悲绝之余,这才发现原来这个“无能的沙天琪”身上竟然蕴藏着这么强大的魔力。学院扬名、家族争锋、天下争霸,在这个魔法瑰丽、战气纵横的世界,与帝国皇权交遇,同佣兵豪杰际会。沙天琪之名响彻整个卡斯罗大陆。从此大陆上多了一个天才,同时也多了一个“恶魔”。天琪要做的不仅仅是杀手界的王,在这个奇幻的大陆上她还要做魔法界的王!佣兵的王!从剑士到魔法师到魔剑士。她要告诉所有的人,魔神是如何崛起的!!————风流版————他是明星一般的唐家天才。因为她的惊才绝艳,他势必要将她扑倒,却惨遭她的践踏与虐待。在虐待与反虐待中擦出火花,导演一场男追女。他是生活在黑暗中的强者。因为一次打赌,邂逅一场相遇,却惨遭她的倾轧与剥削。瑰丽大陆万里征程,从而导演一场女追男。他是皇族力捧的骄子。因为一场误会,无数次的遭她毒打。从此骄子变成了受虐的小羊。他是神秘莫测的幽冥黑暗佣兵团威天使……他是……不一一介绍。————白话版————片段1:“这个呆子三小姐怎么又来学院了!”当重生的天琪再次走进魔法学院的时候,迎接她的是无尽的嘲讽和鄙夷。只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原本怯懦胆小的天琪,此时眼中闪烁的却是狂野与不羁。下一刻,那些嘲讽她的人便被踩在了脚下,接受无尽的践踏。而且,不久后就是这个“呆子三小姐”再次刷新了魔法学院中的天才记录。片段2:传说中的“恶魔”卑鄙无耻、冷酷无情、丧心病狂、残忍嗜血…下省略一千字。“这不是整日只会追在本王身后的呆子三小姐吗?她会是传说中的恶魔?!”皇族天才楚轩漂浮在半空,居高临下的看着眼前的丽人,这不是一直喜欢自己的沙天琪吗?!这个傻乎乎的沙家小姐怎么可能是恶魔呢!下一刻,天琪便冲了上去,轰落满面春风的楚轩,将他揍了个人仰马翻最后踩在脚下,一把将他佩戴着的“魔晶之力”扯下在手中摆弄,“恍然大悟”道:
  • 木叶之最强之剑

    木叶之最强之剑

    新书《火影之至强之拳》现已上线,可以去瞅一瞅支持一下,养一下幼苗~……………………………………………………穿越成了月光疾风。本以为会成为病鬼苟过一生,却发现自己会橘右京的神梦一刀流,还是加强魔改版!于是……夭寿啦!月光疾风一刀断山一斩碎星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长行经

    长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云如期,夫多是福

    不云如期,夫多是福

    她找到不用说不用唤却如期而至的那五个人,她命里的五行,她一生最不愿抛下的五个人。犹记当年竹苑翠竹苍苍,兰苑蕙兰清丽。有人为她斟一杯清茶,有人给她雕一张面具,有人同她一曲长笛相和,有人在她鬓边戴上一抹朱红,甚至有人,在她的记忆里烙下一双琥珀色眸子,温润若水。一切的一切,令这个陌生的世界变得不再陌生。她在得到和失去中,在他们的陪伴中,等着,等凡尘俗事都了结了,等到了能够享受时光恬静的日子,等到了期待已久的安宁。莫名地,却有了一丝惶恐。她问:“云儿,我失去的所有都回来了,为何……总感觉少了什么?”李云儿看了一眼那个方向,她缓缓道:“因为,你少了他。”少了颈间那块璞真的玉,少了五行之外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