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5600000006

第6章 散文卷(5)

先生的这种热情常常为卑劣者所利用,被中伤者称为“世故老人”的先生,是一个常常被欺骗的人。在厦门时曾经因为援助一个“苦学”的青年,结果受了甚大的连累,是许多人所知道的。然而一方面他的处世的峻严的态度,每每是使人震惊,他几次连受严重的迫害,都以自己的镇定骇退了敌人,先生自称这时的情形像两只雄鸡的对峙,有一只要稍闪动一下,别一只立刻乘虚而入。当他在《新青年》上写文章的时候,他一方面在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部当官,他每天挂一个皮包去画到,皮包中装的往往是碑帖古画,在陈腐的环境中他应付得很好,谁也不知道他便是用着鲁迅的笔名,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在古庙的窗所里草写着向封建社会宣战的檄文的人。

一个男儿永远不停止找觅自己的敌人。

席勒的诗句正说出了鲁迅的一生,从陈西滢到徐懋庸之流,凡是装着冠冕堂皇的面目而自营其私的人,先生从不肯把他们饶放。因此在先生所经历的道路中是遍树着敌人的。先生一生所受到的待遇,每每是造谣和中伤,敌人想用粪秽玷污先生的清白,结果都是心劳日拙,而先生的雄伟的姿影,巍立在大众之前。

直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于先生劳绩的评价是完全不足够的。我们的批评家总是喜欢掉弄一些名词和概念,以指导者自居,从不肯就着实际的作品,做具体的研究工夫。我希望先生的死,能够成为这有意义的工作的开始。

在狱房的漫长的秋夜中,听着风卷落叶的声音,想着自由的日子是会到来的,想着胜利的日子是会到来的,但是先生的慈和而峻严的颜色,将永远不能再见了,这乃是多么的寂寞呀。当高尔基将临终的时候,苏联的大众以一部人类历史上空前真正自由平等的薪宪法草稿,作为他病床中的礼物。但是二十年来为先生的作品所教育着的中国战斗的大众,能用怎样的祭品,安慰先生的英灵呢?

先生不愿有任何形式的纪念,我们也不愿在先生的理想还没有达到的土地上,留下什么形式上的纪念,更不愿先生生前的敌人,想用任何形式上的纪念,借先生的伟大来掩饰自己的卑污。但是有一种纪念我们是能够而必须做的,那便是我们具体地研究先生和他的劳作,从那里学习文艺的和为大众为真理的战术,像这样的纪念,是不会被先生拒绝的。

1936.10.23 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病监牢

怀雪峰

纷扰的一天过去了,独自对着孤灯,听着远远消沉下去的市声,想起黑夜在统治着窗外的世界,我又思念一位好久失去了音讯的友人。

“回家去休息几时再来吧。”这是我们分手的时候,他对我所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现在还清澈地留在我的耳朵里,可是时候已然经过四年多了。

多么残忍、多么兴奋和艰苦的四年,一切史籍的任何篇页,都不能比拟我们在这短时间所经历的动乱。

不断的愤怒和惨痛的岁月,无穷的沉长而险阻的道路,深深地刻镂在我的灵魂里。虽然成千成万的生命,正淹溺在战争的血潮,吞灭在暗影中,然而一位友人的踪影,还是如此紧紧地侵蚀在我的思念中。

虽然空间的隔绝是那么坚厚,时间的距离也只是愈益长久,而我的思念还依然是一天比一天,一时比一时地更加深切起来。

自从由长途的跋涉回来,走到这四年前握手分别的地方,自从一个缥缈的传闻,截断了我们的音讯,思念更时时刻刻刺痛我的心,扰乱我的安宁,而我也终于不能隐忍了。

时代让我们互相结合在一起,时代又使我们分离了。我相信我们的结合并不是偶然,我更希望我们的分离只是暂时。

我永远不能忘记,是在一个由几位朋友合办的一个小小的刊物里,我第一次读了他的短短的乡村牧歌,一篇清丽的抒情的小说。虽然在那以前他已经在湖畔试着青春的诗喉,但这小说中我却开始认识了一个农民的儿子,在泥土里长大的真朴坚强的青年。一位现在早已把自己的血献给了时代的友人,告诉我用化名发表的这篇小说的作者,从此我的脑筋中留下了那时候远在北京的他的影子。

后来,充满着艰涩的译笔,第一次将北方一个新国家的艺术介绍到中国来的他的书,又放在我的案上了,我读着那些难读的文字,迎接着一种新奇的憧憬,和劳苦的气息,更时时地遥想那位不相识的朋友。

在大革命的后一年,和许多朋友一起,在上海度着亡命者似的生活中,突然的,在我们的一群中,到来了从北方匆匆南下的新人。一个饱历风尘的苍黑的脸,清晰的棱角透露出倔强的性格,和善的眼睛射出聪明的锐光,伸出粗硬的握过牛绳和镰刀的手,我们紧紧地相握了。

他带我走到已近郊外的一间小小的四方屋子里,那只有一些贫乏的家具,一只破旧的旅箱,一只单身的床,和一张漆痕剥落的桌子。他就在那张桌子上继续翻译苏联的《文艺政策》。

我们的会晤是为了一个刚刚从龙华出来的朋友,蓄着久未洗剪的长长的须发,穿一套破烂的洋服,就在那间屋子里大声欢笑地诉述七个星期的奇异的经历。

也正在这个时期,为了革命文学的问题,好些朋友集中火力围攻来上海还没多久的鲁迅先生。他告诉我:

“他们攻击鲁迅的态度,完全不对的,鲁迅一定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有一次,我们一边在闸北的石子道走,一边很热烈地谈着革命文学的问题。他问我:

“到底谁在领导文学工作呢?”

我告诉了他。他很气愤地说:

“这种人有什么革命的经历,怎么能懂得革命的文学呢!”

他又举出了几个人的名字说:

“如果由他们来领导这工作,那情形就会完全不同了。”

不久之后,他在一个文艺刊物《无轨列车》中,发表了一篇《革命与智识阶级》,很严厉地检讨“革命文学”与鲁迅之间的争论。

过了几个月,我离开了中国和上海的朋友们,有一个长时期的隔离。在隔离约一年之后,上海的革命文学运动因“左联”的结成呈现了异常的繁荣,在遥远的异国,非常兴奋地迎接着传来的消息和新出的刊物。在那些刊物上,我读到了鲁迅先生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的演说,我高兴得跳起来:

“鲁迅是我们的!”也立刻记起:

“鲁迅一定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经过了三年我重新回到旧地时,正当“左联”五个青年作家被残酷地杀害,许多书店关门了,刊物停闭了,朋友沉潜到地下去,文坛被寂寞所统治。有一位作家很得意地对人说:

“普罗文学就是破锣文学,现在锣已经敲破了。”

到我的孤独的寓所,第一个来寻找我的,正是我现在思念着的友人。

“好吧,我们多一个人手了,你来做点事吧!”

他悄然走进来,和我紧紧地握着手,微笑地说。从此我们变成从来没有的、朝夕相共的亲密的朋友。

我们一起跑腿,一起开会,一起对内部做倾向的斗争,让一些最艰苦的工作,堆积在自己的肩头,然后,又一起谈笑着,打发在斗争中所受的闲气。他很不客气地批评某些工作者:

“他们有一套四平八稳的论调,说得冠冕堂皇,然而分配到工作的时候,就逃避了。”这些人是到处都存在的,甚至也侵进到革命里,我们在背后给他们一个谥号:

“革命绅士!”

有时在会议上,他暴怒地拍着台子,痛骂这些革命绅士。但是在骂过之后,依然低下头去做自己的工作。

我们的秘密文学刊物创办起来了,写文章拉稿子,计划编辑,跑印刷所,改校样。有时候印刷所的老板,收受了双倍的印工,还是不敢担负责任,要我们留在工场里陪他们印刷。我们也就整夜地坐在阴森森的机器房里,陪着工人说笑话,买香烟点心来请客。天微微有点亮,印好了的刊物,老板连一小时也不许我们放在印刷所里,两个人便坐着黄包车把油墨未干的印张,存到自己的亭子间里。

整整的几天我们面对面地坐在亭子间里。把印张折叠起来,再一处一处地发送出去。然后把余剩下来的藏在床底下,喘一口大气,乘着朦胧的夜色,到冷静的马路上散步。

完全不替自己做丝毫打算的他,个人生活弄得异常混乱而贫苦。他和他的妻子女儿住在鲁迅先生所住的公寓底下的一间地室里,黑得连白天也须点着电灯,房间中零乱得可怕,他只有很少的时间回到自己家里,整天在外边跑着,差不多时常连车钱也没有。

“给我一块钱!”他常常这样对我说。我便从衣袋里挖出所有的钱,分一部分给他。

“想写点稿子,一点时间也没有!”说着,匆匆地跑走了。我想,他也许急着给妻子去买米的。

和对别人一样,他时常严厉地责备我:

“你去日本学习了三年,简直什么也没有学到么!”

他读了我写的一篇参加某次的论争的文章,气愤地把稿纸一丢:

“这样的文章,一点条理也没有,论据不结实,怎么能拿去发表呢?”

有一次看我一首写群众大会的诗,一一指出里面用语的不妥,我竭力和他争,终于争不过他,只得改了。

他什么一点小事,都会青筋暴露地和人吵闹起来,在小饭馆里吃饭,和跑堂的一言不合,便拍着桌子跑走了。

他也常常和鲁迅先生争吵。他要鲁迅先生做这样那样的事,鲁迅先生说:

“我做不来的。”

“你应该做,你可以做的。”

“不,我不能!”

“你必须做!”

鲁迅先生没有办法,微微地苦笑着说:

“那么我就试试看吧!”

而他却是鲁迅先生最坚决的追随者。在我和他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很感慨地说:

“周先生是从来没有错误过的!”

也是通过他,使我更深地认识鲁迅先生的价值。这价值有不少的人,只在鲁迅先生逝世以后才大声歌颂的。

在鲁迅先生的生前,似乎也把他当作最亲密的青年友人,许多政治性严重的问题,总把他当作自己的顾问,病中谈话的笔录,答复托派的信,都是经过他的代笔的。

陈望道先生和我谈话的时候提起他说:“今天许多青年受鲁迅的影响,但他,不但受了鲁迅的影响,也时时刻刻企图影响鲁迅的!”

我永不能忘记和他最后一次的几度短促的晤面,正当我失却了一千几百天光阴而他走过了二万五千里征途之后,我们互相默默地注视。各自都已经增添了几分的苍老,互相默默地握手,各自的手掌也已增添几分的瘦硬。我们几小时继续着不知疲倦的长谈,交流在我们的灵魂中,有一种预见的暗影。我背负着残余的生命之火炬,一处又一处地奔波劳碌,终不能得到片刻的心的宁静,也正为着这个创痛。他在战火中离开上海的时候,默默地回到自己故乡的山中。

在我的永远不宁的心中,我时时看见他那坚决的眼色。从时断时续的我们的通信中,他告诉我他正在进行着培土的工作,他也鼓励我对怎样艰难的前途都不要表示些微的退却。

这时期在我所能够接触的工作,是从遥远的地方送来几篇关于文艺问题的论文。我们几个朋友都常常惊异地读着这些,对于当前理论运动上的意义是那么重要的文字,急切地希望他离开那个久匿的山乡,和我一起来工作。

回答着一次又一次的催促的,他告诉我们他的五十万字的长篇《卢代之死》正要完成,让他写完了再跑出来。到了1940年的11月,他来信说:“《卢代》已经写完了,年底可以动身。”但是从此就没有他直接的音讯了。

1941年初头的皖南的惨变,卷起了泛滥全国的政治的逆潮,成为我们许久的创痛的那个隐约的阴影,终于密云一般地布满血火犹红的天空。一个飘茫的传闻,他在故乡的老家里,被人逮捕了。接连着而来的,是浙东沿海的沦陷。有人说,他是在离家避难的途中,悄然失踪了。不管两种传说有明显差别,但他的音讯却从此断绝了。

我不知道这位坚强的战士,是不是已经献给了时代的血祭,或者是在何处的黑暗的狱室中,残酷的集中营里,受着灵魂的无情的宰割。他以几年工夫用生命写成的《卢代之死》,在我们时时渴念中的这个巨大的劳作,是不是已经毁灭在魔爪之下,或还幸免地留在世上呢?

我相信他对于自己生命的投出将会毫无吝惜,但每一个他的朋友都在默默祝福他的健康,宁使他是在默默地坚持着灵魂的搏战!

记起一个赫德路小巷中的陋室里,我们合着一条被头所度的寒冬,大家围着一个小火炉子烧水洗脸,这样的情景不知还有重温的时候么?

孤灯冷然地映照着我,耳边吹起家人们的睡息,抬起干燥的眼睛,看着窗外的夜空,只有几点淡淡的秋星,微微地闪露着光芒。

1941.9.29 夜

受难的一生

——纪念我的母亲

清晨,一炷香、一盂粥、一碟糖,供在母亲的遗像前。晓光朦胧中,香烟缭绕上升:一对悲寂的眼睛,默默地凝视着我。我明明知道母亲再也不能享用我的供奉了,但更有什么方法,表示我对于母亲的记忆呢?

自从眼看着母亲在我的怀抱里,像灯火似的渐渐熄灭下去,身体的温度一点点地降落,喉头的喘息一点点地迫促,以致陡然吸出了最后一口气,离开今日已经七天了。七天来我好似陷身在迷茫的云雾中,只觉得母亲与我渐离渐远,只觉得我的四周愈来愈寂,而我自己是完全被遗弃了。

我害怕看见母亲病苦的容颜,我害怕听闻母亲惨痛的呻吟,但现在我已连这样的容颜、这样的呻吟也不能再见到听到了。深深印在我脑子里的只有一张苍白、枯瘦,双目长瞑,口唇微启,额上披下几缕花白发丝的,默默无言的遗容。而残忍的人们,却已拿厚重的木板,把它从我的眼前,硬生生地隔开了。

同类推荐
  • 小说神髓

    小说神髓

    《小说神髓》写于一八八五年,是坪内逍遥的文艺评论,更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理论著作。明治以后,日本文坛流行两股风气,一是继承了江户幽默传统的戏剧文学,二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目的的政治小说。而《小说神髓》主张,文学应当排除道德和功利主义,立足客观描写。坪内逍遥提出的“写实主义”对近代日本文学的诞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卷主张小说最重要的是应该描写人情,并进一步阐释应描写当世的面貌和风俗,下卷则论述了具体的写作方法。
  •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真挚的友情从来是不求回报的,只记得一句,他是我的朋友。
  • “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

    “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

    较之古代,近代以来,中国与韩国的历史更加紧密地重叠在一起。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韩国的现代化经验可资中国借鉴者甚多。苑英奕博士所著的《“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一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中国的“底层文学”与韩国的“民众文学”,呈现了中韩现代化共同与不同的经历、反应和心路历程。
  • 穿越“死亡之海”

    穿越“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亦被称为“死亡之海”。郭小川在诗集《昆仑行》中曾一咏三叹:这里是名为“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黑夜只听风声,白日只见云朵;这里是几乎没有动物的“死亡之国”,大雁不敢停留,小鸟不能掠过……来到和田,我就急不可待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4师以及北京市援疆指挥部的同志一道去采访老战士宋才盛。他们几个月前还见过面。没承想此番找到宋家,却是斯人已“去”。
  • 冲浪者

    冲浪者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冲浪者的乐趣》、《阳光灿烂的日子》、《友情颂》、《往事断忆》等约80余篇。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寰天劫

    寰天劫

    三生三世,置果成因。魔消道长,一印生死!若遇见是这命中注定的劫,那便寰天都成劫!若一剑斩不断这浩渺苍穹,那便撕裂寰宇,重组三界!不相忘,不能忘,那便勿须忘!寰天劫起,度灭由心,缘明缘晦,不昧初心。懵懂青衫少年郎,自苍莽北域走来,一步踏出,踏尽万古尘烟!
  • The Stirring of Soul in the Workplace

    The Stirring of Soul in the Workplace

    This deeply lyrical book offers perspective for those struggling to hear the quiet voice of the soul over the din of the contemporary workplace... Alan Briskin examines how organizations can better reflect personal and human values in the workplace.
  • 成长美德书

    成长美德书

    本书是针对13~18岁的中学生选编类读物,与《成长智慧书》为一系列。本书编选着眼于“成长”这个过程,围绕爱、勇气、责任、忠诚、友谊等众多人类优秀品质选取有价值的文章,使学生通过大量美文阅读,深刻感悟和理解人之美德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 我们的电影时代

    我们的电影时代

    影帝无所畏惧,只怕女儿哭泣!【粉丝:如果他把电影里的配乐全都写出来,一定是歌坛大家!】【阿甘:对不起,我是演员。】……读者群:527419535
  • 农门小丑妻

    农门小丑妻

    衣冠楚楚的贵公子竟见死不救?很好,任谁都有求医生的时候,你要求我,上门提亲!极品奶奶,恶心亲人,整治!家徒四壁没米下锅?种田!一夜暴富不是梦。京城首富勾引她红杏出墙?贵公子打翻醋坛子?且看农女如何发家致富,驯服冷血男!
  • 千金压顶:相公请勿动

    千金压顶:相公请勿动

    她,一无才貌,二没气质,三无节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人不喜,七姑不爱,八种恶习,九分荒唐,十分不好!虽是相府千金,却与大家闺秀八竿子打不着,丞相大人亦因为这个女儿被人诟病,被谏官弹劾,在朝堂上和京城中抬不起头来!只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这相府千金依旧我行我素,毫无改进,总是自己的亲骨肉,大齐相爷也只能仰天长叹,养不教,父之过啊!自此,小女子与发小打架,与皇子斗殴,绑架神医,调戏黑老大,欺女霸男,纵横天下,任性妄为!更傲娇自得,扑到相公,笑声如铃:相府千金压顶,相公不要乱动哦!
  • 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上)

    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上)

    本书用简单易懂的通俗语言,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精彩纷呈的历史事件,回味趣味横生的历史瞬间。
  • 忧心浅殇

    忧心浅殇

    办公室,父子俩一前一后的看着工作的女人。一顿饭后,女人将要奔往异乡工作,此次带走的还有自己的儿子。而身为她的丈夫,面对这种事情的态度竟有些不寻常?!!刚下飞机,一眼便定故事,是开端还是结局?那么,这次的奔波又将掀起怎样的故事?
  • 幽默搞笑大杂烩

    幽默搞笑大杂烩

    《幽默搞笑大杂烩》幽默笑话犹如人生的佐料,让你在阅读中享受愉悦,使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在与人交往或遇到尴尬时,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幽默笑话,不仅可以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也能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