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600000017

第17章 史学名句——通鉴兴衰(7)

【译文】自知之明,实在是很难做到啊。例如写文章的文士、从事技艺的工匠,都夸耀自己的本领高超,认为其他人不如自己。如果让著名的文士或工匠,议论评价他们的文章和制品,那么他们文章的冗词病句、制品的拙劣缺陷,就会被一一发现。

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出自《贞观政要·纳谏》)

【译文】我曾经见《管子》上说:齐桓公到郭国去,问那里的百姓:“郭国为什么会灭亡啊?”那里的百姓回答说:“因为国君喜好善而讨厌恶。”桓公说:“如果照你们的说法,他应该是一位贤明的国君,为什么还会亡国呢?”百姓回答说:“不是。郭国的国君喜好善,但是不能运用善,讨厌恶,而不能去除恶。所以亡国。”

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出自《贞观政要·纳谏》)

【译文】魏文帝打算买西域的大珍珠,苏则劝谏说:“如果陛下恩惠遍及四海,这些东西不用追求,自然会到来。能买得到的东西,就不足以珍贵了。”

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出自《贞观政要·纳谏》)

【译文】陛下是天下百姓的父母,爱抚百姓,应当为百姓的担忧而担忧,为百姓的欢乐而欢乐。自古以来,有道的君主都是以百姓的心为己心。所以国君住在华丽的楼台馆阁,就要想到让百姓也有房屋可以安身;国君吃到好米鱼肉,就要想到让天下百姓也没有饥寒的忧虑;国君挑选妃嫔宫女,就要想到让老百姓也有娶妻成家的欢乐。这是国君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

天之将辅者仁,天之所助者信。(出自《贞观政要·纳谏》)

【译文】上天辅佐的是仁慈的人,百姓帮助的是守信义的人。

竭泽取鱼,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出自《贞观政要·纳谏》)

【译文】放干池塘的水捕鱼,并非抓不到鱼,而是明年就没有鱼了;焚烧整个树林来打猎,不是抓不到野兽,而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

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出自《贞观政要·纳谏》)

【译文】良臣能使自身获得美名,使君王享有崇高的称号,子孙一代一代地相传,荣华富贵就无止境。忠臣使自身受诛灭,陷君王于极大的恶名,家与国都遭到损失,而他独享有忠臣之名。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岂可以水未横流,便欲自毁堤防?(出自《贞观政要·纳谏》)

【译文】做好防范措施,以防不测,这是治国永恒之道。怎么能够因为河水还未泛滥,就先自己毁坏了堤防呢?

昔魏文侯问李克,诸侯谁先亡?克曰:“吴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出自《贞观政要·纳谏》)

【译文】过去魏文侯问李克,诸侯中谁先灭亡?李克回答:“吴国先亡。”魏文侯说:“什么原因?”李克说:“吴国几战几胜。几次胜利之后,君主必然骄傲,几次战争之后,百姓必然疲乏困苦,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

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天下既安,则恣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出自《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译文】我看自古以来的帝王,他们在拨乱创业的时候,必定很谨慎,随时警戒自己,善于采纳平民百姓的意见,听从忠诚正直的建议。到天下已经安定的时候,他们就恣意放纵欲望,喜欢听谄谗阿谀的奉承话,厌恶刚正的规谏。

君为元首,臣作股肱,齐契同心,合而成体。体或不备,未有成人。然则首虽尊极,必资手足以成体,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委弃股肱,独任胸臆,具体成理,非所闻也。(出自《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译文】国君是人的首脑,臣子便是人的四肢,首脑与四肢协调同心,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身体。作为一个整体,倘若有的器官不具备,就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那么,首脑虽处于至尊重要的地位,必须借助四肢才能成为整体,国君虽然明察通晓,一定要借助臣子的辅佐才能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丢弃四肢,单单使用心胸,使整个国家达到治理,我还没有听说过。

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礼之而已。(出自《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译文】那些能倡导最公正的道义,表明天下人才均可任用,内部竭尽心胸脊骨的力量,外部竭尽四肢的能力,协调得像汤里的盐与梅,团结得像金石一样坚固的朝代,不是靠赐给臣子的高官厚禄,而在于以礼相待罢了。

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谏而见纳,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谏不见纳,出亡而送,是诈忠也。(出自《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译文】臣子进言而被采用,终生没有灾难,臣子怎么去死呢?臣子规谏而被国君采纳,终生不会逃亡,臣子又怎么会给他送行呢?如果臣子进言不被采用,国君有难而去为他死,这是枉死;臣子规谏不被国君采纳,国君出逃又去相送,这是假忠。

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富贵?(出自《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

【译文】做人最可贵的是德行,何必要论及金钱地位?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出自《贞观政要·俭约》)

【译文】让自己的欲望服从别人的,就会昌盛;而让别人服从一己之乐的,就会灭亡。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出自《贞观政要·择官》)

【译文】任用的是正直的人,良善之人就会受到鼓励;而误用了邪恶之人,坏人就会纷纷混进来。

《宋书》简介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很原始史料﹐对于后人的研究非常有参考价值。

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出自《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而后才可修养文采。

选贤于野,则治身业弘;求士于朝,则饰智风起。(出自《宋书·傅隆传》)

【译文】在民间选择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国君就能修身立业;在朝廷选择士人,巧饰才智的风气就会兴起。

器要有用,则贵贱同资;物有适宜,则家国共急。(出自《宋书·范泰传》)

【译文】器皿只要有用处那么无论是贵重的还是低贱的,都会有同样的价格。任何事物只要适合,那么家和国都会把它当作急需的东西。

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出自《宋书·何承天传》。

【译文】坚固城池,清理四野,来等待敌人的到来;整治铠甲,修缮兵器以乘机去攻击敌人的缺陷。

函车之兽,离山必毙;绝没之鳞,宕流则枯。(出自《宋书·袁淑传》)

【译文】能够容纳车辆的大兽,离开大山就会葬命,能够横渡波涛的大鳞,离开水流就会干死。

《晋书》简介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晋书》编者共二十一人。其中监修三人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为李淳风;拟订修史体例为敬播;其他十六人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道边树而多子,必苦李也。(出自《晋书·王戎传》)

【译文】路边的树上长有许多果实,必定是苦的李子。

乱世贵而能贫,乃可以免。(出自《晋书·汜滕传》)

【译文】人生于动乱世代,能抛弃富贵而甘于贫贱,才可以免去祸患。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出自《晋书·卫瓘》)

【译文】别入如果不尽自己心意,可以据情宽容;如果不是有意相害,就可以用道理说服。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出自《晋书·刘毅传》)

【译文】上层等级没有寒微的门第,下层等级没有有权势的大族。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出自《晋书·周顗传》)

【译文】过于刚直则会折断,极其明察则没有朋友。

官得其人,则事得其序,则物得其宜,则生生丰植。(出自《晋书·卻诜传》)

【译文】官员选择适当,政事就会办得井然有序;政事有序,那么环境就会适宜;环境适宜,那么粮食就会获得丰收。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出自《晋书·陶潜传》)

【译文】我不能为取得五斗米的俸禄向权贵者低三下四。

同类推荐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本书属“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丛书之一,以宁夏境内长城为叙述对象,较为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宁夏境内长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等。书中附录的长城图片具有一定的价值。
  • 鬼谷子(全集)

    鬼谷子(全集)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理论著作,其中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鬼谷子》共有14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经失传。本书取自道藏本,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对原文做了通俗易懂的翻译和注释,逐篇进行深刻点评解析,对文中意蕴深刻的典句精选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剖析、阐释,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获益。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一群没有绝对是非观念的人,竟然成为那个时代的明星和英雄!《战国策》是一部来历不明的书。书中记录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然而此书流传的版本,顶多只能溯至西汉。形式上,《战国策》是战国中纷纭事件的片段记录;内容精神上,《战国策》选择记录的,不见得是对这个国、那个国有重大变化意义的事件,而是纵横策士对各国政治、军事的游说、影响。《战国策》的主角,不是国与国君,不是历史变化发展,而是纵横策士。《战国策》的重点,在于保留当时有名的纵横家的言谈、行为,凸显在那个时代,这些人曾经如此有势力、如此重要。
热门推荐
  • 刀破山河

    刀破山河

    杨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在旅行中,机缘巧合下被昆仑镜传送到另一个位面。一个弱肉强食,靠实力说话的世界。
  • 解密北京大案

    解密北京大案

    一鹤的法制纪实作品名声越来越大。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他关于某演艺圈名人案件的报导,引起湖北与广东两家大刊编辑的争抢,以致他不得不承诺为放弃的一家另写两篇稿子才算平息。从《名幻杂志》为一鹤同志做责编大概有十个年头了罢。这其间,文坛中太多起承转合,波诡云橘了。而一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由一个青涩的山东汉子,成长为深具洞察力的法坛卫士。人类灵魂工程师,自有其独特的理想与追求。
  • 梅香长醉

    梅香长醉

    我去过人生三千,喝了无数酒,却不及你这一处梅香绵绵使人长醉……
  • 腹黑少爷卖萌控

    腹黑少爷卖萌控

    顾晨曦被人不小心推入水中,碰巧“见义勇为”救了溺水的“洛氏集团”大少爷洛司辰。从此这位大少爷开始装疯卖傻死赖在她家,并且没有下限得卖萌倒贴吃豆腐。当一位有钱少爷无耻得赖在你的身边,钱包里大把的钞票任你花,不仅豆腐任你吃,还花钱被你吃豆腐时你会不会得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靖夜司

    靖夜司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朝廷对你的恩泽,若没有朝廷的庇佑,你只是一介草莽。自古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国学经典导读(上册)》、《国学经典导读(中册)》、《国学经典导读(下册)》三册,共收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礼记》、《孝经》、《三十六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宋词》、《唐五代词》、《诗经》、《左传》、《史记》、《战国策》、《古文观止》、《孙子兵法》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或“原诗”)、“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或“经典案例”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 魔主老公的冒牌妃

    魔主老公的冒牌妃

    莫名其妙的穿越也就算了,还莫名其妙的替人拜了堂,替人拜堂也就拜了,居然是嫁给一个冷若冰霜的大魔头?逃跑计划尚未成功,又被卷进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复仇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神秘小妞居然敢抢她老公?
  • 食人藤事件

    食人藤事件

    一个炎热的午后,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东部,一群来自中国的游客正在滚烫的沙丘上行走。此时骄阳似火,烤得众人口渴难耐,经过了一个上午的跋涉,他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导游先生,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大家实在是走不动了。”一个男人气喘吁吁地说,然后没等导游回话,自己先坐了下来。另一个女人见了,也把身边的男人一拉,“老公,我们也休息一下。”说着就和她的老公双双坐了下来,见有人带头,其余众人便也迫不及待地纷纷停下脚步。或坐或倒在沙丘上,导游不得不坐下来喝水休息。
  • 黑街皇帝

    黑街皇帝

    这是一个人,两柄剑,谱写的一段传奇。自灾厄中走出来的少年,知道这片土地上,总有一个人要留在人间,背负耻辱与不甘,沾染鲜血与罪过。他想,我要活下来。如果我活下来,我誓灭所有灾兽。如果我活下来,我愿背叛者们永不安宁!我会活下来……将绵延两百多年的恶,斩尽杀绝!
  • 三色池

    三色池

    千年后,三色池旁,故事再一次上演。童年一次意外,明鉴获得快速恢复、死而复生的能力,却自此被家人邻里认为理所应当去做一些危险的事。长久的压抑让明鉴不敢与人深交,直到遇到雅辞,爱情的甜蜜化开了心中的郁结,本以为自此便可平稳一生,又岂料卷入一场腥风血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