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便是乾泰八年。
这六年间鹤拓和发羌因有盟约在先,并无任何异常。休战之后,三国实力均有上升趋势,因靖国原本就国富民众,自然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领先。占领蜀中后,靖帝改称为益州,又派了门下省的谏议大夫徐开为益州刺史。鹤拓自从丢了蜀中之地后,国力大损,这几年虽有上升之势,却仍与发羌有些差距,更别说靖国了。鹤拓仍是每年年初由通海君献上贡品。发羌与靖国之间的使者也是来往不绝,相互慰问质子的书信更是月月不断。
朝堂之上虽有杨甄卢三大家族相互角逐,却也没有什么过激的事件发生。只是乾泰二年秋季,太后的耳目打探到有些许朝臣在背后议论太后兵权过大,太后即时放了兵权给皇帝。仅宿卫军中的杨克己的左卫军和杨平的骁骑、游击二军,皇帝不敢收回。原来太后之前把握兵权,不过是看皇帝年轻,替他掌兵而已,她本没有当政的野心。经过与发羌和鹤拓的战争后,她才知道皇帝对兵权的渴望。反正兵权迟早会归皇帝,若再晚些放权,只怕会伤了母子和气。虽大半兵权回归皇帝,太后在朝堂上的势力仍是不容小觑,三大家族的势力也没有大的变化,仍以杨氏为首,卢氏为末。
至于诸位皇子,却是各有不同。二皇子秦王殿下未在京中,且先不提。
四皇子由皇后抚养了六年,已有十岁,却因为皇后溺爱,刁蛮任性。他的授业师父正是前些年教授秦王的屠柏来,甄泰先前控制秦王未果,如今秦王不在,四皇子为长子,他当然不能放过。在屠柏来的教育下,四皇子对甄泰很是依赖。有了秦王之前的先例,皇后当然知道甄泰会控制四皇子,可甄泰告诉她若是四皇子过于优秀,可能会挡住秦王的太子之路。权衡之下,她对于甄泰的作为也视而不见。只是让他不许伤了四皇子分毫,因此四皇子学业武艺上都未曾下过苦功,只算得上个中游。
五皇子子棋因生母身份低微,本来就不受皇帝器重,因此自暴自弃,武艺上还能勉强及格,学业上却是只识得几个粗字。前年,五皇子的生母姜美人在背地里责备皇帝薄情,传到皇帝耳中,直接打入了冷宫,今年年初姜美人在冷宫中病死。五皇子一下没了依靠,受宫中宫女指点,五皇子拼了命地搏皇后开心。这五皇子文武上虽成不了才,嘴皮子却厉害,好听的话张口就来。皇后被他哄得高兴,倒有几分喜爱他,平时也多有照拂。五皇子因此死命地跟着四皇子,上学下学都是形影不离。
七皇子子焕已有七岁。或许是从小便生在禁宫之中,又或许是受孟延教导,子焕小小年纪便机敏圆滑,却又待人和善。不仅同龄的太监宫女喜欢和他玩耍,就连年长的公公嬷嬷也打心底里喜爱他。皇帝却像是忘了他一样,这些年对他只字未提。他不满三岁便开始识字,不过孟延青儿也不是汉人,对汉文化所知有限,即便七皇子开蒙尚早,还有赵王每月入城指点,比起同龄时的赵王仍有很大差距,却比四皇子和五皇子优异多了。去年,子焕在孟延的教导下,开始偷偷学武。孟延虽然年轻,在武学上却极具天赋,算得上是武学大家。子焕对武学也颇有兴趣,得到孟延的指导,别说是同龄人,就是比他年长两三岁的孩子也不是他的对手。不过孟延的武艺不敢在人前显露,子焕自然也是如此,毕竟谁也不会相信无师自通的武术。
九皇子在甄夫人的教育下,才六岁便深受皇帝喜爱,学业与武艺固然是比不上年长的兄弟们,可他做事认真肯下功夫。最让皇帝赏识的是九皇子的孝心,去年甄夫人着了风寒,身体发烧,高热不退,他在佛堂跪了三个时辰,直到甄夫人体热退去。人们都说是九皇子的孝心感动了佛祖。
乾泰二年,十皇子子松诞生,生母胡氏也是身份低微的宫女。如今他六岁,十皇子话不多,在皇帝面前也只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皇帝对他关注甚少,旁人也就不会在意他了。除了皇子必须在的场合外,他极少在人前走动。
尚书令公孙初的侄女惠淑媛也于乾泰二年生下了十一皇子,不幸,次年便夭折了。
同样是乾泰二年,十皇子还未降生之时,皇帝后宫中来了一位吴淑妃。吴淑妃闺名吴淑言,出自吴氏一族。吴氏在卫朝时尚是大族,卫朝末年,吴淑妃的祖父及叔公均在刑部任要职。在一次宫廷晚宴上,吴淑妃的叔公酒后乱性,强暴了卫帝的一位婕妤。卫帝大怒,欲将吴氏满门抄斩,却恰逢吴淑妃的祖父在刑部破了一件大案,群臣上书替其祖父求情,卫帝才赦免了死罪,其叔公却难逃一死。因此吴氏一族仅这一支传了下来,自此之后吴氏衰落,直到靖朝立国才好些。这吴淑妃聪慧过人,性子温柔,体贴入微,关键是一张脸蛋长得甚美,宫人们传说其美貌在甄夫人之上,几乎能与已逝的鹤拓公主媲美。皇帝自然为之着迷,乾泰三年,吴淑妃便诞下了十二皇子,皇帝赐名子枢。“枢”,核心也。可见皇帝对此子的期望。十二皇子倒是随母亲,一样聪慧过人。因已满五岁,十二皇子数月前就入了太学,就连授业师父也不住口地赞其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