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79600000001

第1章 代序:时程的反证

文/童伟格

我认识小说家袁哲生,是他辞世前四年的事。那时,他刚到男性时尚杂志《FHM》担任主编,而我,则是一名还毕不了业的大学生。他找我去,加入供稿的写手群。我们偶尔见面,见了面,就一起灰扑扑地抽闷烟,很少说话,更少认真讨论所谓“文学”。主要因为这事,有点像是各自心中隐私,令人害羞,不好光天化日谈,除非,是用自嘲的语气讲。他交代工作指示时,也总是清爽扼要,不耍弄玄虚,不太夹带个人感想,大致,就是从我已缴的稿件中,圈出具体段落,要我改得更明了,或删得再更简短些。

这类指示听来容易,做起来才知道艰难。因当时,我工作内容之一,是去图书馆翻报纸社会版,从中择取旧闻,重新叙事,集组成稿件。在绝不容许虚构的情况下,改写与删修,就有点像是在局限格框里,不断琢磨素材的工匠细活了:你必须用字经济,但行文却仍直白口语地,将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妥善描述,且描述自身,还必须焕发一种洞穿事理荒谬性的幽默感。更重要的是,面对种种世情,叙事者你必须保持绝对冷距,接近声色不动。

我明白袁哲生的认真,是在他的标准并无二致:在技艺层次,他怎么要求自己的创作,就怎么要求写手稿件。不,说来,他对待自己,当然还是比对待写手要更严苛许多。写手在闯不过关卡时,尽可以软烂耍废,说主编我尽力了,好不好就这样刊出吧,小说家则没得跟自己推托。且残酷的总是,也不是他自觉尽力了,小说就能趋近理想了。

也是在那时,我读完所有他已出版的小说集。我理解且敬佩,因这必定是十分费力的书写实践。因袁哲生的美学原则,是用白描修辞,留白不可言说的,这使他的叙事,总有一种一再打磨叙事的严谨质地。而这般锋利的叙事,却是为了重现一种敬远:不可言说的,他依旧不会在小说里轻率表述,或僭越角色去发声。这种自我节制,使他的小说,为读者总体封存一种近触存在本质的体感。我猜想他的书写,像是一种指认,或体验的原样奉还,帮助我们,实历我们必然常习,但却始终失语的真确感知。一如所谓“孤独”。

也于是,就技艺层次而言,一方面(一如这句我们熟悉的老话:在卡夫卡之前,我们不知道“孤独”是什么),袁哲生就像所有优秀现代小说家,尝试凭借个人语言劳动,孤自潜入存有的幽暗处,像一名最专诚的翻译者,以小说,译写出午后雨点,盛夏蝉鸣,与一切景象,所共同亲熟的本质性悲伤。使长久埋伏的,在小说里恍然兑实。另一方面,当这种纯粹悲伤,漫漶小说里一切人事时,袁哲生总使日常细节,对我们而言再度陌异了:因为袁哲生,我们竟不可能确知,人世里,什么可以“不孤独”。

阅读袁哲生,因此意味着在亲熟与陌异的感受间拉锯。这种很具张力的矛盾,也体现在他对“小说”一事的伦理设想上:一方面,他锻炼书写技艺,磨成解析度极高的叙事能力;另一方面,如上述“敬远”,或“自我节制”,他追求的理想文体,却是一种必要藏起个人风格的,仿佛浑然天成的晶莹介质,可用以绝无杂讯地拟像。这是说:这位卓然有成的小说家,事实上,将自己全心投入的艺业,与艺业中的自己,皆看待得十分逊退。

收录于本书的五篇小说,原初,是在2003年时,分作两部小说集出版:《雨》与《猴子》两篇,收录于《猴子》一书;《月娘》《罗汉池》与《贵妃观音》等三篇,则收录于《罗汉池》。很明确,依袁哲生的规划,这是两组小说系列连作,结构概念上,如同他在《秀才的手表》(2000)里,所发展的“烧水沟系列”小说。

《雨》与《猴子》既是全新系列,也有总结袁哲生之前书写探索的意义。在《秀才的手表》全书中,最静谧抒情的篇章“西北雨”里,袁哲生笔下的“我”,在学会说话前,“就像一台不用插电的录音机”,敏锐默记周遭声响。“我”的父亲“外省的”因军职之故,每隔七天方能搭火车,从远方回来探看“我”。他怀抱“我”,散步烧水沟。整个段落,如是形同画卷,由一路听闻的“我”,徐徐开展父亲无声的在场。“我”,且将父亲多次回返探看,叠合为永恒一日,直至最后,当“西北雨刚刚下过”,父亲死讯竟亦如一则远方讯息,由“我”听取。“我”开口回应,静谧旧日随之塌陷,烧水沟,就“再也不是从前的模样了”。

整个“西北雨”篇章,微型展现袁哲生过往最核心的小说技艺:当不可能的观察者“我”,以不介入之姿,缩小自己形同不存时,“我”的叙事语调纵然依旧疏离,但疏离的观察位置,悖论地已然消失。“我”,溶入“我”所记闻的涌动景象里。“我”的人世记闻,于是带起一种全新的感性。

同样逻辑,《雨》开始且结束于“下雨了”这同一句子,如同落实了“西北雨”篇章中,从未实写的雨景,且也收纳父亲行过的烧水沟,拓扑为更多“外省的”聚居的眷村地景。“我”在眷村里,独自贴眼看雨。“我”,如同袁哲生小说里的许多寂寞之“我”,在淡泊中敏锐感知一切。更重要的是:“我”仍在静止般的蒙昧童年里,如裸命一条,如蕈菇或游魂,得以安享藏身于角落的宁静。直到再一次,当“我”察知人世的伤逝,开口说话那刻,“我”无可挽回地,被卷入“我”已长久观望的生命雨瀑中。

童年,在袁哲生笔下,已是人获有生命以后的伤停补时(stoppage time),再之后重启的时间进程,无非又是重新的苦痛。时间之伤,不因童年之“我”,对伤害一无预期,而其实,是因“我”的漫长预期,不能阻挡暴力必要再度侵临。袁哲生建构的,深邃的反启蒙叙事,在《猴子》里,获得另一生命阶段的检视。在同一眷村里,那同一个“我”进入情欲萌芽的青少年时期。一方面,残酷的暴力,被袁哲生远隔于叙事之外,如小说中,梁羽玲如何被父亲送给友人(预备养大为妻),如何返回,可能经历如何的通过仪式,方得到同侪庇护等等细节,小说尽皆留白。另一方面,暴力却又极其残酷地,裸裎于那只被圈养的猴子,当定期发情时,所遭受的体罚细节中。

袁哲生以交错焦距,支起整篇小说的繁复语境,使残酷本质令人瞠目无言,又使暴力行径,表露在人人日常的举措里。在这语境中,“我”怀想一个“多么无聊而愉快的夜晚”,想着,如果能留驻时光,如永不开窍的混沌,“如果没有阳光,这个世界多么美好”。然而,再一次,这内向早熟的心灵,只能迎向自己早有预期的失落,之后,在仍然年轻、未来犹然迢远的彼刻,感觉自己事实上,已经“没有更重要的事了”。小说里,日常一刻骤然重如千钧。袁哲生笔力醇粹,而这个系列,确是他小说美学的代表丰碑。

三篇“罗汉池系列”小说,则进一步归整袁哲生自“烧水沟系列”以来,对乡野传说类型写作的持续探索。就此而言,李永平的《吉陵春秋》(1986),更明确是他借鉴的对象。袁哲生本意,不在审酌小说里,这般封闭的生活形态,是否必然只能如此封闭,别无其他出路,而是企图以因袭生活的众生相,示现循环时间的完成,或终结。如我们所知:在小说中,当小月娘走上母亲月娘的旧路,建兴仔继承雕刻店,克昌仔奉老和尚之令剃度;当新生代完美地,填补上旧世代的位置时,传说结构已然自足弥合。

这类对位结构所碰触的主题,不免是人的自由意志,与人之宿命性的冲突。以希腊悲剧为例,理论家伊格顿(Terry Eagleton)即主张:“最杰出的悲剧,反映了人类对其存在之基本性质的勇气”。这是对自由意志的价值认纳。他接着判定,悲剧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中认为生命脆弱、危险到令人恶心的生命观”。他描述这群作者置身的,宛如布满暗雷之战区的现实世界,在其中,“虚弱的理性只能断断续续地穿透世界”,而“过去的包袱重重压着现在的热情志向,要趁它刚出生时就把它掐死”,于是人若“想要苟活,惟有在穿过生命的地雷区时小心看着脚下,并且向残酷又善变的神明致敬,尽管祂们几乎不值得人类尊敬,更遑论宗教崇拜”。

现世这般难测,行路如此艰险,这群作者为何还能稳确创作?为何不放弃直面那些永无答案的问题?对此,理论家小结,“或许,惟一的答案只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抗压性,以及将它们化为艺术的艺术性与深度”。

对比伊格顿描述的天人交战,则我猜想,袁哲生借“罗汉池系列”所创造的最深刻悬缺,其实是诸神的隐匿。在他笔下,众生皆低眉垂首而活,重压他们,使他们扼杀个人热望,放弃追求更可喜之生活的,毋宁是人世里的情感绊结。袁哲生表述了一种深情的退让:因为不忍离异亲者,人选择认命;而总在退让一刻,人对彼此,展现了近于神的质地。

也于是,借着拟写一个恍如神境之倒影的人世,袁哲生依旧孤自参详,且认纳了“人生实难”的基本事实:同对此基本事实,人与人竟已无可冲突。在这倒影世界里,“一生最大的心愿便是建立道场,弘法利生”的老和尚,一生仅能暂以民宅为寺,且寺内并无佛像。而仿佛是为倒逆时程而来,赎偿此缺憾,小月娘等人,终以一生绊结,粹聚成华丽绝伦的观音像。然而,这般对个人而言,形同偶然、难再重复的粹聚,也只能湮没于纷至沓来的时间洪流里,成为无人知晓其缘由的古物。人世终尔无伤无逝,无有索引。

这可能是作为小说家,袁哲生最复杂的善良:他对笔下人物的始终哀矜,不轻易评价,极可能是因就他看来,去叙事,去指认一段逆旅期程此事本身,不免已然预告一种论断,无法,不指向必将坏空的时间之劫。面对人之无法改写的共同宿命,写作,使写作者益发自觉渺小。这里头,甚至可能不存在着理论家所谓的,“化为艺术的艺术性与深度”的个人超脱。袁哲生书写,因此有其格外令人动容的反书写征状。

一段时日,我思量关于上述书写技艺审酌,与伦理设想间的关联,猜想其中的深刻丰饶,与显在矛盾,心中于是也不无疑问。我在想,在虚构世界里,为何“作者僭越角色去发声”此事本身,对他而言,是必不可犯的禁令?作为作者,他会不会太过谦抑?因为,以他的书写能力,倘若这预设禁令并不存在,他会不会写得更放松,更自得其乐?

也因以现代小说的尺度看来,明快切入角色内心,去剖析,去猜测,去提出假设并再次推翻,恐怕是作者必要犯的险。这类犯险开放的,可能会是更有效的辩证,或对话,使我们不总是将存有的幽暗,闭锁为诗意空景。也使人的所谓“宿命性”,在我们以“小说”命名的这种文学体裁里,获得更多面向的讨论。伦理上的提问是:一位悲悯善谅之人,有无可能深涉与深解人间难免之恶?艺术上的提问则是:会不会正因为我们太过谦逊,所以我们无法在创作上跨越自我设限,再更远行?

这类大而无当的疑问,主要还是提问给作为学徒的我自己。我寄存心中,暗自思索,从与他相处伊时,直到现在。从2004年,袁哲生离世算起,一个十年过去,第二个十年将半,对心中疑问,我没能找到更好解答,但是,袁哲生的作品,我还是反复重读,像是重新辨识一个坐标,或一个能静止躁动时程的宝贵反证。这部书,因此既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更其恒远的起点。因袁哲生书写,已在台湾文学史划下一个平宁安定的刻度,是新一代创作者,私淑与临摹的重要文本。他的不可能隐秘的缺席,属于这些文学从事者,共同珍重的过去与未来。

同类推荐
  • 细雪

    细雪

    《细雪》是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也是整个昭和文坛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小说是一部描述日本中产阶级青年男女之间爱情故事的风俗小说。主要描写了太平洋战争前夕大阪富商莳冈家的四姐妹鹤子、幸子、雪子、妙子分家以后各自的人生故事。塑造了日常生活中四位风格迥异的女性:蕴含着凄美与悲凉大女儿——鹤子、健全完善的二女儿——幸子、凝聚着全部传统美的三女儿——雪子、独立自立的四女儿——妙子。《细雪》虽然是一部生活小说,旁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事件、对外交往等等。作品犹如一幅色彩艳丽、格调高雅的绘画长卷,展现了现代日本上流社会的生活全貌,被誉为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最上乘的风俗小说”,“才不世出的物语文学”。
  • 罪与囚(中国好小说)

    罪与囚(中国好小说)

    杀死同班同学的凶手易清,曾经揭发交通肇事的父亲。当他把刀子刺向同学后,他的父亲发出了“好孩子是一把双刃剑”的绝望感叹!他的父亲说:“这么多年来,我们天天在夸奖他,赞美她,表扬他,他每时每刻都在接受这样的刺激,时间一长,就像被洗了脑一样,他脑子里只剩下那些好的细胞,坏的一个也没有了,所以他才会忍无可忍……”
  • 婚姻二次方

    婚姻二次方

    相夫教子,却把日子过得如履薄冰。本想着不管日子再难,只要有丈夫的爱,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得了。然而……
  • 撒旦之舞

    撒旦之舞

    中世纪的意大利,佣兵首领阿坚多罗与国王阿尔方索为了得到王权,拉开一场澎湃汹涌的权势之战和三个男人的爱恨纠葛。
  • 白雪家园

    白雪家园

    黎明的天空,不清不白地亮着。山野被厚厚的雪裹着,远远近近的,都成了一样的景色。猎人郑清明的脚步声,自信曲折地在黎明时分的山野里响起。雪野扯地连天没有尽头的样子,郑清明的身影孤独地在单调的景色中游移着。从他记事起,这里的一切就是这种情景。山山岭岭,沟沟坎坎,他熟得不能再熟了。他的双脚曾踩遍这里山岭中的每寸土地。
热门推荐
  • 妃常霸道:玩转异世

    妃常霸道:玩转异世

    倾心相遇,安暖相陪墨卿墨卿莫负卿,梓吟,这辈子我定不负你。古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说:青青梓吟,君故至今墨卿,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她从异世穿越,恰巧赶上史上最狗血剧情。听闻前身爹不疼娘失踪;白莲花和绿茶婊…对于穿越而来的她,这都不叫事。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转手得来。直到她遇见他,千百相逢,谁是谁的劫?他是万千少女着迷对象。“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男神级人物。可他从未对谁上心,从未在乎过世间万千,直到遇见她,毫无波纹的人生,第一次起了波澜。“原来这世间万物,还会这么好看。只因有你罢了。”『本文男强女强,时不时撒小粉心喔?』
  • Hi我的记者甜妻

    Hi我的记者甜妻

    新文《是学霸先动的心》已开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卓熠修再见到岳幼清的时候,她成了全网辱骂的黑心记者,曾经气焰嚣张的她如今没钱,失业,犹如路边可怜的流浪猫狗。为了报复幼年时她对他造成的身心伤害,他打着收她为线人的幌子与她达成合作关系,实质是为了明目张胆折磨她。岂料到,最后他却被搅动了春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正直善良富二代警长X脾气火爆耿直记者的甜蜜爱情故事)
  • 诸天漫步

    诸天漫步

    我领略过大唐盛世,风华无限。也感受过大明江湖,步步杀机。未来也许危险,也许精彩,但我总会一步一步走下去。
  • 粉涩年华之命定新娘

    粉涩年华之命定新娘

    她是俗称的三等残废女生,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唯一的梦想就是能做一名幼儿教师,能让那些特殊的孩子们有一个能上学的地方。他是所有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富N代的身份,还是国内少有的篮球天才,唯一的梦想就是带领国队男篮夺得奥运会冠军。平行的两根线,却因为一个言情老套情节-新娘传说,缠绕在一起。平行线立马变成了麻花绳,紧紧的缠绕着,永不分开。某女主拿着剪刀,谁说不能分开,一剪刀下去立马分开。某男主拼了老命的拽着女主的手,不能剪,不能剪,这样缠着真心特别好。真的特别好……
  • 僧语

    僧语

    “众人说我前半生都为复仇而活,后半生痴于佛法。可谁又知,我这一生有一人,我只看一眼便会错。”被迫出家却想着复仇的妖孽小和尚,由败落贵族一跃成为皇子侍卫的傲娇女侠客,以及那善于心计,处处针锋相对的夺权之路。“你信你的佛,我信你。”
  • 腾讯是怎么长大的

    腾讯是怎么长大的

    在很长的时期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世界的一个秘密。马化腾很少接受采访,也不太出席公开活动。甚至连腾讯也对自己的历史漫不经心,重要的内部会议几乎都没有文字记录。2011年,吴晓波开始腾讯企业史的创作,他访谈了包括马化腾在内的60多位人士,查阅了内部资料和文件,走访了互联网业界的从业者、观察家和腾讯的竞争对手。2016年10月14日《腾讯传》出版前夜,吴晓波在大头思想食堂首次公开演讲——《腾讯是怎么长大的》,解读腾讯的“成长密码”,以及再创作调研过程中产生的更为浓烈的困扰。本书是这次演讲的精华内容,是对《腾讯传》的一个补充,讲述了诸多《腾讯传》中无法提及的故事以及感悟。
  • 如净禅师语录

    如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雪豹悲歌

    雪豹悲歌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法医狂后:妖孽邪帝霸宠妻

    法医狂后:妖孽邪帝霸宠妻

    她,21世纪著名法医,技艺超群,在一次验尸中意外穿越,成为了大家族人人可欺的五小姐。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治得了花柳,验得了死尸,扮得了傀儡,还肩负振兴二房的重任。。
  • 鬼舞卿

    鬼舞卿

    原本只是一名乞儿的她,却因遇见了他,她的一生就不在平凡。一身绝世武艺笑傲江湖,一张倾世容颜颠覆四国,游戏人间,只为寻一位能让她停下脚步之人。却又因他的一次受伤,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明白了自己的真心。原来她本就不是凡人,一场预谋了千年的阴谋随之而来。身世之谜,灭族之仇,千年的爱恨纠葛,这一切的一切,她该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