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0700000002

第2章 神龙见首不见尾,任正非是何许人(2)

人生在世,不外“奋斗”二字。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要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若干年后,当步入暮年,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的青春没有虚度,我的人生终于有所成就,我高兴,我自豪。”这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事实上许多人到老的时候,往往感到很失落,很无奈。青春无悔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个谎言。中年无所建树,让他们后悔莫及。凡世没有后悔药,一错过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人生之悔莫过于此。

**说:“青春呵!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告别了满怀期望的父母亲,告别了荒凉萧瑟的小村子,告别了透风漏雨的老房子,告别了吃糠咽菜的苦日子,任正非踏上了对美好未来不懈求索的道路,前方的路是怎样的呢?

一、“文革”中扭曲的大学生活。

青春是人生的花季,活力充沛,激情盎然,年轻就是资本。青年人朝气蓬勃、奋发努力,正是大有作为的好时候。然而,任正非没想到,刚步入青年时代,就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大运动。

19岁那年,任正非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他想,现在终于可以如饥似渴地饱览群书,一展宏图了。然而或许是生不逢时,也或许是苍天捉弄,平静的生活隐退了。随之而来的是“文革”的“天下动乱”,任正非及家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运动一开始,各地都以“三家村”为模式找靶子。那时一些会写文章、有独立的政治思想的党的领导干部,被指责为与当地潮流不合拍的“靶子”。教育界首先遭遇“文革”的灾难,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中,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有历史问题的人……都在劫难逃。全国上下都运动起来,“抓革命促生产”。各地大揪“走资派”,无情地批斗,全国笼罩在“恐怖”之中。

父亲虽然较早参加革命,但由于其出身问题,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要接受无数次审查。父亲一生谨小慎微,自知地位不高,从不乱发言,而是埋头做学问,因此,平安度过了1957年“反右”、1959年“反右倾”及1964年“四清运动”。但没有小难,必有大难。父亲在早期革命队伍中算是有文化的,有教学经验,是领导干部,符合“靶子”标准。他最早被揪出来,关进了“牛棚”。父亲的同事、原学校的书记黄宣乾是老革命,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了。

被当做“靶子”的父亲受尽了残酷的折磨。那时弟弟妹妹们年纪小,在父母身边,他们直接感受了各种屈辱和打击。他们经常趴在食堂外面的玻璃窗边上,看着父亲挨批斗,吓得浑身发抖。站在高高的台子上,父亲头戴高帽,满脸涂黑,双手反捆,还被人拳打脚踢,甚至被踢倒在地……有时,和几百个“走资派”挂着黑牌,被装在卡车上游街。

任正非当时在外地上大学,对家中的情况不太了解。关于家里的情况,是同班同学从父亲学校出来串连的学生中了解到再转告给他的。在大串连中,任正非收集了许多传单,寄给母亲。记得当时传单上有这样一段领导讲话:“干部要实事求是,不是的不要乱承认,事情总会搞清的。”母亲把这段话藏在饭里送给父亲,后来父亲说,这张条子救了他的命,他才没有自杀。至于父亲为什么没有自杀,母亲后来说,他是为了家里的七个孩子。他一死,就成了自绝于人民的“罪人”,在当时的严酷环境下,孩子们背上这个沉重的政治包袱,一辈子该如何生存。为了无辜的孩子们,父亲忍受百般折磨,最终没有选择自杀。

当时,任正非在大学里正如饥似渴地读书长知识,外面是什么情况他没有工夫理会,因此没有直接感受到家庭的不幸遭遇,母亲来信从来不会跟他讲。她只是说:“要相信运动,跟党走,要划清界线,争取自己的前途……党的政策是历史问题看现实,出身问题看本人,你不要受什么影响。”

1967年重庆武斗激烈时,任正非扒火车回家。因为没有票,在火车上挨了上海造反队的打,补票也不行,硬是把他推下火车;也挨了车站人员的打,回家还不敢直接在父母工作的城市下车,而是在前一站青太坡下车,步行十几里地回去。半夜回到家,父母见他回来了,怕人知道,受牵连,影响孩子的前途,来不及心疼,就让他走。父亲脱下他的一双旧皮鞋交给儿子,第二天一大早就打发任正非走了。临走时,父亲说了几句话:“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以后有能力要帮助弟弟妹妹。”

“文革”中,任正非家里的经济状况比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更困难。中央“文革”小组为了从经济上打垮“走资派”,下发文件控制他们的生活费,人均标准生活费不得高于15元。各级造反派层层加码,真正到手的平均才10元左右。

由于父亲的问题,全家都要跟着“背黑锅”,受尽了旁人的白眼和侮辱。由于父亲遭批斗,弟弟妹妹们的入学资格一次又一次地被取消,无法接受高等教育,任正非也无法加入红卫兵,更不能入党。他回忆说,虽然也参加了红卫兵运动,但始终不是红卫兵,因为父亲受审的影响,哪一派也不批准他参加。

任正非后来回忆这段心酸的历史说,“我当年穿走父亲的皮鞋,没念及父亲那时是做苦工的,泥里水里,冰冷潮湿,他更需要鞋子。现在回忆起来,感觉自己太自私。”

正是父亲的激励,给正处在转折点上的儿子指明了方向,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未来的路。一颗浮躁的心最终找到了归宿——“知识就是力量”。

据任正非回忆,回到重庆,已经是“枪林弹雨”的环境。但是,他硬是不为所动,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课程自学完。家人也开玩笑说,没什么用的东西也这么努力学,真是很佩服、感动。他还结交了西安交大的一些老师,那些老师经常给他一些油印的书看。另外,他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学习了逻辑、哲学,还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达到可以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任正非知识渊博,见解独到,在他的讲话中旁征博引,一针见血,可以略见一斑。

在那个年代,要想保持独立的人格,拥有自己的追求,缺乏恒久的定力是很难做到的。然而,任正非却做到了。在“枪林弹雨”的“文革”岁月,任正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有着自己独立的追求,并为此默默地努力着。

任正非曾说,“文革”对国家是一场灾难,但对我们是一次人生的洗礼,使我政治上成熟起来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书呆子。”经历了“文革”的人生磨难、家庭蒙辱,任正非逐渐成长起来了。

任正非对那些改变了人类命运的科学家们的崇拜和敬仰,也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这种崇敬和对知识的追求也最终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任正非青年时代就十分崇拜贝尔实验室,仰慕之心甚至超越爱情。他对贝尔实验室的历史了如指掌:“贝尔实验室对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这里产生过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1997年访美参观贝尔实验室时,他破例在此合影留念。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很多人都为一时流行的东西去奔波。但是好景不长,这段岁月转瞬即逝,美好的幻想破灭了,而人已不再年轻。最关键的时候错过了,想挽救已无回天之力了。

在人人都想成名、抓住媒体乘机火一把的今天,全社会弥漫着浮躁情绪,他的这种定力直到现在仍不减。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崇高境界。

二、毕业了,该何去何从。

在六七十年代,大学毕业生那可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国家还统一安排工作,到哪都是备受欢迎的人。哪像现在,大学生遍地,硕士生满街,刚毕业就失业,为了一份工作挤得头破血流。

任正非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天之骄子,不幸的是“文革”方兴未艾,看不清前方的路。

按学制任正非本该1967年大学毕业,然后分配工作。由于“文革”造成的混乱,到1968年6月67届大学毕业生才开始进行分配。这次分配坚持面向基层的方针,毕业生一般都必须先去当普通农民和普通工人。但任正非毕业之后就直接应征入伍,成了当时受人羡慕的解放军战士。

一首《咱当兵的人》唱出了二十世纪六七十时代人的追求。绿军装、绿军帽,保家卫国,“做英雄好儿女”,在那时是很值得自豪的事情。

当时的中国主流价值由工人、农民和军人所主导,对于受过大学教育的任正非来说,选择从军是最现实的选择。而且经历了“文革”中那些稀奇古怪的事,目睹了父母亲大半生因没有通过思想检查而错失发展机会,任正非得出了一个基本经验,那就是“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得通过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才能有机会”。

想法虽好,但任正非也有一些小小的担心,参军需要政审,也就是说政治面貌一定要合格,否则一切免谈。父亲曾经给国民党做过事,还因此受过批斗,就凭这一条,参军的希望就不大。

说来也是出于侥幸,任正非父亲的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结论,当时整个中国已经有千千万万干部被打倒,任正非就显得不孤立了。任正非的好学给他加了不少分,部队需要技术兵,任正非得以穿上了军装,成为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一员。直到1982年以副团级干部身份转业,他在军队里度过了人生最好的14个年头,

三、激情燃烧的军旅生涯。

军队是个大熔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不管是仍在军界发展还是转业的,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曾经有人统计过,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深圳,成功的企业家中转业军人比重占了绝大多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任正非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成为一名军人会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那么大的影响,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锻炼自己。

任正非所属的部队为基建工程兵部队,它成立于1966年,是解放军的一个新兵种,负责担负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和国防施工任务。周恩来总理勉励他们“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这支部队后来发展到10个军级单位,总人数近50万人,成为国家基建战线上的一支突击队。

入伍不久,任正非所在部队奉调参加一项代号为011的军事工程,这是六十年代国家在西南地区进行三线备战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建设战略大后方的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工程就位于任正非的家乡贵州安顺地区,这使他非常兴奋,虽然因为忙于施工不能随时回家。

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激情是永不枯竭的,这段艰苦的国防施工记忆使得任正非的内心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悲壮情怀,虽然并不是现实的厮杀,但同样是金戈铁马,攻城拔寨,这使他日后不自觉地将创业的艰辛与战争等同起来,以讴歌将士的方式称赞华为市场部的员工们:“没有他们含辛茹苦的艰难奋战,没有他们的‘一把炒面,一把雪’,没有他们在云南的大山里、在西北的荒漠里、在大兴安岭风雪里的艰苦奋斗;没有他们远离家人在祖国各地,在欧洲、非洲的艰苦奋斗;没有他们在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面对花花世界而埋头苦心钻研,出污泥而不染,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同类推荐
  • 金岗山麓的追忆

    金岗山麓的追忆

    经过一年多的征稿、搜集、访谈和整理,将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部分文化名人的访谈等汇编成册。
  •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震撼欧洲的“小个子”:拿破仑

    震撼欧洲的“小个子”:拿破仑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读物。书中具体生动地记述了法国近代最伟大的人物拿破仑惊心动魄的一生。拿破仑由一名普通的下级军官,屡建战功,逐渐成为中级指挥官、军团总司令、终身执政,最后当上了法国皇帝。他称雄欧洲,远征埃及,多次打败强敌,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滑铁卢之战失败后,被流放孤岛,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书中还介绍了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同志是位伟人,他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汲取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从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不断思索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正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奉献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去,所以才会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着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 战略家邓小平

    战略家邓小平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经典注经典,以经典解经典,力求准确鲜明地把握和体现实践与理论的实质和精髓,以对党和国家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热门推荐
  • 快穿攻略之反派逆袭

    快穿攻略之反派逆袭

    每个世界的反派总会花样作死,而顾凉就是被系统选中去拯救反派的人。第一个位面:哥,别追了,我不认识你。第二个位面:叔,你好眼熟奥。第三个位面:小子,我们以前是不是见过。第四个位面:。。。。。。
  • 斗罗大陆之公子世无双

    斗罗大陆之公子世无双

    一个孤儿,天生优秀,却也天生孤僻,一次莫名的穿越,是意外还是人为?本书无系统。
  • 高冷君倒追鬼神医

    高冷君倒追鬼神医

    一个是人人惧怕的鬼医,一个是高高在上厌恶世间女的君主。这两人的路可以说是精彩绝伦啊!“本鬼医,从不医三种人。一不治帝王人,二不治富人,三不治医不了的人”这个告示从鬼市贴出,旁边走路的人都过去看了。一名男子问旁边人“这鬼医是谁啊!好大的口气”路人“你不知道鬼医啊!他可是神医,不对是鬼医,他把一个死人从鬼门关里拉回来”男子“呵,我看是庸医,最后一个不是说,不医治不好的人吗?怎么还能把一个死人救活”指着告示说。路人“哈哈哈!小伙子,我看你是刚下山来历练的吧!鬼医的医术是鬼市公认的”说完,便走了。在告示对面坐在茶馆的一男子听到了对话,脸上邪笑。“呵呵!鬼医,有趣,有趣...”
  • 请在暗恋的尽头等我

    请在暗恋的尽头等我

    新书《桃菲》上线啦!诚邀小可爱们围观哈还好,终于等到你,在我生命尚存,仍有余爱的时候。——姚若尘只身闯天涯五年后,又与初爱重逢,他虽已是独霸一方的总裁,却依然为她倾心。有人问他:“她究竟哪里好,百转千回还是忘不掉?”他答:“她的好,只有我知道。”
  • 欢喜冤家:二二妞的甜蜜爱恋

    欢喜冤家:二二妞的甜蜜爱恋

    她,生性有点儿二。见一次网友而已,竟然被人撞了,这也算了。本想维持淑女不与斤斤计较,却反倒被称作为“很傻很二妞。”他,长的俊俏,犹如尤物般的存在,骑个车子踏个青竟撞住了人,本想戏弄一下,没想竟被这呆女人叫“富二狂躁男。”她与他的二缘便开始了,一个二一个四。
  • 倒水河

    倒水河

    从前因爱而生,因爱而聚,却因恨而终。为何?
  • 洪灵菲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洪灵菲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文章讲述的是:前线,流亡,在洪流中,路上,归家,气力的出卖者等内容。
  • 青藤心事——中学时代

    青藤心事——中学时代

    高二(5)的何诗菱数学考了65分,被选为班长;高二(5)的耿欣雨课堂上怼了年级组长,却被传为校园“小才女”。“这就是云凌中学?”少年眼光微闪,看向身边的白衣少年,“你和她们是好友?”白衣少年心塞地点了点头。好友?明明就和她们不,太,熟!
  • 品读南怀瑾的人生智慧

    品读南怀瑾的人生智慧

    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然而更多的是敬他为“大师”。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阅读传统文化的捷径;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追求幸福人生的航向。他就是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是“禅宗大师”,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顾问。南怀瑾大师一生经历广厚,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学儒、论道、参禅,职场名利、家庭琐事、人生困顿,皆在南怀瑾大师的人生践行和讲解中,化为智慧之光,使我们离幸福更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南怀瑾大师思想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盏人生海洋上的灯塔。有了它,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驶出迷茫混沌,驶向豁然开朗。
  • 装疯卖傻小丑妃:暴君别乱来

    装疯卖傻小丑妃:暴君别乱来

    该死的皇帝不是妖怪,就是变态超男!为了活下去,只有忍忍!至少暴君长的还顺眼!咦,这个男人是不是皇帝的床替,靠,一夜情是跟他?切,这些坏男人,全都谁怕谁,玩转没商量!哇,这个美男真是太……想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