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磨难铸造成铁木真双刃剑般的性格,他既学会了容忍,也练就了锱铢必较的陋习和残忍报复的秉性。铁木真兄弟六人,并非一母同胞,其中四人是诃额仑所生,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是也速该的别妻速赤所生。贫困的生活和逼仄的眼界,使他们兄弟之间产生了嫉妒和怨恨之心。矛盾的导火索,一旦面临生活中的实质问题,就会一触即发。
一天,铁木真带着亲弟弟合撒儿与庶弟别克帖儿、别勒古台,一起去斡难河畔钓鱼。运气不错,不大会儿,铁木真感到漂浮在河面上的鱼漂猛地一沉,他猛地一甩鱼竿,竟然钓上来一尾金光闪闪的漂亮小鱼。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见状想把这条漂亮的小金鱼据为己有,趁铁木真不注意,一把抢过鱼拔腿就跑。
铁木真和合撒儿回家以后,向母亲诃额仑抱怨此事:“我们钓上了一条可爱的小金鱼,反而被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抢走了。”
出乎意料的是,母亲诃额仑并没有为铁木真兄弟主持公道,反而偏袒肇事者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两人。她现在是家庭的顶梁柱,要顾全大局为整个家族的利益着想。根据蒙古习俗,当父亲离世后,长子就是一家之主,对兄弟包括庶母有管束的权利。别克帖儿是也速该和前妻生的长子,因此在家里理所当然地享有最高权威。
母亲诃额仑耐心地教育他们,说:“你们是同一个父亲的儿子,何必为一条小鱼你争我夺呢?现在,你们也知道,除了自己的影子,没有其他的伙伴;除了牲畜的尾巴,再也没有打人的鞭子。泰赤乌人让我们遭受了这么大的苦难,这个仇由谁来报,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不能够像阿兰母亲的五个儿子那样和睦相处呢?”
但是,生活物资的匮乏、猎获食物的来之不易,没有使铁木真这个刚强而残酷的蒙古小男人放弃复仇的决心。他觉得别克帖儿恃强凌弱由来已久,并非朝夕之事。早些时候,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两人就曾抢夺过铁木真和合撒儿射下的一只云雀。今天又来抢他们的鱼。倘若听之任之,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更会蹬鼻子上脸,不知道会做出什么离谱的事来。
铁木真这个被仇恨喂养大的孩子,现在新仇旧恨在他心头交织在一起,一时难以平复。在他看来,一切欺负他的人,敢于抢夺他的东西的人,都可视为像毒杀他的父亲也速该的仇敌塔塔儿人一样。
是可忍孰不可忍,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对别克帖儿进行报复,向他夺回家里的主导权。
翌日,铁木真和合撒儿怀揣着弓箭,在茂密的丛林里匍匐前进,一前一后,悄悄地接近“猎物”,张弓搭箭。他们伺机射杀的“猎物”,乃是他们同父异母的兄弟别克帖儿。此刻,别克帖儿在一座蒙古包附近的小山坡上放牧全家仅有的九匹马,其中有一匹银灰色的矫健的马。
别克帖儿正饶有兴趣地看着马儿欢快地吃草,丝毫没有意识到响尾蛇般的危险正向自己逼近。一直等到铁木真兄弟二人在他一前一后站起来,手持弓箭瞄准了他,他才被突如其来的危险惊呆了。别克帖儿万万没想到同父异母的兄弟会射杀自己,想拔腿而逃肯定来不及,再说奔跑的速度永远撵不上弓箭的速度。他试图让面色冷峻的铁木真兄弟冷静下来,并且像刚才诃额仑所说:“亲兄弟不应该自相残杀,我们要把有限的力量用来讨伐泰赤乌人。今天,你们为什么把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呢?”
但是,尚在气头上的铁木真兄弟丝毫不为其话语所动,把箭搭在弓上,蓄势待发。
百般无奈之下,别克帖儿苦苦哀求道:“不要赶尽杀绝,不要毁了我们家的炉灶,放过别勒古台小弟吧,这样,将来也有人替我烧炷香。”
说完,别克帖儿像打坐的禅师那样盘腿而坐,等待死亡的到来。铁木真和合撒儿一个瞄准其前胸,一个瞄准其后背,同时向别克帖儿射去。尽管这两支力道很大的箭足以把别克帖儿置于死地,但铁木真还觉得不解恨,又连发三箭,箭箭命中要害。别克帖儿惨叫着应声倒地,饱受箭伤的身体,血流如注。
泄完心头之恨,铁木真与他的弟弟合撒儿面色狰狞地回到家中。诃额仑一眼就看出他们兄弟俩的眼神有些异常,便追问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
在母亲的一再追问下,铁木真才呜咽悲泣,一面流泪,一面把箭杀别克帖儿的事抖落出来。
不幸果然被言中,诃额仑和速赤闻听这一噩耗,险些晕倒在地,顿时潸然泪下。稳定一下情绪,便疯狂般地奔向别克帖儿惨死的小山坡。但见血迹斑斑的草地上,别克帖儿身上的血快流干了。黏滞的血迹像几条蛇,沿着山坡蜿蜒下去,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丝丝缕缕甜腥的气息。
她们手忙脚乱地把处于昏厥中的别克帖儿抬回帐篷中,没过多久,失血过多的别克帖儿在母亲速赤的怀中憾然离世。全家顿时沉浸在悲痛的丧子之情中,哀痛欲绝的嚎哭声,再次在斡难河两岸回荡不已,一片凄惨。
别克帖儿的死深深触动了诃额仑的神经,家仇至今未报,兄弟之间却自相残杀,这样的悲剧绝对不能再上演。勃然大怒的诃额仑把吓得呆如木鸡般的铁木真、合撒儿兄弟叫到跟前,疾风暴雨地斥责他们说:
迫害自己的朋友,
吃掉自己的伙伴,
从我热肚皮里生出,
你的手里握着赤血块。
像扯咬胸肋的黑狗,
像冲击山岩的海青,
像怒不可遏骄傲的狮子,
像活吞生物可怕的大蟒,
像怒搏影子的猛兽,
像噤声吞食的大鱼,
像咬驼羔后腿的雄骆驼,
像在风雪里奔跑的雄狼,
像赶不出雏儿而吃掉了雏儿的鸳鸯,
像返身护巢的豺狼,
像搏食的猛虎野兽,
——你们像那些疯狂的禽兽。
影子以外没有朋友,
尾巴以外没有鞭子。
痛斥完上面的话,诃额仑夫人还不罢休,接着对铁木真怒喝道:“难道你们忘了,泰赤乌人是如何凌辱我们家的吗?尚未报仇雪恨,你们兄弟就自相残杀,又怎能为你们死去的父亲报仇啊?”
铁木真抬起泪眼,为自己鲁莽的行为甚感自责,诚恳地向母亲诃额仑道歉,说:“母亲,孩儿知罪了!”随后铁木真看着泪流满面的庶母速赤,忙挪移双膝,跪爬过去,抱住她的双腿,放声大哭:“母亲,从今以后,别勒古台就是我的兄弟,您就是我的亲生母亲,我一辈子都会像侍奉亲生母亲那样侍奉您的。”
伤心欲绝的诃额仑夫人本想严惩肇事者铁木真兄弟,但念及他们年幼懵懂,加上别克帖儿不可失而复得,再说尚有深仇大恨未报,决定用草原上流传已久的最古老的阿兰折箭的故事教育孩子。
安葬完别克帖儿后,山坡上添置一座凸起的新坟。一家人黯然神伤地离开后,铁木真转身又痛悔欲绝地趴在坟边,泪流满面地说:“放心吧,别克帖儿兄弟,我要一辈子好好待你的弟弟别勒古台,不毁你的炉灶。”
是夜,一家人强打着精神吃了点晚餐。诃额仑夫人在帐篷里点燃三只牛油蜡烛,供上三只羔羊,并斟满九碗马奶酒,供奉在祖先留下的三把镂金佩剑前。两位母亲命令五个儿子并排跪在祖先的遗物前。然后,她从箭囊里取出五支箭,用牛皮绳捆绑在一起,让铁木真兄弟五人依次试折,结果谁也没有折断。接着,她把五支箭分开,一人折一支。他们兄弟五人很轻易把箭折断了。
随后,诃额仑夫人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兄弟五人如果像一支一支分开的箭那样脆弱,会被别人轻易击败;如果你们同心协力,好比五支箭捆绑在一起那么坚固,任凭什么力量都奈何不了你们。”
这是生活版的女祖先阿兰折箭教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老仆豁阿黑臣和诃额仑夫人不知讲了多少遍,可唯有这一次,却像一把红透的烙铁,深深地烙印在五兄弟的心扉上。
一场风波日渐平息,一家人又和睦如初。别克帖儿之死强烈地震撼着铁木真的心灵,从那天起,他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庶母,像对待一母同胞的弟弟一样,善待同父异母的弟弟别勒古台。这让痛失爱子的速赤夫人的心里略感安慰。
从此,诃额仑夫人不仅给孩子们讲述苍狼和白鹿的传说,讲述祖先艰苦创业的事迹和遗留的训诫,并有意识地训练他们弓马骑射。她期望把儿子们培养成像也速该那样英勇善战的草原巴特尔。
铁木真兄妹六人在严父慈母般的诃额仑夫人的悉心教导下,尊敬家中长辈,兄妹之间和睦相处,同心协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以后,无论岁月多么艰难,部落之间的纷争多么残酷,兄妹几人都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打败共同的敌人。人生之路上荆棘密布和坎坷重重,也磨砺了铁木真钢铁般的性格和机灵敏捷的思维。
在此期间,大约是1172年冬季,铁木真结识了札兰部的札木合,这就是后来雄霸漠北之双雄的初次相会。札木合长得英俊而又彪悍,年龄略长铁木真三两岁。
札木合所在的札兰部驻扎在斡难河附近,与铁木真家的帐篷为邻。有一天,两位少年在一个山坡上相遇,彼此倾慕,一见如故。从此,两人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共同射猎,捕鱼,捉鸟,情同手足。
尤其冬天来临时,他们在冰封的斡难河床上玩骰子。漠北的骰子呈近似立方体的棒状,四面分别雕刻着绵羊、山羊、牛和骆驼的图案。一次掷出四枚,如果出现一样的图案,即可得分。牛比绵羊和山羊的得分要高,在四种动物中骆驼得分最高。
游戏结束后,札木合赠给铁木真一块象牙骰子,铁木真回赠札木合一块铜制骰子。然后,他们学着大人的架势,朝不儿罕山双膝跪下,向长生天磕头,宣誓从此以后结为安答,发誓要相亲相爱。
翌年春天,草长莺飞时节,铁木真和札木合一起用自制的弓箭,比试箭法。比试结束后,札木合将一支牛角做的鸣镝箭赠给铁木真,而铁木真回赠给札木合一支用柏木磨制成的箭。这是安答之间互赠的最珍贵的信物,也是两位草原小英雄最初的武器。
根据蒙古传统,结为安答后,两人要同生死共命运,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