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700000002

第2章 译序(2)

当然,《伊利亚随笔》也并非全然一派调侃玩笑,最最动人的一篇《梦里子女,奇想一段》写的是伊利亚给他的一双可爱的小儿女讲他们的曾外祖母菲尔德以及他们的约翰伯伯的故事,然后又讲到了他们的妈妈爱丽斯?温小姐,这个时候,大约伊利亚半梦半醒中意识到自己并未娶到年轻时的恋人爱丽斯?温小姐,因而:“两个孩子在我的视线中渐变渐弱,渐行渐远,渐退渐模糊,直到最后只能看见,在迢迢茫茫的远处,有两尊凄凄切切的影子的轮廓,不言不语,却离奇地给我印上这些话的效果:‘我们不是爱丽斯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我们根本就不是孩子,爱丽斯的孩子称巴特姆为爸爸,我们不是孩子,我们什么也不是,我们只是梦幻,我们只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存在,必须在忘川之畔,静静等待数百万年之后,才可能成为生命,拥有名姓。’”然后,伊利亚从梦中醒来,发现刚才那一双依偎着他的儿女只是一个梦,真正陪伴着他的,是一直相依为命的堂姐布里奇特。读到这里,突然觉得《光棍汉抗议已婚人的所作所为》一篇里伊利亚“强词夺理”之余,是苍凉无力,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作带泪的笑,什么是荆棘上的歌。

从文学史的角度讲,兰姆的随笔属于英国浪漫派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从思想上摆脱理性主义的约束,追求个性和感情的解放;从创作方法上摆脱古典主义的限制,追求“我手写我心”——在这些根本方面,兰姆和其他英国浪漫派作家并无二致。但不同之处在于:当其他浪漫派作家(如华兹华斯)讴歌乡村、大自然、崇高理想、热烈的爱情时,兰姆在自己的随笔里却以城市生活为自己的描写对象,喧闹繁华的伦敦几乎是他全部灵感的源泉;他从城市的芸芸众生中寻找诗意,赋予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一种浪漫的异彩。日常琐事亲友故人这些本身并不会有多大的文学价值,兰姆的妙处在于,无论写什么谈什么都能道人之未道,见人之未见。新颖独创是他作品的灵魂。只有具有广博无边的同情心的人,才会深入到生活之中,用宽广通达的眼光咀嚼一切。兰姆是有同情心的,这种同情不是仅仅停留在容忍的层面上,而是会体贴别人的苦衷,设身处地地为值得同情的人思考。他的文章里曾写过:他的一次摔跤,引得一个贫穷失落的孩子发笑,他觉得能让孩子笑,自己多摔几次都无所谓。用这样的眼光观察世态,一切都那么可爱了,生活也充满了趣味。无论生活怎样打压兰姆,命运怎样捉弄兰姆,心情多么烦恼,他总能够从不拘什么题目,随便的一些东西中,见出新的意蕴和趣味;不管多么乏味的事,他总会说得津津有味,让你入迷。他的这种普遍的同情心使他相信,真正的浪漫情调不一定体现在回肠荡气或摄人心魄的事件上,俗人俗事里布满了数不尽的可咏可叹的悲欢情感。

兰姆文章的长处还更多地表现在他的文笔上。对兰姆来说,文字的表达方式往往比它表达的内容更为重要,文字之美几乎便是一切,风格文体之重经常压倒一切。因此,兰姆首先是一位风格家,他总是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来为其写作服务,写作手法多样。句式上参差变化,具有意想不到的繁复性。用词上,辞彩之美令人叫绝,同时好用双关语、引语、典故。还有文章中表现出的稚气童趣、诙谐风趣、闲适从容、典雅古僻等。从他的随笔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幽默、睿智,亦可看到矜持与古板。上文言及,兰姆的随笔不以描写乡村、大自然为主、为多,然而如果要他再现田园生活的记忆,则其准确精到、饱含感情的记述犹如出自华兹华斯之手:“昔日我常在那间屋里暖热的临窗处落座,捧读考利的著作,我前面草坪平铺,一只孤独的黄蜂,嗡嗡嗡震颤着翅膀光顾,绕着我飞去飞来——那声音现在就响在我的耳朵里,就像夏天定遵时令回来,像房间里黄色的壁板那样实在。”(《H-郡布莱克斯隰地老屋》)再看一段《梦里子女,奇想一段》中美妙的花园景象,这里透出的是地道的华兹华斯的精熟的想象的灵秀:“因为我的更大的乐趣,在于徜徉在看似凝重沉郁的紫杉树或冷杉树中间,信手采撷红浆果、冷杉果,这许多更无他用,而观赏时则美不胜收的果实——或者在于随意躺在清新的草地上,周围是花园里诸般香气缭绕。或者在于在橘子棚里晒太阳,直到我自己开始幻想,我也在那醉人的暖热之乡与橘子一道长熟,或者在于观赏花园尽头的鱼池里雅罗鱼窜来窜去,它们随处都可遇到巨型的长矛,不声不响,冷光闪闪,悬在水中央,像是在嘲讽它们不识时务的跳跃。”读这样的文字我们很难肯定地区分这里展示的是诗人的眼界还是画家的视景。

译散文难,译查尔斯?兰姆更难。1820年10月《伦敦杂志》约稿时,编辑给了他极大的自由:不拘题材和写法,不限字数。他可以“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这在客观上造就了他文章内容的丰富与多样,谈书、论画、评戏、说牌、叙旧、记梦、追忆、怀古、写病、拾逸……无所不有。兰姆往往运笔大胆,几乎趋于冒险。信手拈起的题目如《餐前祷告》《光棍汉抗议已婚人的所作所为》《扫烟囱的孩子赞》等诸如此类的话题,常人看来必定写不出什么高雅文章,然而这种不循章法的选题恰巧说明作者有点石成金的自信,作者之手有绝对的把握,用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原料创造出文学领域里的不朽之作。兰姆有时候敢于把古旧的、过时的、杜撰的、外来的词语排列起来,表面显得牵强附会,有矫揉造作、恶作剧之嫌,但仔细领悟却不乏璞然天成、不事雕琢之雅。他自己主张,作家的自然应得乎天成,让自己也觉得耳目一新,欣喜若狂,而不是做作出的自然,连自己感受起来也很不自在。

翻译之难还在于纵观兰姆一生,他嗜书如命,矢志文学。从幼年开始,16、17世纪的诸想象大家他无不涉猎。莎士比亚与弥尔顿他几乎烂熟于心,拈篇能诵,而他对博蒙特、弗莱彻、马辛杰、福特、韦伯斯特等人的熟悉程度不亚于莎士比亚与弥尔顿;略居其次,他对所谓形而上学派作家和后来风靡一时的骈俪文体派作家最是着迷;他的幽默法乎伯顿、托马斯?布朗之风,他的诗品秉承威瑟及马弗尔之质。他深潜诸家,从这些源泉中汲取营养,他的思想随之浸透其中。

广博的阅读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比比皆是的援引,并且使他的引语与他的行文水乳交融、浑然无界,让人读来是在感受而非辨认某个短语、某个成语,或某个翻新的表达方式回应着从前听过或读过的情景。

他就这样用自己的语句让读者得以不停地回顾往日的阅读经历,温故知新,自得其乐,使他的引文变成了香料,像储存在瓷坛子里的干了的玫瑰,香气四溢,幽远绵长。

翻译理论界经历了百余年的关于翻译标准问题的讨论,但事实上一切讨论不过始终在“信、达、雅”周围游离而已。兰姆被誉为是用最优美、最纯洁、最真实的英语写作的作家,换言之,兰姆的原文是“达”与“雅”的典范,所以翻译兰姆,“信”就意味着“达、雅”,三者一体,不分彼此,这是对翻译的挑战。目前流行的翻译方法训练,以及与之相关连的翻译教材及翻译教学,都在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讨论词汇与句子的翻译技巧,人们津津乐道的似乎也是某位译者把某个词或句子翻译得如何巧妙。然而翻译的成品最终该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所以局部的精雕细刻固然重要,但作品作为整体给使用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读者群的总体印象大致相当才最为重要,这也是对翻译的挑战。

读兰姆,只一遍两遍是不够的。面对这多困难,“自不量力”地拿起原文,查词典、找资料,逐字逐句、斟字酌句、推敲理解,在自以为理解基本准确之后,再找一个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去处,用一种慢条斯理、如自言自语般的嗓音朗读几遍,幻觉间,好像兰姆在操一腔伦敦口音,深隐在牛津校园的某处树林里喃喃吟哦。而每当译完他的一篇随笔,便像攻克了一座堡垒一样,登上它的最高处,眺望四野,欣享胜利的喜悦,随后拿起自己的译文,缓缓地朗读,做一番先后对照,体味一番整体效果。我多么希望那也像兰姆在操着一腔地道的中文,向读者低诵他的随笔。可惜,那仅是美好的愿望。兰姆的一位研究者和崇拜者说,兰姆的散文“拥有能使生命有价值和使记忆甜蜜的一切”,这话颇是中肯。要赏鉴美文,要发现生活之美,要抚慰心灵的创伤,读兰姆吧!

译者

同类推荐
  • 拂挲大地

    拂挲大地

    关于黄土高原上的两个村庄让义村、马咀村的乡村调查,它们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基因,但是在中国城镇化的洪流中都受到冲击,后者努力适应,主动迎接,前者保守闭塞,竭力抵挡。?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正、反、合,每部分20章节。正篇展示村落里保存的传统基因,反篇展示两个村庄被城镇化洪流破坏的现状,合篇是目前村庄发现的可喜的回归,它们正在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革。?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调查《拂挲大地》,就是一本关于农村命运和农民状况的纪实作品。展示一个让人振奋的现代新农村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主要写两个村庄农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自十八大以来在基层的探索实践,它不同于小岗村,也有别于华西村,它吸收了新中国诞生以来,包括改革开放至今的经验和成就,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从捕鲸船上一路走来

    从捕鲸船上一路走来

    本书是著名学者孙康宜的学术人文随笔集。分为“学术生涯”“师友交游”“生活记趣”“社情洞见”几部分,在书中,作者以学人特有的教养气度,将她与文化耆宿张充和,著名作家沈从文、施蛰存,知名学者叶嘉莹、夏志清的交往娓娓道来;对《冷山》《钢琴课》《廊桥遗梦》等经典影视作品的人文阐释,孙教授以跨文化研究的眼光观照,高屋建瓴,别有新见。
  • 寻找平山团

    寻找平山团

    “平山团”让“子弟兵”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别称,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的*后指挥所落脚西柏坡成为必然。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走过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而永恒的精神品质,折射出可贵而独特的精神风貌!书稿约50万字,通过作家视角,用纪实手法采访一百多名平山团老战士及其知情人、烈士后人等,深入挖掘平山团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程,再现平山团转战南北那些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和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性格特征,塑造太行子弟兵“忠勇稳定、悲歌慷慨”的英雄形象,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的深刻影响以及河北人民在在抗战中的辉煌篇章。
  • 复社与文学研究

    复社与文学研究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人社团,复社在中国学术与文化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该书通过多视角的分析与阐述,详细探讨了复社的结社过程、文学主张、创作特色、在明末清初文坛的地位影响以及它与其他文学流派之间的关系。
  • 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老舍1953年所作的话剧,描绘了对资产阶级不法行为的斗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渠道有了,看你怎么去营销

    渠道有了,看你怎么去营销

    多年来,中国商业领域的销售渠道几经变革,但唯一不变的则是“销售”的本质,“买”与“卖”从来都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而渠道又在买卖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营销与渠道始终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的。“营销”已经成为商家的金科玉律,几乎所有管理者都能说出一大箩筐有关营销的道理,但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关键点:建立在渠道基础之上的营销才是“真实有用”的营销,才可能产生实践层面的功效。
  • 我来自世界

    我来自世界

    黑历史,不想写了。就是这样。。。。。。。
  • 回到2000年做游戏

    回到2000年做游戏

    曾启重生回2000年,开始做游戏要开创全新游戏帝国
  • 你好,我的小侍卫

    你好,我的小侍卫

    樱花落下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我该用怎么样的速度,才能与你相遇。铁骑踏破山河的速度是每秒五米,我该用怎么样的速度,才能将你拯救。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后,她没守住国门,也没死于社稷……在外人看来,他是组织的头领,生性薄凉,嗜血无情,杀人不眨眼,能使小儿止涕。在她眼中,他明明清风霁月,温润如玉,老实敦厚啊?众人:……他没有,他不是,他装的!
  • 亦寒苏

    亦寒苏

    这年头,穿越已经沦落到满大街都是了吗?苏晓面对这个异时空世界,虽然感到有些无法吐槽,但还是坦然接受了直接穿越的事实。日常生活中,除了享受一把古代有滋有味的美好生活以外,苏亦寒并不想再接触其他或者小说那些特定的主角遭遇,可老天似乎并不如他所愿,时不时给他来一点刺激,那些言情穿越狗血小说里的桥段就这样还是砸中了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明都督

    大明都督

    和魏忠贤称兄道弟,对天启指手画脚,对东林磨刀霍霍;保天启不死,建万世基业,斗东林,兴工商,扭转毛文龙的宿命开始,再经历一次他传奇而争议的一生。
  • 法医见闻录

    法医见闻录

    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法医,但是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了法医这条路。一路走来,见到了太多人性的黑暗丑恶。
  •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