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48章)
↓↓
第1章 前线(1)
第2章 前线(2)
第3章 前线(3)
第4章 前线(4)
第5章 前线(5)
第6章 前线(6)
第7章 前线(7)
第8章 前线(8)
第9章 前线(9)
第10章 前线(10)
第11章 前线(11)
第12章 前线(12)
第13章 前线(13)
第14章 前线(14)
第15章 前线(15)
第16章 流亡(1)
第17章 流亡(2)
第18章 流亡(3)
第19章 流亡(4)
第20章 流亡(5)
第21章 流亡(6)
第22章 流亡(7)
第23章 流亡(8)
第24章 流亡(9)
第25章 流亡(10)
第26章 流亡(11)
第27章 流亡(12)
第28章 流亡(13)
第29章 流亡(14)
第30章 流亡(15)
第31章 流亡(16)
第32章 流亡(17)
第33章 路上
第34章 归家(1)
第35章 归家(2)
第36章 气力的出卖者
第37章 金章老姆(1)
第38章 金章老姆(2)
第39章 柿园(1)
第40章 柿园(2)
第41章 蛋壳
第42章 在木筏上!(1)
第43章 在木筏上!(2)
第44章 家信(1)
第45章 家信(2)
第46章 家信(3)
第47章 家信(4)
第48章 家信(5)
同类推荐
究竟之旅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重走玄奘路,从中国到印度,美国记者记录穿越中亚的千年之旅。公元六二九年,玄奘为寻求佛教真谛,沿着世界上千年来重要的贸易、征服及思想之路,越过冰山、穿过灼热沙漠的旅程是一次“究竟之旅”。一千三百多年后,美国汉学家理查德·伯恩斯坦,尽一切可能追循玄奘足迹西行。从西安出发,穿过丝路绿洲,攀越险峻山隘,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抵达印度,而后折返中国。玄奘西行,为解决“执卷踌躇、捧经侘傺”的根本疑惑;伯恩斯坦也试图解决自己的困惑,犹太人的身份,中年人的危机,沉默中的孤寂……与玄奘、与历史对话,他重新认识、发现了自己。个人简历
本书是女诗人娜夜近年来所创作的诗作的结集。分“在这苍茫的人世上”“大于诗的事物”“阳光照旧了世界”“在时间的左边”“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5辑,收入其作品193首。对于娜夜而言,她的诗歌细小而开阔,自我而又具有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与真切恍惚的“现实感”。而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现实感”并不是外在于诗人的,而恰恰是与生命感受为一体的。娜夜的诗歌因为要寻找“真相”所以不能不尖锐和具有沉暗惊悸的痛感,甚至这份尖锐和痛感并不是瞬间到来的,而是缓冲式的递增——如小小的芒刺或针尖的缓慢接近。这份尖锐不只是对外在事物或整个生活环境甚至历史文化语境的探寻和揭示,也是对自身命运的省思与盘诘。我的灰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从回忆的细致程度,细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和感情的真挚,念兹在兹、历历如昨,都可以看得出来。尤其年少失怙、寄人篱下、流转奔波……这些特殊经历更是造成了贯穿一生的影响,值得每一个敏感的心灵细细体味。
热门推荐
繁花锁之魔君在侧
这一生的前两千年,她在天境过得顺风顺水,每日吃吃睡睡养养羊,玩玩逛逛聊聊天,日子过得颇为滋润直到遇见了他第一次见面,她错认他为天境谪仙,险些被拧断了脖子第二次见面,他丢出一颗桃核来取她性命,杀人杀得很不走心第三次见面,他使出了焚极术,焚损了她的三观五识第四次见面,他的白光罩子把她挤成臭虫又挤成蚂蚁第五次见面,她被制成了他的药引子,命不久矣坎坷如她,终于明白了在极方之境的生存法则:珍爱身命,远离魔君魔君说,药引子若离得太远便失了功效,于是她搬到了魔君寝居隔壁魔君说,近日越发气力不济,需些猛药调补,于是她又担起了为魔君渡气的差事魔君还说,调补了这么些时日还不见好,大概需要寻个女身冲冲喜她本想着能有杯喜酒喝喝也是美事,怎知魔君寻了一圈竟寻到她身上魔君猖狂如斯,定是不知,她不反抗的时候似个死人,反抗起来那便是要吓死个人几般腥风血雨之后,她方知晓,魔君竟还有一个她连翻一百八十个跟头也触不到衣角的身份成了他的死仇,此番怕是要十死无生了…买时代:消费创造新世界
五年前,大部分中国人购买一件衣服的过程还是这样的:首先要穿上外套、拿起包、锁上门,搭乘各式交通工具,忍受无处不在的拥堵,到达某处商场,用脚力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浏览品牌和店名,当终于决定进入某家店铺时,你可能已经略微疲惫了。不过你可不能休息,因为成群的销售人员会顷刻间涌上来,你试着一件又一件衣服,直到头昏脑胀、疲惫不堪,最终你指着其中一件说,好了好了,就这件吧。而在回家的路上,你疑心手里拎着的这堆沉甸甸的玩意儿到底是售货小姐的意愿还是自己的。通常,这样的流程大约最少耗费3—4个小时,即半天时间。而今天,从拿起一部智能手机到完成买卖需要多久呢?9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